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方
(安徽师范大学 党委统战部,安徽 芜湖 241000)
人本理念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王 方
(安徽师范大学 党委统战部,安徽 芜湖 241000)
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是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基础工程,更是事关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战略工程。我们要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强调大学生在教育当中的的主体地位,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方法、机制,调动大学生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促进自身全面自由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以人为本;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各种观念大碰撞,各种文化大交融,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剧烈的变化正在猛烈地撞击着人们的思想,并深刻影响着他们的行为。大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正是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良好的社会公德、行为习惯和健全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树立人本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大而深远意义。
1.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的具体体现。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1]坚持以人为本,不仅有中华文明的深厚根基,还体现了时代发展的进步精神。正如马克思所说:“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2]
2.“以人为本”具体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就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最终目的,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激发他们的潜能,引导他们树立自强意识、创新意识、成才意识,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以人为本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求我们不仅要善于帮助学生、教育学生、引导学生,还要求我们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爱护学生,保障学生权利,维护学生利益,满腔热情地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积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以人为本是教育理念随时代发展的产物。这种教育理念的意义在于把人放在第一位,主张以人作为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完整而全面地关照人的发展,切实尊重学生,开发学生潜能,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不仅是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以人为本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大学生既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坚持“以人为本”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中央16号文件”)中明确指出:“高校学生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4]将满足学生需求、促进学生发展、实现学生价值作为工作的目标和核心,学生工作者必须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从学生的健康成长出发,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宗旨,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扎实推动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3.坚持以人为本,也是促进大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大学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他们有思想、有目标、有激情,但同时又具有个体的差异,每个学生的成长环境不同,个人的素质和潜能也不尽相同。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具体情况给学生提供切合实际的指导、帮助和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和个性优势。
十七大以来,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高校不断改进和完善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推进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规范化、经常化和科学化的进程。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总是存在着事倍功半,实效性不强的问题,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不尽如人意。因此,在取得成绩和经验的同时,我们也客观地看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随着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随着国内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出现的消极因素都带来诸多负面影响,致使当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出现了不可忽视的薄弱环节。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专、兼职结合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尤其是基层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要做到组织健全、人员到位、责任明确、制度完善。现实中有部分高校忽视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大学生发展成长的主流意义,只注重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忽视校园精神文化氛围,使得思想政治工作相对来说人员减少、阵地丢失、经费不足,学生的恶性事件频频发生,严重地挑战着高校的育人机制。建设一支适应新时代的高素质思想政治建设队伍显得尤为紧迫。
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推进,必然会对高校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种种挑战。而且学分制导致年级淡化、班级松散现象的冲击,使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也潜伏着大量的隐患。在团学干部中流行这样的一句话:“不怕共青团不跟党走,就怕青年不跟团走。”党团活动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形式。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变化和新时期青年的新特点,近年来,高校党团活动影响力不强,成效不显。基层党团组织建设还存在着不足,战斗堡垒作用没有切实发挥,党团员的骨干带头和先锋模范作用没有切实体现,基层党、团组织在青年学生中缺乏吸引力和凝聚力。
当前青年学生的成长环境与发展需求、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社会结构与分布状况都发生重大变化,如何巩固团学组织的群众基础,确保群众性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是一个现实问题。高校群众性组织(包括共青团、学生会)对青年学生凝聚力、吸引力骤降是不争的事实,而学生社团的异军突起和蓬勃发展解决了校园文化活动的覆盖率和参与率问题,但由于重视不够,使学生社团组织也存在不够稳定、缺乏持久的生命力、组织较为松散等问题。必须切实加强学生社团干部队伍建设、大力扶持理论学习型社团、积极倡导志愿服务型社团、正确引导兴趣爱好型社团,规范学生社团管理,加强对学生社团引导,强化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特殊作用。
