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兰克林和美国精神
——《富兰克林自传》的现实意义

2012-08-15 00:52:12王羽青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富兰克林自传盖茨

王羽青

(南京旅游职业学院外语系,江苏南京 210003)

富兰克林和美国精神
——《富兰克林自传》的现实意义

王羽青

(南京旅游职业学院外语系,江苏南京 210003)

《富兰克林自传》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深刻的现实意义。本文对富兰克林处世技巧和自我完善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将富兰克林和盖茨比进行对比,探讨“美国精神”的现实意义。

自传;富兰克林;美国精神;现实意义

“作为美国第一部现代自传,《富兰克林自传》在美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它详细记载了富兰克林在北美商业和政治环境下的奋斗和进步。更重要的是,它创造了个人事业成功的原型。”[1]12“富兰克林在这部自传中,回顾了他自我奋斗的一段历史,实际上也是用自己的经历说明了美国精神的内涵。”[2]6美国精神是指通过完善自身、努力奋斗获得财富和名望的精神。美国人相信,只要勇于付出,就可以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这种看法就是我们所谓的狭义的“美国梦”:“个人通过自我奋斗而获得成功的梦想。”[3]164富兰克林无疑为“美国梦”做了最好的注释:白手起家,最终成为最有影响的上层人,不仅富可敌国,而且德高望重。但是,后来的美国人突然发现,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菲茨杰拉德的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就描写了一个普通美国人奋斗的历程:主人公盖茨比为理想竭尽全力,但最后却以暴毙为自己的奋斗历程画上了句号。

一、《富兰克林自传》的写作目的

《富兰克林自传》是作者晚年回顾一生的深刻总结。在第一部分,读者不难发现,《自传》是富兰克林为“儿子们”少走“弯路”而写。“我出身贫寒,幼年生长在穷苦卑贱的家庭中,后来居然生活优裕,在世界上稍有声誉,迄今为止我一生一帆风顺,遇事顺利,我的立身之道,得蒙上帝的祝福,获得巨大的成就!我的儿孙或许愿意知道这些处世之道,其中一部分或许与他们的情况适合,因此可以仿效。”[4]1《自传》对后世产生了深远而巨大的影响。“它无论作为一部历史式权威文本,还是作为对青年进行教育的资料和教科书,都发挥了巨大作用。《自传》被一译再译成多种文字,一版再版了上百本版本,成千上万的人一读再读,敏感的美国年轻人尤其喜爱读它。没有任何一本美国人的书所产生的影响能和这本仅有百页的小册子相比。”[5]86

二、《富兰克林自传》披露的成功要诀

(一)至善至美的自我完善

勤奋、乐观、永不放弃是富兰克林得以成功的重要因素。“富兰克林出生在波士顿一个清教徒的家庭,青少年时期就从家庭接受了清教信仰。”[6]52“清教强调‘天职’的观念,即:人的职责就是把个人的才能发挥到极致,因为这些才能都得恩于上帝,所以是应该加以最大限度发挥的。人不应该安守自得,满足于呆板的生活。”[6]52-53《富兰克林自传》描述了富兰克林所面临的种种坎坷遭遇。如果没有乐观的心态,他不可能在那样困苦的环境中坚持下来。“富兰克林早年离家出走的冒险在《自传》中被刻画得淋漓尽致,无论是面对茫茫大海上的暴风骤雨,还是漫漫人生中的凄风苦雨,富兰克林都经受住了考验。”[1]14他曾经在船上因为发烧而差点被死神夺取性命等经历都对他的努力造成了巨大的干扰。但是,“就像希腊神话中的英雄必然经历诸多考验一样,富兰克林同样面对一切可能的挑战。”[1]14富兰克林也非常努力。“学徒期间,他早晨上班前读书,晚上下班后读书,礼拜天全日制读书,甚至饭间休息也挤出时间学算术。”[7]87

严于律己是富兰克林自我完善的法宝。“富兰克林并对新世界的道德操守提出了自己朴素的看法,他认为美德是建立个人与社会幸福的关键。”[6]52在《富兰克林自传》第二部分,富兰克林承前启后地列举了“十三点道德”,这些道德分别对应节制、少言、秩序、决心、节俭、勤劳、诚实、正直、中庸、镇静、整洁、贞洁和谦恭。正是他对自身不断完善、近乎苛刻的要求,才使他能够成为世人敬仰的伟人和圣人。

