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钢
(巢湖学院外语系,安徽 巢湖 238000)
大学英语教师课堂话语标记语语用功能探究
王 钢
(巢湖学院外语系,安徽 巢湖 238000)
话语标记语是教师课堂话语中较为常见的语言现象,具有十分重要的话语功能。本文以语用学为理据,结合首届全国大学英语教学大赛的话语语料,分析了大学英语教师课堂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功能,揭示出课堂话语标记语不但是课堂教学中语篇组织的语言机制,而且是教学过程中动态顺应策略的显性依据。同时,研究结果对大学英语教师课堂话语标记语的合理使用,教学效果的优化也有所裨益。
话语标记语;语用功能;语篇组织;语境顺应
话语标记语(discourse markers)是近年来认知语用学、话语分析领域中的热门话题。随着认知语言学、语用学等学科的不断发展,话语标记语的研究具有了较为深厚的理论依据,进而人们逐步认识到话语标记语不是话语中的冗余成分,而是话语构建的一种语言机制,口语语体最为突出的感性特征。[1]课堂话语标记语是教师话语的显性特征,对课堂话语的理解起着路标的作用,并制约着学生对教师课堂话语的接受效果。因此,在认知语用视阈下对教师课堂话语标记语的功能特点进行探究,将有助于提高英语教师课堂话语标记语的合理使用,促进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
综观国内外的研究,由于研究视角的差异,学界至今对话语标记语仍缺少统一的界定。学者们众说纷纭,观点不一。如,Jucker&Sara(1998)认为话语标记语是话语中不影响句子的真值性意义,只是表达发话人态度或程序性意义的语言表达式。[2]Fraser(1999)认为话语标记语是从连词、副词和介词等语法范畴中抽取出来,用以标示当前话语和前述话语之间的序列关系,拥有一个核心意义。[3]任绍曾(2007)指出话语标记是对语句意义无甚作用,但能表现话语结构的一组词。[4]何自然(2006)指出话语标记语是书面交际和口语交际中表示话语结构以及连贯关系、语用关系等的所有表达式。[5]综上所述,本文认为话语标记语涉及范围广泛,包括不同类属的词语、结构及表达式,在言语交际的不同层面上均具备以言行事的话语功能,且句法上具有相对独立性,并反映出交际主体动态的语用策略和意识。
就研究视角而言,通观话语标记语的研究轨迹,可以发现话语标记研究大多是从三个角度展开的,即句法、语义、认知。
句法层面的标记语研究,主要是对话语标记语的语法位置和句法功能特性等进行考察,大多以脱离具体语境的单个句子或相邻句子作为分析对象。这个平面的研究尤以Fraser为代表,他采用演绎法论述了话语标记的性质、分类,并探究了话语标记在话语层面所起的语用功能。语义层面的标记语研究,主要是以连贯论为理据对话语单位间所隐含的某种连贯关系进行考察,反映出话语标记正是某种连贯关系的外在形式,即所谓的“连贯派”。Schiffrin是这一派的代表,她指出连贯是通过话语中相邻单位间的关系建立起来的,并认为这种连贯表现在五个相互独立的层面,且每个层面都具有自己独特的连贯类型。[6]认知层面的研究突破了前人的研究范式,提出从认知角度来考察话语标记的功能特征,旨在揭示话语标记语存在的认知理据及其对话语建构的制约作用。这个平面的研究尤以Blackemore为代表,她以关联理论为研究基础,分析了话语标记语如何在语用推理中发挥作用。
可见,学者们大多是在宏观上从不同层面对话语标记语进行界定和探究,而专门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这一特定环境下教师话语标记语进行研究并不多见。据此,在语用学框架对大学英语教师课堂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功能进行研究,将进一步认知这类特定话语现象的特点,提升教师课堂教学的效果。
课堂教学是一种交际活动,但教学过程的实现并不只是教师话语信息的单向传递,更重要的是反映了教学双方之间的互动过程。它既是一种明示推理的认知过程,也是一种不断选择话语形式、构建认知语境的动态顺应过程。某种意义上讲,这一过程体现的是教学双方心智之间的交流。[7]然而,实际的课堂教学是十分复杂的,需要通过借助相关理论来认识和阐释教师课堂话语标记语的生成及理解,而关联论、语用顺应论的提出为阐释课堂话语的构建,尤其是对课堂话语标记语的功能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
