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威 刘雪莲 张理达
(1.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30;2.黑龙江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0;3.哈尔滨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黑龙江哈尔滨150021)
黑龙江省的农业生产面临着大量风险,但农业生产风险管理体系还不够完善高效。首先,黑龙江省目前尚未建立系统的农业保险体制;其次,黑龙江省农业市场机制尚不健全,农民还不能够利用期货市场规避价格风险;第三,缺乏完善的财政支持体系。发达国家由于具有先进的技术以及较为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因此在农业风险管理方面有着许多经验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经验对我国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对于自然风险,发达国家主要采取的方式是农业保险、农业救济和紧急贷款;对于市场风险,发达国家主要采用的方式有农产品保护价格制度、农产品期货市场、信息服务和补贴信贷等。
美国的农业政策形态随着形势的发展不断调整,但总体对农业的保护政策始终占据农业政策的主导地位。在其传统的农业政策中,就有农产品价格保护制度,包括支持价格、目标价格和差价补贴,有专门的农作物保险以及防范价格变动风险的农作物收入保险,另外还有灾害补贴、储藏补贴等直接补贴方式以及相应的信贷支持及税后优惠政策,还有一般性支持政策。
近年来,美国通过《新农业法》又进一步加大了对于农业的补贴范围和补贴力度。到2007年《新农业法》合计农业补贴1185亿美元,年均补贴197.5亿美元,增幅达78%。除此以外,还对历史上已取消了补贴的产品生产和历史上从未补贴过的产品生产进行补贴,与此同时,还规定了各类农产品新的贷款率,并且农场主可以在市场价低于贷款率时,将产品在市场出售并得到国家的差价补贴。而且,农场主还可以获得反周期支付。反周期支付是目标价格与有效价格间的差额,将全国市场平均价与贷款率中较高者与直接支付之和作为有效价格。若是有效价格大于目标价格,则不再进行反周期支付。
战后五十年,日本迅速实现工业化,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实行高度的保护政策,日本的农业保险发挥的作用非常显著。日本的农业保险经营体系共分为三个层次,由农业共济组合、农业共济组合联合会和中央政府组成。第一层次是在市、盯、村范围内建立的具有相互保险性质的农业共济组合,负责收取保费,建立保险基金,为农户提供损失补偿等基层农业保险业务;第二层次是在都、道、府、县设立的农业供给组合联合会,负责接受分保,以所收取的分保费建立基金,当组合的成员受灾索赔时,按规定予以赔付;第三层次是中央政府设在农林省的农业共济再保险特别会计处,以分保费建立再保险基金。除了这三个层次的组织之外,还建立了农业共济基金,作为对共济组合联合会贷款的机构,政府对投保人提供保费补贴。
为了化解农业风险,形成对农业的有效保护,欧盟实行了共同农业政策,1962年欧共体六国(法、德、意、比、荷、卢)通过了共同农业政策的原始框架协议,即《建立农产品统一市场折中协议》,协议中明确了共同农业政策的目标机制内容等。1992年欧盟开始调整其共同农业政策,以适应国际大环境的变化。对于各成员国来说。实际上,在欧盟共同农业政策的保护下,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农业风险管理,如共同农业政策下的价格支持、收入直接补贴、信贷和税收支持等,并且各成员国还结合本国的农业保险制度来共同实现对农业风险的管理。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但是很多国家还是建立了具有本国特色的农业生产风险管理体系,重要的代表有巴西和印度。
巴西是世界上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巴西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巴西政府为维护农业经营者的利益,采取了一系列的农业扶持措施,包括农产品最低保护价格、农业保险制度等。
1985年以来,巴西把价格支持作为农业政策的主线,其主要形式表现为:一是联邦政府的直接购买,即当市场价格低于规定的最低价格时,由政府购买农产品,实际上是对农产品实行最低保护价格,以此来保障农户免受价格风险带来的不利影响;二是营销贷款。巴西的农险业务范围大致涵盖五个方面,即农作物保险、牲畜保险、农村财产保险(包括担保业务)、农村信用保险和农民人身保险。
印度在应对农业风险时,农户既采用正规的也采用非正规的策略,但由于非正规策略分散风险的有限性以及受自身能力的限制,他们对于正规策略的依赖逐渐上升。
非正规策略主要指单个农民或农户自发采取的策略,主要有多样化种植、饲养牲畜等。多样化种植是为了获得利润最大化,在兼有生产风险和资金限制的情况下,多样化种植能较好地稳定农民收入。正规策略主要指政府出面组织实施的策略,主要包括:农作物保险、农业投入要素补助金、农产品价格支持、分期偿债式信贷,公平收入计划和灾害救助计划等。
