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吉林省高校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2-08-15 00:52侯广庆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2年9期
关键词:体育院校技能人才

侯广庆

(长春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吉林长春 130032)

新形势下吉林省高校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侯广庆

(长春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吉林长春 130032)

本研究立足于我国体育发展的新形势要求,结合吉林省现实状况,对高校培养体育人才模式进行研究,力求建立合理有效的培养模式,拟为我国体育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

吉林省高校;体育人才;培养模式

在我国社会与经济的迅猛发展、体育事业由大国向强国迈进的新形势下,体育人才将是完成现阶段我国体育事业发展历史使命的关键。高校是培养专业型人才的基地,如何有效地在新形势的要求下,利用高校的教育资源,培养适合我国发展形势的体育人才,是我们必须要研究的课题[1]。

1 我国高校体育人才培养沿革

新中国建立后,苏联教学模式在我国高等教育占主流地位,以“专才教育”思想制定专业培养目标,培养体育人才的专业设置也是按照当时国民体育人才总体计划而制定,对口培养专门体育人才。根据当时的条件,配置有限的教育资源,在培养本科生阶段中体现出在某一领域或某个方面仅仅具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人才,毕业时分配到对口岗位上去工作,只是适应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为迅速地发挥最大的效益。在体育教学中这样的“单一技能教育”培养方式只是片面地侧重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片面地执行只重视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的单一的生物学观念[2]。高校的体育教学工作紧紧围绕着学生期末考评、体质健康测试和学校体育竞赛三项任务来进行,基本上偏离了高校的体育教学工作——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理念。这种培养“一专多能”体育人才中的“一专”在当时的传统教育观念下被认为是有“一技之长”。可见,这样传统的“一专多能”培养体育人才的模式下的完全是应试教育的产物,并且持续了很长时间。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发展,高校在体育人才的培养方面注重体育专业技能培养,还有复合技能培养以及创新能力培养,再有就是对学生的个性培养。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积极的进取精神、创新精神,还能促进发展学生的个性。首先是入学后,让学生不直接进入专业,还有就是在本科生阶段,设置一定比例的限制选修课。让学生广泛接触到人文、社会、自然等学科部类的基础知识。等到学生升入高年级以后,主修课程就会相对集中起来,以一个学科为方向,通过主修课程群,再以某个综合性专题为方向跨学科主修课的研修,在校期间的高年级学生就会具有由不同课程模块而构成的“专业”倾向,就会被培养成为“通才”。

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完善,当今市场经济形势下对人才的需求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在新形势下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势必进行改革。目前高校对体育人才的培养采用“通才教育”培养模式,其课程体系具有普及化、多元化、人文化及基础化等特征。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根据自己兴趣、爱好及体育方面的优长来选修相关的课程,这样可以给学生一个相对宽松发展空间,这样培养的人才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为了适应现在社会市场对体育人才的多元化需求,就要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和具有创新性人才,走“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发展道路,对我国高等体育院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课题及挑战[3]。体育院校是为地方经济文化建设服务的,现实的需要迫使体育院校必须重新思考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2 新形势下吉林省高校体育人才培养模式

新形势下吉林省高校基本完成了布局调整、教育宏观管理体制改革,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式发展。从社会需求为出发点,着眼于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吸取近年来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优秀成果,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富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应用型体育人才,构建了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未来发展需求,有利于学生个性健康发展,有助于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以社会群体的体育健身为本、以拓宽就业面为导向、以提高高水平运动员和体育优长生的体育运动能力为办学策略、以培养群众健身指导员的技能为特色,来优化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等相关专业,作为未来的办学特色。以新型的办学模式、理念和运行机制,来促进体育院校的体育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适应社会对未来体育人才的需求,促进大众健身,以推动和谐社会的发展。

2.1 人才培养规格定位

培养具有群众健身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步入社会后能在群众体育领域中从事大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策划与管理,提供咨询、指导,并能经营管理及开发体育健身俱乐部、休闲体育、康乐设施以及能在相关领域中进行教学、科研工作的高级专门的体育人才。

2.2 体育人才综合素质及能力要求

1983年召开的世界大学校长讨论会一致认为,理想的大学生应具备三条标准:一是专业知识,要有本学科的方法论;二是有将本学科知识与实际生活、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的能力;三是有良好的人格品质[4]。为此,设计的面向21世纪社会体育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为以下两方面。

