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雅玲,黄吉武
(吉首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吉首 416000)
论加强民族山区女性人力资本投资的战略意义
——以武陵山经济协作区为例
杨雅玲,黄吉武
(吉首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吉首 416000)
分析加强武陵山经济协作区女性人力资本投资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指出优先开发民族山区女性人力资源,加强民族山区女性人力资本投资,对民族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战略意义。加强女性人力资本投资,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人口可持续发展、推进和谐新农村建设、提高民族女性素质、提高女性地位和实现男女平等的社会发展目标多方面都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
民族山区; 女性人力资本投资; 武陵山经济协作区
武陵山经济协作区(简称武陵山区),是以武陵山脉为中心的湘鄂渝黔边境邻近地区。国发〔2009〕3号文件所指武陵山经济协作区,系湘鄂渝黔四省市毗邻地区的湖南省三市州(张家界市、怀化市、湘西自治州)、湖北恩施自治州、重庆一区(黔江区)五县(武隆、石柱、彭水、秀山、酉阳)和贵州铜仁地区,基本涵盖了其地理区位内自然功能与经济社会基础水平的同质性区域。协作区十余万平方公里,人口近三百万,聚居着土家、侗、苗、白等三十多个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63%,是中国内陆跨省交界地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聚居区,是国家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交汇地带,也是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中重点扶持的18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之一,是中国典型的“老、少、边、山、穷”地区。2010年7月,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将武陵山地区列为6个国家集中连片特殊贫困重点区域之一[1]。在武陵山区,经济文化落后阻碍妇女的进步,而女性素质的低下又严重影响着整个民族山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女性人力资本落后的现状是制约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女性在武陵山区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优先开发女性人力资源,加强女性人力资本投资,对武陵山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战略意义。
人力资本理论认为,落后国家和地区追赶先进国家的速度取决于三个基本因素:一是发展初期拥有的人力资本存量及其积累速度;二是发展初期拥有的物资资本存量及其积累速度;三是人口生育率水平及其下降速度。期中,最关键的因素是人力资本。因此,落后国家和地区“追赶战略”的基础是人力资本投资和降低人口生育率。在我国存在人口压力的民族贫困地区实施具有赶超性质的开发战略,也必须把人力资本投资和生育率降低作为基本的战略支撑点[2]。人力资源开发,是武陵山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和决定性条件,缩小与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差距的重要因素。而对女性人力资源的优先开发又有着特殊的意义,加强女性人力资本的投资在武陵山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某些方面起着关键的推动作用。
人力资本理论特别重视女性人力资源的开发,认为女性占人口总量一半,且承担繁衍后代特殊职能,加强女性人力资本投资可以获得整体性人力资源高资本存量,实现其价值最大增值。一是女性人力资本拥有量是决定整体性人力资源质量的重要因素。人力资本理论已经证明,人力资本本身具有收益递增的特点,而投资于女性人力资源所产生的晕轮效应,投资收益不仅递增而且一本万利。二是女性人力资本的增殖效益率高于男性。据研究,女性人力资源投资的第一轮收益体现在经济方面的回报高于男性。女性人力资源投资的第二轮收益体现在社会和经济方面的回报也高于男性,如在优生优育、改善营养和家庭照顾等方面,女性在家庭中对后代的教育成长影响比男性大。三是女性人力资本具有更强的持续性。女性自身的人力资本增殖高效率形成人力资源发展的良性循环[3]。女性人力资源优先开发的战略意义,正像联合国开发计划署《1995年人类发展报告》阐述的:“人类的发展必须把人的能力建设与人的潜力开发放在核心位置,并且把妇女首先作为人类中平等组成成分,在人力资源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妇女的能力建设被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上,可持续发展才能从根本上实现。”
