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芳,徐淑猛,张 昕
(1.滁州学院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安徽 滁州239000;2.西南大学,重庆 400715)
关于儒家文化与大学生信仰缺失现状的思考
陈 芳1,徐淑猛1,张 昕2
(1.滁州学院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安徽 滁州239000;2.西南大学,重庆 400715)
儒家文化对大学生信仰缺失现状问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目标,促使大学生人格修养的完善,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提供借鉴。不过,儒家文化也不是万能的,要理性对待儒家文化。
儒家文化;大学生;信仰缺失
心理学家荣格说过:“大部分的人都从记忆难及的洪荒时代起就感受到了一种信仰的需要,需要信仰是一种生命的延续性。”[1]崇高的信仰能于无形中为人们提供心灵的抚慰、精神的支持、行动的动力,能净化和提高人的思想境界,从而引导人不断地追求更高的目标。
然而,近年来我国有部分大学生处于信仰模糊或信仰缺失状态已成为不争的事实:2004年的一次大学生信仰状况调查显示:27.22%的受调查学生回答没有信仰;5.96%的回答无所谓;33.33%的回答不清楚该不该信仰宗教[2]。2007年的一次调查显示:39.5%的学生认为自己没有信仰[3]。2010年的一次调查显示:51%的学生认为自己没有信仰;59%的学生对于具体的人生目标没有作过规划;49.2%的学生选择回答生活空虚、无所寄托最令人消沉;有67%的学生明确表示不信仰任何宗教[4]……没有信仰或者信仰模糊在大学生中呈逐年递增趋势。信仰的缺失导致部分大学生找不到精神的归属感,从而陷入彷徨、孤独、绝望、颓废的负面情绪中不能自拔,甚至走上自杀、犯罪、堕落之路。
如何解决大学生信仰缺失问题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在探寻解决我国大学生信仰缺失问题途径的过程中,我们不应该忘记将目光投向千百年来实际充当着中国主流知识分子精神信仰的儒家文化思想。就像联合国原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代表泰勒博士所说:“如果人们思索一下,孔子的思想对当今世界的意义,人们很快便会发现,当今一个成功、昌盛的社会,很大程度上仍立足于孔子所阐述的许多价值观念。”[5]传统的儒家文化思想不仅没有退出历史舞台,反而在解释、解决当代社会的某些问题时仍能给人们带来新的启发。
探讨儒家文化对于大学生信仰缺失问题之现实意义的前提是要弄清信仰及我国现阶段大学生信仰教育的内涵。
信仰是什么?众说纷纭:信仰即宗教说;信仰即理想、信念说;信仰即对人、事物和思想的认识和归因说;信仰即人们关于他人、事物或思想正确与否的判断说……[6]信仰固然与理想、宗教有关,但本文所说的信仰却既不等同于宗教也不等同于理想(因为从本质上看来,宗教与理想只是人类精神信仰的一种外在形式),而是一种比它们更为根本的东西,它决定着个人的人生使命感和人生责任感,是一种执著的人生态度和人生的追求,是一种生存的意义和永远的心理依托,是个体对自己生存的意义和价值、生活的前途和命运、人生的状态和归宿等等的超越性的把握和持有。
根据胡锦涛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7]可见,当代大学生信仰教育的内涵应该是:在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下,本着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原则,遵循信仰自由的政治方针,有意识地引导大学生在内心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积极的人生态度、坚定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1.确立积极的人生价值取向
一个人应当确立什么样的人生价值取向,儒家是这样阐述的:“士志于道”[8]78、“君子谋道”“君子忧道”[8]346、“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8]525一个有德行的人要志道、谋道、忧道、不离道,而所谓道是指真理、世界的普遍原则及人类的精神理想。儒家一再强调一个人的人生价值在于超越一己之利害得失,以道自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家国、天下作为最终人生价值追求和归宿,把天下所代表的人民的、公共的利益作为终极关怀。
当前的社会不良风气使部分大学生恰恰缺少的就是这样积极的人生价值取向。这些人目光短浅、心胸狭隘,仅仅局限于如何找个好工作、如何使生活条件更优越上,而忘记了把自己的人生价值与国家、民族、社会的命运紧密相连。实践证明,如果听任这种追逐金钱、名利的庸俗低级人生价值取向的指引,其结果往往是一个人取得的个人成就越大,其因贪恋一己私利而给国家、社会带来的危害也越大。
对于这部分学生,可以利用儒家的人生价值观去教育引导他们重新调整个人人生目标,志存高远,胸怀天下,学会通过尽其所能地完成对社会、国家的责任,去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树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意识
儒家思想的主流和主导的态度一直都是一种知其不可而为之、以天下为己任的积极入世态度。它不是隐者的消极躲避,也不是狷者的愤世嫉俗,而是面对社会责任时的勇于担当和不懈努力。
千百年来,有识之士把儒家保持高度的社会责任意识传统不断发扬光大。从孔子的“士志于道”到曾参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8]159;从汉末党锢领袖李膺的“高自标持,欲以天下风教是非为己任”[8]2到北宋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从明代东林党人顾宪成的“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到现代共产党人邓拓的“生欲济人应碌碌,心为革命自明明”……儒家这种以天下为己任的积极态度使得历代有识之士不会抛却对国家社会命运的关切来谋求个人的发展。
在我国社会主义的建设过程中,大学生只有牢固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才能摈弃狭隘的私心和小我,把个人的前途和命运与国家和社会的前途和命运紧密结合起来,才会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努力奋斗,才会自觉地献身科学与造福人类。
1.对高尚人格修养境界的追求
