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一洁,李南峰,罗芸红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 督导专家组,湖北 十堰 442000)
专业调研是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逻辑起点。通过专业调研了解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分析企业、行业、社会对人才的知识、技能、素质等要求,为高职院校专业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及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的设计提供依据。因此,专业调研工作的质量对专业人才方案的制定和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为此,笔者对十堰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的各专业调研报告进行了分析,以求对进一步提高专业调研工作有所裨益。
1.资料内容简单,堆砌较多。大多数专业调研报告篇幅都很长,最长的调研报告达两万多字,少的也有六千字,大多数专业在一万字左右。但这么长的篇幅多是资料的堆砌,有的甚至把调研问卷都放在调研报告中。有的专业调研一听企业说要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沟通表达能力,就不加分析地认为要增加口才课、谈判课。姑且不说企业的要求是否都合理,实际上学生综合素质、沟通表达能力的提高也不是增加一两门课程就能够解决的。
2.调研目的偏重于专业需求数量。调研目的不同调研工作的侧重点就会不同,比如在向教育主管部门进行专业申报时,也要进行专业调研,调研目的重点显然在于专业需求数量,以证明专业存在的现实基础。一旦专业已经开办起来,再进行专业调研,其目的显然应该是针对如何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推进专业教学改革,以更好地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专门人才。但从十堰职业技术学院2011级各专业的调研报告看,各专业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把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调研同专业申报调研相混淆的现象,用了较大的篇幅罗列从国家至地方的相关行业发展对本专业人才的数量需求,证明了本专业存在的现实基础,同时形成一些诸如“要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做好职业规划,加强素质教育”等比较笼统的理念,对人才培养的方案修订缺乏实质性指导。
3.调研工作缺乏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各专业调研报告显示,大家都按照学校要求进行了行业、企业、同类院校以及毕业生调研。但各专业的调研往往结论都是“xx专业的人才培养有广泛的社会需求”、“毕业生的职业素养有待提高”、“xx专业人才较受用人单位欢迎”等比较抽象模糊的结论,没有进行深入的分析。比如,在院校调研中,很多专业都罗列一些兄弟院校的人才培养定位,却没有分析自己专业的优劣势,没有自己专业特色的定位分析。甚至部分专业细致地陈述了调研过程,但并没有调研结论。
1.调研工作不扎实,网络调研多于实地调研。之所以专业人才需求数量的调研大于对人才需求内涵变化的调研,是因为国家行业、区域和产业需求的相关资料易于在网上获得。虽然各专业带头人也都意识到了调研是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逻辑起点,但时间紧任务重,平时没有积累,为完成任务只好仓促应对以完成学院要求的任务。所以各专业调研报告都显得有些仓促。
2.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理解不够准确。本耐和德莱福斯等的研究发现:人的职业成长遵循“从初学者到专家”的逻辑发展规律,其发展过程分为初学者、高级初学者、有能力者、熟练者和专家等五个阶段。劳耐尔等发现和确认了各发展阶段对应的知识形态。[1]根据人的职业成长规律,在目前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以毕业生3-5年所能达到的职业能力水平看,3年制高职的教育培养目标则应该定位于有能力者[2]。有能力者是指能够在职业情境中完成有一定难度的专业任务,利用专业规律系统化地解决问题,针对部分任务和环节独立制定计划、选择工艺和工具并进行质量控制,在此过程中注意与他人合作,体验任务的系统性并发展相应的合作能力,养成反思的习惯[1]。
从十堰职院为制定2011级人才方案而开展的专业调研工作看,许多专业都是泛泛调研,缺乏针对性,没有围绕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要针对职业成长中的“有能力者”这一阶段的核心能力进行调研分析,造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或高或低。专业目标定位过高往往把素质拓展课当成学习领域课程设置,专业目标定位过低往往把专业基础平台课拔高到学习领域课程,或者专业课程体系专业平台课过多甚至导致“大平台,分方向”的学科式思维回潮。
3.专业调研主要靠专业带头人“单兵作战”,力量有限。由于近年来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和学院骨干校建设任务紧迫,各项工作任务都很繁重,专业教师都忙于课程建设,再加上专业带头人并没有实质性的办法调动教师参与到专业调研工作中,目前的专业调研主要是专业带头人自己“单兵作战”。由于时间和精力所限,只好主要采取网上调研,应付完成任务。之所以专业人才需求数量的调研大于对人才需求内涵变化的调研,是因为国家行业、区域和产业需求的相关资料易于在网上获得。专业教师参与调研不够的一个结果就是,没有或极少校企合作,导致教师自身对专业学习领域课程的定位认识不清,致使课程建设方向偏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实施难以到位。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社会的发展对专业人才需求的内涵也会不断变化,所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也应随之不断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首先必须进行深入的社会背景调研,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针对社会对人才需求内涵的要求,收集有关专业培养定位及课程设置与调整的有关材料,进行分析整理,得出科学的结论。为此,高职院校必须加强专业调研工作。
1.建立常态化的调研机制。要建立起平时积累和集中开展相结合的调研机制:一是要鼓励老师根据平时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随时向合作企业、兼职企业专家和自己熟悉的毕业生调研;二是把专业调研作为下企业实践锻炼教师的任务之一进行安排;三是每年都进行一次有组织地向社会行业、企业和应届毕业生的调研。
2.加强对专业调研工作的规划和保障。专业调研是专业人才方案修订的逻辑起点,但专业调研工作并不是一项可以在短时间内突击完成的任务。因此,建议系部应当对专业调研工作进行规划,建立常态运行机制,要赋予专业带头人一定的权利,调动所有的专业教师和辅导员甚至平台课程教师都参与到调研工作中来,并安排适当经费加以保障。
3.增强专业调研的目的性。调研不能泛泛开展,各专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调研应有相应的针对性。一是专业调研应根据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围绕培养“有能力者”展开。二是各专业应针对专业的实际情况,制定每年的调研重点,不要每次都泛泛地调研。
4.不断提高专业团队的调研能力。近年来,随着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教师队伍数量也快速扩张,一大批毕业不久的年轻人被推到了高职教育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位子上。客观地说,这种快速发展形势下成长起来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自身的研究能力尤其是实践调研能力亟待加强。所以,专业带头人应带领专业团队,积极提高自身开展专业调研的能力,要视专业调研为己任,主动关注专业、行业、企业发展动态。既要进行网络调研,更要注重对社会行业、企业实地调研;既要结合平时的教学工作开展调研,又要与行业企业专家和毕业生定期联合调研;既要调查,更要善于综合情况、分析问题加以研究,以切实指导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模式的不断优化和完善。
[1]赵志群.职业成长的逻辑发展规律[EB/OL].http://qkzz.net/article/2f19a890-00af-4516-abd4-d2beea5173e0.htm.
[2]魏文芳,等.从初学者到实践专家[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