因此,重视女性人力资源开发,明确女性与武陵山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优先开发女性人力资源,加强山区女性人力资本投资,对武陵山区快速和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民族贫困山区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重要的战略性举措。
长期以来,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地理以及生理差异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可以说武陵山区女性人力资源一直都没有从根本意义上进行开发,迄今几乎还是一片空白,对女性人力资本的投资则处于低层次、低水平状态,使武陵山区女性人力资本存量薄弱、质量低下,整体人力资本存量性别差异大、比例失衡,民族女性被边缘化的现象日益严重。重要表现为:
第一,武陵山区女性文化素质低下。武陵山区女性在受教育机会上与男性相比有较大差异,受教育程度偏低,文盲、半文盲率偏高。比如,重庆市黔江区2007年度妇女儿童发展纲要监测评估报告显示,全区初中女性3年巩固率为84.1%,比全市目标低9.9个百分点;高中女性教育毛入学率为36.6%,比全市目标值低43.4个百分点,均未达标[4]。湘西自治州一些农村妇女受教育时间不足六年,2009年初中女生的毛入学率离《湘西州妇女儿童发展规划(2001~2010年)》要求的95%,还差4.4个百分点[5]。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湘西自治州全州常住人口为2547833人,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程度的人口为146777人,仅占5.76%,女性则更低[6]。怀化地区芷江侗族自治县,2010年全县选出的女支书、女主任共44人,高中(或中专)以上14人,占女委员总数31.8%;初中30人,占68.2%[7],没有大专以上文化学历,妇女干部文化程度明显偏低。
第二,武陵山区女性经济地位低下。首先,由于文化素质的低下,她们对农用机械的使用、农业生产信息的掌握、对各种政策措施、基本法律法规接受都处于被动地位,对新品种新技术接受能力差,难以投身高新农业技术产业,难以投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导致她们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普遍处于受支配地位,严重影响着她们的发展,她们在劳动力市场竞争、就业方面处于劣势。如湘西州2009年总就业人数为172.7万人,其中女性就业人数为65.6万人,占全部就业人数的38%,比2005年下降1.5个百分点,未达到2010年目标[8]。其次,由于受小农经济思想和传统文化的影响,山区女性缺乏创新进取的精神。因为语言、交通的阻碍,生活在封闭型半封闭型的环境中,她们生活空间比较狭窄,视野不开阔,见识少。她们受传统习惯势力的制约,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更多的是依赖自然资源从事简单的劳动来满足生活需要,对家庭以外的资源和信息掌握十分有限,导致她们市场竞争观念淡薄,甚至轻商鄙商思想仍然存在。
第三,武陵山区女性政治地位弱势。妇女参政议政是妇女政治地位提高的重要标志,然而由于文化素质低下和经济地位被动,再加上传统的性别观念根深蒂固以及女性参政议政机制不健全,参选参政比例制度不完善,决定了武陵山区妇女政治地位的弱势。她们参政意识淡薄,参政、议政、执政的能力和水平普遍较低。主要表现为:一是山寨基层自治管理中妇女比例偏低。妇女占总人口的一半以上,但妇女在村支两委中的比例不高,充分反映了村民自治中妇女在实际权力布局中的边缘化现象。二是妇女在村级权力布局中官位偏低。男女两性担任村委会各种职务的差距非常地大,出现了“两多两少”的现象,副职多,正职少,虚职多,实职少。妇女在村级权力布局中象征意义突出,实际权力不大,在决策中的影响力偏弱,难以发挥作用。妇女在村支两委中多为负责妇女和计生工作的委员,职能纯一,在村务工作中被边缘化。三是村级后备女干部人数不足。年轻有文化的妇女外出务工的多,造成村级后备女干部人数相对不足,女人成长空间相对狭窄,难以好中选优,有的村还出现断层现象。
如怀化地区通道侗族自治县辖21个乡镇、242个村委会,2008年进行村支两委的换届选举工作,选举出村委会主任242人,村委会副主任与委员共计488人。女性村委主任18名,只占总数的7%;女性副主任37名,只占15%;从村党支部委员会换届情况来看,换届选出村党支书记242人,女书记仅10人,占4.1%。全县有43个行政村的村支两委班子中没有女性。芷江侗族自治县2010年5月第七届村(居)支两委换届女性参政统计情况:全县辖28个乡(镇)299个行政村,11个居委会,选出村(居)委会主任310,其中女性14人,仅占4.5%。选出村(居)支委成员共515人,其中女性54人,仅占10.5%,选出村(居)支部书记310人,其中女性30人,仅占9.7%[7]。
