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完善志愿服务工作的途径

2012-08-15 00:47
巢湖学院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共青团志愿志愿者

郭 超

(巢湖学院团委,安徽 巢湖 238000)

新时期高校完善志愿服务工作的途径

郭 超

(巢湖学院团委,安徽 巢湖 238000)

青年志愿者活动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当前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益途径。我国志愿服务工作起步较晚,面临着诸多制约因素。文章就高校如何加强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采取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试图指出新时期高校完善志愿服务工作的途径。

高校志愿服务;存在问题;完善途径;科学管理

近年来,青年志愿者称号家喻户晓,不管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等重大赛事和国际高端会议上;还是在地震、雪灾、泥石流等自然灾难面前,青年志愿者成为人民关注和热议的话题。志愿服务组织在社会发展、时代呼唤的浪潮中,肩负着越来越多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青年志愿者活动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坚实平台和有效载体,已崭露头角,发挥效能,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然而,我国高校青年志愿者活动起步较晚,还存在一些问题。我国青年志愿服务公益事业要想能够持久和健康的发展下去,不仅依靠广大青年志愿者的热情参与,更需要高校党政领导和有关部门给予智力、人力和财力的大力支持,制定出规章制度,保障志愿服务活动顺利开展。

1 当前高校志愿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校志愿服务工作起步较晚,管理和活动开展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制度、机制体系不完善

我国高校志愿服务工作还存在法规政策支持力度欠佳;培训机制不健全、没有常态化;激励约束机制不够完善的问题。首先,我国没有明确的法律为志愿服务事业“保驾护航”,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激情。我们认为“志愿服务立法是推动志愿服务健康发展的需要。对于一支庞大的队伍,如果没有很好的规则事先给予规范和指导,在实际操作中将是很难协调好的。”[1]其次,在我国高校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培训评估的体制,因为有相当一部分志愿组织中的大学生志愿者参与服务能力处于较低水平。当前,我国志愿服务工作缺少有效合理的培训。没有专业的培训人员与稳定的培训机制;没有根据被培训人员的专业背景及志愿服务的项目来制定培训方案;培训方法单一枯燥。完善的激励机制是一个成熟的志愿组织能够顺利运作不可或缺的重要机制。当前,我国高校青年志愿者组织已经初步建立一套比较适合组织自身特点的激励约束机制,如高校共青团、青年志愿者协会联合进行的“优秀青年志愿者”、“优秀青年志愿者服务项目”、“先进集体”等评选表彰活动。这种激励约束机制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激励不当;二是约束不灵;三是社会认可度低。[2]

1.2 组织定位不清晰、大众认识存在误区

我国高校志愿服务组织定位模糊,活动指向不清楚;理念宣传力度不够。在调研中发现,当前大部分高校青年志愿者组织成员几乎包含了所有在校生,其会员数是所有学生组织无法相比的。可是,当前很多高校团组织把青年志愿者协会划归到学生会、学生社团联合会门下管辖,只有部分高校把志愿者协会单独列出,和学生会、社团联合会并列,直属于高校共青团组织。之所以出现志愿者组织上述随意性划分现象,是因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纲领性文件,规定志愿者组织在高校组织定位。

近年来,高校志愿服务活动得到了新闻媒体高度关注和重视,国内主流媒体对志愿服务活动的自觉宣传报道意识已经形成,营造出良好的志愿服务舆论氛围。但我们同时也发现志愿组织一般把精力放在活动开展上,忽视了志愿服务“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理念宣扬,导致很多大学生把志愿者活动看成过去的“义务劳动”和学先进活动。

1.3 资金短缺与监督缺失

我国高校志愿服务工作没有财政专项经费,且组织筹集资金能力不强和财务管理有待改善。“中国政府除了在国家发展计划以及领导人的讲话中倡导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外,还没有在资金支持方面做出任何规定。”[1]这使得我国志愿服务活动资金问题上面临极大困难。资金短缺是高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目前我国高校志愿组织的收入主要由学校提供的财政拨款和补贴、会费以及外界提供赞助和项目经费组成。也就是说形成我国高校志愿组织资金缺乏的主要原因有:一是过于依赖高校团委本来不足的学生活动经费。二是没有足够的创收能力。三是社会及民众捐助意识觉悟不高。四是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群众的收入水平较低,免费享受政府提供的福利已成习惯。五是我国青年志愿组织对财务管理重视不够,有相当多的高校志愿组织从未做过年度财务报告。

