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生, 刘常国
(1.河北民族师范学院 社科部,河北 承德 067000 2.河北民族师范学院 计财处,河北 承德 067000)
弘扬和培育城市精神,构建和谐承德
刘永生1, 刘常国2
(1.河北民族师范学院 社科部,河北 承德 067000 2.河北民族师范学院 计财处,河北 承德 067000)
承德市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承德居民自古就具有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日益进取的城市精神,“承传文明,德行天下”正是这种城市精神的高度概括,有着丰富的内涵,既包含着对文化的批判继承和创新,也包含着和合承德、科学发展的目标。这对于构建国际旅游城市,意义重大,我们应从及时总结文化成果,提升市民素养,树立城市品牌等多种途径培育和弘扬城市精神,推动承德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
城市精神;和谐承德;合和承德
城市精神是一个城市的居民在长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精神体系和价值观念,它是一个城市优秀文化传统的历史积淀,也是被城市居民所认同和遵循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体现着城市的品格特征。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推动着承德的发展,谱写着承德的历史,“承传文明,德行天下”正是这种城市精神的高度概括,体现了对优秀文明的继承和发扬,也展现了作为旅游城市独特的精神风貌,是社会的进步,城市提升,人们需求的必然产物,其内涵十分丰富,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承传文明”本身就包含着对文明的继承、发展和创新,文明的范围则十分广泛,不仅仅指精神文明,还包含着物质文明、社会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等,对于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必须有一种求真务实的态度,要在批判继承自身原有的城市精神的基础上,结合实际,革故鼎新,学会吸收和借鉴。承德作为传统的皇家山庄、旅游名城,一直就有着“统一、和合、团结、崇文、重德、包容”的精神气质,文化底蕴极其丰厚,但作为北方落后地区,我们城市的经济发展、社会化管理水平、生产效能、城市环境、服务水平等,还有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因此只有对标国际旅游城市,效仿发达地区的中小城市,吸收和借鉴好的经验,好的做法,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才能引领承德又好又快的全面发展。
“德行天下”、“德纳百川”,以德服民,可以顺达天下。“德”狭义上讲是人内心的一杆秤,是天地人心,天地有大德,人间有大宝,从政、从商、平民百姓惟有无愧于心,方能通达于天下。从广义上讲就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理念,包含着我们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惟有行以德,合于道,方可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乘风破浪,有所作为。无数的事实证明,凡是符合客观规律的事情,凡是合乎道理的事情,凡是符合法律制度规范的事情,就会通达无碍,就会事半功倍,就会获得成功。这一点,对于管理者、经营者乃至于全体市民都具有裨益。大力倡导以德服人和以德律己,不仅是对全体市民的素养要求,也是对城市发展理念的要求。
古语道:“天和万象明,地和万物生,人和万事兴。 ”“和”的理念源远流长,在《辞源》里“和”就有“调”、“顺”、“谐”、“合”等多重释义,比其现代的意义更为宽广、深刻。承德文化古物荟萃,避暑山庄,小布达拉、大佛寺等古迹,无不折射出承德城市精神发展的历史脉络;同时集建筑文化、佛教文化、满蒙文化等多种文化于一体,形成了博大精深、独具特色的“大避暑山庄文化”,铸就了怀柔四海的深刻治世理念,反映了汉、满、蒙、回等多民族互相融合,共同繁荣的思想,集中体现在一个“和”字上。“和合”是承德文化的精髓,也是城市精神的核心,蕴含着和谐社会的理念、和平发展的主题、合作共事的诚意、和睦生存的理想。
“承传文明,德行天下”的城市精神的终极目标在于实现承德的可持续发展,根本落脚点在于造福承德居民,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既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历史责任所系。要清醒的认识到,我们的产业结构、发展方式、城市环境、市民素质、基础设施、管理机制等还有待于提高,必须时刻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精神,不断加快承德创新创业、开放开发,富民强市的进程。“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增强群众观念,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必须始终保持党同群众的血肉联系,把居民的根本利益当作一切行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对居民群众存在的实际困难,要创造条件尽力解决,把好事办在关键处,把温暖送到心坎上,创先争优为民服务,最终实现承德全面、科学的发展。
建设和谐承德,构建文化名城,实现全面小康既是承德人民的愿望,也是承德人民最根本的利益所在,同时也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承德作为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要想实现“立足赶超、跨越发展”的目标,必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弘扬和培育城市精神,提升承德建设的软实力,这对于承德的全面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弘扬和培育城市精神,崇尚文明、健康的理念,是迎接各种腐朽文化挑战,反对文化侵略,构建和谐承德的精神武器。在当今市场经济年代,“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权力至上主义”等各种思想荡漾,缺少了城市精神,就缺少了士气,也就降低了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
