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瑞杰
2010年5月27日,刚于一个月前参加农机安全协会互助保险的洪湖市府场镇堤潭村农机手颜家荣在自己责任田进行拖拉机耕整作业时,右腿不慎被绞进耕整机前行走轮,伤情严重,后经紧急转送省城医院救治,右腿才得以保全。次月5日,湖北省农机安全协会洪湖市会员服务站给颜家荣送去了互助补偿金4200元,及时解决了其燃眉之急。而颜家荣在入会时仅缴纳互助会费100元。这是湖北省农机安全协会开展农机互助保险给农机户带来实惠的一个剪影,同时也是湖北省农机管理部门冲破农机保险破冰之旅的开端。
湖北省农机安全协会自2010年3月成立至今,还不到一年时间,采取“低价优惠、适度保障”的方式,已在湖北省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农机大户中吸收会员1.6万名,累计筹集互助保险会费约330万元,承担农机风险保障3亿多元,向农机手提供事故救援服务102次(其中拖拉机事故64起,联合收割机事故29起,其它农机事故9起;死亡7人,受伤40人,机具损坏77台套),共支付农机事故补偿金80.4万元。
到目前为止,湖北省共拥有拖拉机108.6万台、联合收割机4.9万台、机动插秧机1.6万台,其他农业机械198万台(套)。其中,仅拖拉机拥有量近三年连续以10%的速度递增,农机发展速度和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空前提高,2010年全省水稻、小麦耕种收综合机械化作业水平超过56%。湖北省农村与农机直接打交道的农机手达到170万人。
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因拖拉机交强险和其他农业机械险种不赚钱或者赔钱,多数保险公司采取各种理由推诿或变相拒保或涨价,而农民因此不愿投保,不光致使湖北省多数农机安全监理部门拖拉机登记注册和年检工作无法开展,更甚的是,在农机出现事故时,由于没有保险公司的风险保障支撑,无论是人员伤亡还是机具损坏,均无法及时得到救援补偿处理。
记者在湖北省农业厅了解到,近年来,在国家支农惠农的购机补贴政策推动下,湖北省农机事业已进入黄金发展时期。农机快速发展在提升农业机械化作业的同时,也因为农村交通道路条件的简陋及农机驾驶操作人员技术水平低等因素,存在许多安全隐患。一些农民机手往往因一起意外农机事故无法获得保险赔偿以及政府援助,致使多年勤奋建立起的农村小康家庭“一夜返贫”。因而,社会对防范、规避和分散农机风险、保障农机安全的呼声也在不断增强。
2010年3月,为落实“鼓励在农村发展互助合作保险”的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依据国务院2006年23号明确的“多种形式探索发展相互制、合作制农业保险”的要求,以及《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63号)第七条“国家鼓励农业机械操作人员、维修技术人员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和依法成立安全互助组织,提高农业机械安全操作水平”的规定,借鉴中国渔业互保协会、陕西省农机安全协会风险互助组织和制度创新的经验模式,“湖北省农业机械安全协会”应运而生。
湖北省农机局局长吴庆峰介绍说:农机安全协会在会员构成上,实现了两个突破:一是单位会员与个人会员相结合,实现了单一会员成份的突破;二是跨行业协作,即农机安全监理、农机科技推广、农机生产流通、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农机维修网点等相互协作,实现了单行业突破。
农机互助保险作为农机事故损害赔偿的一种经济补偿措施,由于险种设定、费率测算、理赔程序等方面与商业保险有着本质区别,湖北省农机安全监理总站站长、湖北省农机安全协会理事长傅先明进一步解释说:首先,互助保险对象是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农业机械,和以农业生产为职业的农民机手,前者所处行业盈利水平低下,后者更是社会公认的经济弱势群体;其次,互助保险不以盈利为目的,采取“政府引导、协会搭台、会员共济、互助合作、专家指导,筹集的互助会费,按照有灾补偿会员,结余滚动积累,盈余按照会员权益积分制度归会员所有的”原则运作。集千家之力,解一家之难。互助保险的设立,其实是给农机化发展提供了一道安全保障线。
对农机互助保险探索发展的成绩,中国保监会湖北监管局副局长姚庆海给予了充分肯定:互助保险在我国目前还处于探索过程中,尽管其发展还缺乏专门法律规范,但可以明确的是国家非常重视农业风险保障工作。农机互助保险的探索具有重要的意义,为农业风险保障提供了一条很好的实现路径。他强调,对于农机互助保险:一是要有信心,要坚持向正确的方向继续迈进;二是要有开拓精神,根据农民的需求拓展业务领域;三是提高思想认识,以良好的心态面对互助保险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据了解,经过近一年时间的试点推广,湖北省农机安全协会尽管在农机互助保险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相对于湖北省百万台农机风险保障整体推广水平,实现全区域覆盖还有着很大距离。其根本原因在于,一是多数农机手对安全风险存在侥幸意识;二是互助保险费率一定程度上给农机手带来经济压力。
湖北省农机安全协会秘书长方胜介绍说,近年来,国家逐年加大农机下乡的补贴力度,在推行农机购机补贴的同时,也要兼顾考虑农机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风险问题。要想解决农机“铁老虎”的安全风险问题,国家和各级政府应该从政策、资金等渠道予以扶持,应该把农机互助保险作为支农、惠农的创新方式,纳入政策性农业保险体系,拨专款对参加农机互助保险的农机户给予保费补贴,引导全省众多的农机户积极参加农机互助保险,规避和分散风险。
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家对农作物、母猪、奶牛实施农业政策性保险的同时,对单一农业生产领域的互助保险扶持也已有先例并取得了很大成果。如中国渔业互保协会是1994年由国家农业部发起、民政部批准成立,在全国有600多个组织机构,其会员为全国范围内的渔民和渔业生产服务单位,是一家实行互助保险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该协会成立16年来,履行“为政府分忧、为渔民解难”的宗旨,已累计承保渔民500余万人(次)、承保渔船30余万艘(次)、为渔民群众提供了高达1600多亿元的风险保障,积累风险准备金6亿多元。据统计,共为约7000名死亡(失踪)渔民、3.5万名伤残渔民、近2000艘沉没渔船、3万余艘受损渔船以及受损渔港、网箱等渔业设施支付经济补偿超过10亿元。目前,全国已有8个省市的政府财政将渔业互助保险纳入政策性农业保险范围,共补贴资金2亿多元。
方胜还介绍,作为全国农机互助保险领头羊的陕西省,近期将获得省级财政补贴资金支持。同时,河南、湖南、内蒙等省区也即将开展农机互助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