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清华,崔英杰,张希梅
(赤峰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占领大学生思想阵地
张清华,崔英杰,张希梅
(赤峰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伴随着21世纪的到来,网络技术已迅速发展.互联网作为传播信息的新媒体,越来越多成为当代大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新途径,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乃至思想观念产生着广泛而又深刻的影响.要充分发挥网络优势,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必须占领大学生思想阵地.充分认识网络对思想教育的意义,不断探索占领大学生思想阵地的有效途径,真正使大学生思想教育与时俱进.
发挥;网络;大学生;思想;阵地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已经渗入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而网络文化犹如一把双刃剑,它在为人们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和快捷的交流手段的同时,又会对人们特别是大学生的思想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它即为高校思想工作提供了新的平台与机遇,同时也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严峻的挑战.网络时代如何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工作,已成为一项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课题.高校应在坚持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时,努力开拓网络思想工作的新空间,利用网络文化占领大学生思想阵地.为提高思想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课题组选取了内蒙地区包括赤峰学院、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民族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呼伦贝尔学院五所院校的问卷调查,2009级、2010级、2011级三届本、专科学生,包含蒙语文、考古、教育、计算机、化学、护理、口腔医学、工业设计等二十几个专业,横跨理工、文史、医学、艺术等多门类,发放调查问卷1400余份,实际回收有效问卷1360份,有效率97%.调查对象中男生753人,占总人数的55.36%,女生607人,占总人数的44.6%.其中汉族961人,占总人数的70.3%,蒙族376人,占总人数的27.6%,其他少数民族23人,占总人数的1.7%.调查的内容主要为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包括大学生上网情况).
众所周知,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网络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倡导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培养良好的网络道德是高校面临的新课题.因此加强大学生思想网络教育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
其一、从社会发展的需要来看,一方面信息高速化和网络普及化极大地影响和改变了人类社会以往存在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及工作方式,建立在原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之上的社会心理及社会意识形态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社会心理的主体、客体及内容,社会意识形态的形成过程、表现形式及对社会的反作用等都出现了新的特征、新的趋势.因此,研究网络条件下的社会心理、社会意识形态的形成机制、表现方式、渗透渠道等就成为了一种必然.另一方面信息高速化和网络普及化极大地改变了个体之间、群体之间以及个体与群体之间的联系、交往方式,产生并形成了一种全新的交往方式,产生了与之相伴随的网络社会、网络人.网络社会和网络人的存在方式、心理特征、活动规律和发展趋势,对现实社会和现实人有着巨大而广泛的影响.防止、减少网络社会对现实社会的消极影响,使现实社会和网络社会相互促进,良性循环,是我们所面临的一个必然课题.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使人类的文化变得越来越丰富多采,网络文化也日益成为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领域,并日益成为人类多种文化交流、展现、融合的重要渠道和方式,同时在这一特殊领域内也不断地产生和形成新的文化观念、文化形态、文化功能.就目前来说,网络的发展及其潜在的负作用在现实社会中已经显露出来,并产生了越来越严重的社会后果.一些人在网络世界的活动能力不断提高,却慢慢丧失了现实社会的生存能力,出现了严重的人际交往困难和亲情障碍;一些人受到网络世界的信息污染,意志衰退,道德沦丧;一些人在网络世界中有意无意地强化了自己人格中的虚伪成分.克服网络世界的弊端,防止网络世界潜在负作用的影响,促进人格的健康塑造和个体的健康成长,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必须解决的问题.因此,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已成为当前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
其二、从大学生思想发展的需要来看,一方面网络对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发展、人际交往有较大影响.大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理,很容易受外界的不良影响而产生焦虑、自卑心理.网络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但是心理距离却越来越远了,有的大学生对身边的事情毫无关心而热衷于网上交友、冲浪,网上精神兴奋,网下情绪低落,对网络有依赖心理,不能正确处理虚拟与现实的关系,造成思想混乱、精神恍惚、情感冷漠.近年来,由不能正确使用好网络而引发的心理障碍的事例不断上升.由于网络上人与人之间交际的主体是虚拟的,交往方式由人际交往变成人机交往.在虚拟交往中人人成了网络中的隐形人,这样长期下去必然造成人际关系淡漠、疏远,使一些人产生孤独、焦虑、压抑、自卑、失望等情绪.同时由于交往者的身份具有不可信性,影响着交往双方彼此的信任,交往者往往会产生多疑、恐惧等不良交往心理.另一方面网络主体的高度自由化,降低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网上的交流具有极大的自由化,参与上有很强的平等性.在网上一些人往往感觉到摆脱了传统社会的管理和束缚,甚至产生为所欲为的冲动,在这种情况下以我为中心、利己主义的思想随即会产生.这就很容易使人们忘记自己的社会角色、地位和责任,这必然造成道德失范,社会责任感降低.面对混杂的网络信息,大部分学生持了解一些无所谓,有自己的看法的观点,可见绝大多数同学的价值取向是正确的.但由于他们的生活阅历有限,政治辨别力不高,也难免会在一些不健康思想的传播中迷失方向,受到一些消极、极端、反动信息的影响,形成不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调查中,近半数同学利用网络进行休闲娱乐,网络有效利用率较低.在“你上网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这一问题中,选择“聊天、随意浏览时尚消息”的占25.3%,选择“看电影、玩游戏”的占22.28%,二者占到总人数的近一半.选择“查资料”的占18.3%,选择“看新闻”的占8.46%,“练习微机操作”的占6.4%,另有19.1%“不常上网,说不清”,总体看,利用网络学习的占到总人数的33.16%.另有60%左右的大学生在网上无意中接触到黄色信息.这种信息垃圾将弱化大学生思想道德意识,污染大学生心灵,误导大学生行为,导致大学生不道德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增多.这就造成了网络给大学生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
其一、大学生的心理正处于发育期,尚未完全成熟,加之涉世不深,社会经验不足,其“幼稚”“天真”在所难免,他们在网络世界中也就更容易、更多次地受骗上当.再犹豫他们相对于中老年人有较强的“偏激心理”,网络虚拟社会的信任危机更容易迁移到他们的现实生活之中,加深他们对社会的不信任度,加深他们与他人之间的隔阂,导致他们现实社会交往中对事物真实性的怀疑和自身真诚性的缺乏,进而影响到大学生对于美好未来的“坚信”,而没有这种“坚信”作前提,理想便无从谈起.从一些大学生的实际表现也可以印证这一点.那些沉迷网络的大学生,往往缺乏自身的安全感,进而逃避现实,不能直面人生,往往对他人缺少信任感,不愿与人交往,甚至不相信任何人,陷入严重的人际关系障碍.