1.4 项目化程度低

我国高校志愿服务项目设计缺少针对性和创新性。目前,高校青年志愿者活动的服务项目还比较集中于政府举办的大型活动场所。这使得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的项目与领域过度集中于政府或学校,而忽视其他社会急需的服务项目与领域。我国多元化的青年志愿者活动项目设计尚未形成,项目设计创新意识不足。一方面,各级青年志愿者组织习惯围绕共青团寻求创新项目,习惯于“上从下达”。另一方面,由于共青团组织对志愿组织的一元化指导,难免管的过死、过多,导致高校志愿者组织几乎没有任何主动权,完全在共青团的“掌控”下开展工作,没有条件和空间实现创新。

2 高校应强化思想引领,加强制度建设,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

针对以上问题,高校应强化对大学生青年志愿者的思想引领功能,作为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同时,政府应加快出台志愿服务法律化进程,为高校志愿服务工作提供制度保障。高校应采取有效的管理模式,对志愿服务工作进行科学化管理。

2.1 强化对志愿服务活动的思想引领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政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新时期的青年大学生基本上是90后的一代,主体意识更加强烈、思维更加活跃,行为更加务实,需求更加多样。“高校要把志愿服务精神作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3]。”教育部明确要求高校要在相关文件、精神的指导下,切实地把志愿精神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相结合,把志愿精神教育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去,这既是发挥和增强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志愿者工作常态化发展的路径与方法。高校应根据大学生发展阶段性的特点,采取相应措施,利用有效手段,对志愿服务工作不同阶段应有侧重,同时注重与大学生思想政教育的对接。高校可以在 “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青年马克主义者培养工程”和党(团)课中安排一定课时讲授志愿服务活动理论与实践内容,作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切实把思想政治教育、学生骨干培养、入党积极分子考察与志愿服务衔接起来,在高校青年学生中唱响“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服务精神的旋律。

高校团委是大学生青年志愿者组织各项工作的直接引领者,对青年志愿者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明显。同时,在志愿服务中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举措。高校共青团组织应积极抢占志愿服务思想教育阵地,强化共青团组织对大学生青年志愿者的思想引领功能。这是对高校共青团对团学工作内涵的有力挖掘与拓展,也是共青团组织主动为党政分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具体表现。在高校共青团工作中不断强化志愿服务工作在全团的重要地位,把青年志愿者思想引导工作列入到工作计划中,努力使该项工作长效化、规范化和具体化。高校团组织应紧紧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这个核心,大力倡导志愿服务理念,弘扬志愿服务精神,着力增强志愿服务意识,壮大志愿者服务队伍,建立健全各级志愿服务组织,使更多的大学生成为青年志愿者、成为社会主义风尚的倡导者,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实践者,充分发挥志愿服务的育人功能。高校团组织应积极构建三位一体的思想引导模式,以校、院(系)两级青年志愿者协会为网络载体,辐射到班级青年志愿者组织,开展针对性思想引领教育活动。

2.2 加强志愿服务工作制度建设

我国没有就如何开展和完善志愿服务工作建立一整套完善的法规体系。我们知道,健全的志愿服务法律,能够使社会各界对志愿服务工作的理解和认可,也有助于理清志愿服务工作思路,明晰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高校应加快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规范化、项目化和科学化的进程,引进有关政策和行政法规,出台一套完善的志愿服务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志愿服务工作评价体系,确保志愿服务工作顺利开展。

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党政扶持、社会的认同和公众参与度不高。在经济文化发达国家,大学生志愿者是一个十分光荣的称号,值得骄傲和自豪。我们的社会、高校也应该营造这种良好的氛围。政府应将志愿服务活动经费纳入到年度财政预算中,督促高校制定出较为完善的规章制度,对志愿服务活动给以制度保障。高校应把志愿服务活动与大学生的学分、表彰、就业和深造等切身利益全面挂钩,用完善和可操作的制度规范、激励大学生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如构建三位一体的志愿服务体系,即校、院(系)、班级均建立志愿服务组织,形成上下联动的志愿服务格局;思政部开设与志愿服务活动相关的课程,把志愿服务活动纳入到学分制管理;为学习成绩优秀、在志愿服务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大学生志愿者设立专项奖学金或颁发 “优秀青年志愿者”、“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优秀青年志愿者干部”等奖项;作为发展新党员和学生干部职务提升考核指标之一,并在就业推荐、推免研究生或公派出国留学时优先重点考虑并加以明细,确保执行顺畅。

