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兴
(长春理工大学文学院,吉林长春,130022)
大陆与台湾女性文学比较研究
王文兴
(长春理工大学文学院,吉林长春,130022)
由于两岸长期分离造成的社会制度和思想文化背景差异,两岸的女性文学写作的发展历程有所不同,但到80年代,两岸女性文学的创作从主题到人物设计出现了趋同之处,对两岸女性文学进行比较研究,既可以探究两岸文学有着中华文化的悠久传统的共性,又可分析两岸由于长期分离所造成的文学殊异性,从而达到更好的互相理解、互相交流,进而推动两岸文化互补和融合的历史进程。
大陆;台湾;女性文学;比较
大陆与台湾女性文学都是从漫长的女性话语失语期蹒跚走来,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洗礼中,受当时的妇女解放运动的影响而产生。20世纪,五四文学革命对于女性的意义,是在传统的断裂之处给女性浮出历史地表提供了契机。激进的社会变革、现代与传统的决裂,给几千年来超稳定的男权文化以前所未有的冲击,女性文学也以其特有的韵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凸显于文坛。女性以写作作为反叛传统的有力武器,使女性首次以独立的姿态出现在中国的文化舞台上。两岸女性文学的共同出发点都是要求女性能获得人的价值和尊严。两岸女性文学都走过了“人 —女人—人”的发展轨迹。两岸女性文学存在着同构关系,但在形态转换和女性意识演进的具体过程中,并非是完全同步的。
在大陆,伴随着五四热潮产生了表现女性反叛的女性主义文学。冰心、庐隐、冯沅君、丁玲等一批作家,从自身经验出发,书写女性的内心世界,发出“女人要做人”的呼唤。在她们的作品中以“娜拉出走”的形式对抗家庭中父权、夫权对女性的压迫,以“出走”的方式追求自主与幸福。但就像鲁迅所预见的,女性反抗家庭的命运,似乎“不是堕落,就是回来”,在她们出走和逃离之后,等待她们的更多的是飘零的际遇和受难的历程,女性必须面对走出家庭后的迷惘与失败,走的过程亦是结果。此期的女性文学由于缺乏批判反思的文化根基,女性解放很快被革命、战争等社会话语所整合,女性叙事被迫隐去自己的性别身份,成为历史宏大叙事的装饰。五四时期女性文学表现的对家庭的反抗只是女性解放的第一步,还没达到对男权文化的彻底颠覆。
在台湾,最初的女性文学是大陆五四女性文学的简单移植。苏雪林、谢冰莹、林海音等受五四新文化精神影响的作家来到台湾,于1955年成立“台湾妇女写作协会”,出版作品,直接用五四女性文学的成果来推动台湾女性文学的发展。此时台湾生活中,封建的传统观念仍制约着妇女的命运,甚至危害到她们的生命。这种社会状况遏制了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加上社会的封闭、陌生的孤岛环境,女作家们普遍存在过客心理和怀旧情绪。因此台湾女性文学作品中大多表现被侮辱被损害的善良女子的悲剧命运,力透纸背的是一种凄迷哀伤的悲观主义情调。当然此期也有一些作品讴歌了母爱,表达了对温馨幸福的家庭生活的向往,这些都是五四时期女性文学母题的延续。相比较,台湾女性文学缺少大陆五四女性文学那种强烈的时代精神和参与意识,伤感悲戚、乡愁离恨成为作品主调,女作家们对妇女命运控诉和抗议是温和与微弱的,缺乏大陆同期女性文学的尖锐性、反叛性和抗争性。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大陆女性文学表现出简单划一的模式,女作家的政治意识大大高于女性意识,有时她们甚至竭力隐藏作品中的女性主义特征。很多作家在作品中表现重大社会主题,全身心投入到社会革命实践中,作品缺乏对女性内心世界和生命体验的关注。她们的作品虽然也是以女性为主人公,也描写妇女的生活、命运,但更多的是以此为一种中介,表现新旧社会的变迁、劳动人民的解放、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风貌等时代主题。女性主题以及女性意识的文化内涵在创作中被宏大的民族和阶级问题所覆盖,五四时期女性文学对“人”的召唤,已转换为“民族的人”和“阶级的人”。
此时的台湾,随着经济的复苏、发展,社会文明化程度大大提高,女性获得了一定的经济和社会地位,女性文学也在不断探索中得到发展。一方面承继大陆五四女性文学传统和50年代台湾女性文学传统的女性文学进一步发展。林海音、孟瑶、张秀亚、徐钟佩、琦君等女作家,仍坚持用传统的写实手法,继续揭示和探讨妇女的悲剧命运,她们的新作,题材面比前期有所拓展,技巧更加成熟;另一方面,受西方现代派文学思潮的影响,聂华苓、陈若曦、於梨华、欧阳子、施淑青等一批女作家,以《文学杂志》和《现代文学》为阵地进行现代派女性文学创作,并成为20世纪60年代台湾女性文学创作的主流。她们借助于意识流、象征、暗喻等现代文学的表现手法对女性问题进行思考,作品中既有对妇女悲苦命运的控诉揭露,又有对生命自由、个性解放的呼唤,表达了对传统道德和伦理观念的大胆质疑。这批60年代的女作家,她们对女性命运的思考,已由外部存在形态的描述转向内部本体生命的发掘。她们的创作除了表现女性在婚姻爱情方面的遭遇外,更注重揭示女性隐秘的内心世界,特别是女性对“性”的认知、压抑、沉沦和抗争。