(二)老道的处世之道

《富兰克林自传》中有很多值得后人借鉴的处世谋略,包括正确看待对手、合理利用朋友资源、善于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善于树立良好的公共形象等。富兰克林认为,虽然对手对自己的事业造成压力和阻力,但若能理性地看待对手,吸收其优点,并借鉴其缺点,就能获得更大的进步。朋友就是人际关系网,合理利用人际关系网是富兰克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富兰克林具有超出常人的洞察力,能充分利用人际关系网。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可谓是他处世哲学的最好说明。在富兰克林要连任议会秘书时,一名新议员发表了反对他连任的演说,并且推荐了别人。这位新议员是“一位有钱的、受过教育的绅士”,在议会里比较有影响力,富兰克林就想结交这位朋友,把不利因素化为有利因素。“但是富兰克林并未简单地奉承讨好,而是以向这位议员借书的方式,煞费苦心地向这位议员主动示好并争取他的‘主动帮助’,事后又表示出特别感动。最后终于‘拉拢’这位‘权杖’朋友。”[8]145富兰克林谦恭、中庸的处世技巧,隐藏了锋芒,创造了“人和”的局面。他认为:“把自己打扮成一项有益的计划的倡导者是并不聪明的。当人们抱着各种目的需要别惹帮助时,一定要牢记:万万不能让人们认为你想在公众中出任头地,沽名钓誉。因此,我尽最大努力不那样做。”[9]319此外,富兰克林还善于巧妙地打造个人形象,赢得公众的好感。

三、富兰克林与盖茨比的对比

“富兰克林《自传》展现了自我完美成熟的个性,也展示了特定时代的美利坚文化精神:勤劳节俭、个人奋斗,讲究实效……它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为后人提供了成功的范例。”[1]15富兰克林个人的努力是获得成功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此外,良好的品格、精妙的处世技巧,都为富兰克林的成功奠定了基础。然而,个人的成功要受社会大背景的制约。《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盖茨比有富兰克林那种实干家的作风,他胸怀大志(想发家致富成为人上人),又严于律己(为自己制定了严苛的类似于富兰克林“十三点道德”的“个人决心”)。盖茨比的“个人决心”就是富兰克林“十三点道德”的翻版。“我们可以肯定,盖茨比在写他的“个人决心”时,完全遵循了富兰克林的“十三条美德”,反映出少年的盖茨比是富兰克林思想的忠实信徒。少年的盖茨比相信为人处世,应该遵守公正,节制,勤奋等富兰克林倡导的道德观念,从而过上一种美好高尚的生活。”[10]81但他不但未能成功,反而搭上了自己的性命。这是不是预示“美国精神”已经过时?非也。

我们需要注意到,两人处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富兰克林的时代,美利坚蓬勃发展,人们奋发进取。“到18世纪中叶,北美13州先后建立,北美社会在经济上日趋成熟,具有较强的自足性。在对英国的独立战争结束后,13州的统一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奠定了稳固的基础。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资本主义制度非常需要对追求金钱的献身精神。”[6]53-54“富兰克林强注重道德完善,而盖茨比所处的时代,道德沦丧、有钱阶级盛行的是及时行乐,悲观失望的情绪蔓延整个社会”[10]81。在这样的社会中,富兰克林精神已经没有了立足之地,盖茨比的梦想必然会破灭。

四、结语

盖茨比梦想的破灭,是时代所造成的个人悲剧,并非意味富兰克林精神已经失去了价值。特定时代的悲剧不能归结为富兰克林精神的没落。相反,《富兰克林自传》中所体现的奋斗精神,在任何时候,都是必不可少的。“……《自传》仍与我们的时代相关联。对一个社会而言,勤劳和自立仍是必须的;对一个人来说,富兰克林的自学榜样仍具重要意义。”[5]87

[1]袁雪生.永远的神话—评《富兰克林自传》[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

[2]杨正润.《<富兰克林自传>与美国精神》序[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

[3]王萍,王卫平.“美国梦”释译[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1(2).

[4]富兰克林.富兰克林自传[M].姚善友,译.北京:三联书店,1985.

[5]李瑞林.富兰克林及其《自传》[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4).

[6]朱小琳.富兰克林的实用精神[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1(1).

[7]赵白生.身份的寓言——《富兰克林自传》的结构分析[J].外国文学,2004(1).

[8]王江.写作动因对《富兰克林自传》主题显现的作用[J].重庆工学院报,2007(6).

[9]Franklin Benjamin.The Autobiography[M].NewYork:Macmillan PublishingCo.,Inc,1980.

[10]姚文俊.盖茨比与富兰克林精神——析盖茨比人物形象的历史底蕴[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

I712

A

1008-178X(2012) 02-0111-03

2011-12-25

王羽青(1979-),男,河南周口人,南京旅游职业学院外语系助教,硕士,从事英语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富兰克林自传盖茨
爱思考的比尔·盖茨
书虫来袭 《了不起的盖茨比》
灵魂歌后艾瑞莎·富兰克林离世
美国富兰克林兵工厂F17—L半自动步枪
轻兵器(2016年20期)2016-10-28 20:13:46
本杰明·富兰克林的《自传》
学英语,从听开始:《了不起的盖茨比》
印刷工富兰克林
快乐语文(2016年29期)2016-02-28 09:03:37
解读盖茨比“美国梦”的破灭
人间(2015年21期)2015-03-11 15:23:09
敬一丹否认新书是自传
现代企业(2015年5期)2015-02-28 18:51:04
关于推荐《施仲衡自传》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