2.3 固化培训机构,强化专业性培训

“建立健全学生志愿服务培训体系,加强对高校和高中阶段学生志愿者的培训,不断提高学生志愿者的素质和质量[3]。”大学生志愿者自身素质,是青年志愿者协会健康发展的关键。志愿者素质的提高,离不开高水平的管理和专业性的培训。因此,青年志愿者组织要善于“解剖麻雀”,客观、真实和全面地正确认识自身,养成良好的工作作风,严格执行管理制度,提高管理和服务的能力与水平,完善工作业绩考核,力求为志愿服务活动创造良好的机制体制。在管理中,高校共青团组织应加强志愿者服务能力培训,强化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的独立性;积极引导青年志愿者干部和优秀志愿者参与活动的组织、设计、决策等环节中。建立一支精干、高效、务实、创新的大学生青年志愿者组织干部队伍,为志愿者工作有效开展创造坚实的基石。在志愿者培训工作中,应结合志愿者在开展服务工作时的实际场景和预计出现的挑战与风险,着力提高志愿者的专业能力、服务水平和综合素养,强化大学生志愿者的高度责任心和团队合作理念。

大学生青年志愿者接受了高等教育,并且拥有丰富的知识、技术资源,但是在敬老助残、政府大型或高端会议,国际旅游节和自然灾害等实际服务中仍然暴露出专业能力不足的问题,有的志愿者也因此在实际志愿服务中受挫而失去热情。青年志愿者培训内容可归纳分为两个部分:基础理论,技术技巧[4]。通过有效的培训,大学生志愿者能够掌握了相关知识,提高志愿服务能力,他们将有更大的动力投入到志愿服务活动中。更重要的是,在此过程中,大学生志愿者同时收获了成长,增强了他们对国家和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根植于大学生心理深处,对新时代的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大有裨益。这一过程也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获得意外收获。

2.4 注重项目创意设计,丰富志愿服务内容

我们知道,大学生青年志愿者个体是高校志愿者组织的组成元素,志愿服务项目是高校志愿服务活动的载体。志愿者在参与志愿服务的过程中,逐步深入地认识着志愿组织和志愿服务项目。因而,青年志愿者组织需要拓展志愿服务项目的内涵,凝练志愿服务品牌来吸引并留住大学生志愿者。我们认为,高校团委、青年志愿者组织一要注重志愿服务项目的创意与设计,力争发挥大学生志愿者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二要采用或引进科学的项目管理方法,项目开展前应进行市场调查,分析论证项目服务需求、合理选择服务内容、创意设计服务方案,客观真实地评估服务活动开展的效果,力争大学生志愿者能够得到志愿服务对象对其认可[5];三要拓展志愿服务项目的内涵,丰富志愿服务活动。大学生志愿者主要是通过参加或组织志愿活动,来认知志愿服务,进而满足他们的需求。因而,丰富志愿服务内容,凝练志愿服务品牌,能让大学生志愿者接触不同层次的服务对象,不同内容的服务需求,提升他们志愿服务的应变能力、创造能力和灵敏度,进而最大限度地获得成就的畅快感。在志愿者收获成长的同时,志愿者组织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也得到了升华。

2.5 加强志愿者组织建设,注重组织内部授权

调研中发现,由于志愿者组织是介于官方学生会和民间学生社团的半官方组织,高校共青团组织对志愿者组织管的相对过多、过死。青年志愿组织几乎没有主动权,一定程度上成为高校共青团的“傀儡”。而志愿者作为志愿活动的主体,亲身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中,他们边服务、边观察、边思考、边总结、边提升,对活动项目的设计、内容、形式、效果等方面好坏、优劣最有发言权。高校共青团组织应在志愿者服务的过程中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让青年志愿者不再只是维持志愿活动的被动地“参与者”,而是志愿服务活动的主动的参与者、创造者和管理者。“团队授权”是参与式发展的理论,是在影响人民生活状况的发展过程中,有关决策主体积极全面地介入发展计划项目中的一种发展方式。通过授权,不仅建立起高校团组织与志愿者组织、志愿者之间相互信任的关系,更能够提高团队成员自主管理的意识,使志愿者组织充满创造力。一般来说,青年学生是具有较强烈的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等较高层次需要的群体,追求承担责任,希望体验自我控制、发挥自身潜能。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大学生志愿者的思维优势、知识优势与实践认知相结合,产生思想的飞跃[5]。因此,志愿者组织的管理者应该鼓励志愿者参与团队管理,赋予他们更多的责任与权利,相信他们能自觉完成任务,引导而不是命令他们开展工作。

