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松嫩平原易旱易涝耕地综合治理技术研究

2012-08-15 00:49赵加敏安清平陶延怀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12年1期
关键词:暗管田间间距

赵加敏,安清平,陶延怀

(1.青冈县水务局,黑龙江 青冈 151600;2.黑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哈尔滨 150080;3.黑龙江省水利科学研究院,哈尔滨 150080)

1 试验区状况

1.1 自然概况

经调研,选定青冈县芦河涝区为核心试验区。芦河涝区地势起伏不大,东北高西南低,海拔高程在165.7~227.2 m,涝区总控制面积2.46万hm2,易涝面积1.55万hm2,占总控制面积的 63%。其中,耕地面积1.28万hm2,草原0.2万hm2。

芦河涝区属于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严寒少雪,春季多风少雨干旱,夏季温湿多雨,秋季凉爽干燥,四季交替明显,冬夏温差悬殊。多年平均温度2.25℃,无霜期120~125 d,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85.2 mm,多年平均蒸发量1 470 mm,5月份蒸发量偏大,在160 mm以上。年平均风速为4~5 m/s,春季与夏初最大风速可达20 m/s。

1.2 易旱易涝成因

1)降水时空分布不均。该区域6—9月份降水量占全年的82.1%,6—8月份的降水量约占全年的69.3%,最大年降水量680.9 mm,最小降水量不足300 mm。春季,季节性缺水干旱时有发生;夏季,集中降水不能及时排除。

2)灌排系统不健全。该区属于贫水区,承压水埋深约50 m,单井出水量不足20 m3/h,不具备发展喷灌的条件。同时,田间工程不配套,无沟渠排水网络工程,地表径流排水不畅。

3)缺少有效解决旱涝灾害的适用技术。由于缺少易旱易涝方面的试验研究,没有形成切实可行的适用技术,造成类似地区治理经验不足。

2 技术措施

2.1 水利工程措施

治理中尽量利用天然排水沟和原有排涝工程,本着先上游、后下游,先骨干、后田间,坡水治理与水土保持相结合,排地表水与地下水并举,达到彻底根治涝渍灾害的目的。

2.1.1 修建骨干工程

人工疏竣涝区内4条天然排水沟渠,即韩永和沟、永安沟、芦河沟和向阳干沟。在向阳干沟下游与幸福排干连结段,修扩排水断面,长4 km,宽40 m,深1.5 m,以承泄和排除上游来水,配套支、斗、农沟,使排水标准达到5 a一遇。建立健全了涝区的排水网络,畅通排水、控制地下水位,为洪涝并治、综合治理铺垫基础。

2.1.2 农田排水及配套工程

核心试验区开挖6条农沟,配套桥、涵等田间工程建筑物,建筑物10 a一遇标准设计。为加快田间排水速度,排出地表积水,控制地下水位,降低耕作层土壤含水量,以作物允许耐淹历时为主要参数依据,布设末级田间排水沟,农沟间距为75~150 m。坡度1/600~1/900,沟间距为150 m;坡度1/900以上,沟间距为75 m。田间工程上做到了以治水、改土为中心,实现沟、田、林、路方田化、标准化,达到综合治理。

2.2 “管、缝、松”的田间排水技术

治理暗渍明涝,使土壤水分供应适于作物生育要求,重点是排除田间地表残积水、土壤中过剩水。本项目主要采用“管、松、缝”的田间排水技术。通过拉链式塑料暗管和鼠道暗管主要解决水平排水问题,深松缝解决垂直排水问题,振动深松土壤加快田面积水的排除。

2.2.1 拉链式塑料暗管排水技术

田间铺设直径5 cm的拉链式塑料暗管,埋深45~60 cm,管长75 m,排水坡降1/500~1/600。涝区多为黏土、重壤土和盐碱土,确定排水间距10~20 m。通过管壁针形小孔向管内渗水,有效排出壤中水,排水量控制在210~450 l/h。埋设暗管一次成型,无需辅助材料,投入成本低、操作使用极为方便。

2.2.2 鼠道排水技术

多功能振动深松机配设直径80 mm的流线形炮弹体,深松作业同时拉出长70~100 m、埋深40~50 cm一条的“鼠道”,通过鼠道暗管排除地表积水和壤中过剩水,排水间距3 m,排水流量为230~290 l/h。此技术在耕整地过程中,同时形成鼠道和深松缝,适宜土壤较黏重的松嫩平原涝渍区,鼠道寿命可达3 a。

