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家骙
(中国社会科学院 地区安全研究中心,北京 100007)
2012年6月28日,蒙古举行了第6届的全民议会选举。根据新批准的选举法,今年选举采用了混合选举制的新模式即48加28的选举方式,48名议员由各选区选举,其余28人由各党提名选出。此次大选蒙全国有183.34万选民投票,投票率为65.24%。共选举11个党、2个联盟的544个候选人。美、英、加、俄等国和国际组织派出50多名观察员参与监督投票工作,全国还首次使用电子计票器。
大选结果是:民主党取得31席,人民党27席,正义联盟11席,公民意志绿党2席,独立候选人3席。7月6日,新一届大呼拉尔正式成立,选举民主党议员恩赫包勒德为新任议长。目前,绝大部分议员已宣誓就职。
当前总的来说蒙古政局基本稳定,此次大选后并没有像4年前那样引发大的动乱。原来执政的联合政府和大选后执政的以民主党为首的新政府吸取了过去的经验教训,顺应人民的要求,采取了一系列诸如发放补助金等重视民生、还富于民的措施,将大型矿山收归国有,对国家资源进一步采取“收”的政策,以防出现新的政局不稳。
实行民主化的二十年来,蒙古坚持多党制、议会制,各党矛盾丛生,党内派系林立,较量与斗争频仍,但这些矛盾斗争都在议会合法的范围内进行。主要两大政党的施政纲领提法和侧重点虽各有不同,但在维护本国独立安全,发展民族经济,改善民生以及执行独立自主对外政策方针方面存在共识,并没有根本的分歧。
不过,由于民主党与“正义联盟”的合作基础脆弱,且“联盟”内矛盾重重,过去恩怨很深,今后联合执政中势必会产生分歧与矛盾,影响政策的统一性和持续性。另一方面,人民党大选失败后经过召开代表会议进行总结,力图在议会内扮演反对党搅局者的角色,为维护本党利益,处处与执政党作对,估计今后议会中的斗争将更为激烈与复杂。
刚刚产生的新议会、新政府将面临一系列棘手的问题。秋季已到,秋收运输、牲畜越冬,全国保暖防寒、物资供应等工作迫在眉睫;对外开放、资源开发中的许多项目面临政策的调整;原政府遗留的许多问题需要政府重新研究决定。而现在新议会和政府如此不作为的状况,如议会斗争旷日持久地进行下去,将对整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形势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
去年增长率为18%,今年保持在17%左右。矿业是国家经济的主要部门,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增强。近年来,蒙采矿业的产出约占GDP和工业总产值比重分别超过30%和60%,农牧业发展势头不错,牲畜头数达5000万头。农产品的自给率在增加,如土豆自己可以100%自给。
修改了《石油法》、《合同法》、《外国投资法》,进一步注重民生,国家产权在企业项目中所占的份额在增加。其目的是顺应国民的强烈要求,集中国家财富,防止资产流失,最大限度地保护民族和国家的利益。本世纪初民主化以来所推崇的对外开放,虽然在继续坚持,但经过多次总结和反思,开始逐渐“回收”。如前所述,经济形势的不断好转并平稳发展,保证了整个政治形势的平缓与基本稳定。
蒙古对外政策没有什么变化,仍然强调不结盟、多支点,当然在某些方面有所发展。根据去年修订的外交政策构想,将“第三邻国”正式写入构想文字中,将多支点与“第三邻国”结合起来。用一句话概括,蒙古外交的核心是大国平衡,加强与美、日、韩,印、欧盟的关系,正式与北约签署合作伙伴协议,成为北约的“和平伙伴关系国”,可见美重返亚太战略已取得进展。蒙搞大国平衡,其目的是确保本国的安全。在多边方面强调无核武器地位,进一步加强自身的政治影响力,尽量避免被国际社会边缘化。
蒙俄关系涉及其国计民生,蒙希望保持传统关系。铁路、石油、供电继续与蒙合作,且合作在深化。近来俄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不满美、中占据有利地位,对TT矿股权分配进行干扰。而蒙由于本国安全的需要,也开始对俄说“不”。
