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现实意义及有效途径探究

2012-08-15 00:43军,陈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8期
关键词:生命大学生教育

李 军,陈 刚

(赤峰学院 继续教育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新时期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现实意义及有效途径探究

李 军,陈 刚

(赤峰学院 继续教育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近年来,大学生自杀以及伤害他人生命的现象屡见不鲜,反映出当代大学生生命意识的淡薄和高校生命教育的缺失.本文探讨我国新时期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意义,并提出切实有效的途径.

大学生;生命教育;意义;途径

生命教育是指帮助学生认识生命、敬畏生命、珍惜生命;超越生命中的困难,提高生存能力;激发生命的潜能,实现生命的价值的教育.近年来,全国高校大学生自杀的现象越来越频繁,大学校园暴力事件也屡屡发生,这些都反映了大学生漠视生命的不良倾向,他们或轻视自己的生命,或漠视他人的生命,遇到一点挫折或打击,就选择结束生命作为解决方式,除了表明其心理脆弱外,也表明高校对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缺乏.面对这些年轻生命如此轻易逝去,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深感在大学生中开展生命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本文探讨新时期高校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现实意义及有效途径.

1 新时期高校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现实意义

1.1 时代变化需要加强大学生生命教育

科技的飞速发展引发了全球生态环境恶化,国际的动荡引发了地区冲突升级和恐怖主义泛滥,加重了人们的生存危机感;也加剧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以及人自身的疏离;全球化、网络化、信息化的快速推进带来了人类生存压力的不断增加,导致人们对生活意义感的下降.以上原因,使得一部分大学生在面临现实生活中的矛盾以及学业、就业等外在压力时,出现了迷茫与困惑,感到无所适从,无法理解生命本身的存在及其意义.

1.2 社会价值观念的异化需要对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

市场经济虽然推动社会的发展,但也带来了拜金主义、功利主义、个人主义等负面影响,颓废的社会意识在无形中影响着大学生的判断能力与生命价值观.当大学生无法从“传统文化”中找到行为的方向和准则时,不少大学生彷徨、苦闷,陷入人生的迷茫.因此,加强大学生的生命教育是社会发展的期望.

1.3 教育的本质要求加强大学生生命教育

现代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与生命脱节的教育,现代教育过分地追求知识的掌握、智能的发展和学业的成功,缺少对人的生活、生命和心灵的关注,使教育偏离了引领人的幸福的使命,导致人们学到了知识却不懂生活,获得了成功却感受不到幸福.生命是教育的本质所在,是教育的起点和归宿.因此,对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这是教育的神圣使命.

2 我国大学生生命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1 生命教育理念相对滞后

一方面,传统的高校德育存在压抑学生个性、扼杀学生创新能力的倾向.高校德育应建立在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否则大学生就可能会因受制于现实的社会条件,而一味地去迎合消极的、恶性的社会环境.不可否认,我们在高校德育工作中忽视了一条最基本的道理:对生命的珍视是人的道德中最为朴素而高贵的品质.但当前的高等教育既存在功能化倾向,也存在功利化倾向.教育理念模糊不清,使得学生即使拥有广博的知识,却不知道活着的意义.在这种教育倾向之下,生命的价值愈加被忽视.另一方面,有部分高校领导和教师认为进入高校的学生都已成年,他们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判断能力,专门开展生命教育意义不大;有的人认为开展生命教育主要是学生家长的事情,与学校没有太大的关系;还有的人认为大学生应该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这样,自然地就会在实践中获得生命安全方面的知识,树立起生命安全意识,没有必要浪费专门的人力、物力、财力去开展生命教育.生命教育理念的滞后成为开展大学生生命教育实践的思想瓶颈.

2.2 生命教育理论研究不足

我国的大学生生命教育大多是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身的经验来指导和影响学生对生命的理解,一直缺乏相关理论的有效指导.在当前的高校教育中,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方针落实到具体的操作层面上还存在诸多问题,对学生的评价标准和价值导向仍以考试分数为主,甚至学习成绩好可以掩盖一个学生在其他方面的不足.这种过分强调分数和智育的行为使得教育演化为工具教育,众所周知,理论来源于实践,并反过来对实践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由于我国的生命教育实践起步较晚,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所以更需要理论研究的支持和政策导向的帮助.生命教育的实践要求进一步深化生命教育的理论研究,积极探索开展生命教育的新思路、新举措,探寻有效的生命教育原则、途径、方法等.

