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命教育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2012-08-15 00:48庄文娟
滁州学院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生命政治思想

庄文娟

(安徽财经大学 思政部,安徽 蚌埠 233041)

基于生命教育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庄文娟

(安徽财经大学 思政部,安徽 蚌埠 233041)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生命教育已引起高校的广泛关注,并成为教育界改革的新生话题。当前,只有将生命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契合,从生命教育的内涵入手,分析研究生命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必要性,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来加强生命教育,才能更有效地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

生命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神圣的,因此需要我们倍加珍惜。著名哲学家费尔巴哈曾说过:“生命就是人最高的宝物。人牺牲生命来祭神,只是因为神的眼睛像人一样,也是把生命看作最高的、最有价值的、最神圣的宝物。”[1]所以对教育来说生命是整个教育过程的起点,生命教育是教育的最高目标。生命教育于20世纪50年代就在西方国家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在20世纪末已被许多西方国家列入高校的正式课程。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生命教育已引起我国高校的广泛关注,并成为教育界改革的新生话题。

一、从生命教育内涵研究思想政治教育

生命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源泉与起点,思想政治教育是生命教育的表现形式,两者相互联系,密不可分。对生命教育内涵的认识,国内学者持有不同的观点。学者肖川认为:“生命教育在于帮助学生理解生命的意义,提高生命的质量和增强生命尊严的意识,使学生拥有一个美好的人生。”[2]当然还有很多学者从各种角度对生命教育进行了剖析,这里就不进行全面的陈述了。笔者认为生命教育的内涵是通过生命教育提高大学生对生命的认知,使大学生更加珍爱和尊重生命,达到身体和心灵相融合,从而促使大学生个人生命价值的实现。生命教育应贯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其主要内容应包括:生物性教育、精神性教育、价值性教育。

(一)生物性教育

马克思指出:“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个人的存在。”[3]生物性生命教育是整个生命教育过程的基础与起点。随着大学生生命知识的递增,自我生命意识就越强烈,学生主体思想政治的选择就越迫切。如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大学生生命缺失,思想政治教育就无法进行,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二)精神性教育

要增强对人的精神性生命的感知,促使人们追求有意识、有意义的精神性生命,以确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失真。精神性教育最重要的是生命信念的教育。作为高校主体的学生轻生等现象基本每年都有发生,产生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缺失精神性教育的认知,而精神性教育不仅能让大学生意识到生命存在价值的意义,还能驱动大学生用实际行动去实现生命价值。

(三)价值性教育

即要求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全面理解和认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提升对生命的尊重,培养大学生健全完善的人格。高校大学生只有认识到价值性生命教育的重要性,才能解决诸如“人为什么要活着”、“人为什么而活”以及“人应该如何活着”的问题。高校要重视对学生价值性生命的教育,让大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所在,从而才能有效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二、基于生命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生命教育主要是从生命的角度拓展和延伸思想政治教育,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与基础。如果大学生连生命都没有的话,高校何谈思想政治教育。生命对于大学生来说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是大学生创造一切价值的前提条件。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生命教育为基础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

(一)理论依据

生命教育的提出有着深厚的理论依据,生命教育以尊重人的生命为基础,其理论依据也必然是从“人”出发。生命教育最根本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理论。此外,“实现人全面、自由、和谐的发展”、“以人为本”等理论也是生命教育的理论支撑。蒙台梭利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生命力的正常发展,教育就是帮助生命力发展的一切行为。”[4]生命教育的提出体现了全人教育的新理念与新思想,符合时代发展对人才标准的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是学生,我们必须树立“以生为本”的思想,时刻关注大学生的生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接班人。

(二)现实状况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生命教育为依据,是由当前高校存在的客观实际情况决定的。据调查研究发现,我国高校大学生自杀、他杀、校园暴力等事件时有发生,2004年引起轰动全国的“马加爵事件”、2008年上海商学院火灾事件等都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缺乏生命的责任感以及对生命意义的迷失。这些对生命不尊重的行为,给人们敲响了警钟,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生命教育为前提提供了客观条件。

(三)教育现象

我国高校教育过度强调工具化、教育教学方法单一,过于注重理论思想知识的灌输和应试指导,忽视对学生生命的关怀和生命主体意识的构建,师生、同学之间缺乏情感交流,学生容易在心理上出现难以克服的困境。高校只靠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培养出来的人才,大部分缺乏情感和理智的思维,鲜有个人思考,同时对待生活的态度冷漠,精神生活也比较匮乏。[5]因此,高校在关注学生个体生存和发展需要的基础上,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三、生命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构建

实现大学生全面协调和谐发展,提高学生的素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责。高校只有切实做到关注学生的生活,关爱学生的生命,提高学生的生活与生命质量,思想政治教育才会变得更加具有亲和力和感染力,从而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一)转变传统思维模式,提高生命教育的认识

高校教师承担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教师的生命教育观会直接影响到学生。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生命观,这样才能积极地承担起对生命教育的责任与义务。思想政治教师在生命教育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做到以下两点:

1.转变对传统教育的认识,把生命教育作为教育教学的理念之一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偏向于“大方向、大理论”,这使得教师在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教师把学生学到知识,要求学生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作为其教学理念,而忽视了对生命教育的关注。高校教师应加强对学生个体需求的关注,改变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知,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注重生命教育的理念。