3.1 关联理论
关联理论是由Sperber&Wilson提出的,是一种言语交际与话语理解的认知理论。该理论从认知的角度把交际视为一种认知活动,其间人们试图以最小的投入去获取最大的认知效果。[8]在这一过程中,受话人力图把话语信息明晰地展现出来,既减少了听话人话语信息理解付出的成本和努力,同时又最大程度地增加了话语的语境效果。在这种模式下,受话人倾向于使用多种语言手段来制约听话人对话语信息最佳关联性的推理,其中,话语标记语便是一种标示关联的常用手段,起着“引导牌”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课堂话语标记语与教师话语信息之间的关联性越大,学生付出的努力就越少,课堂语境效果就越强。
3.2 语用顺应论
语用顺应论是由Verschueren提出的,他认为语言的使用是一种社会行为,与交际主体的认知、社会及文化因素息息相关。[9]同时,他指出人们使用语言的过程是个不断选择的过程,交际主体做出选择之前,总会根据语境和交际目的的需要,兼顾多个方面来决定选择怎样的语言表达形式才能有效地实现自身的交际意图和目的,进而做出相应的调整最后采用适当的语言选择。钱冠连指出:“顺应性使得人们可以从多种选择项中进行可协商的语言选择,从而满足交际的需要达到满意位点的语言特征。”[10]在言语选择的过程中,顺应性表现在语境关系顺应、语言结构顺应、顺应的动态过程及顺应的心理认知。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话语信息传达的过程属于动态的过程,课堂话语标记语是标示教学主体顺应意识的一种有效地语言手段,是教学主体顺应策略的外显形式。
通过理据概述,可以说关联论、语用顺应论为分析课堂话语标记语功能特征提供了理论依据。因而结合关联-语用顺应论来剖析教师课堂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功能,可以更全面的认知标记语的语用功能。
在关联-语用顺应论框架下,本文认为课堂话语标记语具备三种主要的语用功能:课堂语篇组织功能、课堂语境顺应功能和人际互动功能。换言之,课堂话语标记语的三种功能反映的是教师对教学中主要因素的关注,即课堂话语连贯性的关注,课堂语境顺应的关注以及教学双方之间的关注。
4.1 课堂语篇组织功能
课堂话语标记语的语篇组织功能反映的是教师主体对课堂教学中语篇连贯性的关注。由于教师自身言语表达能力以及思辨能力的有限性,教师常会借助多种语言手段或者副语言手段来组织话语,使之成为连贯有序的语篇。其中课堂话语标记语作为一种有效的语言手段起到了前后话语间的“连接器”和“引导牌”,既顺应了课堂教学的实际要求,又增强了课堂话语的关联性。总的来讲,其组织功能主要表现在形式连贯和内容连贯两方面。
4.1.1 语篇形式连贯
课堂话语标记语的形式连贯主要体现在教师对课堂教学过程中各部分的组织衔接,如标示出课堂语篇组织的起始、终结以及话轮转换接续等方面。
例 1: …All right, we will do the following tasks with the start of reading and exploring.
…Ok as you can see the virtual world is the place we can find on the internet.
在上述话语中,all right、ok是教师课堂话语的触发点,起着引导教师后续话语的作用。如果缺少这样的标记语,前后话语间的衔接会让学生感觉很突兀。作为一种语言手段,它们对前后话语起着连贯衔接的作用,体现了语篇组织功能,使得话语信息的表达更加清晰。
例 2: …We should learn more about the differences of the two clauses.Well,let’s have a break.
…Let’s conclude our discussion.
本例中标记语 well、let’s conclude 标示了话语的终结点,表明教师行将中止课堂教学的主观意图,作为教师话语的终结标识协调了话语间的连接,起到了形式连贯的作用。
例 3:Last time we analyzed the features of dictation selection in this article.In the following we are going to discuss the writing features the author used.