首先,儒家将圣人君子作为理想人格来不断加以追求,以期臻于完美。所谓“朝闻道,夕死可也。”[8]78、“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8]83
其次,为达此境界,需要时刻注意修正个人的言行举止,做到“克己”“诚信”“忠恕”“修己”“安人”“三戒”“三乐”“五行”“五美”等,坚持做到这些才能成为品德高尚、技艺齐备、素质完美之人。
再次,现实中作为儒家理想人格最高典范的圣人是看不到,看到的只是能勤于反省和勇于改错的君子。儒家设定一个现实中不存在的圣人,来强调人格完善是无止境的,使人始终具有了超越现实之我的动力,继而逐渐达到儒家极力追求的“内圣”境界。
重提儒家的“内圣”之道,并不是要求大学生重新学做圣贤,而是希望大学生们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汲取儒家一日三省、自我教育的智慧,自觉地去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格修养,有意识地去追求更高尚的境界。
2.对个人名利的超越
当代大学生需要一种执着追求高尚理想信念、蔑视世俗名利的精神。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网易新闻中心进行的一项在线调查显示,有70.5%受访者认为当下大学生学习功利性太强,学习只为考试找工作。这种现象引起了人们的无限忧虑:当学习不再是追求有意义生活的最佳方式,沦为寻求短期利益的工具时,这种源于功利的学习,就难以造就具有丰富思想、高尚人格、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人才。这对学生自身以及整个社会的发展,都会产生不利影响[9]。
怎样才能让大学生在物欲横流的滚滚红尘中不陷入功利的泥潭?只有引导他们在内心追求上达到超越纯粹低层次物质追求的更高境界。儒家的人生追求恰恰是于无形中让人达到了这种超越。
首先,儒家推崇那种物质上虽然贫乏但心灵上平安快乐的人。“子贡问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8]18“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8]121孔子明确赞同那些能贫穷而快乐的人,至于对能处陋巷中箪食瓢饮不改其乐的颜回则更是大加赞赏。
其次,儒家的内在终极追求是“内圣”,即达到内心道德修养的完善。“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8]346、“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8]18
之所以吃饭不在乎饱足、居住也不在意安逸,是因为有更在意的东西存在;不改其乐也并非乐此贫穷,而是乐贫穷之外的非贫穷可易的操守。当一个人把全部身心都投入对高层次精神境界的追求上,自然而然就会超越世俗的功名利禄,坦言“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8]143,做到“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8]246。
众多因素导致当前大学生中频繁出现抑郁、焦虑、自卑、偏激等心理健康问题。如何让正处于人生过渡阶段的大学生保持身心的和谐、心境的愉悦,从而求得心理的健康成长?儒家文化再一次以它的博大精深给我们以启发。
1.学会和谐的处世之道
儒家在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时提倡 “忠恕之道”。关于“忠恕之道”,宋代的儒学大师朱熹有一个简单而又经典的解释,即“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10]。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8]343。即自己不想要的东西,不要强加给别人,也就是尊重、宽容别人,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另一方面,“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8]134。这比起前者应该是更进一步的思想,它不只是反映个人的道德修养,而是表明一种对于社会负有的责任,即在社会关系中,不仅要造就自己,而且要造就他人、造就社会。
这种处世理念同样也可为当代大学生在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时提供准则。当代大学生的很多心理困惑都是因不会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而引起。例如:不少90后大学生因自小受到家长的百般呵护和宠爱,习惯于凡事以我为主,不考虑他人的感受,与周围的人冲突不断。不仅影响了自己与他人的学习与生活,而且有可能酿成严重恶果。对于这些人,就要多加教育,让他们懂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那么很多矛盾都可以迎刃而解。
2.学会保持心灵的安宁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8]153为什么呢?因为君子有高尚的精神境界作为精神支柱,时刻保持内心的和谐与宁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而一般人因为缺乏更高的精神追求,所以才会经常处于患得患失的忧虑中。
虽然我们不能苛求大学生都养成君子的品格,但是可以教育他们经常反观自我、树立崇高的精神追求目标,不为物质的表象所迷惑而在金钱商品社会里迷失自己的本心。例如:随着社会阶层贫富差距的拉大,一些家庭条件相对较差的大学生会在生活条件优越的同学面前出现自卑情绪,如果任此种情绪发展下去可能会引起难以预料的恶果。这时,就需要及时地对这些人加强沟通,使他们学会让内心充满比物质享受更强烈的精神价值追求,从容淡定地保持自我,做到儒家所称道的不耻衣敝缊袍而与衣狐貉者立,从而固守住学习和人生的真谛,最终获得心灵的宁静。
对待历史文化,历来全盘否定和全盘接受都不是科学的态度。同样,在解决大学生信仰缺失现状问题时,也应该采取理性的态度来对待儒家文化。
首先,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教育为主流
我们的办学宗旨是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我们的大学生信仰教育也应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教育为主流。儒家文化中既有消极因素,也有积极因素,这两种不同因素导致了两种不同的后果,前者使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停滞不前,后者则形成了中华民族某些优良传统和特点。我们所要做到的就是本着古为今用的原则,吸收和传承儒家文化中的积极因素,使当代大学生的信仰教育更具有时代性、规律性和创造性。
