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春生
九江职业大学 332000
在我国农村,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主义农村经济改革得以深化,新农村建设得以迅猛发展,农村对农机的需求与日俱增。这也给农机经营者提出了新的要求。由此可以看出,对农业机械故障维修的质量管理做深层次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研究当中找出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从而能够正确使用农业机械。
通过长期的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在我国的很多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农村,农业机械维修点的维修人员专业素养较差,更新修理技能和专业知识较慢,这与当前的社会发展需要极不适应。
农业机械维修点所使用的维修设备,有很多是几十年前的老设备,而且缺乏专门的维修和检测设备,出于成本考虑,这些维修点对于新开发出来的各种先进设备也缺乏购买热情。农机维修人员在对农机进行维修的各个环节当中,对于故障的判断主要依靠经验,这就使得在农机维修过程中,缺少必要的技术手段对修理质量进行检测。
在农村,农机维修点具备点多面广的优势,有着广泛的市场,而这些农机维修配件的经营门市也较为分散,相关部门对维修点和配件门市进行统一监管困难重重,因而在农机维修市场当中的假冒伪劣配件,时常造成质量纠纷的发生。
从很大程度上讲,农用机械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专业素质与农业机械维修的质量管理密切相关,并且直接关乎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有必要对农机维修人员做好相应的技能培训工作。要注重培训形式的多样性,有效提高农机维修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进而提高农机维修的质量。
近年来,我国陆续颁布实施《农业机械维修管理办法》《农业机械维修开业技术条件》等法律法规,在这种大背景之下,就更需要地方的农机主管部门对中央的各项举措大力配合,做到宣传方法的多层次和多形式,比如可以加大对报刊、电视、广播等媒体的利用程度,从而大力宣传农机维修的相关规定,确保农机维修人员的维修工作走向正规化,从而提高整个农机维修网点的维修技术水平。
为了做到有序和高效地运行我国的农机维修模式,要加强对网点证照的监督管理力度。根据《农业机械维修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如果有无证经营或维修人员不能做到持证上岗的情况要予以相应处罚,或者勒令相关的站点停业整顿。与此同时,对于已发生的农机维修质量问题要做到及时处理,绝不能忽视农机维修质量纠纷,应该由专业技术人员做相关技术鉴定,在对质量责任的判定上不能主观臆断,而应该依据专业人员的鉴定结论予以确定。
[1]曹兴乔.农业机械绿色制造的特点及发展趋势[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2(03).
[2]冷滨.浅析农机维修体系与体制环境[J].科技与企业,20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