在高校团组织授权的范围内,对志愿者组织或者学生干部的授权,关键是合理有效的授权,按权责对应的原则,选准、选好授权的学生干部,明确授权的同时其应承担的各项责任。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高校团组织可以学习某些外企志愿者组织的运行模式,完全由志愿者自行设计、策划、组织和管理志愿活动,而组织只在资源上提供辅助,在管理上实行监督。高校共青团组织对青年志愿者组织或学生干部的授权不等于放任不管,高校志愿组织的管理者或指导老师比大学生志愿者掌握更多信息,管理者有责任告诉被授权者,某项工作的历史、可能遇到的挑战及如何与其他相关人员沟通与协调等隐形信息与资源。合理有效的授权可以使分散决策和整体决策达到有机协调与统一,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有利于减轻高校团组织、志愿者组织的工作量,有利于学生干部发挥聪明才智,挖掘工作潜力,加速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有利于提升大学生志愿者开展活动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服务能力与水平;有利于大学生志愿者获得与组织共同成长的归属感与认同感。

2.6 建立健全志愿者档案库,实现志愿者注册常态化

《中国青年志愿者注册管理办法(试行)》,该项制度已经开始在全国各地普遍推行。它的实施,是对志愿者荣誉的肯定,也代表着志愿服务已经逐渐被社会和服务者认可。具体来讲,首先,志愿者组织招聘大学生志愿者时可以借助科学测评方法,或向专业人士咨询,考察大学生志愿者的综合素质,并分类保存他们的相关信息。其次,注意对大学生志愿者档案的更新和维护。除了大学生志愿者在本组织其间参加过的志愿服务活动以及服务中的表现等必须及时记录在其档案中,之外,其他需及时记录的信息主要包括:该成员在志愿者组织的身份、参加组织内部或其他组织举办的各项培训及培训考核反馈,代表本组织出席的会议、论坛等非志愿服务类活动,在本组织其间获得的组织内外的各种奖励等。另外,应根据组织以及大学生志愿者个人的具体情况,设定对由于各种原因退出组织的志愿者的档案的保管期限。

完善大学生志愿者组织的管理与服务工作,保证组织机构健康发展,这不但需要高校为其创造外部环境,制定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和激励机制;紧抓志愿者组织的自身建设,保证志愿者组织的战略规划、组织能力和非营利性;更需要高校抓住青年志愿者活动,这一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加强高校共青团组织对其思想引导,使其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举措与途径。

[1]莫于川.中国志愿服务立法的新探索[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128,123.

[2]郭于华等.事业共同体——第三部门激励机制个案探索[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54.

[3]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教思政[2009]9号).

[4]赵爱燕.我国青年志愿者激励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5]丁元竹,江汛清,谭建光.中国志愿服务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52,146.

NEW PERIOD UNIVERSITIES IMPROVE THE WAY OF VOLUNTEER SERVICE

GUO Chao
(Communist Youth League of Chaohu College,Chaohu Anhui 238024)

Ideology Education in Undergraduate,Youth Volunteer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a useful way to strengthen and improv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Volunteer service work in China started late,faces many constraints.The article on How to strengthen the Student Volunteer Service to take a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management methods to explore,try to point out in consummating the way of the college volunteer service work.

Volunteer Service;Problems;Perfect way;Scientific management

G641

A

1672-2868(2012)02-0132-05

2011-11-07

郭超(1984-),男,安徽临泉人。巢湖学院团委,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中国美学。

责任编辑:陈 凤

猜你喜欢
共青团志愿志愿者
志愿者
第二课:共青团的创立之时代背景
我志愿……
我是志愿者
2020年警院共青团大事采撷
为志愿者加油
小小志愿 大大爱心
我是小小志愿者
相约二零一七,遇见魅力共青团
抗洪中的共青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