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欣,刘佳君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英语系,河北 张家口 075000)
语言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学习语言一般都需要大量的信息输入并通过内部语言系统进行理解、吸收和加工,进而转化为一定程度的外部语言。因此,在学习语言阶段,信息的输入主要依赖视、听以及视听结合的学习活动。在一般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学生信息输入的主要来源,但是在网络环境下,学生的接收信息输入途径可以是多样化的,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种题材和体裁及内容广泛、来源和表现形式多样化的网络课程资源,通过视、听、唱、说、读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大量形象、生动、自然的语言信息,创造语言输入的环境,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丰富英语词汇的储备,提高学生信息的接收能力,并进而通过后续的反复循环、滚动式学习方式,不断感知、强化,逐渐消化吸收。设计多样化的学生个体或群体性交际活动,来促进语言的吸收,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因此,在增加可理解输入的同时,要在理解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有效输出的学习活动。具体来说,就是要尽力使学生的课堂活动“交际化”,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双人活动和小组活动等多种教学形式指导学生进行模仿、会话、表演、唱英语歌曲、说英语小韵文和诗歌等语言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处理和理解输入的信息,增强语言的分析加工能力,提高语言交际能力。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与传统教学设计一样,都需要一定的理论依据。但是网络环境下教学设计与传统学习环境的教学设计理论依据有所不同。传统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主要有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或者是一般系统理论、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网络环境下教学设计在遵循这些理论的同时,还应关注自主学习理论、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个别化学习理论和多元评价理论。这些理论对网络环境下教学设计具有重要的影响[1]。
自主学习是指由学习者决定学习的过程、内容和形式的学习方式。是学习者积极主动的从事和管理自己的学习活动,这种自觉从事学习活动、自我调控学习的基本要求就是学习者具有很强的能动性和主动性。网络环境下教学由于师生相隔异地,学习者需要主动的组织学习过程,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管理,自觉的协调好学习系统中的各种因素,发挥出最佳效果。因此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设计必须依据自主学习理论,合理安排教学设计过程中各种相关因素。同时,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设计必须研究学习者的自主学习。
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是网络环境的教学设计重要的理论依据之一。根据这一理论,教学者、学习资源和各种技术手段都是为了建构学习情境。网络环境下教学设计过程就是基于创建的学习情境进行的师生之间、学习者之间的交互活动。学习过程就是学习者获取知识、理解知识并基于一定的社会文化情境建构意义的过程。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主要表现为在学习过程中,主张强调情境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强调学习活动的真实性;在学习内容方面,主张学习资源与途径的多元性;在学习方法方面,重视对文化适应的学习过程,主张个体在情境中必须要有引导性的参与,重视学习的主动性。
个别化学习是随着网络多媒体技术广泛应用而逐渐受到重视的。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本身就是一种个别化学习活动。个别化理论用以指导网络教学实践,为网络环境的教学设计提供理论依据。个别化学习可以促进教学组织活动内涵的革新,对于网络环境下教学设计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网络环境下的个别化学习是指根据学习者在网络环境中,根据自己的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自主学习。教学设计者通过网络构建不同的学习环境,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为每个学习者提供最佳的教学支持,让学习者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制定学习计划,自由安排学习时间、地点,从而自我获取知识的过程。
多元评价理论认为。人的智力结构是多元的,所以教育评价也应是多元的。这种多元化主要表现在评价方式、评价内容、评价主体三个方面,力求从每个方面反映学习及发展的真实水平。网络环境下教学设计涉及到的教学形式是多样化的,学习内容是开放性的,学习资源选择是自主的。在教学评价时,特别重视评价的多元性。如果单纯从智力因素等某一方面内容进行评价,结果不科学,不具有代表性,难以起到评价是为了促进学习的作用。多元评价理论为网络环境下教学设计的评价提供了理论基础。网络环境下学习还要注重学习过程,评价还要重视过程,尽可能多的采用表现性评价。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是在更加强调学习者的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对教学过程安排。网络环境的教学设计对象主要是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者和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过程。网络环境下学习者的设计主要表现在学习者特征的分析和学习需要的测量。网络环境下教学过程的设计目的是为实现良好的学习情境,组织网络环境下教学设计模式的各个要素,形成一个有序的系统。在网络教学过程设计中需要重视学习环境的设计。网络学习环境的设计主要由网络硬件环境、资源环境和文化环境三部分组成。根据教学设计过程实施的顺序,网络环境下教学设计模式的组成结构可分为三个部分:教学设计的前期分析、教学设计组织实施阶段和评价阶段[2-3]。
教和学的活动以及各种教学策略的实施都是在一定的学习环境中展开的,学习环境能为学习者完成学习活动提供资源、工具和人际方面的支持。因此,学习环境的设计对于多样化的、有效的学习活动地开展、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般来说,网上教育资源是指为教学目的而专门设计的或者能被用于为教育目的服务的各种设施、信息、工具、人员等。按资源形态划分,网上教育资源包括教育环境资源、教育信息资源、教育人力资源;按使用对象分,网上教育资源可分为学习资源、科研资源、备课资源三类。此处涉及的资源主要指可供学生使用的教育信息资源。从目前的协作学习需要分析,网络教育资源通常应该有三种不同的层次即预设资源、相关资源、泛在资源[4]。
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设计可以促进学生之间有效而亲密的社会关系。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进入教室,使得物理学习环境设计变得更为重要而复杂。基于网络的物理学习环境的设计决不仅仅是简单意义上的“物”的设计,而是隐含着很多观念和人文因素,它对学生的认知发展、情感、价值观有着潜在影响。