在多边外交方面,蒙更加重视东北亚合作,积极参与大图们江合作和地区论坛,希望参加中、日、韩部长会议和东亚峰会,也力求为六方会谈做一些事情。经过近些年的努力,蒙古“第三邻国”政策取得了若干成果,其大国平衡的战略核心得到了加强。
值得注意的是,蒙古在执行“资源兴国”政策的同时,出于本国的利益,它不断提高要价,采取“紧缩”政策,强调其资源不能无偿提供,外国应在蒙“共同开发”,要给人民以更多的实惠。在西区(TT矿地区)不断增加蒙的份额,国家占的比例由34%提到50%以上。对外资企业增收所得税,主张促进双向投资。所以上届政府任内TT矿问题一直拖而不决,新政府上台后估计也不会有所放松。2012年5月议会通过《战略企业协调法》,规定所有战略企业如外国股权超过49%,则该企业就要接受大呼拉尔的领导。此法明显意在进一步加强对外企的控制。
2011年6月,蒙古国总理巴特包勒德率团访华,同温家宝总理进行了内容广泛的会谈,双方发表了声明,确认两国关系的定位由2003年时的“睦邻互信伙伴关系”提升为“战略伙伴关系”。
声明中提出这一关系定位的内容包含以下四个方面:1.加强政治沟通和相互信任,强化双边关系的政治基础;2.扩大和深化经贸合作,为两国关系提供持久动力;3.加强人文交流,增进民间友好,巩固两国关系的民意基础;4.加强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相互协调和支持,丰富战略伙伴关系的内涵。蒙古总理的成功访问是两国关系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标志着两国友好合作关系已提升到全面、深化发展的新阶段。
当前两国关系已达到较高水平,双方高层互访不断,政治互信度不断提高;经贸合作不断深化,军事、文化科技、人文等领域的合作进一步加强。
近日,我国务委员戴秉国正式访问蒙古。中方给予蒙古5000万元无偿援助。这是成立新一届议会和政府后我领导人首次访蒙。访问中,戴秉国强调蒙古是我国重要邻国,中国致力于同蒙发展全面合作关系。中方尊重蒙的独立、主权、所选择的道路及政治体制,中方不会干涉蒙的内政,也希望蒙古不做有损中国的事情。戴秉国强调两国目前面临共同的机遇,应共同努力克服困难继续前进。蒙领导人强调两国关系已达到高水平,继续发展对华全面关系是蒙古对外关系的首要方针。蒙提出要加强电能合作,希望中俄天然气管道能够经过蒙古。
经贸合作关系是中蒙双边关系的重要一环。去年中蒙贸易达到62亿美元,目前已占蒙贸易总额的56%以上。中国已连续十多年成为蒙第一大投资国和第一大贸易伙伴(现进出口都是第一)。在贸易额上升的同时,中国对蒙古的投资额不断增加。目前,我国在蒙投资的企业已达5700多家,投资额超过13亿美元。中国在蒙投资主要集中在矿产开发、纺织服装、建筑建材、畜产品加工和服务等领域。
中蒙煤炭贸易有很大发展。2011年蒙古有83个公司进行煤炭贸易,出口煤2100万吨。2012年上半年已出口煤1020万吨。今年中国进口煤1127万吨,同比增长67.7%。
蒙古对中国出口的商品主要为煤炭、石油、矿产品、畜产品。每年铜精粉的出口90%以上供给中国。随着蒙古铜、黄金和煤炭等资源的进一步开采,加之中国经济发展对资源需求量的增加,矿产品的贸易额还会继续扩大。
蒙古主要从中国进口机电产品、农产品、建筑材料、纺织品等。主要经济合作项目有:由我国援建的苏赫巴托省图木尔廷敖包锌矿于2003年奠基,2008年投产,投产的当年便收回成本,现已获利几亿美元,经济效益不错。此项目已成为中蒙合作的“模范”项目。我国神华集团已在蒙经营多年,目前正同蒙有关方面商谈,争取将在开采蒙最大炼焦煤矿——塔温陶勒盖煤矿方面获得较大经营份额(40%)。我国大庆、胜利油田在蒙几个块区上采油,年生产能力分别为2.5万吨和10万吨。内蒙清华集团与蒙方合作在蒙那林苏海图煤矿采煤,年产15万吨。如今,在通往与蒙接壤的我国策克和甘其毛都口岸的公路上,每天有成百上千辆卡车将蒙南戈壁省采的煤源源不断地运往我国,这在中蒙边境已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此外,我国中核集团、中信、华为、国家电网等企业也与蒙方企业进行着良好的合作。近期中方企业正在同苏赫巴托、东戈壁、色楞格等省达成了在石油、铁矿开采和勘探方面的多项合作协议。