其二、好奇心强烈且具有先锋意识的当代青年大学生,急切地迈向网络时空,渴望在网络里能够得到情感宣泄,与他人形成精神伙伴,而网络给了他们一个极大的嘲讽,网络人带着面具,人人都无法触及到对方的真实心灵,他们看似在网络空间发挥了主体性,实质上得到的是对自我与他人的精神蔑视.久而久之,与之伴生的情感纠葛,情感冲突也日益增多,由此带来的精神创伤时时危及他们的心理健康,导致道德情感淡漠.部分大学生因此表现出了“网络孤独症”,沉溺于网络,脱离现实,寡言少语,情绪抑郁,社交面狭窄,人际关系冷漠.
其三、青年大学生正处于青年中期,其思想意识也正处于激烈的动荡和交锋之际,另外,他们的思想理论功底比较薄弱,社会阅历较浅,免疫力、鉴别力较差,长期接触互联网,易于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而出现思想上的混乱和动荡.在这种情形下,一些大学生的道德价值取向往往难以找到落脚点、切入点或是游离于多元价值观之间,而不能做出自己的选择.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由于网络文化传播的某些误导,或人们在接受传播当中的某些误读,可能变得愈加找不到自己,愈加迷失方向.
其一、强化对大学生的教育引导,有针对性地进行网上思想工作.大学生思想尚未成熟,识别能力较差,易受误导.我们应根据大学生的特点来研究网上思想工作的内容和形式,引导他们自觉抵制多种错误思潮和腐朽思想的影响,注重培养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健康生活方式.在网络文化的气氛中,学生与教师对信息的选择具有同时性、平等性、随意性.思想政治工作者首先要提高运用网络技术的能力,学会通过互联网及时快速地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反馈信息,引导大学生查找和利用正确有益的网上信息,主动参与网络文化的建设,防止学生受到网络文化垃圾的污染,提高大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走进网络及大学生网民的世界,发现并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思想问题.
其二、要加强校园网络阵地建设,利用校园网络开展学生心理咨询和辅导.校园网是大学生网络交流的主要平台,校园网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状态.怎样创造良好的校园网,是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当代大学生面临的诱惑多,压力重,个体意识越来越强,相互之间差距越来越大.许多学生心境浮躁,心理失衡,他们不愿意与人交流接触,而喜欢在网络论坛上发表自己的看法,在这种情况下,论坛上言论正确的引导就显得非常重要.因此,必须把网络作为思想工作的平台,寻找更积极有效的方式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一是努力建设好网络学习专版,供学生们交流学习心得,提高学习实效.除了院系有各自的版面外,还得加强学术交流,努力使不同层次的大学生能够找到自己所感兴趣的各种现代先进理论思想.二是建立完善的校园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版面,指导并实施全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各项工作,广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服务.要特别重视做好有心理困惑、经济困难和受学业困扰学生的心理健康网络教育工作,帮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心理问题,提高青年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其三、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网络文化生活,营造一种健康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学校应该针对大学生的心身特点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邀请电脑或网络专家为学生开展讲座,加强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让学生懂得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电脑在学习中的作用.学生工作部、团委、学生会要组织学生开展多元化的学生课外活动,丰富校园网络文化生活,营造一种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
其四、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加强大学生道德理想教育阵地的建设.因特网上的信息来源于世界各个国家,其中也有一些“西化”、“分化”的言论;资本主义低级庸俗思想;污蔑社会主义中国的声音等,这必然使得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受到来自网上的西方世界的冲击.对此,高校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主动迎接挑战,把宣传当代马克思主义和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视为网络道德信仰教育的灵魂,主动占领网络阵地,不断建设有影响力的,能够传播正面信息和先进文化的网站,旗帜鲜明地以中国特色理论为指导,扶正怯斜,激浊扬清,教育引导,使大学生在吸收外来文化中的优秀成分的同时,正确对待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大力开发德育信仰的信息资源,将具有中华传统特色的社会主义德育信仰信息送上国际网络,以吸引更多的人对中华文化产生兴趣和震颤,使大学生在网络上能够时刻接受正面的声音和先进文化的熏陶.用信息网络技术,拓展高校网络道德理想教育的空间,积极应对西方国家政治文化观念的渗透.
总之,面对网络,我们既不能因为它给大学生带来的文明与进步就对其听之任之,任由它肆意蔓延,也不能因为它的负面影响,就对其封杀,限制其进步.我们应该扬长避短,对网络进行合理的引导,使其健康发展.同时对大学生进行网络知识的普及教育,增强他们的网络信息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网络世界的自由与和谐.
G641
A
1673-260X(2012)04-0257-03
本文是赤峰学院2010年教育教学研究项目立项课题(JYXM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