学习的技术环境的设计主要包括支持教与学的工具和资源的设计。基于课堂网络学习环境的大学英语学习不仅要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资源,而且这些资源是和主题相关的、是图文音并茂的、能够为学生所理解和吸收的优质资源。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英语教学除了利用语言教学中常用的录音机、大屏幕投影等外,还特别强调教师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网络环境的优势,为学生提供能够快速灵活获取和使用的资源,能够进行丰富多样的交互、协作学习以及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的学习平台或工具,因此,学习的技术环境设计不仅包括资源的设计,还包括支持教学的网络教学平台或系统的设计。
由于语言学习的人际交互性、活动性特点及基于网络的学习环境、学习方式的变化,带来了基于课堂网络环境学习和教学的一些新问题,如由多样化的、多向的人际交互所引发的课堂的组织管理问题。因此,课堂网络学习环境下的英语教学设计必须重视良好的人际交互的设计。
阅读是学习者搜集信息、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写作是学生表达思想的重要方式,而写作能力的训练则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重要方法。
阅读能力的获得和发展是以大量的阅读为基础的。因此,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为他们提供不同题材和体裁的、多样化的阅读材料,多媒体网络给学生提供了比课本更生动、更真实、更丰富的资源,因而能够更好地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触发学生的想像力,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和思维表达能力。教师可以根据单元主题的内容,从网上搜索下载和教学主题相关的多篇难度水平不同的、图文并茂的阅读材料,以网页形式加以组织。在教材学习的基础上,教师为学生提供大量拓展阅读的材料,扩大学生信息的输入量,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在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阅读教学时,为了促进学生对阅读材料的深加工,教师可以在学生阅读前提出若干个针对阅读材料的问题或任务,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共同协作完成阅读任务。
对于大学生来说,设计和制作英语主题网页是一种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英语读写能力,而且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有效的整合教学策略。教师可以在学完某一主题内容,为学生设计若干板块和任务,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一小组协作完成一个板块,要求学生最后将任务结果或电子作品以网页的形式组织起来,建立专题学习网站。为了完成任务,学生需要上网搜集、阅读大量的有关英语材料,并对这些材料进行一定的筛选、加工和编辑,对有些材料需要用英语加以一定的注释和说明,最后通过美化设计,形成精美的网页,不同小组将自己的作品整合在一起,就形成了内容丰富的英文专题网站。在制作和完成网站的过程中,学生的英语读写能力、协作学习能力以及信息技术技能得到了有效的锻炼和提高。
BBS 是一种非常普及的网络交流工具,它具有开放性、交互性强等特点,可以有效地增强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的多向交流。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有效地利用这一工具,激发学生英语写作的兴趣,丰富英语写作教学的策略。利用BBS 辅助学生英语教学的形式可以有多种,常用的形式有:教师在校园网上开设英语.BBS 公告栏,在BBS 上提出写的任务,学生可以直接在上面发表观点,表达思想,也可以对他人的观点进行评述。另外一种形式是将说写结合,具体方法是:教师为学生提供主题图片或学生上网查阅自己喜欢的主题图片或动画,然后将图片或动画下载下来,先用口头语言看图进行描述,然后再为图片或动画配以文字描述,阐述自己的观点、喜好等,最后将自己的作品发表在BBS 上,供大家交流学习。第三种常用的形式是专题讨论。教师可以在BBS 上提出一个讨论的问题或专题,让学生讨论,并将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发表在BBS 上,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降低有些学生面对面交流的焦虑感,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发言的机会。
很多英语教师过于依赖通过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大量的信息输入,却忽略了自己课堂教学中的语言组织也是学生重要的听力资源。教师在课堂上用英语组织教学,不仅可以为学生创设一种英语沉浸的环境,同时由于教师在与学生的互动中,可以随时根据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自己语言输入的速度、难度,还可以借助语音、语调、手势、体态等丰富的非言语信息帮助学生理解输入的语言材料,因而在某种程度上说,教师为学生提供的语言材料是最真实的、最自然的,同时也是最具有情景性和最容易为学生所理解的。因此,我们决不能因为强调信息技术的作用而忽视了教师在学生英语听力环境创设中的重要作用。
由于多媒体技术能够将文本、声音、图片、动画、音频和视频等多种信息进行有效整合,因而使其所呈现出来的学习材料更为新颖、更为形象和直观,能够很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同时也容易使那些自我调控能力较弱的学生被一些无关的刺激所吸引,如:在观看多媒体动画片时,可能只关注热闹的故事情节,忽视了观看动画的主要目的;有些学生可能被交互性强的教学游戏和其他网络教学工具所吸引,只关注人机交互,忽视了听说教学的交际性特征,特别是人与人之间的多向语言交互对于口语表达能力发展的重要意义。
很多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英语教学时,常常比较关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的运用,而忽略了传统教学环境中的一些有效的方法和策略。实际上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策略和传统英语教学中有效的听说策略并不是互相排斥和矛盾的,相反它们是互补的,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将信息技术的优势与传统英语教学的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有机结合,使它们优势互补,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促进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英语教学。
[1]李军.有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落实英语言语表达技能目标的策略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
[2]熊英.建构主义大学英语教学设计[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12):53 -55.
[3]陈世友,姚本先.网络教学概念的界定、发展现状和趋势[J].成人高教学刊,2006(04):9 -12.
[4]叶平.研究性学习的资源建设[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09):35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