两国经贸合作在不断深化。双边贸易除国家部分发展较快外,地方贸易、边民互市贸易等也在不断发展。贸易结算方式由易货贸易改为现汇贸易。在中蒙贸易中的经济技术合作发展较快,合资企业从商业性企业向生产性企业转变,合作项目也从小型为主逐渐向大型加工项目转变。
东北亚是与欧洲有巨大不同的地区,它集中了世界几个大国和新兴经济体,包含了不同的政治制度,因而其政治安全形势充满了复杂性和多样性,矛盾与冲突不断。朝核问题就是其中的一个突出表现。冷战结束后,国际大气候的演变,多极化、区域化倾向的发展,不可能不对此地区的各国产生重要的影响。
从一般的地域划分及政治因素的考虑,东北亚原不包括蒙古,但蒙古对此表示强烈不满,它多次表示蒙古不管从何角度来说都是东北亚国家。蒙古国地处中俄两大国之间,东南西面与中国接壤,北面与俄罗斯接壤。从地缘政治角度看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蒙古的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在全球资源能源需求大大增加的今天,蒙古在东北亚地区的战略意义和合作潜力更加显现。
蒙古与包括韩、朝在内的东北亚所有国家都具有良好的关系。蒙俄、蒙日、蒙韩的经贸合作也有良好的发展,俄、日、韩给予蒙的援助和对蒙贸易额逐年增加,现蒙与俄、日、韩的年贸易额分别为13.2、2.6和2.1亿美元。
多年来蒙古一直积极寻求参与该地区的经济一体化,特别是对图们江区域合作和中蒙大通道建设兴趣浓厚。蒙古迫切希望打通一条最近的出海口,摆脱内陆国的局限。在蒙古编制的2010年东部地区铁路建设规划中,已经明确了中蒙大通道的关键点“两山”(由内蒙古的阿尔山市至蒙古国的乔巴山市)铁路建设计划。但后因种种原因此计划尚未实施,但随着蒙古大型战略矿的开采及经济的快速发展,蒙古参与东北亚的多边合作将会取得实质性的进展。而蒙古与该地区国家之间的双边经济合作颇为活跃,其对外贸易总额的80-85%与东北亚国家进行。
近年来,出于发展本国经济和提高蒙古在东北亚地区影响力的需要,蒙古积极倡导和参与东北亚地区区域经济合作事务,多次出席有关东北亚区域合作的研讨会、投资博览会等会议,并在制定国家长期发展纲要时突出了加强东北亚区域合作的内容。根据不结盟、“全方位”和“多支点”外交的考虑,为进一步巩固本国的安全,寻求自身经济更快发展,蒙在与中俄两邻建立睦邻友好关系的同时也在东北亚地区积极寻找合作伙伴,倡议参与图们江区域通道、跨境合作机制与平台建设。作为内陆和无出海口国,亟望通过此平台打通欧亚大陆通道并获取加速经济发展的出海口。蒙古驻华大使苏赫巴托最近在参加东北亚投资贸易博览会时提到:蒙国内正加快矿产资源开发力度,积极推进市场化,规划建设铁路、公路网,期待在东北亚寻觅更多的商机。
蒙古是资源大国,其矿产蕴藏量居世界前20位,且未曾大规模勘探开发。其中,煤炭蕴藏量约1520亿吨、铁20亿吨、铜800万吨、钼24万吨、石油60-80亿桶、黄金3400吨。近年来,蒙采矿业的产出约占GDP和工业总产值比重分别超过30%和60%。东北亚地区集中了世界经济强国和新兴的工业国以及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工业比较发达,有先进的技术以及充足的资金,但资源普遍缺乏。这恰好与蒙古形成互补,双方的合作可以达到互利和双赢。蒙古积极参与东北亚经济合作,不仅能够促进自身经济发展,也有利于东北亚各国的经济发展,有利于促进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另一方面,我国东北振兴战略的实施为中蒙合作提供了一个新的契机,将进一步推动蒙古国内经济的发展,并为其融入东北亚经济圈起到促进作用。在东北振兴这一历史背景下,东北地区与蒙古在通道建设、矿产资源开发、农牧业和旅游业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合作前景。为了进一步推动中蒙合作,可考虑对蒙进一步实行让利合作政策;鼓励大企业赴蒙古投资;加快铁路通道建设;完善各种经济合作平台;加强对蒙古的研究,以便深化与蒙的全面合作。