弘扬和培育城市精神,是建设构建和谐的精神动力。实现和谐社会,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只有两个文明都搞好,才称得上和谐。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生活空虚,社会风气败坏,也不是社会主义。人类社会发展证明,在一定条件下,精神力量可以转变为物质力量。强大的精神力量不仅可以促进物质技术力量的发展,而且可以使一定的物质技术力量发挥更好更大的作用。
弘扬和培育城市精神,是实现承德跨越式发展的时代要求和力量源泉。胡锦涛同志指出:“民族精神是我们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的不竭源泉。”城市精神亦如此,承德正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只有“承传文明,德行天下”的城市精神才能够整合大众的愿望和利益,使全市人民形成一种共识,同舟共济、团结一致、共同前进。
(一)植根于承德建设的实践,不断总结和提升城市文明建设的成果,推陈出新,是培育和弘扬城市精神的前提。
“承传文明,德行天下”的精神可以说是文化工作者对承德城市精神建设的一种提炼和总结,也是一种文化创新。城市精神说到底来源于人们的社会实践,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发展而不断丰富的。一种精神力量能否发挥作用以及发挥重要的大小,归根到底要看它对社会实践的推动作用。一切文化精神的精与粗、真与伪、优与劣,都要放到承德建设的实践中加以评判和检验。承德要实现跨越发展的宏伟目标,必须大力加强文化建设,坚持用“承传文明,德行天下”的精神引领全市奋勇前进。繁荣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承德,是现阶段我市文化工作的主题。文化工作者是城市精神的提炼者和传播者,应该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自觉投身到城市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努力创造出丰富和弘扬城市精神和我们时代进步精神的作品,提升文化成果,引领承德发展,为构建和谐承德贡献力量。
(二)提高市民素养,是培育和弘扬城市精神的中心环节。
在现代社会,公民的道德和法治素养是衡量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构建和谐承德,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然要求要求拥有较高道德和法治素养的公民。公民素养的提高不仅有利于个人成长与成才,而且对社会的安定与团结、城市的繁荣富强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是培育和弘扬城市精神的中心环节。目前,我们整体的市民素养还有待提高,还存在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尤其是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服务质量、服务态度、服务意识等如何,直接关系到旅游城市的形象。因此,必须加强市民的道德素养,这是构建和谐承德的精神基础。一个城市的道德秩序和价值观念,是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基础性平台,也是城市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提高公民道德素养,才能取得精神文化的认同与共识,由此凝聚力量,激发斗志,为实现承德跨越式发展提供精神支撑。
现代和谐社会存在复杂的社会分工,更需要运用法律规范来组织、调节社会关系和调整人的行为,现代和谐社会所铺垫着的是一种浓郁的充满民主和科学精神的法治文化。现代和谐承德必定是法治的承德,是以公平正义精神为灵魂引领的社会,而法律恰恰就是人类的公平正义之术。因此,建设和谐承德必然离不开市民法治素养的提高和法治精神的弘扬。城市精神的体现需要每一位市民去传载,去展示,那是一种内涵,一种自信,一种风采,没有一批高素质市民的城市精神只能是空中楼阁。
(三)树立城市品牌,是培育和弘扬城市精神的根本途径。
城市精神是一个品牌城市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品牌城市的外在表现,两者相互统一又相互促进。树立城市品牌的过程是一个凝聚人心,催人奋进,使城市精神深入人心的过程,有利于城市精神的提升;而城市精神的提升又进一步推动品牌城市的确立,丰富品牌城市的内涵。承德市已经把建设国际旅游城市作为发展目标,国际旅游城市必然离不开“承传文明,德行天下”的精神气度,这既是承德市区位、自然、文化的优势,也是对承德市市情不断认识的必然选择。打造皇家文化、佛教文化、民族民俗文化、生态文化、丹霞地貌文化“五大文化品牌”,以一种包容的城市精神笑迎天下宾客,是对承德市灿烂文明的一次重塑和再造,不仅能够提升城市气质、而且能够增加市民幸福指数,是全面改善民生和提升城市精神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各个领域的建设协调发展,实现全市科学发展的有效手段。
我们有理由相信,不久的将来,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市人民的努力下,在“承传文明、德行天下”城市精神的引领下,一座政通人和、经济繁荣、居民幸福的国际旅游城市必将呈现在世人面前。
C912.81
A
2095-3763(2012)01-0108-02
2011-11-30
刘永生(1972-),男,河北平泉人,河北民族师范学院社科部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