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成立对中国外贸的影响研究

2012-08-15 00:47侯文平钮贵芳
对外经贸 2012年9期
关键词:东盟自由贸易区东盟国家泰国

侯文平 钮贵芳

(1.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上海201815;2.江苏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常州213164)

一、引言

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简称CAFTA)正式全面启动,它是中国与其他国家或地区正式建立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区,CAFTA建成后,东盟出口到中国的商品平均税率由9.8%降至0.1%,中国出口到东盟的平均税率也由12.8%降至0.6%,CAFTA的建成对中国和东盟国家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政治意义。本文对CAFTA建成后对中国贸易的影响进行研究,力争对CAFTA的发展以及中国相关贸易政策的实施提供参考意见。

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回顾

自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东盟与中国的经济合作进入了历史上最好最快的发展时期。2001年中国和东盟领导人磋商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2002年11月4日,中国政府与东盟十国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和《农业合作谅解备忘录》,启动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2004年1月1日起中国和东盟在自贸区内实施早期收获计划,下调农产品的关税,2006年,约600项农产品的关税降为零。2004年11月正式签署《货物贸易协定》和《争端解决机制协议》。2005年7月20日《货物贸易协议》降税计划实施,7000种产品降低关税。2009年8月15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投资协议》签署,至此中国和东盟的主要合作领域谈判结束。

自2010年1月1日起,中国将93%东盟产品的贸易关税降为零。中国和东盟6个老成员,文莱、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泰国和新加坡之间已有超过90%的产品实行零关税。东盟4个新成员,越南、老挝、柬埔寨和缅甸,也将在2015年实现90%零关税的目标。

三、中国与东盟十国的贸易现状

(一)贸易总量不断提高

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不断加深,自2000年以来,中国与东盟的贸易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从2004年开始,中国与东盟的双边贸易总额迅速增长。

2000年中国与东盟的贸易总额仅为385.61亿美元,其中出口166.32亿美元,进口219.29亿美元。截至2005年,双边贸易总额上升到1281.99亿美元,其中出口537.340亿美元,进口744.59亿美元。不考虑物价与汇率的情况下,总贸易额增长了3.3倍,其中出口增长了3.2倍,进口增长了3.4倍。到2010年,中国从东盟的货物进口额要大于向其的出口额,双边贸易一直呈逆差状态。从贸易总量来看,中国与东盟的货物贸易规模越来越大,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从8%上升到10%。

(二)产品贸易结构不断优化

工业制成品是中国与东盟国家间最主要的贸易商品,前五大类商品为机电音像设备、纺织品、矿产品、化工产品、贱金属及其制成品;自东盟进口的前五大类商品是机电音像设备、矿产品、塑料和橡胶及其制成品、化工产品、动植物油脂。

中国与新加坡贸易的商品结构不断优化。2008年之前双边贸易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之后主要集中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制成品、初级产品、劳动密集型的制成品和工业制成品,这几类商品的贸易额占到双边贸易总额的98.1%。其中,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是第一大类商品,在货物贸易中的比重占到了56.9%。两国在商品结构上具有较强的互补性,新加坡优势产品是资本或技术密集型产品,而中国是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随着双方贸易额的不断增长,以及东盟自贸区的建成,两国的贸易结构也不断变化,中国的资本或技术密集型产品、新加坡的初级产品的比较优势有所提升。

中国与泰国的贸易中,泰国向中国主要出口机电和塑料橡胶两大类产品,占泰国对中国出口总额的39.8%和25.4%,化工产品为泰国对中国出口的第三大类商品。泰国对中国出口的第四、第五和第六大类商品分别是植物产品、矿产品和木制品,合计占泰国对中国出口总额的16.7%。机电产品、矿产品、贱金属及制品和化工产品是泰国从中国进口的主要商品,占泰国进口总额的70.6%。贱金属及制品、化工产品及纺织品与原料分别是自中国进口的第二、第三和第四大类商品,占泰国自中国进口总额的26.4%。

中国是越南最重要的农产品贸易伙伴,中国与越南在双边贸易中资源与产品结构互补。自然资源丰富是越南的一大优势,而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资源性产品的需求量逐步增多,因此,中国可以通过从越南进口丰富的自然资源来弥补资源部分缺口。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同时产业化程度也相对提高,劳动密集型的产品是越南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产品,双方形成互补。

中国向老挝出口的商品主要有工业产品、服装、原材料、机动车及其零配件、食品、建筑材料等。从老挝进口的主要产品有农产品、矿产品、原木及其制品、手工艺品等。

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中国贸易的影响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极大地推动了双边贸易,中国向东盟的出口额从2000年的219.29亿美元增加到2010年的1523.52亿美元,增长了7倍,但同时中国与东盟的贸易逆差也在不断扩大。

