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4.8级地震应急处置工作的思考

2012-08-15 00:45钟贻军王维亮
华南地震 2012年11期
关键词:预案减灾广东省

钟贻军 , 王维亮

(1.广东省地震局,广东 广州 510070;2.中国地震局地震监测与减灾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 广州510070;3.广东省地震预警与重大工程安全诊断重点实验室,广东 广州 510070)

0 前言

2012年2月16日2时34分,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 (东经114.5°,北纬23.9°)发生M 4.8地震,震源深度13 km,震中烈度Ⅵ度弱。此次地震是华南地区近7年来震级最大的一次地震,也是近年来华南地区震感最强的一次地震。该地震位于河源市区西北方向约25 km,新丰江水库库区西北边缘。广东省东至潮州、西至江门、南至莞深有感。河源市大部分地区强烈有感,震区建筑物部分轻微破坏,未造成人员伤亡。地震发生后,广东省地震局地震现场工作队迅速赶赴地震现场,高效有序地开展了余震加密观测、震害调查评估、科学考察、新闻宣传、协助当地政府决策等地震现场应急处置工作。

地震应急处置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的因素多、环节多,与社会、经济、科技各方面因素密切相关,由于地震事件的发生具有很强的突发性和不确定性,在地震应急处置工作的整个过程中始终呈现高度的紧迫性、风险性等特征。因而,震前准备、临震应急、震后应急、震后恢复在地震应急处置工作中非常重要[1],本文主要从震前准备、震后应急这两方面来思考河源4.8级地震应急处置工作的特点和存在的不足,以及对今后地震应急处置工作提出改进建议。

1 震前的准备

目前地震还将不能准确预报,应急救援便成为灾难突降时,最大程度减轻灾害造成损失的一道重要屏障。从以往的地震应急处置和救援的实践来看,震前应急准备工作的充分与否从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震时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的成效。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中,更是如此。地震应急预案是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及时高效组织全社会力量开展震前应急准备、震时抗震救灾、震后恢复重建的行动指南。科学实用的预案体系,能够为领导层决策提供强有力的依据,可以帮助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有针对性的开展地震应急准备工作,确保高效、有序的开展震害防御和应急救援工作,避免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的发生或扩大,迅速恢复社会正常生产和生活秩序,最大限度的减轻地震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在河源M4.8地震地震应急处置工作中,科学的预案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各部门按照预案要求各司其责,有条不紊的开展各项应急处置工作[2]。

1.1 完善地震应急预案体系

目前,广东省基本建成了 “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预案体系,广东省21个地级以上市和112个县 (市、区)都编制了地震应急预案。根据 《广东省地震应急预案》的有关规定,省直各部门 (单位)完成了地震应急分案修订工作,报省地震局备案。各市也开展了市级地震应急预案的修订工作。每月月底之前对 《广东省地震应急预案操作手册》更新一次,确保预案的时效性。目前,正在根据新修订的 《广东省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国家地震应急预案》要求修订 《广东省地震应急预案》。

科学的预案体系需要良好的平战结合作为支撑。要加大对预案体系建设的宣传力度,致力于将预案意识转变为各部门应对突发事件的行动意识,确保突发事件发生后,快速开展高效有序的应急救援工作。同时,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开展不同形式不同规模和级别的演练,检验预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不断完善预案,为震时开展应急处置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近年来,广东省每年组织开展各类应急演练近200场,包括湛江、佛山、阳江、揭阳等市的地震应急救援综合演练,省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跨区域拉动演练、全国地震应急指挥中心年度演练以及全省各大中小学校开展的应急避震疏散演练。这些演练,紧扣预案,形式不同,内容丰富,检验了预案的可操作性,为预案的修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从河源地震应急工作成效可以看出,平战结合的预案演练是震时快速、高效有序应对的重要保证,结合实际问题对预案进行适当的调整则能更好的体现出 “凡事预则立”的重要性。

1.2 建立地震应急救援队伍

2011年广东省地震局与武警广东省总队共同组建了第二支省级地震救援队。广东省各地地震主管部门积极开展地震应急队伍建设工作,多数市建有包含地震救援任务在内的综合应急救援队。全省共有21支超过万人的地震应急青年志愿者队伍。签订了中南五省(区)地震应急救援联动合作协议,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了中南五省 (区)地震应急救援区域协作联动工作机制。多次选派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骨干队员到国家地震紧急救援训练基地参加中日加强地震救援能力建设培训,安排救援队骨干赴日研修学习日本救援救助技术,组织JICA项目组中日救援专家到广东省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开展培训交流活动。组织广东省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分别在汕头市和云浮市开展了粤东地区和粤西地区地震灾害事故跨区域拉动演练。通过多次培训和拉练,救援队队员强化了自身的应急救援技能,为震时快速有效的开展救援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3]。