第四,武陵山区女性健康状况堪忧。由于民族山区经济贫困落后,公共卫生体系不健全,医疗服务体系不适应群众的健康需求,医疗卫生管理体制与需求还不相适应等原因,导致山区医疗发展不平衡。再加上民族山区女性自我保健意识差,大部分已婚妇女对妇女病的认识水平低,对检查需求不高,认为有病才治病,忽视预防保健,从而影响到妇女卫生保健状况。特别突出的是:一是非住院分娩中消毒接生率徘徊不前;二是婚前医学检查率急剧下降;三是妇科病检查率低;四是妇女患病率高;五是医疗保健方面的人均支出极低。例如,湘西自治州,按照《湘西州妇女儿童发展规划(2001~2010年)》,到2010年婚前医学检查率90%,2010年实际仅0.86%,离《规划》目标要求相差很远。全州每年约有380例患有指定遗传病需暂缓结婚的未检查,这直接影响人口出生素质。妇女病检查率2008年为8.1%,患病率为62.78%,2009年为9.47%,患病率为65.1%,2010年为7.59%,患病率64.97%,离“规划”要求的农村检查率33%有很大的差距,患病率攀升。全州尚有近47.5万的已婚妇女未进行妇科病检查,35.8万患病妇女未接受治疗。多年来,全州孕产妇非住院分娩中消毒接生率一直徘徊在94%左右,离《规划》要求的98%的目标差距大。2009年和2010年全州孕产妇死亡率出现较大幅度的反弹,2010年,全州死亡孕产妇20例,孕产妇死亡率在2010年终期评估未能达标[9]。
此外,武陵山区女性还存在思想观念落后、维权意识不高、自我开发意识差、外部可利用资源贫乏等影响女性发展的诸多不利因素。因此,加速武陵山区女性人力资源开发、加大女性人力资本投资的战略举措迫在眉睫。
农村妇女的发展居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核心地位,她们承担着生育和繁衍后代特殊职能,具有许多自身优势,如在利用实用技术开发特色种植、养殖和加工项目方面,在计划生育和提高人口素质方面,在改革消费模式和改善生活环境质量方面,她们都会发挥关键性的作用[2]。因此,武陵山区女性的人力资本状况是制约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必须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上来认识对武陵山区女性人力资源优先开发的重要意义。
第一,加强女性人力资本投资对武陵山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特殊重要作用。女性是当今武陵山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体。由于地区经济发展差异和不平衡性,又随着改革开放程度的深入,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武陵山区男性青壮年劳动力大部分人外出打工,农业生产女性化特征日益明显,留守女性成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推动力,充当了主力军的作用。然而,当代农业生产正在向现代农业转型,通过专业化、科技化、精细化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是大势所趋,这就要求劳动者掌握较高文化知识和一定的科技水平,这对武陵山区妇女是巨大挑战,其文化素质必须尽快提高。
第二,加强女性人力资本投资在武陵山区人口可持续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妇女素质的提高是控制人口数量的关键和提高人口质量的保证。女性人力资源在促进武陵山区生育调节方面有特殊的功能。我国人口普查资源表明:妇女的生育意愿、生育状况与受教育水平密切相关,文化程度越高生育率越低,一孩率越高,多孩率越低,反之亦然。女性文化程度越高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就越小,对孩子的性别偏好越低,从而有利于克服新生儿性别的比例失调[10]。
然而,武陵山区女性文化素质普遍低下,容易受“多子多福”、“传宗接代”、“养儿防老”旧传统思想影响,重男轻女、早婚早育比较普遍,致使人口出生率较高,男女比例失调,陷入“越穷越生,越生越穷”的怪圈。如2007年湘西地区平均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分别为12.48‰、6.29‰,分别比湖南省高0.52、1.04个千分点。湘西自治州出生婴儿性别比高的问题一直没有解决,二胎和多胎婴儿性别比明显失衡。2005年,一胎出生婴儿男女性别比是103∶100;二孩性别比为131∶100,多孩性别比为223∶100;2010年,一胎出生婴儿性别比为116.5∶100,二孩性别比为118∶100,多胎出生婴儿男女性别比是199∶100[9]。