其次,加强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教育
近年来,很多高校过多地看重技能教育、专业知识教育,因而导致人文教育缺失和人文风气的淡薄。无数的案例已经证明没有人文素质做底蕴,再好的专业技能教育对于人的成长来说都无济于事。所以,要在大学生中适当开设一些阅读和讲授儒家传统思想的课程,多举办传统文化知识方面的讲座,多重视在专业教学中加强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引导,鼓励大学生有选择地自主阅读一定数量的儒家古典文献,使年轻一代真正受到优良儒学思想观念的感染。
第三,坚决摒弃儒家文化中的封建性糟粕
儒家圣贤人格有着戕害、扭曲健全人性的一面,这是当代中国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所不能接受的;儒家提倡 “中庸”为行为准则,但是“中庸”之道、“均安”思想在后来也有其偏失的一面。这种人性伦理在封建专制主义和小农经济的制约下,逐渐衍生出人性的无为保守、平庸惰性、“无可无不可”的负面作为,这是不应忽略的。所以,在对大学生进行信仰教育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传承儒家学说中造就人崇高美好品格修养的精华,坚决摒弃其已被历史淘汰的糟粕。
蔡仁厚先生曾说:“儒家不是‘骨董’,也不是‘文化遗产’,而是脉动活泼的‘文化生命’。”“儒学不同于一套专门的知识,而是知识层次之上的人生社会之常理常道。此乃生活的基本原理,适用于任何时代,所以是永恒真理。”[11]几千年来,中国儒家文化传统的精神早已不可否认地融入到了炎黄子孙的血液中。有人甚至说,儒学在中国虽然不是典型意义上的宗教,实际上千百年来已明显具有准宗教的意义。在别的文化系统中,只有宗教才能够表现的精神、只有宗教才能够发挥的作用、只有宗教才能够尽到的责任,在中国,都是由儒家来担负。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儒家人文精神提倡的仁、义、礼、智、信、忠、孝、诚、恕等价值,在剔除其历史附着的负面性之后,完全可以提炼、转化、活化其合理因素,进而作为正面、积极、健康的力量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治疗现代社会的某些病症。所以,面对大学生信仰缺失现状,重温儒家经典,批判地继承祖国传统文化遗产,对当代大学生的信仰教育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
[1]荣 格.寻求灵魂的现代人[M].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1987:127.
[2]刘荣杰.试论信仰多元化进程中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延边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3):13.
[3]肖 欢,夏 韬.当代大学生信仰问题研究[J].教学研究,2007(1):58.
[4]陈 杰,闫 伟.大学生人生追求及其信仰问卷调查分析[J].常州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学报,2010(7):68.
[5]泰 勒.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代表泰勒博士的致词[J].孔子研究,1990(1):32.
[6]吴江霖,戴健林,陈卫旗.社会心理学(修订版)[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40-250.
[7]胡锦涛: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新华网,2007-08-31.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7-08/31/content_6638495.htm
[8]诸子集成·论语正义[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86.
[9]向 楠.学习只为考试找工作:70.5%受访者认为当下大学生学习功利性太强[EB/OL].http://zqb.cyol.com/content/2010-10/28/content_3434286.htm
[10](宋)朱 熹.四书章句集注·中庸章句[M].北京:中华书局,1983:175-176.
[11]蔡仁厚.儒学的常与变—从经权原则看儒家的鲜活之气[M].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90:55.
Talk about realistic significance of Confucian culture for the lack of faith during college students
Chen Fang
For the lack of faith during college students,Confucian culture can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reality:helping students to establish correct life value goal and perfect personality,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ir mental health development.But at the same time,we also realize that Confucian culture is not a panacea and we should deal with Confucian culture rationally.
Confucian culture;university students;the lack of faith
G641
A
1673-1794(2012)06-0019-03
陈 芳(1971-),女,安徽凤阳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思想政治教育;徐淑猛(1976-),男,山东临沂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伦理学;张昕(1986-),男,安徽滁州人,西南大学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心理学。
滁州学院科研项目立项(2011sk002B)
2012-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