1.3 提升地震监测、震害防御能力

广东省已建有各类地震观测台站近200个,建成了空间、地表、地下三位一体的立体地震监测预报系统和南海地震海啸监测预警系统。我们自主研发的地震自动速报系统,成为中国地震局指定的国家级速报系统。该系统可在地震发生后1 min内自动快速测定全国甚至全球破坏性地震参数 (时间、地点、震级)。此次河源M4.8级地震发生后3 min,自动速报系统就确定出地震三要素。

认真做好抗震设防技术服务,依法对重要工程项目开展了地震安全性评价。大力推进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成地震安全农居示范村230个,受益农户达3万多户。依法开展工程抗震性能鉴定与加固工作。同时,还对广东省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12亿平方米房屋的抗震性能进行了普查。积极推动校舍安全工程的地震安全管理服务工作。大力加强地震小区划与震害预测工作,积极开展地震断层活动性探测及危险性分析。通过这些细致的工作,有效的提高了城乡建筑物抗震设防能力,向 “地上搞结实、地下搞清楚”的工作目标又前进了一大步。此次河源M4.8级地震震区没有房屋倒塌,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近年来广东省的震害防御工作是务实的,是有成效的。

初步建立了广东省地震应急技术系统、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地震应急辅助决策系统以及12322防震减灾公共服务平台。地震发生后15 min,生成地震快速评估报告和辅助决策报告供领导决策;震后20 min,开始接听12322来电,进行网络舆情跟踪,同时给河源、梅州、广州、惠州、清远、韶关以及深圳等有感地区的防震减灾助理员发送 “地震三要素”短信息,发送人数达1500人;震后30 min,与中国局建立视频联接。

1.4 推进应急避难场所建设

应急避难场所是城市震时的“庇护中心”,平时抓好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是震时减轻地震灾害损失的重要途径。在省地震局的大力推动下,广州、深圳、东莞、中山等市编制了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规划。目前全省已建成了130多个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分布较为合理。

1.5 提高公众防震减灾意识

2010年防震减灾知识首次纳入广东省委党校常规班次 “应急管理”模块、广东省党校(行政学院)对各级领导干部的教育培训计划并逐步进入常态化。防震减灾专题首次走进了岭南大讲堂、珠海大讲堂。各地积极开展 “小红帽”广东红领巾应急避险教育计划,地震应急演练覆盖广东省中小学。紧紧抓住重要时段以及云南盈江地震和日本大地震后的宣传时机,借助媒体舆论优势开展有效宣传,做到电视有画面、广播有声音、报纸有版面、网络有窗口。正是因为平时的科普宣传行之有效,震区群众的防震减灾意识不断增强,本次地震才未在震区造成恐慌。

2 震后应急

2.1 政府及省地震局的地震应急对策

2012年02月16日河源发生4.8级地震后,各级政府领导立即到岗,及时采取应急措施,通过地震部门了解地震发生的地点、时间、震级以及对当地的影响情况,及时采取应急措要求地震部门严密监视震情,加强纵横向联系,及时通报震情,并迅速将当地的受灾情况上报。各大电视台、电台、报纸和网站报道本次地震应急的信息数百条,向公众平息了地震谣言,进一步普及了防震减灾知识。

广东省地震局自动速报系统3 min确定出地震三要素,应急人员震后8 min迅速到岗,随即展开统一应急处置行动。

(1)向广东省委、省府和中国地震局上报了一系列地震信息并立即启动Ⅲ级响应。

(2)广东地震局震情指挥部立即派出现场工作组,2月16日3时05先谴工作组共4人出发赶赴河源。后续5人携带3套流动地震台于3时35分出发,第三批地震灾害评估及科学考察人员共4人于5时20分出发,第四批流动监测人员共3人于9时出发。

(3)召开紧急会商会,对震后趋势进行分析判定。

(4)及时向社会公众发布信息。通过广东卫视和广东省气象应急频道播发震情信息,广东省应急办与广东省地震局利用广东省气象局10620121气象信息平台向河源市手机用户发布震情信息,实时更新广东省地震信息网上的地震信息,通过12322地震应急短信平台向河源市及周边地区的防震减灾助理员发出地震短消息。省地震局新闻发言人接受省内各大媒体采访十多批,及时向公众发布信息,平息网络传言,维护社会稳定。指定专家开通微博跟贴释疑。

