文化生态视域下河北高校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的策略

2012-08-15 00:44勾焕茹
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文化产业人才专业

勾焕茹,张 静,李 晔

(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随着我国各项文化产业政策的出台和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各地都加强了对文化产业的培育,文化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然而在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过程中,也突显出专业人才的不足。文化是一个生态系统,文化产业的发展和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是这个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高校应适时调整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特别要适应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需求,以便更好地为区域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一、加强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是区域文化生态建设的需要

文化生态,是指一定时代,各文化要素之间相互关联所呈现的形态以及由此形成的一种具有特征性的文化结构,即由诸多文化要素组成的系统的有机体。良好的文化生态可以体现出现代精神和优秀文化成果,并与当代社会生活吻合,在动态中保持文化的传统与现代、历史与现实的和谐发展。[1]而在区域文化生态建设中,人才是关键性要素。从世界范围来看,一些国家如美国和欧盟国家,其文化生态建设之所以较为完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注重对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用专业人才来支撑文化生态的建设发展。近年来,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在我国也日益受到重视,李长春同志在《正确认识和处理文化建设的若干重大关系》一文中就曾明确指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关键在人才”,并进一步提出要“努力造就一大批文学创作、影视剧创作与编导、戏曲创作与编导、动漫制作等方面的领军人物,一大批勇于改革、敢于创新、善于开拓的创新型人才,一大批精通文化工作、懂经营善管理、具有现代科学素养的复合型人才,一大批精通外语、熟悉国际文化市场规则、善于开拓国际文化市场的外向型人才,一大批掌握现代科技知识、具有研发能力、能够占据文化科技制高点的科技型人才,构建一支门类齐全、结构合理、梯次分明、素质优良的文化工作者队伍”。[2]

河北省文化资源丰富,如何有效开发利用这些资源,如何在继承中创新,实现文化生态的良性循环,其关键是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文化产业专业人才。

二、河北文化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现状

近年来,河北省不断改善文化产业的投资环境,省委、省政府相继出台了《河北省建设文化大省规划纲要》、《关于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关于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意见》、《河北省文化产业振兴规划(2010-2015年)》、《关于深入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文件,逐步放宽文化产业准入门槛,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从2011年起,河北省文化产业发展引导资金从每年1 500万元提高到2亿元,以进一步加大对文化产业的引导和扶持力度。[3]文化产业在河北省新的主导产业体系中发展速度位居首位,迅猛增长的态势不可阻挡。文化创意、网络游戏、动漫等新兴业态不断涌现;影视制作基地、数字出版基地等文化产业园区渐成规模;出版传媒、广电网络等龙头企业竞争实力不断提高。“2004至2009年,我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31.7%,比全省GDP年均增速高出21.6个百分点,比第三产业年均增加值增速高出17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3%。2010年,省直重点文化企业收入和利润同比均实现大幅增长。各地特色文化产业也呈蓬勃发展之势,已成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4]然而与文化产业发展指数较高的省市如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相比,河北省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文化资源的转化率较低,其中人才的缺乏是制约河北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关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中国设置艺术管理、文化管理等相关专业的高等院校已达一百所之多。而且从专科到本科再到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培养体系正在逐步形成,报考相应专业的考生逐年增加,艺术管理和文化管理专业正逐渐成为考生追逐的热门专业。[5]

为了实现区域文化生态的协调发展,满足文化产业发展对文化人才的需求,河北省已有部分高校在原有文化产业相关专业的基础上增设了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或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基地)。就目前情况来看,河北高校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体系还不够健全,培养模式和教学环节中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目前,部分高校没有立足于区域文化产业特色和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来确立人才培养目标,而更多考虑的是学校原有的专业优势,致使人才培养缺乏针对性,不能实现人才培养与文化产业岗位的有效对接。二是师资力量不足。高校文化产业专业教师多具有单一的文、史、哲、经济、新闻传播等教育背景,缺乏文化产业系统知识的积累,对文化产业的现实状况及运作过程了解不够深入。三是课程设置不够合理。文化产业专业具有明显的跨学科性,在学科归属和知识关联上横跨文学、艺术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如何处理各学科之间的比例、关系,如何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合理设置课程,目前尚处于摸索阶段。[6]四是实践教学力度不够。虽然产学研的教学模式已得到了普遍认可,但在文化产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仍然存在注重讲授理论知识,实践教学力度不够的现象。理论知识讲的太多,教学内容没有很好地与文化产业的发展密切接轨,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三、文化生态视域下河北高校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的策略

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是文化生态链中的重要一环。文化的传承和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而人才的缺乏会造成文化生态的失衡,制约文化产业发展。

(一)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加快文化产业专业设置与建设步伐

自2002年中共十六大提出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以来,10年间,文化产业从起步到快速发展,逐渐成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同时,文化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也逐年增长,成为中国最具活力的经济领域之一,随之对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近年来,河北省非常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省委、省政府把文化改革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确定了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跃的目标,提出要重点发展出版印装发行、文化旅游、现代传媒、文化娱乐及演艺、文化产品生产及销售、动漫游戏、民俗节庆及会展、体育休闲健身等八大行业,全省文化产业发展也呈现良好的势头。然而从目前河北高校的专业设置情况来看,多数高校并未独立设置文化产业专业,文化产业相关专业的建设也缺乏足够的力度。作为高素质、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培养主阵地的高校应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自觉承担起为河北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的责任,适时调整专业设置,加快文化产业及相关专业建设的步伐。同时,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也应加强对高校文化产业专业建设的引导与支持,在一些有基础的高校,建设各具特色的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基地,扶持高校打造精品名牌专业,为河北文化产业输送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高素质专业人才,从而实现区域文化产业发展和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共赢。