第三,加强女性人力资本投资是推进武陵山区和谐新农村建设的有效举措。加强对武陵山区女性人力资本投资,有利于改善女性社会地位,调节人际关系,建设和谐新农村。对武陵山区女性人力资本投资可以增强女性在当地的就业竞争力,提高女性的经济收入,提高女性的社会地位和家庭地位,可以防止家庭暴力,避免因外出打工造成的留守儿童等社会问题,有利于孩子的启蒙家教[11]。妇女在家庭关系中常常处于中心位置,在调节人际关系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她们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婆媳关系、夫妻关系、妯娌关系、邻里关系,处理好各种关系,减少矛盾冲突,才能实现村民和谐相处,促进村寨平安稳定。
第四,加强女性人力资本投资是提高武陵山区女性素质的根本途径。美国学者刘易斯贫困文化理论认为,社会上一些人之所以处于十分贫困的地位,是因为有一种“贫困文化”。贫困者通常居住在贫民区,使贫困者之间集体互动并与其他社会群体相对隔离开来,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种脱离社会主流文化的贫困亚文化。这种贫困文化一旦形成,便会一代代传递下去[12]。武陵山区要实现突破性的发展,必须打破这种贫困文化的传承,必须大力发展民族教育事业,加大人力资本投资,提高女性的素质和能力。要确保基础教育投入,落实义务教育,贯彻执行“两免一补”政策;通过多层次、多渠道教育方式,使山区女性能够普遍接受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制定特殊政策,帮助贫困女大学生完成学业,号召女大学生回家乡工作,鼓励她们为家乡服务;开展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比如举办“全民阅读进家庭”活动、挂牌一批“农家女书屋”、开设“农家女讲堂”等。
第五,加强女性人力资本投资有利于武陵山区实现男女平等的社会发展目标。千百年来,由于受小农生产方式、落后的思想观念以及地方习惯、民族风俗的影响,武陵山区女性长期受到不公正待遇,男尊女卑思想根深蒂固,至今在一些偏僻的地区还保持着“女人不得上桌吃饭”的歧视性旧习,女人只不过是男人的附属品。提高社会地位,改变贫困命运,实现男女平等,是众多民族山区女性迫切愿望。而要实现男女平等,女性首先要实现经济独立,只有在经济上获得独立,才能实现真正的独立,才能获得真正男女平等。只有加大对民族女性人力资本投资,尽力提高女性整体素质,才能帮助她们获得就业机会,拥有自己的收入,提高经济地位,有能力参与到社会政治、文化等其他领域中去,进而增强参政能力、维权能力,提高社会地位。
[1] 黄健英,贾斌韬.省际边缘区域少数民族经济统筹发展研究——以武陵山经济协作区为例[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
[2] 盛 朗,陶 鹰.西部大开发中的人口与可持续发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192-193.
[3] 孙 兰.论女性人力资本投资[J].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
[4] 重庆市黔江区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重庆市黔江区2007年度妇女儿童发展纲要监测评估报告[EB/OL].[2008-06-23].http://www.qianjian.gov.cn.
[5] 湖南湘西自治州统计局.湘西自治州妇女儿童发展规划(2001~2010年)内部资料[G].
[6] 湖南湘西自治州统计局.湘西自治州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EB/OL].(2011-10-18)[2012-3-28].http://222.240.193.197/.
[7] 申元英.芷江关于村级换届选举中女性进“村两委”的情况[EB/ OL].[2010-6-4].http://www.hhwomen.org.cn.
[8] 湖南湘西自治州统计局.湘西自治州2010年统计年鉴[M].
[9] 胡爱娟.“湘西州妇女儿童发展规划”重点监测指标完成情况简析[EB/OL].(2011-5-13)[2012-3-28].http://222.240.193.197/.
[10]李少茹,郑美虹.优先开发女性人力资源与可持续发展战略[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1(2).
[11]肖军飞.ASD模型下女性科技人才分析[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1(6).
[12]宋本江.人力资源开发:少数民族地区反贫困的根本途径——以湖南湘西地区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09(3).
[责任编辑:马建平]
F 240
A
1672-6219(2012)04-0056-04
2012-02-24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湘鄂渝黔边多民族聚居区青壮年就业取向与补偿教育研究”(10XMZ055)。
杨雅玲,女,土家族,吉首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黄吉武,男,土家族,吉首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