目前,长吉图一体化交通大通道,即东北东部铁路吉林段已贯通。该铁路北起牡丹江市,途经吉林省的图们、通化,辽宁省的丹东、庄河,南至大连市,全长1380公里。与此同时,另一条引人注目的东西大通道——中蒙大通道日前也已被列入长吉图发展规划中,进入前期准备工作阶段,如一切顺利,明年就可开工。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正是沿中国大图们江区域主轴——中蒙大通道布局,包括长春、吉林的部分地区和延边州。其中,延边州地处中俄朝三国交界,是东北亚经济圈和图们江区域国际合作开发的核心区。
一些专家认为,应以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为契机,推进中蒙大通道建设,尤其是“两山”铁路(阿尔山至乔巴山)建设项目。
中蒙大通道贯穿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是将东北亚地区六国联系在一起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此大通道建成后,最终将形成一条通往东北乃至欧洲的大动脉,能够彻底改变东北地区铁路运输紧张的局面,进而促进图们江地区开发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对东北亚其他国家来说,不仅可以改善各国相应区域的交通条件,也可以打通连接东北亚各国与欧洲、北美的通道。从长远看,打通中蒙大通道和东北东部通道,加强长吉图区域与辽宁、黑龙江、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地区的合作开发,形成“两纵一横”的开放通道,将形成全方位开放的格局,有利于中、蒙两国及整个东北亚地区经济的繁荣。
尽管中蒙经贸合作存在许多明显的优势和有利因素,但也存在若干制约因素和问题:
1.蒙古基础设施比较落后。蒙古人口稀少、基础设施差,运输不足严重制约着资源开发与合作。目前蒙古只有一条贯通南北的单线铁路和三、四条支线铁路,年设计货运能力约2000万吨,远远不能满足需要。而目前蒙古投资开发的大部分项目分布在与我国接壤的南戈壁、苏赫巴托、东方等省,既无铁路也无公路,产品通过草原或简易公路运输,运量小、成本高。现蒙开始在口岸蒙方境内修建铁路,但由于资金不到位,进展较慢。
2.蒙古法制不健全,政策多变。政府部门官僚主义及腐败问题严重,立法过程缺乏透明度,出现较严重的地方保护主义倾向。一些企业和商人的经营能力差、信誉度低,签订合同后往往朝令夕改,合资企业蒙方业主取得利润后便将中方合作者一脚踢开的情况比比皆是。
3.蒙古市场容量小,消费以生活消费为主,贸易主体以中小企业和个体商贩为主。除机电产品以外,高档商品进口市场规模很有限。
4.政治因素影响中蒙经贸发展。蒙古奉行大国平衡的外交政策,一方面要把与中、俄关系放在其对外战略的首位,另一方面又要寻找“第三邻国”,需借助美国的支持,同时重视发展同日、韩关系。这就使蒙古与中国的经贸合作不得不受到大国关系的制约与影响。近年来蒙国内针对外国投资者的资源保护主义、极端民族主义思潮和仇华情绪有所抬头,“中国威胁论”在蒙古尚有市场。部分蒙古民众对中国的发展壮大心存疑虑,尤其对中国企业和中国人到蒙古国开发资源,视为“掠夺”资源,在蒙劳务人员被视为“抢”其饭碗。甚至有人认为中国的“胡汉三”又打回来了,不时出现对中资企业人员打砸抢的恶劣事件。
5.目前中蒙关系的主要问题是政治与经济关系不对称。政治方面发展得很好,但经济关系相对滞后。可以说是进入“颈瓶”。与俄相比,我国在蒙并没有建设一个带有战略性的项目,而俄掌握着蒙的交通、石油、电力等国民经济的“命脉”,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在这一点上我国处于下风。