(二)瞄准市场需求,依托学校优势学科确定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方向

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涉及面很广,根据国家统计局《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2)》有10个大类、50个中类和120个小类。[7]文化产业的多样性客观上造成了文化产业人才需求的多样性。高校应对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状况和人才需求情况进行全方位的调研,瞄准市场需求,依托学校原有专业优势确定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方向。以保定为例,文化产业发展的资源优势主要在于历史积淀深厚、文物古迹众多、旅游资源丰富、民间文化多样、红色文化突出、体育基础雄厚、国家动漫产业基地的建成等,这些资源的开发利用急需大量的文化产业人才。因此,驻保高校在人才培养上首先要瞄准区域文化产业人才需求,依托学校优势学科设置相关专业,确定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方向。如河北大学可在原有的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哲学、广告学、新闻传播学、公共管理、工商管理、旅游管理及艺术类等传统专业学科的基础上,培养文化创意传播人才、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文化艺术作品创作人才,而在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层面上注重文化产业高级管理人才和文化产业战略研究人才的培养。再如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这样的高职院校,则应立足职业技术的培养方向,发挥已有的专业学科优势,如软件技术、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影视多媒体制作、图形图像制作、动漫设计与制作、市场营销、工商企业管理等专业,侧重培养文化产品设计制作和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

(三)创新教学模式,构建合理的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体系

地方高校要想培养出文化产业急需的人才,必须针对地方文化产业发展需求,准确定位,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创新教学模式,构建合理的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体系。

1.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合理设置专业课程

文化产业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由于其涉及面广并与多学科交叉,目前其学科归属和定位尚不十分明确。而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在我国高校也仅有8年的开设历史,较早开设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高校虽然积累了一些经验,但绝不可照搬。河北各高校应因地制宜,针对区域文化产业需求,发挥本校原有相关强势学科和师资优势,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在课程的设置上,根据培养目标,开设由多学科支撑的课程群,整合课程内容,既要注重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结合,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以期有效培养区域文化产业所需的复合型人才,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同时为学生将来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创新教学模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

要培养适应区域文化产业发展需要,受用人单位欢迎的人才——不论是文化产业战略研究人才、文化产业创意人才还是文化产业各层次管理人才,抑或是文化产品设计制作人才,都必须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因此,高校必须创新教学模式,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针对传统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可采用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模拟教学法等能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的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快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更好的条件进行实训;组织学生利用寒暑假进行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让学生接触社会,深入了解文化产业的实际,为将来融入这个行业做好充分准备。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奠定坚实基础

培养高素质文化产业人才,师资队伍是关键,“搞文化产业的老师,首先自己要成为创意型的人才,才能培养出创意型的学生。”[8]面对文化产业建设起步较晚,缺乏科班出身的专业教师这一现实,河北高校在文化产业师资队伍建设上,一方面,要对现有文化、艺术、经济、管理、旅游、传媒、信息技术、法律等专业的师资进行整合,吸收他们原有的专业特长,促进其转型与提高,还要通过外送专业教师到较早开设文化产业专业并积累了一定经验的高校进修学习,或选派优秀教师到文化产业单位挂职锻炼,有效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及教学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加强院校间的合作,实现“师资共享”,还可以到文化产业公司(单位)或民间聘请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人员担任客座教授,充实教师队伍,为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9]。

4.创建产学研一体的文化创意中心,为师生提供实战平台

近年来,河北高校涌现出一批从事文化产业研究的专家教授,他们多数出自哲学系、艺术系、文学系、历史系、管理系等文化产业相关专业,有着较深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其中也有部分多年从事文化创意实践经验的教师,高校应借助他们的优势,创建产学研一体的文化创意中心,加强与政府及文化产业单位的合作,积极寻找实际的文化产业项目,由教师带学生完成文化创意项目和产品的开发。在这方面河北部分高校进行了成功尝试,如河北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创建以来,就成功进行了“洪金宝国际影视培训基地全案企划”、“保定市电谷之春新年音乐会”、“《寻宝》走进易县”、“狼牙山风景区全案策划”等项目。创建产学研一体的文化创意中心,在直接服务地方文化产业发展的同时,让学生也真正参与文化创意及文化产品的制作,从而更好地了解市场,熟悉工作流程,培养团队精神,提升实践能力[10]。

总之,从文化生态的角度来看,文化的传承与繁荣,文化产业的兴盛与发展,都离不开人才的支撑。河北高校肩负着为河北文化产业培养专门人才的历史重任,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找准定位,大力培养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急需的各层次人才,在河北省由文化资源大省走向文化强省的进程中起到助推器的作用。

[1]黄家庆,卢明德.试论地市高校在区域文化生态发展中的功能与实现[J].学术论坛,2007(12).

[2]李长春.正确认识和处理文化建设的若干重大关系[J].求是,2010(12).

[3]蔡灵,沈哲彦.2012-2016年河北省文化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EB/OL].(2012-08)[2012-09-03].http://www.ocn.com.cn/reports/2009816hubeiwenhua.htm.

[4]刘萍.我省文化产业驶入又好又快发展轨道[EB/OL].(2011-10-03)[2012-09-05].http://gov.hebnews.cn/2011-10/13/content_2314716_2.htm.

[5]赵欣,翁钢民.河北省文化产业专门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河北学刊,2012(5).

[6]严玉刚.对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与课程设置的几点思考[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9(5).

[7]国家统计局.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2)[EB/OL].(2012-08-02)[2012-09-05].http://artbank.people.com.cn/n/2012/0802/c209282-18658603-7.html.

[8]蒋述卓.高校理应要为文化产业的创新作贡献[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5).

[9]麦茂生.广西高校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研究[J].中国人才,2012(8).

[10]唐传成.高校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学理论,2010(20).

猜你喜欢
文化产业人才专业
人才云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