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小芳
(福州大学 阳光学院,福建 福州 350015)
独立学院依托于母体学校与社会力量的联合创办,经历十余年的发展,从办学之初先后经历了借助母体高校办学的“依附”期,增强办学自主性的“独立”期,独立学院发展至今有十余所独立学院脱离母体高校,实现真正的“独立”。对于独立学院而言,结合《普通高等学校独立学院教育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中对于独立学院的定位标准--“根据自身条件和发展潜力,适应地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确立教学型大学的类型定位和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定位”,这一发展趋势给独立学院带来了新的挑战:脱离了母体高校的光环,如何真正走好独立之路,实现质的飞跃,如何创办具有自身特色的,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高校。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必须有别于母体及其他普通高校,应与研究型或高水平的母体大学在培养目标上合理分工,错位发展(陈冰冰,2010:251)。因此本文基于对一所独立学院2011届的英语专业毕业生进行有关课程设置、毕业实习、就业情况等方面进行的问卷调查情况,探索如何构建适应现代化市场需求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改革教育教学各个环节,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实现独立学院的办学宗旨。本文就独立学院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组织管理方面进行探讨独立学院如何实现自身的特色,培养适应市场需求和时代发展趋势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独立学院英语专业自开设以来就秉承母体学校的风格,不可避免地烙上传统的英语教学特点。英语专业自成立以来就备受人们的青睐,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发展,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我国对于英语人才的需求量也逐年攀升,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前景曾一度乐观,就业形势良好。但是近年来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和发展,大量英语人才涌入就业市场,而且具备一定英语知识的其他专业人才也在不断吞噬着英语专业人才的领地,英语专业的就业形势逐渐呈现供过于求的严峻局面,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持续走低,且应届毕业生的薪资起点也相对比较低,在对福州大学阳光学院2011届120名外语系英语毕业生的实习与就业状况调查问卷中,我们发现只有 35.8%的毕业生看好目前英语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而且据本届毕业生反应,大多数毕业生的试用期起薪都偏低,即使是转正后的工资也多数在2000元以下,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相对比较严峻。2010年和2011年英语专业连续两年被教育部纳入红牌专业的名单,这恰恰是给我们一个警示:通识英语教育培养出来的单一型英语人才显然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潮流,而精通英语并具有专门的职业技能的复合型应用型专业人才严重匮乏,英语专业处于被边缘化趋势,其发展前景令人堪忧。
从福建省目前几所独立学院英语专业的主干课程设置来看,大多数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还是偏重于传统的单纯掌握英语语言知识的纯学术素养训练,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化建设对于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在对2011届的英语毕业生进行的关于英语专业开设的主干课程方面的调查问卷中,学生对于词汇学、英语语言学、英美文学、英美报刊选读、英语修辞等课程的需求均低于50%,而呼吁开设商务英语、翻译等专业定位明确的相关课程的学生人数达到70%以上。
这些数据都说明了一个共同的问题,即英语专业需要根据当前的市场需求和就业形势对自身进行合理的改革,以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满足社会主义市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培养出高素质、高层次、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的具有专门职业才能的专业人才,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在这次关于毕业生实习方面的问卷调查中,关于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弱势的几个选项中,认为目前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弱势在于专业技能不突出的占62.5%,语言能力不扎实方面的占 40%,专业口径太窄的占40.8%,这些数据反映当前毕业生通过实习和其它的社会实践锻炼,深刻地了解到市场对具有专业技能的人才需求,也反映我们当前高等英语教育的一个缺口,这正是独立学院在探索独立之路之时必须面对的一个挑战。