蒙古是我国北方近邻,与我国有4710公里的共同边界。蒙古地处中、俄之间,地缘直接深入我国腹地,与我国最短距离仅1200公里,直接影响我国北疆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美国从其亚洲战略出发,从中亚到蒙古,力图对我国形成合围之势。不论从创造良好周边环境还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角度来看,加强与蒙古友好合作关系,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中蒙开展经贸合作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双方在经济结构、资源、技术与劳动力方面存在很强的互补性。中、蒙两国是近邻,历史上就建设了运输通道,运输便捷,成本较低。此外,内蒙古自治区与蒙古国之间有3100多公里边境线,占中蒙边境线的68%,中蒙之间的贸易口岸大部分位于内蒙境内。内蒙古的主体民族与蒙古国居民同为蒙古族,同根同源,语言、文化相通,中国以内蒙古为桥梁开展对蒙经贸合作具有地缘文化优势,是别的国家所不能具备的。
为进一步扩大中蒙之间的经贸合作,两国相继采取了一系列改善贸易环境的措施。目前,我国正在或计划建设临河——策克、赤峰——白音华、阜新——巴彦乌拉、甘其毛都——包头东等多条以对蒙口岸为中心的铁路大通道。蒙古也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加速修建3条铁路。
从政策层面来说,中国坚持睦邻友好的周边政策;蒙古把加强与中俄两邻关系看作是对外政策的基本方针,在传统安全问题上,蒙古对我国的疑虑有所减少。这也是双方开展地区合作的政治基础。
近年来,蒙古对华政策更趋积极。主动提出与我国发展“战略伙伴关系”。其执政的两党——人民党和民主党在发展对华关系的问题上取得共识,无论议会和政府都主张顶住狭隘民族主义的压力,执行“资源兴国”政策,继续开放,继续吸引外资,为外企创造更良好的投资环境。目前,蒙古已开始在与我国二连浩特接壤的扎门乌德地区设立中蒙经济开发区,开发区占地900公顷,已完成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招标。我国在开发区内将享受铺路、合作开采矿产资源、农牧业和畜牧业加工及半加工等具体项目上的优惠政策。
笔者在蒙古任职期间,蒙古朋友曾说:蒙古和中国是毗邻而居的邻邦,邻居是不能选择的,这是天定的,天意。笔者认为,从现实看,中蒙两国谁也离不开谁。目前在双边关系中,对蒙有两个诉求:一是通过睦邻构筑我国北部安全的屏障;二是使蒙成为我国所需资源能源的供应地。从蒙古来说,冷战后经过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得出的结论是改变“一边倒”,实行“全方位”,发展对华睦邻关系是其安全的保证;中国已成为世界经济的“发动机”,蒙古希望借助我国可持续的发展,搭上我国经济“快车”,加速其经济的振兴。
总之,睦邻、合作、友好,维护战略伙伴关系是中、蒙两国正确的选择和必由之路。翻开中蒙关系史,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从长远看,蒙古应是我国最稳定可靠、最有潜力的伙伴。
当前是中蒙两国关系又一个“黄金”时期,来之不易,应倍加珍惜。进入21世纪,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多极化趋势发展、出现金融危机等国际大气候下,加强中蒙战略伙伴关系具有更加现实的意义。我们应利用两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这一契机,做好开展对蒙工作这篇文章。具体有如下建议:
1.充分认识开展对蒙工作的重要性及其战略意义,继续增进两国之间的政治互信。政治互信是发展两国关系的前提和基础。最近蒙古颁布了新的《安全法》,突出提到经济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核心。这说明在新条件下,蒙古希望大国“共同开发”蒙古的资源,不希望某一个国家在经济上对其“卡脖子”,对其资源进行“独吞”。应继续做“增信释疑”工作,保持高层互访的势头,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合作与交流,增加各个领域的人员交往,夯实两国政治关系的基础。
