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晓贞 陈秀云 许燕秋
绝大部分手术患者均需术中输液。合理的输液对于维持患者生理状态稳定及纠正病理状态至关重要,这不仅指正确的输液性质及输液量,还包括合适的输液温度。输液温度过低是造成围手术期低温的重要因素之一,进而直接影响手术安全及术后恢复效果。老年全麻患者器官功能及耐受力差,同时中枢处于抑制状态,机体代偿应激能力差,故输液温度对此类患者影响很大。作者通过改变术中输液温度,观察老年全麻患者术中体温变化、麻醉复苏效果及术后反应性精神障碍发生情况,进而分析输液温度对老年全麻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09年3月~2011年2月老年全麻患者共116例(均为开腹胃肠手术),其中男68例,女48例,年龄60~92岁。采用区组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8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麻醉方式、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复苏时间及输液量上无显著性差异。排除标准:(1)术前体温等生命征明显异常。(2)合并其他系统基础疾病。(3)术前心电图、肝肾功能、胸片等检查明显异常者。(4)术中麻醉意外、手术意外及用药不良反应者。(5)有强力复苏措施者。
1.2 方法 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室温控制在22~24℃,注意躯体保温,常规开放静脉通道,通常输液种类包括胶体液、晶体液及血液。对照组患者输入液体均不加温,试验组患者使用输液加温器,先把输液管完全置于加温器的线槽内,打开电源开关,把温度调至38~39℃,按下开始键进行输液。
1.3 观察指标 (1)患者围手术期体温变化值(围手术期:特指进入手术室后开始输液前至术后患者完全清醒状态;体温变化值:围手术期每隔20 min测1次患者腋温,其最大值与最小值差)。(2)复苏后完全清醒时间(指气管插管拔管后至患者完全清醒间隔时间)。(3)围手术期低体温综合征反应例数(指围手术期间出现畏冷、烦燥、呕吐等低体温常见不良反应病例数)。(4)术后24 h内出现反应性精神障碍(错觉、幻觉、烦燥、妄想等精神症状)例数。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软件,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比较的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表1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体温变化值及复苏后完全清醒时间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体温变化值及复苏后完全清醒时间比较(±s)
组别 例数 体温变化值(℃) 复苏后完全清醒时间(min对照组观察组t值P)58 0.55 ±0.28 68.10 ±14.01 58 0.29 ±0.24 58.71 ±14.30 5.3693 3.5722值<0.001 0.0005
表2 两组患者低体温综合征例数及术后反应性精神障碍例数比较(例)
围手术期低体温是指手术中及术后麻醉恢复期间非计划性的对机体可能有害的低体温[1]。全身麻醉手术患者于手术1 h左右体温下降最为明显[2]。研究表明[3],即使轻度围手术期低体温亦可造成许多不良后果,诸如手术麻醉风险增加、麻醉复苏延迟,创口抗感染能力下降、心律不齐、脑缺血等。造成围手术期低体温的影响因素较多,包括麻醉用药、患者体质、手术时间及操作方式、输液量、手术室温度、输液温度等。而后两者是手术室护理的重点。
本试验均选取老年开腹胃肠手术患者,术中开腹操作时间长,全麻、腹腔灌洗等因素也有影响,因此,两组患者体温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在上述非暴露因素均衡情况下,对照组患者体温下降较观察组明显,说明输液温度对于老年全麻患者围手术期体温变化影响较大。这与郑小春等[4]研究结论相同。但本试验在围手术期间发生寒战、呕吐、烦燥等低体温病例数两组并没有显著性差异,与郑小春等研究结论相悖,分析原因除与样本量差异造成实验结论不同外,笔者认为低体温综合征发生率与体温下降速度可能更密切相关,虽然本试验两组患者体温下降程度不同,但可能下降速度在引起低体温后不良反应上差别并不显著。
麻醉复苏时间影响因素较多,主要与麻醉深度、麻醉用药及复苏措施有关。两组患者在随机分组并上述因素无显著差异情况下,对照组患者较观察组患者术后复苏时间延长,且对照组发生术后反应性精神障碍例数较观察组多,说明围手术期低体温是影响术后复苏的一个因素。研究表明,低体温能降低器官血流灌注。在低灌注情况下,机体首先保证心脑等中枢性器官,而肝肾器官灌注受损较明显。绝大部分麻醉药物均需通过肝肾代谢,肝脏耗氧量下降时,其代谢明显下降[5]。故麻醉复苏时间延长。由于麻醉后遗效应延长及中枢调节功能紊乱,术后出现反应性精神障碍风险增加。
输液加温从技术上看并不复杂,关键在于护理人员应有此种意识,对于老年、全麻、大量输液、冬季等有危险因素患者更高度关注。高危患者于术前、术中及术后均采用恒温输液,最好控制输液温度与人体温度接近36.5~37.5℃,避免输液温度过低及冷热交替,以免造成人体微环境失衡。同时护理人员应充分认识到预防围手术期低体温不仅要注意输液温度,还应调好室温、注意患者保暖、减少暴露、作好手术衔接工作。
[1]Kabon B,Bacher A,Spiss CK.Therapeutic hypothermia[J].Best Practice Res clin Anaesthesiol,2003,17(4):551 -568.
[2]Mahoney CB,Odom J.Maintaining intraoperative normothermia:A meta - analysis of outcomes with costs[J].AANA J,1999,67(2):155-163.
[3]Matsuzaki Y,Matsukawa T,Ohki K,et al.Warming by resistive heating maintains perioperative normothermia as well as forced air heating[J].Br J Anaesth,2003,90(5):689 -691.
[4]郑小春,李松莲,吴秀东.不同输液温度对老年患者术中体温影响的研究[J].护理与康复,2006,5(4):243 -245.
[5]Frank SM,Beanie C,Christopherson R,et al.Epidural versus general cathesia ambient operation loom temperature and patient age as of inadvertent hypothemia[J].Anesthesiology,1992,77(2):252 -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