新时代背景对独立学院英语专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现代教育要求我们培养知识面宽广、具备专业技能知识,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强的人才。蔡基刚通过对社会需要和学生基础的分析,提出了大学英语应调整课程设置,逐步把重心向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发展(蔡基刚,2004:22)。英语专业改革应该着重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知识与技能基础,同时掌握诸如翻译、商务、法律、金融、旅游、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并能够有效地开展跨文化交际的创新型应用人才。独立学院在制定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时,应构建良好的人才培养模式,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立足于实际,进行合理的定位,强化专业技能培养,突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专业培养目标应根据就业形势和市场对毕业生的实际需求进行合理的专业方向定位,明确培养各个专业方向所面向的专业技能岗位群体,如对外贸易、国际金融、企业管理、海关、口译、笔译、旅游英语等。戴炜栋教授认为理想的外语人才应具备专业知识、语言基本技能、学科素养和批判能力等四方面的才能(戴炜栋,2007:8)。因此,专业技能培养应首先建立在扎实的双语语言交际能力的基础之上,然后根据不同的职业特征和就业市场需求,通过具有专业特色的特定课程的开设以及第二课堂、第三课堂的实践锻炼,培养专项的职业技能训练,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优势。
独立学院应根据当前市场需求和就业形势,改革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优化课程结构体系,在培养学生扎实的英语语言知识基础上开设全面、系统的具有专业方向特色的课程。在这次针对翻译专业课程设置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问卷调查中,70%以上的毕业生强烈要求开设包括实用英语翻译、实用口译等课程在内的翻译专业课程,还有包括商务英语管理、商务英语谈判、国际商务函电、进出口业务等课程在内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在巨变的环境下,独立学院英语专业设置应该随着市场的不断需求而发生变化,市场需要什么样的英语人才,就培养什么样的英语人才;需要什么样的以英语为依托的技能,就培养学生这方面的技能(万力,2010:202)。因此,优化课程结构体系是促进独立学院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必须。
教学内容上应根据不同的职业技能训练目标选择相应的教材,以学科专业知识为核心,使用真实的与学科专业相关的英语语言材料,突出学科专业知识特点的同时注重学科专业内容与英语语言知识的紧密结合,运用英语语言知识进行特定职场语言环境下的有效交际;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制作丰富多彩的教学课件,改革传统的以老师传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实现集声音、图像、文字等于一体的多模态教学。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为学生构建相应的模拟实训场景,建立各种校外实训基地,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运用所掌握的语言知识进行专业技能训练。实践教学应以培养学生如何解决实际问题为主,培养创新能力作为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高文艳,2010:105)。这就需要独立学院重视加强与校外实训基地的联系与合作,通过实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就业技能。
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对教师队伍的培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不仅要精通英语专业知识,还应对自身进行合理的专业方向定位,不断地进行自我充电与实践锻炼,突出自身的专业方向特色,具备全面的其他学科的专业知识以及实战经验,以胜任专业特色课程的教学任务。建立一个同时掌握专业知识和英语语言知识的师资团队有助于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突出专业特色,促进独立学院发展。
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独立学院改革传统的教学评估体系,采取过程性评估而非结果性评估的教学评估方法。培养具有一技之长的应用型专业人才的考核评估应该摆脱传统的以理论考试为中心的考试枷锁的束缚,注重实践操作知识与实践创新能力的考核,更加全面地考核教师的教学效果与学生的学习成果。
独立学院英语专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之路,必须立足于实际情况,充分把握当前就业形势与市场需求,摆脱传统英语教学的束缚,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教学评估等方面加以创新,着重培养熟练掌握专业英语语言知识与专门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强的复合式应用型人才,创建自身的专业特色,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1]教育部.普通高校独立学院教育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Z].2007.
[2]陈冰冰.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的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10,11(2):250-252.
[3]蔡基刚.ESP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J].外语界,2004(2):22-28.
[4]戴炜栋,张雪梅.对我国英语专业本科教学的反思[J].外语界,2007(4):2-11.
[5]万力.浅谈商务英语专业在独立学院中的发展[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0,8(10):202-204.
[6]高文艳.独立学院英语专业“英语+专业方向”人才培养模式[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2010,10(3):104-107.
[责任编辑 王云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