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文科学报改制转企背景下的发展策略探讨

2012-08-15 00:53:25刘志新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4期
关键词:科学报学报学术期刊

刘志新

(常州大学学报编辑部,江苏常州213164)

高校文科学报对推动高校学科建设和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发展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当然在学报的营运上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由于高校学科的多样性所编发论文涉及多学科研究,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全、散、小、弱”的问题,等等[1]。为解决这些问题促进发展文化产业,国家新闻出版总署2012年8月初下发了《关于报刊编辑部体制改革的实施办法》,办法规定“原则上不再保留科技期刊和学术期刊编辑部体制。” “对于高等学校主办的学报编辑部,并入本校新闻出版传媒企业;对于本校没有新闻出版传媒企业但具备建立期刊出版企业条件的学报编辑部,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可转为期刊出版企业”;本校没有新闻出版传媒企业且不能转为期刊出版企业的学报编辑部,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并入其它出版传媒企业或专业性期刊出版传媒集团公司[2],等等。笔者认为,文化产业发展需要学报编辑部体制进行企业化改革,但这种企业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产品生产企业,它是一个出学术精品、“踱方步”、出思想、出科研成果的带公益性质的文化企业,企业经营的目的仍应主要是繁荣学术研究而不仅仅只是为了赚钱盈利。在企业化运作的背景下高校学报既要以繁荣文化事业为宗旨又要维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其科学合理的发展路径是什么?笔者认为首先要转变思想观念,然后在经费筹措、重视营销、坚守宗旨、专业化发展上下功夫。

一、转变思想观念,明确市场定位

大体上,高校文科学报一旦转制,至少要面临以下几方面的挑战:体制改革带来的发展方向的挑战;新媒体崛起带来的生存空间的挑战;同类期刊激烈竞争的挑战;在完全市场化条件下,将来还可能存在境外期刊的挑战。也就是说,一旦转制,在面对一种极其陌生的领域和生存环境时,绝大部分高校文科学报将可能会面临一种极其艰难的局面:生存和发展前景不甚明朗,充满了不确定性,以及由此对思想观念造成的严重冲击,从而导致一定程度的迷惘,甚至是痛苦。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进行期刊改制,首要的就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坚定转制的信念。为了确保首先从思想上融入市场,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明确期刊的市场定位,使自己的产品满足市场需求,因为过时或不符合需求的产品注定要被淘汰,这是基本的市场法则之一;转变原有运营方式,建立符合市场化需求的经营模式,加快市场化步伐;加强从业人员市场化和职业化精神培育,树立市场观念。

二、多方筹措资金,保证企业运营经费

学术期刊转制改企有一个过程。转制后,为了保障学术期刊的正常稳定地运转,需要考虑两个基本的、现实的问题。其一,必要的资金支持是保证期刊正常运营的基础性条件。其二,稳定从业人员队伍。由于学术性期刊带有公益性质,企业初创阶段国家和主管主办单位必须有一系列的配套保障政策。首先是转制企业的人、财、物筹备。高校学报编辑部是高校内部的一个承办学术期刊的非法人单位,由学校出人出资主办学术性期刊。转企后,在期刊出版企业工作的原编辑骨干应还是“老人老政策”,由高校派往学报企业工作,人事关系还在学校,为事业单位人员编制,新招聘人员为企业编制,这样保存和稳定了企业发展骨干,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基本保证。其次,企业的注册资本和运营资金由创办单位筹集,国家中央和地方财政通过文化发展专项基金支持一部分,再吸纳一部分行业的协办单位资金入股,并逐步建立起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以保证期刊出版企业的起步和正常发展。

三、加强营销力量,拓展期刊市场份额

学报出版企业在获得起步阶段的政策扶持后,作为企业最终还是要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路。期刊业出版企业经营的产品是学报期刊。长期以来学报期刊不以盈利为目的的经营运作方式必然改变,因为不盈利的企业终会亏损和倒闭。期刊企业必须在加强编辑力量做好学报,提升学报期刊的社会形象和声誉,使有人愿意购买的同时,加强经销力量,推销自己的产品。除企业自己营销外还要借助全国报刊发行的各种出版发行公司扩大期刊的发行量和增加期刊的市场份额。

要想实现上述目标,尤其要重视人的因素。无论是先进的营销理念传播,还是恰当的营销手段和策略的运用,其运行和实践主体都是人。因此,市场化之后学术期刊经济效益的取得,关键要靠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对于绝大多数高校文科学报从业人员来说,完全市场化运作还是一个相对比较陌生的领域,期刊原有运行模式的影响短期内不易消除,同时人的思维惯性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主导其思考和行为。为此,可以考虑做三个方面的工作。其一,通过适当的宣传教育,规划未来的前期和预期,引导从业人员思想观念的转变。有了美好的未来和预期,工作就会充满激情和动力,才会积极主动,才能有创造性发挥。其二,学习引进成熟先进的营销理念,创新或因地制宜地采取符合本刊情况的营销模式和手段。其三,对于有条件的学报编辑部或期刊社,可以考虑引进专门的市场营销人才,专门负责市场开拓等业务。