中央16号文件中明确指出:“要建立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专兼职队伍相结合、全校紧密配合、学生自我教育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一项要想工作持续开展,并取得理想效果,就必须要有完善的机制来约束和保障。同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想顺利进行,就必须重视建立健全能使受教育者的合理需求和正当利益得以实现的保障机制。[5]在高校,就是要充分发挥党政和相关部门的优势,构建学生工作一体化、本科生和研究生工作一体化、教育教学一体化的学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目前,社会各界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力量还不够强大,社会共同协作不是很多,目标统一、相互补充、协调发展的社会教育合力也尚未完全形成,主要原因是缺乏有效的全社会支持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有力的政策制度保障与监督约束机制。
长时间以来,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都走着“政治化”“教化”“玄化”“虚化”的工作模式,而现代大学教育应遵从的是“市场化、社会化、人性化、个性化”的发展理念,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教育发展观,促进受教育者的全面成才。必须把“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办学理念,贯穿到学校一切部门、人员和工作。把“以学生为中心”渗透办学过程中每一个环节和每一件大大小小的事情。只有坚持这样,才能让“今天我以学校为荣,明天学校以我为荣”的理念已深入每个学生的心灵。学校的办学思想第一条就是“尊重信任,人格平等”。可以说,以人为本的理念为高校育人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教育发展到今天,我们要重新审视并选择教育的功能和价值。教育的本性是育人,是为人的全面发展,这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终极任务。
“两个抓手”即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校园精神文明创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针对高校理论知识教学和大学生的思想实际脱节,教学活动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分离的情况,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强和改进高校公共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在思政课教学中,只有密切联系学生学习生活实际、社会现实、学校发展的状况,有一定深度,并能引起学生思考的具体问题,进而有针对性地组织课堂教学,用“真懂、真信、真教、真爱”,才能真正打动学生。
大学的校园环境是社会大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也是培育人才的重要基地,它在高校育人中起着十分重要的潜移默化作用。高雅的人文环境,优美的校园环境、和谐的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成人、成才、成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要重视校园文化环境的育人功能,把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融进校园文化氛围中,形成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活动为主要手段、以社团为主要载体,以“崇尚先进、健康向上”的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校园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
所谓“三大课堂”即理论教学、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高校重视教学工作是根本,除通过课堂主渠道向学生灌输科学文化知识外,还要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各种兴趣和特长。依托校园文化载体,是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形式。通过专题讲座、名著导读、影视导航、科技文化节、素质拓展月等来丰富学生的课余活动。同时,还要寓教于乐、寓教于行,使学生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在这些活动中得到升华,培养他们的奉献精神。尤其是重大节日、纪念日开展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有效。学校校还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如生产劳动实践,创建文明城市、文明学校活动,暑期社会实践“三下乡”志愿服务活动、青年志愿者行动等,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在实践中让学生了解社会,熟悉社会,认识自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四大阵地”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社会实践基地、专业实习基地、大学生就业基地。要以基地为依托,健全组织网络,依据时代要求和青少年成长规律,努力实施青少年思想教育工程,全面推进青年学生创新实践活动,激发他们在各个领域中的创造热情。发挥组织优势,进一步深化青年人才培养工程。大力发展青年文明工程,创造共青团工作的品牌效应,进一步构筑协调发展的社会化工作体系和青少年服务体系。
所谓“五特学生”即经济特别困难、学习特别吃力、身体特殊残疾、心理有特殊障碍、言行特别容易激动的学生。对于这五类学生,学校要给予特殊的关照。他们由于种种原因,比普通的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弱,容易受其他因素影响,也更不容易走向成功。如果大家都能付出一份关心,他们完全有可能与普通学生一样,将来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材。高校学生思政系统应该建立 “五特”学生的特殊档案,经常定期开展心理辅导、促膝谈心和扶贫帮困等活动,以取得成效。
“六种精神”即学习精神、创新精神、团队精神、诚信精神、感恩精神和奉献精神。这些优良的道德品质是在长期生活实践中逐步养成的,它们规范着人们的言行,调整着人际关系,保持了社会的稳定,能帮助、指引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高校都有自己的人文环境和文化底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依据时代发展的要求和高校特点来做相应调整,把握重点,细化具体内容,充分发挥思政工作的导向作用,促进大学生全面自由发展。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重视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关注的重点。胡锦涛同志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指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正确认识和切实解决好这一问题,事关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事关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6]因此,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树立人本理念,坚持以人为本,有助于我们准确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变化脉搏,使教育更加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我们的教育就会与时代同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会顺利向前推进。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480.
[2]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649.
[3]黄美煜.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J].求实,2006(1):226-228.
[4]王卫华.人本理念下高校学生工作的辩证思考[J].湖南省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6):67-70.
[5]杨 毅,毕宇晓.试论建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J].山东农业教育,2007(4):5-9.
[6]胡锦涛.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力培养造就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N].光明日报,2005-01-19(1).
G641
A
1673-1794(2012)06-0078-03
王 方(1976-),女,安徽芜湖人,政工师,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012-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