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全球化进程中中国文化面临的囧境与出路

2012-08-15 00:51:45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全球化传统文化

黄 欢

(吉林艺术学院 音乐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1)

中国加入WTO以后,随着经济全球化脚步的加快,文化全球化的浪潮也扑面而来。当今社会中,从衣食住行到娱乐游戏,从物质文化到精神文化,或积极、或消极的各种外来文化元素充斥了所有的社会空间,潜移默化地影响并改变着人们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在这种文化全球化的浪潮面前,客观地说,我们社会应对外来文化冲击的准备严重不足。面对外来文化的冲击,我们传统的、固有的文化价值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如何应对这些变化,保证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在世界文化之林中有立足之地,并发扬光大,促进世界范围内的文化发展进步,是我们必须正视的现实问题。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出来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与经济、政治有着紧密的联系,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全部智慧与文明的集中体现,是人类的社会文化、经济文化、精神文化的总和。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文化已成为增强国家的影响力、凝聚力和号召力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1]

中国是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传统文化以其独有特质展现了特定时代的中国人对自然事物和社会生活的思想观念与价值判断。从社会文化层面来看,中国传统社会文化满足了人们生活中衣食住行各个方面的需求,如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建筑文化等;从经济文化层面来看,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些思想对经济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如诚信、仁爱等;从精神文化层面来看,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价值是探求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核心,如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这些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所在。在国家的发展过程中,我们淘汰掉那些不利于发展的文化元素,继承那些有利于发展的传统文化,使中国传统文化充分发挥其具有的现实价值,以全新的形态来面对文化全球化的挑战。

二、中国文化面临的囧境

在文化全球化的浪潮中,我们对自己传统文化的优势如何认识,对中西文化的精粹如何取舍,中国特色文化的出路在哪里等方面都存在着困惑,导致我们处于一个身在山中,进退维谷的尴尬囧境之中。

(一)迷失——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何在

以文化全球化的视角审视中国传统文化会发现它自身的一些弱点。比如,几千年以来,中国作为泱泱大国,文化中自然有一种唯我独尊、妄自尊大,甚至大国沙文主义的意味;推崇形式美轮美奂,但文化内核玄而又玄,使传统文化的精髓离社会大众渐行渐远;在对社会成员方面,强调以阶级或阶层、集团、集体的利益为上,忽略了对人权、人性、人的自我价值与人的发展的关注,以至于使中国传统文化在这方面受到诟病。面对这些问题,我们社会的许多人,包括一些学者也对中国文化失去了信心,迷失于对外来文化的盲目崇拜。

其实,中国传统文化是非常富有生命力的,这些优秀文化应该由全世界人民所共享,应该而且必须在全球化的大格局中拥有自己的位置。这些文化优势,如天人合一的观念、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以及中国人百折不挠的精神境界,热爱和平、讲究文明礼貌等文化素质,都应该是全世界文化中的宝贵财富。而且,中国具有东方代表性的哲学思辩,高居于世界文化宝塔顶尖位置的人类文化瑰宝,应该得到全人类的崇仰。

(二)迷惘——对中西文化的优缺点应如何取舍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随着国门的打开,世界上的多元文化随即也在与中国文化的冲突中融合。中国社会形成了一种中西文化结合、多元文化并存的文化格局。孩子们上街最喜欢吃的食物是麦多劳和肯德基;女士们打扮最喜欢用的化妆品是兰蔻和第五大道;男士们最能显示身份地位的是瑞士手表和苹果手机。这些,在表面上虽然体现的是我们的社会成员对外来文化的喜好,但骨子里却是对外来文化元素的认同。

如果说年轻人开始喜欢过情人节和圣诞节,只是一种生活方式的改变,那么成年人过分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过分强调自己的自由意志,理论界开始不顾国情盲目推崇西方民主,就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核心内容的一种全面否定。对中西文化中的优点与缺点、糟粕和精华,应该如何取舍和扬弃,已经成为当今中国文化界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将可能会影响整整一代人甚至两代、三代人的文化价值取向。因此,适时地、有效地从理论上对中西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进行甄别,意义非常重大。

(三)迷途——中国文化向何处去

面对文化全球化的浪潮,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国文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和挑战。在西方文化的侵蚀下,中国文化将何去何从是现今我们应该考虑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有的人认为文化全球化就是一体化或一致化,甚至提出了“地球村”的想法,要有一样的货币、法律、文化、语言、政治体制等。这种想法很明显是错误的。我们国家是拥有56个民族的大家庭,各个少数民族都有不同的历史和传统民族文化、不同的宗教信仰和不同的民族特色语言,但各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却都是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他们相互融合、促进、发展。这充分说明,文化全球化并不是一体化的发展而是多元化的发展格局。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当既保留住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又吸收世界先进文化,使中国文化逐步发展成为世界的主流文化。