2.更新教育理念,变传统的“教师”为主体为“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性

每个大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即所谓“人心不同,各如其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从大学生的个人实际情况出发,“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才能从根本上提高生命教育的教育质量。高校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心声,听取学生的建议,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困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提升人文关怀和生命教育,就必须做到“以生为本”。

(二)开展实践活动,体验生命教育的价值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单纯的停留在课堂系统知识和理论的灌输上,更要以实践活动为平台,缓解和释放大学生的压力,增加学习、生活的幸福感和愉悦感。教育家陶行知曾提出 “生活即教育”的思想,当前高校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就是一种教育回归生活的方式,如:社团活动、校园文化活动、义务志愿活动等。

1.社团活动是高校较为普遍的实践活动之一,通过活动学生可以增强与老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学会与同学之间和谐共处,还可以在社团活动的互动中锻炼自己

高校将生命教育融入到社团活动中,不仅能使学生在实践中了解生命教育的价值,还可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载体,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的平台。据笔者观察发现,当前高校的团学活动未能满足学生心理上的需求。学生对社团活动过于功利化、程序化,产生严重的抵触心理。针对以上问题,学校应在多组织社团活动的前提下,注意提升社团活动的趣味性和多变性。

2.大学生关于生命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知识大多从学校获得,校园是学生进行各种活动的重要场所

校园人文情怀的环境对大学生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高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生命教育活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人文气息所带来的教育。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大学生既能锻炼身体,为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又能在活动体中体会到来自师生间的关怀,感受生命的快乐。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能够使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生命观和积极的生活观,真正体会到生命的美好和价值的所在。

3.义务志愿活动也是大学生参与度较高的活动,在志愿活动中学生能深切地感悟到生命的价值

无论2008年北京奥运会还是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大多数年轻志愿者都是来自高校的大学生。高校关于大学生志愿活动的形式有很多,如:义务支教、“三下乡”活动、义务献血等。在志愿活动中大学生能把自己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其中,同时更能学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在活动中给需要帮助的人送去关怀,同时自己也能得到快乐,体验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三)开设生命教育课堂,活化生命教育教材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尚未开设生命教育的课程,有些高校虽已开设但理论与实践都不成熟。关于高校生命教育的传播大部分高校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的,以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依托。高校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生命价值,对生命价值的概括抽象,使得学生难以从本质上把握生命教育的内容。因此,开设生命教育课堂,将生命教育的内容进一步简单化、趣味化,才能真正适合学生的需求。

1.通过高校教育领导部门,引导高校各学科渗透生命教育

这些学科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学生专业课、社交礼仪、人文地理等。高校要在以上学科的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开发隐含的生命教育内容,对大学生进行健康活动的生命教育。高校在进行各学科渗透的过程中,还要进一步丰富高校开展生命教育的途径。

2.吸收国内外最新生命教育研究成果,更新课程设置内容

在生命教育课程内容设置上,高校要借鉴美国等西方国家关于生命教育研究的理论,将国外学者研究关于生命哲学、伦理学的理论与我国国内关于生命教育的研究理论相结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6],从而更好地指导生命教育课堂的构建

当前,我国对生命教育课程内容的设置还没有统一的规定,一些开设生命教育课程的高校也都是针对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的。笔者认为人文素养应该成为生命教育课程内容重要的一部分,人文精神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非智力因素可能有时会比智力因素更能符合人们的品味追求。

3.高校要以简单化、趣味化的原则,撰写生命教育教材

一提到生命教育,大多数学生会感到抽象,难以理解。笔者对近几年来某些高校开设的生命教育课程观察发现,生命教育的教材偏向于理论化与抽象化,对生命教育的案例分析比较少,难以让学生信服。依笔者所见,高校在编写生命教育教材时,应多联系实际,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来研究生命教育。生命案例分析法主要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选取典型的生命案例作为教学素材,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探讨,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判断生命价值的意义,激发学生对生命的共鸣,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高校要提高学生探讨生命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要使生命教育做到“三贴近”,即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

生命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思想政治教育是生命教育的重要载体。生命教育新教育模式的探索是符合社会发展趋势和当今大学生复杂的思想心理状况的。生命教育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根本性的要求,这就使得教育者在教学活动中要进一步充实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只有这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充分地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和作用。

[1]王海明.新伦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510.

[2]肖 川.教育的理念与信仰[M].长沙:岳麓书社,2002:42.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94.

[4]郝德永.人的存在方式与教育的乌托邦品质[J].高等教育研究,2004(9):34.

[5]王建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174.

[6]刘宣文,琚晓燕.生命教育与课程设计探索[J].2004(8):19.

Analysi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Based on Life Education

Zhuang Wenjua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the refor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life education has caused the wide atten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and become a new topic in the education reform.Currently,only the life education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it,from the life education connotation,analyze the necessity of life education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propose practical measures to strengthen the life education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building,can more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life education;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analysis

G641

A

1673-1794(2012)06-0067-03

庄文娟(1987-),女,山东青州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

2012-07-11

猜你喜欢
生命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