2.1 市县地震减灾机构在地震应急中的反应

近年来,各地积极贯彻落实省编委 《关于加强我省市县地震工作管理机构建设的意见》,市县防震减灾机构明显加强。广州新成立市地震局,增编8人,中山、梅州、惠州、江门、河源等6市地震工作机构升格并新设局;深圳、潮州、汕头等市地震局增设内设机构;全省市级增加人员编制50多人,有30多个县 (区)新成立地震局,县级增加人员编制70多人。此次河源M4.8级地震应急处置工作中,不断壮大起来的各市地震部门发挥了重要作用,及时向本市公众发布了地震信息,平息了地震谣言,维护了社会的稳定。例如广州市地震局联合市应急办向全市手机用户发出了地震短信息,同时还在电视台的走马字幕插播地震信息;佛山市地震局在震后9 min就利用短信平台发出第一批震情短信5000余条,同时还通过本地论坛、微博、博客等网络平台及时发布地震信息,将地震信息通报给110、119等公共服务机构。正是由于广东省地震系统的齐心合力,才在最短时间内有效的制止了地震谣言的产生,及时有效的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3 结语

在此次河源M4.8级地震应急处置工作中,虽然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需要进行必要的反思,不断完善应急处置工作流程,为下一次的应急处置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1)根据目前的规定,台网速报结果出来后,值班人员要通知各级领导,层次过多影响效率,建议值班员只负责通知带班局领导和局地震应急指挥办公室主任,由应急办公室主任室再另行通知其他领导,节省台网值班人员的时间,以便开展其他应急工作。

(2)建议尽快完善 《关于进一步规范地震信息报送工作的规定》 (粤震 【2011】49号)。对除地震三要素以外的震情信息 (给省委省政府值班室、信息处,中国局)报送工作进一步明确部门,细化工作内容及衔接流程。

(3)建议在公共服务平台设计时预留空间接口给应急人员处理相关事务,同时做好与台网中心应急工作流程的衔接。

(4)建议针对年轻的应急人员定期举办应急知识讲座,邀请经验丰富的应急专家授课,同时根据局地震应急预案定期开展有针对性的演练,务求使每次演练都能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前进一大步。

(5)不同震级系统的问题一直未能有效得到解决,建议形成相关制度促进震级系统的规范化。

(6)对外发布的初步烈度分布图略显单一,建议预报中心与应急中心加强沟通联系,充分利用双方已有资源,共同努力,力求在最短时间内绘制出高质量的烈度分布图。

(7)根据局地震应急预案的职能分工,建议尽快加强与广东电视台联系沟通,协商插播走马字幕事宜,争取尽早完善 “信息直通车”操作流程。

(8)建议加强与省应急办的沟通,完善地震信息通过121应急平台发布的操作流程。

(9)目前,12322防震减灾公共服务专线只能通过手机接入,且接入能力很有限,即便是发生在凌晨的地震,12322专线也无法满足公众需求,如果地震是发生在上班时间内,12322专线的服务质量将会大打折扣,对广东省地震局的社会形象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建议尽快完善12322防震减灾公共服务专线,让其发挥应有的作用。

(10)当前,广东省地震局尚缺乏有效的舆情监控手段,应急人员只能通过搜索引擎来进行单一的监控,不能及时有效的进行处理。建议开展舆情监控体系研究,尽快拿出一种行之有效的舆情监控手段。

(11)建议进一步加强应急设备日常检查和保养,加强个人装备配置,确保震时应急处置工作的顺利开展。

[1]王希波.地震应急中的组织及其管理[J].防灾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7(01):63-66.

[2]王东明,王晓青,黄宏生,丁香.地震现场应急指挥及其标准化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2007,16(4):143-148.

[3]张祯,王建军,陈虹.由大震现场救援分析制定标准工作程序的必要性[J].华南地震,2011,31(4):108-115.

猜你喜欢
预案减灾广东省
核电网络安全应急预案考虑
防灾减灾 共迎丰收之季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防汛应急预案等3部应急预案的通知(下)
广东省铸造行业协会十周年会庆暨第四届理事会就职典礼成功举行
广东省海域使用统计分析
国务委员、国家减灾委主任王勇在北京出席“防灾减灾日”活动
2016年版《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解读
农业减灾自救 刻不容缓
紧急预案
减灾就是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