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工业大学 赵世英 李潇潇
网络对大学生思想现状的影响及对策
河北工业大学 赵世英 李潇潇
当今社会网络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学习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学生的思想收到了冲击。我们必须充分认识网络对大学生的思想现状的影响,做好调查研究和分析,不断探索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新对策。
网络;大学生思想;影响;对策
信息时代的网络媒介是传播先进思想理念的重要平台,这种特殊的平台在信息交流方面占据着很大的优势,形成了一种史无前例的网络信息环境。这种不分国界、不分地区的与人们的传统认识、道德观念也大不相同的网络环境对大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网络像一把“双刃剑”,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
首先,网络由于其运行的快捷性、同步性和使用的简便性,有利于培养大学生效率观念和行为习惯。其次,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大众化、虚拟性等特点容易使网上交往打破身份、财产和地位等社会等级的限制,这将促进大学生平权意识的形成。另者,由于网络的普及,时空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尽收网中,它让全球的沟通更加便利,为大学生接触外界、查阅各种信息创造了客观条件,这又有利于大学生全球意识和多元化意识的形成。
传统的高等教育受本民族文化传统、社会经济发展及学校自身的教育水平和教学资源的影响,束缚了大学生个体创造性的发挥,网络则拓展了大学生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使大学生有可能直接接触到世界上先进的思想理论,信息技术等,冲破原有的思维束缚,甚至冲破现实世界的束缚,自由地在想象、“虚拟”的世界里翱翔,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超前思维。
在网络时代,网络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信息传输为大学生提供了更方便、且范围更大的社交机会,使大学生的社会交往得到了空前的延伸和发展。同时,由于网络交流是借助计算机为媒体的,这种方式使得大学生可以在宽松的、平等的社交环境中淋漓尽致地展现自我,发挥个性,让自己的思想和感情真正突破时空限制,有助于大学生广泛参与社会交往。
传统的教育在对人的培养上,用统一的模式要求所有学生,忽视学生的个性。网络文化为大学生提供了多种选择,这满足了学生多样化和个性的需要,既可以参考教育者意见,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或需要选择自己适合的知识、信息,为个性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另外,网络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育手段,拓宽了教育渠道,帮助大学生丰富教育内容,使教育过程倾向于“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教育,让他们在宽广的环境中学习和积累知识,去发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和能够施展才华的天地,形成和发展个性。
就像人类历史任何一次科学技术的发明和运用一样,网络既能为人类带来了便利,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负面影响。
大学生一旦进入网络,就如同进入了知识的海洋。同时,网络上流动的各种冗杂信息干扰了大学生选择有用信息。人类数千年来逐步凝结而成的道德体系在网络社会中正面临失范的考验。一些自制能力较弱的大学生往往出于好奇或冲动心理刻意去寻求一些色情、暴力信息,交往和传播黄色、下流、颓废内容,成了黄色文化的俘虏,使伦理道德严重沦丧:有些人还利用信息网络从事高科技犯罪活动。
网民可以在网上随心所欲地“冲浪”。这种超越现实却能满足感官刺激的网上生活,对于涉世未深又充满好奇的大学生来说,无疑具有极大的诱惑,从而导致大学生能够完全沉浸到网络这虚拟化的生活空间中而不能自拔,导致了他们对网络的极度迷恋,进而发展成为病态的网络沉溺。
在网上可以按照自己需要与自己情感相投、志趣相同的人尽心交流,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的情感而在网络世界中得以实现,当他们在虚拟世界获取的快乐比现实世界多时,就可能会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网络交往中,传统的具有可视性、亲和感的人际交往将大为减少,以情感为纽带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信赖关系,被人与计算机的关系所取代。终日与电脑打交道,缺乏活生生的感性的身体的联系,就容易造成人际情感的逐渐萎缩和淡化。
网络媒体挤占了大学生的阅读书本、思考问题的时间,而阅读时间的减少,不仅影响大学生的知识结构的平衡,更重要的是极大的破坏了他们的文字应用能力。另外,网络语言的大量使用弱化了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对大学生的民族文化素养产生冲击,影响了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进一步提高。
网络中信息的传播打破了原有国家地域之间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制约。不同的文化传统、思想观念、宗教信仰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冲突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大学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发展、确立的关键时期,这种冲突对他们的影响就更为明显,它容易破坏学生已经积淀到心理层次的思想、价值和文化,学生原有稳定的传统文化更容易受到互联网“主导”文化和思想的影响,受其蒙蔽,产生种种困惑,甚至迷失方向。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西方价值观畅通无阻,如果没有足够牢固“精神屏障”,它将迅速有效地同化大学生。导致大学把那些腐朽的资产阶级的人生观、价值观误作为自己的价值取向和人生追求的目标。