(一)贸易总量增加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增长

随着我国与东盟国家双边贸易范围的扩大和贸易额的不断增长,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贸易总量的增加也产生了一定的动态转化效应,国内各经济部门受到了贸易增长的刺激,从而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全面增长。出口的扩大也促进生产规模的扩大,创造出规模经济效益。

(二)我国出现巨额贸易逆差

2000年以来,中国和东盟在双边贸易增长的同时,中国对东盟出现了巨额贸易逆差。2000年中国对东盟的贸易逆差为105.92亿美元,到2010年贸易逆差扩大到397.32亿美元,贸易逆差扩大了3.8倍。逆差扩大主要出于几方面的原因:一是“早期收获计划”的实施使中国进口增加。该计划的实施使中国与东盟各国之间的近600种农产品施行零关税,这些商品中我国的优势较弱,东盟拥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产品竞争力较强。其次,对原材料的需求不断增加,也加大了资源类产品的进口,使得贸易逆差进一步扩大;三是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东南亚的日用消费品、农产品消费量也大幅增加;四是2010年1月1日起零关税的实施,使得东盟产品在中国市场上更具有价格优势。

(三)我国将面对更大的市场竞争压力

东盟是一个区域性的国家集团,其内部各国之间,无论是经济规模、产业结构、收入水平还是经济发展阶段,都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在经济结构上,除新加坡外,其他东盟国家与中国的经济结构很相似,又处在相同的发展阶段,产业的同构性导致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五、对策建议

(一)优化出口产业结构

我国是制造业大国,东盟的新加坡、马来西亚的制造业也具备相当强的竞争力,中国与这些国家在产业结构方面具有同构性,使我国在国际市场中面临着更大的竞争压力。因此为增强我国出口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应进一步优化进出口产品结构,提升出口产品质量并培育和打造国际知名品牌。

将中国具有优势的制造产业链向上延伸到新产品创意、设计和研发领域,以及国际金融服务、国际信息服务、国际供应链服务等高附加值的生产性服务业;向下延伸到国外市场的进出口业务领域,跨国物流配送和批发零售等消费性服务业,以实现中国外向型经济从单一、不完整的国际产业链格局,向制造业和服务业共同发展的完整国际产业链和高收益的国际价值链转变。

农业在东盟和中国的国民经济中起到举足轻重作用,我国和东盟的农业发展水平相似程度较高。我国与东盟国家分别处于不同的气候带,农产品的生产期与产量期存在差异,农业方面具有一定的互补性。我国可以利用在农业技术和投入方面与东盟的差异,来扩大农业领域的优势,缩小农产品贸易逆差。

(二)加强企业品牌建设,提升企业形象

中国和东盟的产业结构极为相似,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要获得竞争优势,就必须提升企业形象,加快产品的品牌建设,扩大产品认知度。因此,我国企业应利用好媒体、展会等媒介,将自身企业文化和理念推向东盟市场,大力宣传我国产品,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大力推动品牌效应的形成。

我国相关部门应重点培育规模生产企业,大力发展有特色有优势的加工企业,提高我国工农业产品在东盟市场的占有率。我国企业应不断研发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提升产品的质量,建立自己的品牌产品和品牌企业。

(三)加强双边合作,发挥双方的互补优势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资源类产品的需求量逐渐增大,而大部分东盟国家的自然资源相对丰富,中国可以通过进口缓解内部资源压力。中国在保持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优势同时,应发挥技术人才优势大力发展对东盟国家的服务贸易,不断扩大双边贸易规模,满足互相的需求,形成优势互补,达到双赢的局面。

[1]刘珊.浅议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J].科技信息,2011(10).

[2]杨宏恩.中国—东盟经济合作与东亚金融危机后的东盟经济增长[J].财贸经济,2011(12).

[3]李艳如,胡朝霞,麻昌港.CAFTA对区内贸易的扩大效应——基于引力模型的实证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1(10).

猜你喜欢
东盟自由贸易区东盟国家泰国
中国与东盟国家合作关系的博弈分析
“一带一路”背景下海南-东盟国家高等教育合作的现状与思考
泰国的中秋节
东盟国家刑事审判制度综述
论中国与东盟国家合作保护古沉船——以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古沉船为例
金日泰国欢乐之旅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效应分析
中国
中国—自由贸易区贸易的贸易现状分析和发展展望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农产品贸易格局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