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侠
(咸宁学院护理学院,湖北咸宁437100)
心理护理是临床护理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内容。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心理护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配合药物和手术治疗以及基础护理可以提高疗效,并能促进患者疾病康复及护患之间的友谊[1]。
护理的内涵和本质一直是护理界人士探讨的重要内容。护理的定义不仅仅随着时代变化而改变,而且也因不同人的观点差异而有不同的解释。然而,不论其定义是什么,护理的目标是“协助人们增进健康,并协助解决人们的健康问题”。护理的对象是人,人是一个整体,其疾病与健康受着躯体、精神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因此,在进行护理时,必须以病人的健康问题为中心,为病员提供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身心护理。
目前国内外就心理护理的定义、描述、成分及维度仍未获得一致性 。综合各学者的定义,心理护理概念的内涵应涵盖:心理护理的主体(护士);心理护理的客体(患者);心理护理过程中问题解决的方法体系(心理学理论及技术);心理护理的具体目标(心理问题)。这四个基本要素相互依存,彼此相扣,构成一个环状的心理护理的运转体系,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空缺,都会导致整个运转系统停止运行。
近年来由于医学模式的进一步发展,更丰富了“身体健康”这个词的涵义。所谓的“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是在生理的、心理的及社会上的完好状态,这就是我们称之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这样就给我们临床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一个护士不仅要懂得医疗护理技术,还必须具有心理学知识。所以学好心理学并应用于临床是每个护理工作者的责任。
心与身,精神与躯体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不可分割的统一体。许多疾病是由心理因素造成的,如原发性高血压,长期精神紧张,思想有压力可以引起此病。同样,在疾病的过程中病人会出现一系列的心理变化,影响疾病的治疗和康复。要想为病人服务得好,就必须了解病人的心理活动,并依据病人的心理活动规律采取恰当的医疗和护理措施,才能使病人感到满意。病人的良好心理状态可以促进良好的生理状态,良好的生理状态又促进良好的心理状态,形成身心之间的良好循环,促进病程向健康方向发展,从而大大提高了医疗和护理质量。因此,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作用于患者心理活动,可改善其身心状态,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养生、增进健康的目的。
随着心理护理在现代护理模式中的作用、地位日益显现,临床护士对患者心理状态的评估愈加关注。“准确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是优选护理对策的前提”的观点,已初步成为临床护士的共识。临床常用的心理护理评估方法主要有:主观评估法与客观评估法[2]。主观评估法包括临床观察法、调查(访谈)法,同时结合研究者的临床经验进行分析判断。客观评估法主要采用自编调查问卷和借助常用的心理评定量表。评定标准一般以国内常模或各量表所给的分界值为标准[3]。用客观量化替代主观评估并藉此作为制定干预对策的依据,关注干预质量与效果,已成为我国临床心理护理的一个发展方向[4]。
心理护理诊断是护理程序的核心。我国主要采用北美的心理护理诊断,但由于多种原因,绝大部分临床护士对心理护理诊断以及与心理护理诊断相关的护理理论没有经过系统地学习,导致大部分护士在应用心理护理诊断方面存在困难[5]。应用心理护理诊断解除病人心理护理问题的能力存在差距,许多临床护士近乎盲目地用一些诸如焦虑、忧郁、恐惧、担忧的词汇来描述病人的“心理问题”。
针对病人主要的心理问题所制订的心理护理措施恰当与否,是影响心理护理质量的关键。病人的心理状态是个性与共性的对立统一,因此对病人实施个体化心理护理,首先要考虑的是病人心理状态的共性规律,以及选择心理护理措施的总体模式,然后再考虑结合病人的个性特征。目前临床上较多采用一般性护理措施,缺乏有针对性的具体措施和实施方法,心理护理工作浮于表面,不能深入。
临床心理护理的效用取决于其可操作性,而后者恰是长期阻碍我国临床心理护理深入发展的关键环节。目前,广大临床护理工作者在此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心理疗法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心理护理实践,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如针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松弛疗法、音乐疗法;对脑卒中患者早期用认知护理干预[6];用行为干预减轻了癌症患者的心理压力[7]等。实施方式也从一对一情感支持扩展到集体的心理辅导[4,8]。实施范畴渗透到临床护理的各个角落,心理护理对象从局限于患者,扩展到患者家属及社区老年人,充分体现了整体护理的连续性和整体性[4]。张玉芳[9]从病人需要什么样的心理护理入手进行研究,提出了总体心理护理离不开一般和专业的心理护理,并将病人需要的心理护理方式按大小排位,从而指导护士对病人实施心理护理。
评价是护理程序的一个重要部分,国内护理人员已逐步意识到并已开始使用量表等客观的评价手段对心理护理的效果进行评价,但目前临床上心理护理的评价仍缺乏客观的效果评定指标,且无规范化的统一衡量标准。国内心理护理效果的评价包括:量表评价、患者满意度评价、目标评价。编制科学实用的心理护理量表正在尝试中[10]。国外心理护理的评价多为客观性评价,使用量表或问卷。量表或问卷的特点是特异性强、分化性高,不同病种、不同年龄、不同症状病人几乎都有其相对应的量表或问卷,量表种类繁多,针对性强。
从心理护理的临床现状来看,我国临床心理护理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这就要求我们护理人员不断加强心理护理的学习,从护理程序的角度出发,把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运用于护理工作中。
[1]许亚萍,许进军.心理护理的意义及探讨[J].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8):2871
[2]刘晓虹.护理心理学[M].上海:上海科技技术出版社,2005:182
[3]陈瑶,刘晓虹.从杂志刊文窥见我国临床心理护理现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4,21(2):30
[4]陈伟菊,刘静慰,何金爱.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后对护理诊断的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5):352
[5]唐丽莹,张骞倩,张优琴.认知护理早期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和认知障碍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03,18(9):781
[6]Lea B,Tami P,Pnina EH.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in cancer patients:a randomized study[J].General Hospital Psychiatry,2001,23(5):272
[7]张军,丁美荣,王红.糖尿病集体心理治疗及护理的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04,19(10):953
[8]郑林科,张天龄.临床心理护理量表的编制与初步应用[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0,9(2):90
[9]张玉芳,殷磊.心理护理的评价[J].护士进修杂志,2002,17(3):179
[10]Orlando M,Sherburne CD,Thissen D.Sum med-score linking using item response theory:application to depression measure[J].Psychol Assess,2000,12(3):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