大陆新时期女性文学充分体现了女性意识的觉醒。从人性回归的主题上看,新时期女性文学是五四女性文学的呼应,在时隔近半个世纪后五四女性文学得到了历史接续。但这不是简单地重复历史,在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沉淀后,表现人的女性文学主题进入到历史文化的更高层面。女性文学在表现战争和革命的主题时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底蕴,在改革开放以后,进一步借鉴了西方现代文化运动包括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等所积累的文化资源。新时期女性文学在重温女性沉重的文化记忆的同时,也展现出了作为现代人的理性和知性。文学逐渐去除了阶级斗争的烙印和反帝反封建的沉重历史使命,重新找回了女性文化记忆中的情性体验和人性追求内容。出现了张洁、谌容、张抗抗、铁凝、王安亿等一大批优秀的女作家。她们突破统一的创作模式,以女性的敏感体验着时代变革中鲜活的女性个体生命。此期爱情主题小说能从情感深处探问历史究竟,对现代女性命运进行思考,如张洁的《爱,是不能忘记的》、《方舟》、《祖母绿》等;反映女性家庭和事业的小说,能从人性角度探索知识女性的两难处境,如谌容的《人到中年》;还有一些从女性角度探索人性的小说,如王安亿的“三恋”系列小说等。20世纪80年代的大陆女性写作启蒙和人本主义的话语依然大于女性话语,在伤痕、反思、改革、寻根等文学潮流的创作中,很多女作家参与其中,其创作风格与男性作家别无二致。
台湾女性文学在20世纪80年也迎来了一个发展的新高峰。女作家们挑战男权社会、宣传妇女解放、实现女性自身价值的“新女性文学”在台湾兴起。新女性主义强调女性的自我觉悟和自我完善,追求女性的自爱、自强与自立;女性不仅在经济上,在思想与能力上也应该达到自主和独立。新女性作家们勇敢地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为女性权利大声疾呼。此期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也由原来的软弱驯良、逆来顺受、任人摆布的悲剧角色,向有思想和信仰力量的独立强者形象转移。如廖辉英的《油麻菜籽》、《不归路》就侧重表现女性由自省到觉悟进而达到自强和自我完善的过程;袁琼琼的《自己的天空》、朱秀娟的《女强人》则从更高层次上展现了女性的时代风采和自我价值,作家书写女强人奋斗历程的同时也进行着人性的思考——在工商社会中,女性既要自立自主自尊,又需要得到男性的理解和支持,女权运动不仅要争取女性的权利,还要同男性一同争取做人的权利;表现了更强烈的女性现代意识和批判精神的是李昂的《杀夫》。
20世纪90年代,全球化风潮和后现代文化语境,把女性和女性写作带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两岸女作家都在作品中表达了寻求绝对独立的女性体验的渴望。作家们从文化的立场批判男权社会,在一系列男性话语的颠覆和女性文本的写作过程中,表现自己的反叛精神。大陆女性文学此时呈现出百花齐放、多元共生的局面:张洁、王安忆、铁凝、张抗抗等女作家的创作,表现出对传统叙事的反叛:林白、陈染等新生代女作家的创作,表现出对女性身体的觉醒;卫慧、棉棉等70后女作家甚至出现了“身体写作”。女性写作在世纪末实现了新的话语空间的开辟,通过解构男性精英话语进而达到女性话语建构的目的。
世纪末开放多元的话语空间也给台湾女性文学发展带来了极大的自由。台湾新生代女作家,有的继续描写具有个性、成功的新女性,还有更多作家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来展现当今台湾女性的新意识新观念,如杨获的《再嫁》、陈静蕙的《人生行路》等。总体而言,台湾女性文学的社会批判性加强了,展露出了一种启迪人进一步思考的深刻的思想力度。此期女性文学中描写婚恋的题材比80年代增多了,出现了以朱天心、朱天文为代表的“现代闺秀派”。
20世纪50年代台湾女性文学主要是对大陆女性文学的简单移植,到70年代台湾女性文学逐渐形成了具有现代主义风格的创作,到80年代又出现了新女性文学,发展到90年代形成了多元共生的女性写作。在这一过程中两岸女性文学的发展既相互融通,又存在差异。大陆女性文学更注重社会性,台湾女性文学则更关注个体性。“文以载道”的传统和近代以来历史运动的文化积淀,使大陆女性文学创作中个体意识与集体意识难以分开,个人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感情方式都取决于群体性的社会意识。台湾女性文学受西方文学影响对于个体生命的关注更强烈,作家往往以个体生命为着眼点,强调个性的探索。当然,这与大陆女性文学比较起来视野显得有些狭窄。但就文学创作的总体而言,两岸女性文学之间的差异不是绝对的,两岸女性文学创作形成了文化同构中的相互补充。
[1] 刘红林.台湾女性主义文学新论[M].北京:台海出版社,2005.
[2] 陈少廷.台湾新文学运动简史[M].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7.
[3]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台湾作家小说选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
[4] 王震亚.台湾小说二十家[M].北京出版社,1993.
[5] 高天生.台湾小说与小说家[M].台湾前卫出版社,1985.
[6] 林川夫.台湾乡土文学选集[M].台湾武陵出版有限公司,1991.
[7] 王淑秧.海峡两岸小说评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
[8] 汪景寿.台湾小说作家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
[9] 叶石涛.台湾文学的困境[M].台湾派色文化出版社,1982.
I206.7
A
省社科基金项目(2009B156)
王文兴(1970-),女,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