本例中last time、in the following是课堂教学中常见的话语标记语,它们标示了教师教学中课段之间的衔接,易于学生的理解与接受。这类常见的标记语有:today,next time,then,finally 等。
4.1.2 语篇内容连贯
从内容角度看,话题是课堂教学中各种逻辑、连贯关系建立的重要依据。因而,话语标记语的语篇内容连贯主要表现为教师课堂话语中话题的确立、演进及变换等。
例 4:There are several reasons why the author mentioned the dead workaholic “Phil” in the third paragraph.For one thing,the author wants to emphasize Phil has become the common phenomenon.For another,he aims to arouse the readers’interests on who Phil is…
在本例中,标记语for one thing、for another的使用使得教师课堂教学前后话语之间的连贯关系更加明确,有助于话题的确立,体现了话语信息间的逻辑、列举关系,从而把教师课堂话语有机地连接在一起,起到了内容连贯功能。
例 5:The word “hot” in the second sentence is the usage of pun.On the one hand,the literal meaning refers to a high temperature.On the other hand,the figurative meaning is the fierce intense competition.
本例中的标记语 on the one hand、on the other hand的使用也反映了话题语义信息的逻辑关联性,明晰了课堂教师话语中包含的列举说明关系,因而使教师所述话题的推进更加明确自然。
例 6:As we read on, our admiration for Michael is building up.However,the real climax comes in the last sentence.
Here,the word “did” is not the sign of tense.On the contrary,it is used to intensify the tone.
这里标记语however、on the contrary的使用同样反映了课堂话题信息的演进,体现了话语转换、对比的关系,突出了教师话语的真正意图,起到内容连贯的功能。同时,也利于学生把握课堂教学的侧重点,提升教学的效果。
4.2 课堂语境顺应功能
课堂语境顺应功能反映的是教师对动态语境构建的关注。关联-顺应论认为课堂语境属于动态语境,它是随着教学的进程演进而不断变化的,涉及到与课堂教学相关联的所有因素。而课堂话语标记语的使用便是教师对课堂语境变量做出顺应的外显形式。这种顺应功能主要表现为语言语境的顺应、情景语境的顺应。
4.2.1 语言语境的顺应
教学中,语言语境指的是教学主体所处的语言环境,是教学双方所表达的各种信息的整合。当教师表达的话语信息与学生原有的认知语境不一致,或教学一方的话语内容提供了某些新信息时,课堂话语标记语的使用即是对这种语境的顺应性反应。常见的话语标记语有:I mean,uhm,well,oh等。
例 7:(Context:In the process of discussion)
Teacher: What kind of outcomes do you expect?
Student:Two outcomes are not bad.
Teacher:I mean what are the two outcomes?
在本例中,教师意识到学生的回答中传递的信息与自身所提供的语境假设不符,便使用了标记语I mean来改变学生的预设语境,标示了教师对该话语信息的顺应性反应。
例 8:(Context:In the process of warming-up)
Teacher: Can you guess the meaning of“American dream”in unit four?
Student:American dream means America aims to be the most powerful country in the world.
Teacher: Uhm, that’s your understanding.Maybe you’re right.
在本例中,从学生的话语中教师获得了想要了解的观点,因而在教师话语中使用了标记语uhm对其给予回应,表示自身对此信息的顺应性反应,体现了教师对语言语境顺应。
4.2.2 情景语境的顺应
教学活动是在一定的情景中进行的,可以说,情景语境指教学主体和课堂教学发生时的情景构型,涉及到教学活动的对象、媒介及渠道等相关因素。[11]如果课堂情景构型中某些因素发生变化并且影响到教学一方的原先的语境假设时,教师往往会使用话语标记来顺应这一改变。
例 9:(Context:A student is going to describe the way of eating spaghetti)
Teacher:Yao zheng,are you ready? …Oh great,you do carry the boiled spaghetti.
在本例中,教师看到了学生Yao zheng带着他准备的实物spaghetti这一情景信息时,改变了原先教学预设的情景构型,因此教师便使用了标记语oh great体现了当前语境中的变化,起到对动态情景变化的顺应性反应。
例 10:(Context:Students put forward different answers on the writing feature)
Student A:In this part,the writer goes back to his childhood.