1.基础素质

(1)思想品德:热爱大众体育健身事业。具有现代化的群众体育管理观念,以人为本,具有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对群众体育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2)文化素养:具有良好的群众体育文化素养。有扎实的群众体育健身知识理论;有熟练的操作现代化办公软件技能;掌握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锻炼心理学的基本知识。

(3)身体素质:有健康的体质、体能,还要有良好的体育健身习惯。

(4)综合能力:要有较强的社会交往能力、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现代人的开放视野。

2.专业素质

(1)知识方面:具有现代科学基础理论知识;较宽厚的体育科学、人体生物科学和管理科学方面的三维知识结构以及精深的社会体育学科专业知识。

(2)能力方面:具有体育健身咨询、指导能力,社会体育组织、管理能力,社会体育产业开发、经营及社会体育教学、科研能力。

(3)心理素质: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

2.3 具体培养规格

1.思想政治要求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掌握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具有改革、创新意识和艰苦创业、敬业精神;具有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具有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基本常识,遵纪守法,有良好的道德素养[5]。

2.业务培养要求

(1)明确为达到本专业培养目标,学生应系统掌握本学科、专业必需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本专业范围内学科理论和技术的发展趋势以及最新成果;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同时,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体育类专业学生应达到本专业要求的运动技能标准;非体育类专业和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学生应掌握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和科学锻炼身体的技能,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

(3)掌握一门外国语(英语专业学生应掌握第二外语),达到本专业要求的外语水平。具备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比较熟练的实际操作能力。

(4)应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具备一定的美学修养。

3.强化实践环节

教学计划中要明确教学实践环节,如毕业实践(教育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并应注明设置学期、周数、学分等。

(1)实习(实践)环节是体育人才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之中的必要环节,也是培养体育人才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主要平台。高校的体育人才通过实习(实践)环节,可以对其应用技能、综合素质进行快速的提高,可以进一步巩固其专业知识、综合技能的水平,还可以培养高校的体育人才结合在校期间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在新的环境中创造性应用的能力。

各专业要根据课程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安排实验、实习实践活动。要求各专业建立教学实践基地,并能胜任本专业的教学实践环节要求。

(2)毕业设计(论文)是检查学生学习状况和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能力的一种重要方式。毕业设计(论文)应在教师的指导下选题和独立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完成后必须组织进行答辩。

4.开拓第二课堂

第二课堂主要指课堂以外的校园文化活动、科技与学术活动、社会调查与服务等。完善第二课堂指导课程体系,对于构建学生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对于鼓励创新、发展个性、健全人格、培养能力起着重要作用。

3 结语

目前,为了满足新形势对体育、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新要求,顺应国际、国内教育及体育发展趋势,吉林省高校通过整合、优化及提升优质教育资源,对教育、训练、科研三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开展积极的探索与实践,部分学校已率先形成了可供借鉴的,适应体育事业需要的高水平、多元化优秀体育人才培养新模式,创造性地解决了高等体育院校教育、训练、科研三者之间的关系,实现了优秀体育人才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我国体育事业、体育院校的改革与发展,以及体育人才的培养做出了积极贡献。

[1]陈俊吉,张永胜.人才的概念及其内涵和外延——体育人才研究之一[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9(4):127-128.

[2]陈俊吉,张永胜.“体育人才”的概念及其内涵和外延——“体育人才”研究之二[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9(5):128-129.

[3]赵道静,陈小满.我国体育人才需求预测及发展战略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12):31-35.

[4]郭玲玲,欧阳柳青.我国体育院校发展定位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1):10-14.

[5]孙华清,孙华敏,付毅,等.高校体育人才培养对策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8(8):80-82.

A Study on the Training Mode of University Sports Talents in Jilin Province under New Situation

HOUGuang-qing
(College ofPhysical Education,Changchun Normal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32,China)

Based on the requirements of new situation of China’s sports development,this paper studies the training mode of university sports talents combining with the realistic situation of Jilin Province,in order to set up reasonable and effective trainingmodel and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trainingofour sports talents.

universityofJilin Province;sports talents;trainingmodel

G807

A

1008-178X(2012)09-0109-03

2012-05-07

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GH11271)。

侯广庆(1963-),男,吉林长春人,长春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体育教育训练学研究。

猜你喜欢
体育院校技能人才
人才云
体育院校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模式构建与探索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劳动技能up up!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冬奥会视域下体育院校加强英语教学的必要性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