2.深化互利互惠的经贸合作,实现双赢目标。双方应根据《中蒙经贸合作中期发展纲要》的要求,开辟经贸合作的新途径,增加新的内涵。合作开发矿产资源应是扩大中蒙合作的主要途径。双方还可就改善外贸产品结构、加强交通运输合作及防止沙漠化等迫切问题进行研究和磋商。中国应鼓励更多有实力和资信度的大企业到蒙古投资并参与资源开发及农牧业产品加工、建筑、环保、高科技等方面的合作,针对蒙古老百姓对我国在蒙投资搞采矿业的诸多疑虑,投资者要少说多做,要低调,力图回报蒙古社会,给蒙古国老百姓更多实惠。
3.加强文化和人文交流,增进相互了解。双边关系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究其原因,是相互了解不够,甚至有些误解所致。可利用我国文化中心、孔子学院开展友好宣传活动,但注意采取喜闻乐见的方式,防止强加于人。双方宣传机构和媒体应加强对对方政治经济现状的宣传,建立正确的舆论导向。
4.做好青少年工作,使中蒙友好世代相传。青少年是我们的未来。做好青少年工作,功在千秋。组织双方青年代表团互访,是促进友好交往的一项重要措施。近年来中蒙青年代表团互访取得很好的效果,增进了青年一代的相互了解。今后还可酌情扩大蒙方在华留学进修人员的数量,增加双方青年组织的交流。
5.继续开展多边领域的合作。近年来,蒙古对外交往更趋积极和活跃。蒙古已成为上海合作组织的观察员国,积极参与了该组织的各项活动。中方支持蒙古成为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和加入亚欧会议的愿望,将继续加强在联合国等国际机构和多边领域中与蒙古的协调和沟通,共同维护和促进亚洲地区的和平、稳定与合作。
加强两国在东北亚的区域合作已成为拓展中蒙合作内涵的重要方面。此问题不仅具有长远的意义,而且其现实性也在增加。我国有关专家学者在一些研讨会上不止一次地探讨过此问题,并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建议有关部门从中蒙战略的角度进行深入研究,与蒙方加强合作沟通,共同采取具体措施加以落实。
中、蒙、俄三国政治磋商机制已开启。加强三国的磋商与协调,符合三国的利益,应进一步拓宽合作的范围,扩大经济合作的内容,使磋商取得实效。
6.加强边境地区的交往。边境地区的交流是两国联系与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中蒙边境共开设了13对长年和季节性口岸。应继续加强和改进边境口岸的建设。我国内蒙古自治区是与蒙古国开展经济合作最早的省区,加强中国内蒙古自治区与蒙古国的合作应放在优先的地位。从长远战略发展的角度看,黄河“几”字湾地区是我国有巨大发展潜力的能源战略腹地地区,也是我国“北上”发展与加强同蒙、俄关系的重要地区。而这个经济发展区中的内蒙古自治区,尤其是巴彦淖尔市与蒙古直接接壤,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有望成为今后实施大型合作项目的地区。今后双方可就加强这一地区的合作进行研究和探讨。
[1]李慧.中蒙经贸合作现状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8-01-25.
[2]中蒙经贸合作现状及对策[DB/OL].http://www.exam8.com,2012-04-04.
[3]“长吉图”意在东北亚中蒙大通道有望明年动工[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11-23.
[4]高新国.中蒙贸易结构特征及其成因分析[D].暨南大学硕士论文,2009.
[5]吉林酝酿东北亚“中部崛起”[N].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2009-09-15.
[6]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DB/OL].http://www.hudong.com,2010-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