四、坚守学术特色,服务培养研究人才

从最一般的意义上讲,特别是对于哲学社会科学而言,学术的目标之一便是创造 (发现)知识和思想。那么,作为学术载体之一的高校学报,其学术责任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项:创新知识或思想;传承知识或思想;促进知识或思想的交流;培育知识或思想的创造者和传播者——学者。这是作为学术刊物之一的学报的根本任务和使命,即使进行改制,其承担的学术责任和职能尚需依旧。因为文化的繁荣昌盛必然包括学术的发展与昌盛,否则将是失去底蕴的无本之木。学术是知识的累积,是创新的基础,是对存在物及其规律的合理化论证,其发展水平标志着一个国家科学发展水平。同时,学术能力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国软实力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大力发展学术研究是其题中应有之义。

学报编辑部改制为企业后,其产品必然要变为商品,但这是一种特殊的学术期刊商品,是以繁荣和发展中国文化软实力为目的的学术文化商品。学报期刊企业以学术期刊的特点、性质和功能决定了它不能走大众化读物的发展道路,因此市场面必然狭窄。但这个商品不能像市场上经营的一般商品一样,“什么赚钱就生产什么”。不论文章的学术水平和质量如何,“只要出钱就发表”,只会损害学报期刊的学术性特质而沦为不被学术研究者和评价者尊重的文化“垃圾”。学术期刊因为其受众主要是从事教育和科研的人员,它的服务对象也主要是从事这个行业的研究人员,必须提供高水平的学术成果期刊才能满足这个群体的需求。学报期刊即使企业化运作也必须担当净化学术发展环境的社会责任,杜绝学术不端行为,坚守学术性特色[3],通过严格规范的审稿和编辑,发表具有学术前沿价值和理论与实践结合、具有时代性、解决热点焦点难点性问题的研究论文,不断提升期刊的学术水平和质量,服务研究人才的培养和发展。也就是说,改制后的高校文科学报必须要做到“三坚持”:坚持学术定位;坚持纯洁学术风气;坚持学术特色。

五、参与专业网刊建设,突破期刊专业化发展瓶颈

高校学报无论是自然科学学报还是社会科学学报,由于高校学科的多样性、综合性等原因而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多学科综合性的特征。即使在高校学报转制改企后,由于大学固有的多学科综合性特点一时也很难突破专业化发展的瓶项。但期刊专业化发展符合期刊发展规律。这就亟需创新一种全新的平台来实现学报专业化发展做大做强的目标。中国知网与全国高校文科学报学会联盟创办的以中国知网数据化网络平台为基础的中国高校系列学报,以入选教育部高校文科学报20强为刊源,集各家之所长,合力创办的网络专刊《马克思主义学报》等10个专业学术网刊[4],使部分学报合纵联横,各取所长,为高校文科学报专业化发展探索了一条新路。但这条新的发展路径要达到进一步做大做强中国高校文科学报的目标还必须吸纳全国高校文科学报会员单位的加盟。吸收这些学报的优秀学术成果,将会极大地丰富和增强专业网刊的文献资源。同时在现有专业网刊的基础上像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中心吸纳全国学报创办130多种纸质专刊一样,再开发二级学科和交叉学科的专业网刊,形成丰富多彩、“百家齐放,百家争鸣”的一级学科和二级学科学术专业网刊群,这将极大地扩大专业网刊的国内外学术影响力。这也有利于各学报期刊实现在全国层面上的专业化发展和国内外网络传播,既提高了学报期刊的学术和社会影响力,也通过被录用文献的点击率增加了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出台的《关于报刊编辑部体制改革的实施方案》,对高校学报编辑部转制改企的动机和出发点是好的,是做大做强中国的高校学报,增强增加文化产业的生力军、壮大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一个重要举措。但学报期刊编辑部转为独立的市场主体有一个复杂艰难的过程,首先需要进行思想观念的转变,同时国家和有关部门在成立企业时需要给予保障政策上的大力扶持。转制改企的学报期刊适应新的企业化运作模式和改革发展的大环境做好做精做强期刊学报、加强学报期刊的营销的推广渠道,在坚守和不断提升期刊学术水平质量的同时赢得市场认同,才能达到学报编辑部改制转企的初衷,实现逐步做大做强中国高校学报,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目的。

[1]朱剑.高校文科学报的专业化转型与集约化、数字化发展——以教育部名刊工程建设为中心 [J/OL].(2010-10-28)[2012 -07 -08].http://cssci.nju.edu.cn/news_show.asp?Articleid=288.

[2]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关于报刊编辑部体制改革的实施办法[Z/OL].(2012-08-03)[2012-08-08].http://www.gapp.gov.cn/cms/html/21/508/List-1.html.

[3]中国知网.中国高校系列专业期刊[J/OL].(2011-02-11)[2012 -07 -26].http://cnki.net/.

[4]刘志新.学术品味提升与文科学报发展[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130.

猜你喜欢
科学报学报学术期刊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致敬学报40年
河海大学学术期刊创办百年
高校理科学报特色栏目编辑培养途径
新闻传播(2016年13期)2016-07-19 10:12:05
高校社科学报特色栏目的创设与发展
出版与印刷(2016年1期)2016-01-03 08:53:38
学报简介
学报简介
数字化新时代文科学报创新发展研讨会暨全国高师系统文科学报2015年会在中井院召开
《深空探测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