Student B:I think the author seems to recall something in the past.
Teacher: In my opinion, the method of flashback is used in this part.
本例标记语in my opinion的使用反映出针对学生们各自的见解,教师顺应教学情景,商讨性的给出解释,既改变了教师话语主导权的状况,又顺应了学生主体化的教学语境。
4.3 人际互动功能
课堂教学中,话语标记语的人际互动功能反映的是课堂中教师对课堂交际某一方面的限制来引导学生对话语的理解,从而让学生自然的进入到语篇意义的解读过程。这种人际互动功能表现为教师通过对语境假设、认知共性的建立和限制来改变学生对话语信息的理解。
例 11:If you were the author,how would you strike a balance between creativity and basic skills?
在本例中,话语标记语if you were…的使用显现了教师虚拟了涉及学生的语境假设,也就是说,教师在这个语境假设中实现了学生角色的改变。教师通过语境假设让学生很自然的融入所学内容,主动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考查了学生对话语意义的理解,体现了课堂话语标记语的人际互动功能。
例 12:Now,let us talk about the main character Sam Walton in the text “the richest man in American”, you know, the founder of discount chain Wal-Mart.
The adjective “virtual” is used to modify things related to the Internet, so the title“the virtual world” mainly refers to the internet world,you see.
在上述话语中,标记语you know、you see的使用即为教师把自身的语境认知转化为教学双方具有的共知信息,增加了话语的关联性,通过改变教学双方语境假设的认知状态来实现人际互动功能。 这里,教师把“Walton”、“virtual world”的所指视作学生同时具有的认知共性,反映了师生双方的互相关注,实现了教学中的人际互动。
教师课堂话语标记语是教学中颇为普遍的语言现象,但其语用功能却是复杂多样的。以语用学为理论框架,结合大学英语教学大赛的语料,分析了大学英语教师课堂话语标记语所具有的三种语用功能。表明三种功能共同反映出教师对课堂语篇、语境及学生等主要教学因素的关注。同时,由于课堂教学是一种动态认知过程,教师话语标记语在组织语篇、顺应语境的同时,也起着人际互动的作用,可以讲三种功能之间是相互关联,密切联系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课堂话语标记语的各种语用功能,顺应教学,恰当地使用各种话语标记语,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1]李佐文.论元话语对语境的构建和体现[J].外国语,2001,(3):147.
[2]Jucker,A.&Sara.Discourse Markers:Descriptions and Theory[M].Amsterdan:John Benjamns.1998.
[3]Fraser,B.An Approach to Discourse Markers[J].Journal of Pragmatics,1999,(14):383.
[4]Schiffrin,D.话语标记[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7:13.
[5]何自然.认知语用学——言语交际的认知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147.
[6]Schiffrin,D.Discourse Marker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24.
[7]钱冠连.汉语文化语用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102.
[8]Sperber,D&D.Wilson.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ve[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Blackwell Publishers Ltd,2001.
[9]Verschueren,J.Understanding Pragmatic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10]钱冠连.语用学诠释[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11]席建国.英汉语用标记语意义和功能认知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
A STUDY OF PRAGMATIC FUNCTIONS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ERS′CLASSROOM DISCOURSE MARKERS
WANG Gang
(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Chaohu College,Chaohu Anhui 238000)
Discourse marker is a common language phenomenon,which has a very important discourse function.Based on the pragmatics,this paper analyzes three pragmatic functions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ers′classroom discourse markers by combining a large number of verbal examples,which reveals discourse markers is not only a language mechanism of discourse organization in the English teaching,but also an explicit device of contextual adaptability.Meanwhile,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are beneficial to proper use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ers′classroom discourse markers as well as the optimization of teaching effect.
discourse marker;pragmatic function;discourse organization;contextual adaptability
H31
A
1672-2868(2012)02-0118-05
2011-12-27
巢湖学院教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JYXW201118)
王钢(1979-),男,安徽巢湖人。硕士,研究方向:语用学及英语教学法。
责任编辑:陈 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