当前,高校要充分利用网络条件下创造的机遇和提供的条件,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于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努力克服网络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善于借助互联网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改进与创新。
高校必须加强素质教育,特别是加强思想政治素质。只有坚持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明辩真假,分清是非,增强抵御网络环境负面影响的能力。
极、高雅的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从广义来说,是指学校群体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活动过程中,经努力所形成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校园文化具有教育引导、感染和同化、约束规范、凝聚激励、开发创造等功能。每个大学生日渐成熟的品德、才华、体魄、以至整个世界观的形成,无不受到校园文化的熏陶和影响。高雅健康的校园文化,能赢得学生的信赖,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思想修养和高雅的审美情趣。而网络文化或多或少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能够抵制网络文化的消极影响,帮助学生有所选择网络文化,吸其精华去其糟粕,寻找到健康向上的文化。另外,他们精力充沛,渴望有丰富的文化生活。如果不多为他们开拓一些活动天地,很有可能在网络文化的诱惑下而迷恋成瘾、流连忘返。因此,高校要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学生业余生活,吸引学生参与其中,使其少受消极网络环境左右。
信息网络大大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如果我们还要简单地重复过去的老办法,老模式、老经验,那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会失去生机和活力。(1)变压、堵为疏、导。传统的压和堵,就是对不同的思想、观点进行压制,堵塞不同意见。网络媒体的出现和普及,使信息的控制变得几乎不可能。一味采取压制和堵塞是行不通的,而且只能适得其反。所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工作方法上应变禁、堵为疏、导。允许大学生畅所欲言,有意见就提出来,然后进行疏通,理顺情绪,解开疙瘩,并在此基础上,把大学生的思想引导到正确的方面来。(2)变封闭为开放。网络的发展,使得学校不再是学生唯一的信息来源,德育“唯我独尊、唯我独真”的封闭模式被打破。教师与学生处于信息接受的同一层面。我们必须要从封闭的圈子中走出来,积极利用网络媒体开放性的特点,适时实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转变,变过去封闭系统为动态的开放系统,改被动式教育为主动式教育。使得原先相对狭小的教育空间,变成一个社会、学校、家庭相结合的开放式思想政治工作体系。(3)变单一手段为全方位手段。传统的思政工作载体单一的方法,随着大学生生活方式的变化已不能适应,他们要求多种多样的思想教育方式。而网络媒体在发布信息时可以实现集文字、图像、声音和动画为一体的立体传递,形象直观易于理解,这种学习效果明显优于单一感官感知的效果。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的优势,把思想政治工作主动做到网络上,形成全方位、立体的教育格局。实现寓教于乐,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辐射力、吸引力、感染力。(4)变灌输式为交互式。信息网络交互式传播的特点将吸引大学生由传统的被动式接受灌输教育变为主动参与思想交流,在思想碰撞中自然而然接受引导,代之以平等交流,学生自主选择,达到教育的效果。因此,我们高校的思想工作方法应实现适时转变,积极利用网络媒体交互性的特点,开展网上讨论,把学生摆在与我们交流的同一个平台上,及时掌握大学生们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加以分析引导,借助网络媒体向大学生传播正面的信息,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去抢占网络阵地。不断增大信息输出量,让具有良好德育功能的信息围绕在学生周围,有针对地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高校要加大投入,建设好校园局域网,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创建自己的“红色”网站,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念和方法,宣传党的政策和方针,宣传国内外时事热点及理论战线的最近动态,使网上有党的声音,正面的声音,以此积极抵御外来不良思想文化对大学生的侵蚀。
[1]周清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创新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
[2]李国林.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问题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05.
[3]富超.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网络道德教育研究[D].西安:第四军医大学,2008.
[4]姜文婷.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1.
赵世英(1987—),女,河北邯郸人,河北工业大学社会科学部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李潇潇(1984—),女,河北邯郸人,河北工业大学社会科学部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