上述事实和观点似乎已经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出路问题给出了答案,即发扬中国文化的民族特色,积极参与文化的全球化。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在文化的全球化浪潮中,我们不能消极被动地等待中国文化成为全球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应该在参与文化全球化中,把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使其影响全球文化的发展进步;同时,还要让优秀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在本土不断发扬光大。这不仅应该是中国社会中每一个文化工作者的责任,也应该是政府的一个重要职责。

三、如何保护、弘扬、创新中国文化

如何利用全球化提供的有利因素而又消除其消极影响,如何回应全球化的挑战而又不丧失机遇,从而进一步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实践向我们提出的一个挑战。

(一)保护中国文化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西方某些发达国家依仗自身经济优势片面地夸大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共同利益,极力宣扬资本主义的政治文化和价值观,企图以自己的意识形态影响文化全球化的进程,这就使对外开放以后的中国文化面临着被垄断的问题。中国文化如何能既融入文化全球化中又保持民族的主体性而不被“同化”?首先,我们应当借鉴一些传统文化保护做得比较好的国家的先进经验,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法律法规,例如通过国家在财政上予以支持,有针对性地保护具有民族特色的各种戏剧、舞蹈、工艺等。其次,建立一个政府监督管理机构对国家历史文化遗产进行合理的保护和管理,历史上各个时期、各个民族都留下了很多具有历史、艺术、科学等价值的各类文化遗产,例如敦煌的莫高窟、北京故宫里的各种历史文物、苏州园林等。另外,还要加强对外来腐朽文化的抵制,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弘扬中国文化

弘扬中国文化并不是凡属传统文化或凡是老旧的东西都该复兴,对待传统文化应该有一种审视的态度,任何的全盘肯定或全盘否定都是不理性的。对此,许多专家学者也表示,抢救和弘扬传统文化不是复旧和倒退,而是要更好地认同与养护我们民族文化的根,并从中找到它的现代价值。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传统文化丰富多彩,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有利于社会稳定、伦理道德的传播和民族特色的保留,如儒家思想以“仁”为核心的道德思想体系,就值得我们大力提倡。在全球化进程中的文化交流往往还是不平等的,某些西方发达国家利用互联网等传媒进行文化的扩张和渗透,一直想改变我们的主体文化价值并认同西方价值观,中国文化的认同面临被消除的危机。如中国文化一些具有民族特点的传统节日和习俗、新婚礼仪和各种年节风俗及各种祭祀仪式等,几年前的“端午节申遗事件”就可以看出国家对于传统文化宣扬和保护得不够。[2]因此,我们要加大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力度,激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传播中国文化的理念,扩大中国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影响力和范围,让世界了解中国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

(三)创新中国文化

创新的本质意义就是要推翻传统的旧东西,发明创造出适合时代发展的新东西来替代,它是一个破旧立新的过程。没有哪一种文化是固定不变的,在文化的发展变化中,有的文化发展了,有的文化消失了,这就是文化发展变化的结果。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文化大国,中国文化是由儒家学说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明代以来吸收的西方古典文化和西方近现代资产阶级文化、五四运动以来传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化,共同构建的充满了活力的文化体系。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应该发展创新中国文化,使之在融合西方文化的同时还能保持自身文化的独立性,维护中国文化的主权。

中国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认为,中国文化既要尊重传统,又要推陈出新,从而丰富中华文化的内容。[3]江泽民同志也在十六大报告中强调:“文化创新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着眼于世界科学文化发展前沿,积极进行文化创新,不断增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这实际都是一个文化创新的过程,要求我们在保持其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通过全面的创新赋予其鲜明的时代特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

文化的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有力保障,在文化多样性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我们要重新审视中国文化的意义和价值,坚持对外开放和面向世界的方针,学习各国的先进科技和思想文化,深化文化体制的改革,弘扬民族文化以增强中国文化的创新力,提高中国的文化影响力,创造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新文化道路。

[1]冯勤.论全球化时代中国传统文化的困境与重构[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6,(12):159.

[2]沙飞.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文化安全[J].特区经济,2007,(11):160-161.

[3]何星亮.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J].云南社会科学,2002,(5):62.

猜你喜欢
全球化传统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桥(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中老年保健(2021年3期)2021-08-22 06:52:22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新旧全球化
英语文摘(2019年6期)2019-09-18 01:49:16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英语文摘(2019年5期)2019-07-13 05:50:24
老传统当传承
传媒评论(2018年8期)2018-11-10 05:22:12
谁远谁近?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中国三峡(2017年9期)2017-12-19 13:27:25
全球化陷阱
商周刊(2017年8期)2017-08-22 12: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