2.2.3 振动深松改土、排蓄水技术

使用多功能振动式深松机深松土壤,在不打乱土壤上下层位的前提下,使0~45 cm深的土壤膨松,改善土壤物理性能指标,重新组合土壤团粒结构,调节了土壤水、肥、气、热等主要环境要素。机械振动深松作业时,形成一条从地表深至45~50 cm的深松缝,有利于垂直排水。洪涝期间,可以迅速排除地表积水和壤中过剩水,土壤渗透系数增加10~100倍;深松增大了土壤蓄水容量,多涵蓄天然降雨,建立“土壤水库”。干旱少雨时,年可调节天然降水60 mm以上。

2.3 深松配施生化制剂排水治碱兼治技术

松嫩平原涝渍区盐碱化土壤分布广泛,土壤pH值大多在8.0~8.5,总盐含量超过0.3% ~0.4%,在涝渍灾害的同时,盐碱化日趋严重。

深松之后其土壤孔隙增加,切断土壤毛细管,从而降低了毛管水上升速率,耕层输送水分能力较深松前降低85%左右,减少蒸发损失量,抑制了土壤向上返盐,进入雨季自然淋洗,起到了降碱洗盐的作用。深松的土壤配施生物生化改良剂(康地宝)可活化土壤中的高价离子和有机质,通过络合作用,游离出钠离子,同时激活高价离子中的有机质和无机酸根,促进根系吸收。调节植物细胞生理功能,提高细胞渗透压,增强作物抗盐碱能力,促进作物在盐碱土上正常出苗和生长。试验分析结果,总盐较治理前平均减少0.2416%,土壤由重度盐碱土变为中、轻度盐碱土,达到了设计要求。

2.4 涝渍耕地的抗旱保苗技术

松嫩平原涝渍地区,也是春旱发生频率较高的地区,春旱齐齐哈尔市发生频率最高,达86.9%;其次为绥化市,达57.1%,其余市地在30% ~56%。在治理涝渍的同时,抗春旱保春种尤其重要。

1)春季播种主要采用暗式注水灌溉点播技术。可提前7~10 d出苗,出苗率达98%以上;抗旱天数可达30~40 d,提高肥效20% ~30%,增加积温70℃ ~100℃;提高产量10%~20%。与沟灌相比,节水70% ~80%,节能20.5%,节约投资71.4%。

2)苗期采用中耕补水施肥技术。保证作物关键需水期的生长发育,节水、节肥、高效、易普及推广,提高季节性缺水干旱地区水的利用率,缓解旱情。提高抗旱天数10~20 d;提高肥效20% ~30%,提高产量10% ~15%;与人工灌水相比,提高功效5~10倍;与喷灌相比,每亩可节水11 m3。

2.5 试验方案制定

在排水网络健全的前提下,在核心试验区内,选择易旱易涝严重地块(芦河镇立新村),根据不同暗管间距(10 m、15 m、20 m),不同田间排水沟间距(70~150 m),结合振动深松、未振动深松,喷施土壤改良制剂、未喷施土壤改良制剂等因素,进行正交试验。

3 创新成果

1)振动深松改土兼打鼠道排水的新技术。涝渍耕地一般土质黏重、下渗能力差,易造成田面积水或径流。振动深松后,在改良土壤的同时,形成的鼠道和深松缝可以使地表残积水迅速排向地下。3 h土壤渗漏结果:深松区392 mm,较未深松区126.3 mm的下渗能力增加2倍以上。

2)节水抗旱全程机械化的应用。春季播种和苗期干旱,使用暗式注水点播机播种和中耕补水施肥,提高土壤墒情、抗旱能力、肥效,种芽发育快、根系壮、出苗率高,促进早熟、抗御低温。达到节水、节能、省工、增效的目的,同时实现全程机械化作业。

3)构建涝、渍、碱综合治理技术模式。在治理涝、渍、碱的试验研究和推广工作中,将单项技术有效集成,建立起了治理效果显著的“沟、管、缝、松”技术模式。

[1] 黑龙江省水利科学研究院.松嫩平原涝渍耕地治理技术研究技术总结报告[R].哈尔滨:黑龙江省水利科学研究院,2000:15-20.

猜你喜欢
暗管田间间距
强降雨过后 田间自救指南来了
铺设不同反滤层对暗管排水排盐效果的影响
田间地头“惠”果农
“码”上办理“田间一件事”
田间地头有了“新绿”
高速公路指挥中心小间距LED应用探讨
南通通州查处暗管偷排企业 正面调查受阻挠 调取水量来突破
印染企业主私设暗管超标排放水污染物移送行政拘留案
算距离
同网络结构上的连接处过小和假间距的工程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