2.3 生命教育体制残缺不全

健全的体制是高校开展生命教育的制度保障.事实表明,当前国内高校中,基本上没有建立有关生命教育的体制,大部分高校没有将生命教育列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和教育教学质量考核的评价体系中.高校生命教育体制的不健全,直接导致了生命教育在时间上没有保障,在具体实施中困难重重.长期以来,对学生实行标准化、统一化的培养,把教育的目的异化为获取知识和技能.作为外在于社会的一种要求,教育把人置于手段、客体的地位,过分强调教育的工具价值,而忽视了教育的最高目标在于通过知识来启迪智慧,并将智慧融入生命,从而提升生命的意义.由此可以看出,教育价值取向的错位,导致了生命教育体制残缺,进而导致了目前部分大学生漠视生命存在、无视生命价值,不能理性地对待生命,不能理解生命的真正涵义.

3 加强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对策

3.1 开设生命教育专门课程

生命教育课程教学是生命教育的主渠道,是大学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生命教育课程是以人的生命为主线,围绕生命的活动和生活的内容而组织的,旨在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珍爱生命,发展生命,提升学生的生存能力和生命质量,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它具有综合性、生活性、实践性和人文性等特征.针对当前大学生存在的生命认识模糊、抗挫能力弱、生存技能不强、生命价值观念淡薄等不足,生命教育课程目标应该确定为:引导学生科学认识生命,理解生命的由来,了解人体生理结构和生命基本知识,使之对生与死有全面的认识;引导学生认识生命发展的特点,使之学习和掌握必要的生存技能;引导学生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使之珍惜生命,热爱生命,激扬生命,完善生命;引导学生建立生命与自我、生命与社会、生命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享受健康、积极、快乐的生活.在教学安排上,大学生生命教育课应遵循课内与课外互补、理论与实践结合、科学与人文交融的原则,科学安排教学计划.

3.2 营造感恩型的校园文化

感恩,即感恩戴德之意,也有感谢、感激的意思.狭义上讲,感恩是一种爱、一种美德,也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具体来说,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才会对生活心存感激,对生活充满热情,也才能体悟人生的意义;同时,只有学会感恩,才会对他人心存感激,才会尊重、宽容和关爱他人,才能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换句话说,一个懂得感恩的人,他在精神上是不会空虚、孤独和缺乏支撑的,更不会漠视生命的价值.因此,感恩教育说到底就是一种道德教育和价值教育,其中也包含了生命教育的内容和要义.对于高校而言,营造浓厚的感恩文化氛围,是大学生生命教育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高校要善于创造和挖掘校园文化中感恩教育元素,强化对学生价值观念的影响,如利用校园中的花草树木、建筑布局等物质载体,将一些尊师重教、尊老爱幼、珍爱生命等名言警句和典型“镶嵌”其中,陶冶学生的感恩情感;在学校教育管理制度设计中,将人文关怀和感恩理念渗透其中,加强对学生的价值引导,唤醒学生的感恩意识;利用传统节日和重大纪念日的契机,开展大学生喜闻乐见而又丰富多彩、寓意深刻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深厚的知恩、谢恩、感恩的校园风气.

3.3 开展经常性的生命教育实践

生命教育源于实践,用于实践.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生命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渠道.高校要有针对性地开展经常性的实践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亲身感受教育与启迪,提升对生命的理解和认识.通过组织参观医院产房、婴儿院、手术室、太平间、殡仪馆等,让学生了解生命的起源,体验生命的喜悦和恐惧,教育他们敬畏生命,珍惜生命;通过组织参加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与施予,增强生命的责任感;通过组织参观烈士陵园、革命纪念馆、名人故居等德育基地,让学生学会欣赏生命,懂得生命的价值和意义;通过组织参观监狱、看守所、戒毒所或消防安全、防艾滋病展览等,使学生增强法律观念和自我防范意识,自觉维护生命的尊严.总之,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大学生升华对生命价值的认知,丰富自我的精神世界,提升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学生生命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离不开学校、家庭和社会各尽其责和联动协作.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的高校在生命教育中所要承担的责任是显而易见的.高校既要全方位、立体式、常规化地推进生命教育,又要将生命教育与德育、智育、美育、心育和体育等有机结合起来.面对当前部分大学生漠视生命的现象,科学地选取生命教育的路径,有效破解生命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是高校的当务之急.

〔1〕黄成忠.感恩意识与育德功能分析[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4).

〔2〕黄荣.试论开展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内容和途径[J].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8).

G641

A

1673-260X(2012)04-0260-02

猜你喜欢
生命大学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大学生之歌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