可以看出,国外的农业风险管理方式较为多样,而且运用了诸如农产品期货、期权等现代化的市场风险管理工具。这些经验对黑龙江省的启示主要体现在农业保险制度、价格支持政策和现代市场工具的运用三个方面:
农业保险是现代农业的保护伞,目前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已经将其作为农业风险管理的主要方式。对于刚刚开始进行政策性农业保险的黑龙江省而言尤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立法为发展农业保险提供保障
从国外农业保险发展来看,其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是有相应的立法作保障。而与其相比较,我国自新中国成立后,农业保险经历了三次试验,但始终没有相应的法律出台,一直处于无法可依的状态,农业保险的试办与停办也较为随意,即使是现在正在试运行的政策性农业保险也没有出台相应的法律来对其运行机制等进行规定。对于黑龙江省而言,在国家没有出台相应的农业保险法律之前,可以在不超越国家法律的范围内适当出台一些地方条例或关于农业保险的试行办法,以保证阳光农业相互保险公司在黑龙江省开展农业保险过程中能够有法可依。
2.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
国外农业保险的发展经验表明,政府对农业保险的支持作用是必不可少的。从美国的经验来看,政府开始对农业保险“坐视不理”,完全由商业保险公司自主经营,而这种经营模式最终走向了失败,证明了缺少政府支持的农业保险模式是不可行的。黑龙江省应通过申请国家财政支持并动用地方财政对农业保险进行补贴,同时,制定税收优惠政策,降低非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税费标准,税收要反哺农业,提高农业保险公司偿付能力。
3.积极完善农业再保险体系
农业保险盈利难度较大,而且赔付率也较高,农业保险的经营风险难以得到有效的转移,许多国家都根据本国的国情对农业保险的经营模式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其中农业再保险体系是各国完善保险体系的重点。根据各国农业保险经营的成功经验,黑龙江省应努力发展农业再保险业务。
支持力度需符合本国国情。由于国情不同,各国农民从政策中得到的实惠并不一样。在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农民收入的大部分来自政府的政策支持,其中欧盟、日本对农业的支持水平最高,市场价格支持在各个发展时期、不同发展阶段都占据着较高的份额,农产品价格支持长期以来一直是化解农业价格风险的主要手段。黑龙江省应该在考虑本省经济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尽量争取中央财税支持,建立可持续的价格支持政策体系。
国外农业市场风险管理体系已经较为完善,远期合约、期货以及期权等风险管理手段较为成熟,在农业市场风险管理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这些国家在运用现代化市场工具规避市场风险方面给予黑龙江省的启示主要包括:首先是现代化市场工具的运用要有相对健全的市场经济体制和良好的经济环境。其次,要不断推进交易品种创新。目前发达国家的农产品交易品种已经很丰富,并且仍在不断进行丰富和创新,CME最先推出了农产品远期合约,但是随着其不断应用和发展,为了改进其存在的不足,相继又开发出了农产品期货合约以及期权合约,并且对其品种不断进行创新,为更好化解农业市场风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为黑龙江省提供了良好的经验借鉴。
[1]吕洋,范秀荣.美国农场的农业风险管理[J].农场经济管理,2008(1).
[2]杨建学.从美国《标准再保险协议》看中国农业再保险发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8(6).
[3]张巧凤,孙伟.黑龙江省农业风险防范体系构建研究[J].现代商业,2011(2):187.
[4]孙伟,安增龙,曹伟.黑龙江垦区农业风险管理沿革研究[J].农场经济管理,2007(6):31-33.
[5]梁敏.农业保险:国外模式与我国发展之路[J].中国农垦,2006(4):44-46.
[6]田贺丰,许尚伟.国外农业保险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7(10).
[7]秦富,王秀清,辛贤.国外农业支持政策[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8]张永霞.美国农业风险管理[J].世界农业,2005(4).
[9]冯文丽.美、日农业保险制度对我国农险模式选择的启示[J],农村经济,2002(12).
[10]龙文军.法国农业保险制度及经验[J].世界农业.2003(5):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