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科技学院 王自娜 王花毅
高校扩招后,大学毕业生数量持续攀升,2012年我国大学毕业生人数达到680万人,再创新高,就业工作任务艰巨。基于此,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主动或被动地走向自主创业之路,大学生创业已成为目前缓解就业困难和大学生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一个重要途径。当前,我国大学生创业水平相对其他国家而言还比较落后,创业文化和氛围还不浓厚,大学生自主创业率、创业成功率都很低。因而,重视对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观念的培养以及创业能力的培训是高校必须及时研究的重大课题,这就需要加强创业教育。
创业教育(enterprise education)是培养各种创业综合素质的教育,包括培养人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技能等,并最终使被教育者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的教育。目前,创业教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教育的‘第三本护照’,被赋予了与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
国内的创业和创新教育起步较晚,以1997年的“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作为我国高校实施创业教育的开端的话,创业教育在我国高校已开展了近15年的时间。在此期间,1999年的全国“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在全国高校范围内产生了广泛影响;2002年,教育部宣布清华、上海交大、人大、北航、西安交大等9所院校作为首批“创业”教育试点学校,明确试点“创业教育”。目前比较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上海交大的体验式教育模式、中国人民大学的素质教育模式、北京航天航空大学的专业技能模式等。
在2l世纪的今天,大学生创业教育不仅应当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而且也是挖掘大学生创业潜力的必然选择。然而,虽然目前大学生创业教育已经起步,但是仍存在大学生对创业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的问题。有调查显示,在被抽样调查的几所高校大学生中,只有63.4%的大学生认为接受创业教育非常有必要,而有36.6%的人认为创业教育无足轻重。因而,大学生急需获得有关创业方面的教育,包括培养他们的创业观念和培训其创业技能,而现实中基本上不能够满足他们需求。这也是由于国家、社会、学校等各个方面的原因所致,直到目前为止还不能够为大学生提供一个获得创业教育的行之有效的通道。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明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社会大环境还没有得以形成。
1997-2012年,中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经历了国家创业教育政策提倡、引导、全面推动3个发展阶段。专家认为,我国有关部门推动创业教育,还处在一种为大学生就业找出路的阶段,还没有提高到国家经济发展“驱动力”的高度。
2011年6月1日,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提出各高校要广泛开展创业教育,将创业教育课程纳入学分管理。2012年8月1日,教育部办公厅在网站上公布了《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基本要求》中明确,把创业教育教学效果作为学校本科教学评估的重要内容,作为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并体现在学校本科教学质量年度报告中。
因此,各高校应该及时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树立现代创业教育理念,准确把握创业教育的精神和实质,将创业教育渗透到高校教育改革中间去,努力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有效指导大学生的创业活动,为大学生自主创业做好智能和技能的储备。
我国的创业教育还处于启动或萌芽状态的落后局面。日前各高校推动创业教育,或积极或被动,还处在一种为大学生就业找出路的阶段,没有提高到国家经济发展“驱动力”的高度。而在现有的创业教育试点中,其教学模式也往往局限于知识传授型,没有给学生足够的实践机会和发展空间。综合来看,目前各高校的创业教育主要存在下述问题:
当前我国有很多高校在开展创业教育,但课程只限于《创业学》、《创业基础》等纯理论性的创业课程,不能形成完善的创业教育知识体系,更缺乏相应的创业实践磨练。在教学模式上,也只通过举办创业创新竞赛、创业创新讲座等形式进行创业教育,并没有将创业教育纳入学校整体教学计划,融合到学校教育体系之中。这就使得各高校创业教育人才培养定位模糊,与学科专业教育的开展并未形成有机联系,是在“正规教育”之外,利用课外时间进行的“业余教育”。这一舍本逐末、注重形式的做法使创业教育失去了学科专业这一最有力的依靠,致使创业学子们激情有余而内功不足。
很多大学生虽然对创业有兴趣,但真正有创业打算的人数毕竟非常有限,“应试”仍然是基础教育乃至高等教育的指挥棒。在应试教育模式下成长的学生,一般说来创业素质和心理品质都较缺乏。再加上学校设置的创业课程流于冗杂,往往只是将营销、财务、竞争战略、人力资源等内容“打包”压缩给学生,学生都或多或少的学过这些知识,因此在创业教育课堂上,不可避免地存在被动“混学分”的现象,学生有埋头做其他科目作业的,有戴着耳机听英语的,有悄悄发信息的,也有睡大觉的。到最后,创业教育只能成为形式。而且,很多学生对创业的理解功利化倾向较重,认为创业就是能立即带来经济效益的事业,在实践中不能承受挫折,对创业教育怀有严重的急功近利的价值取向,违背了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根本目标。
实践性是创业教育的核心与本质。但是,我国的创业教育目前还只是停留在只有理论教学的的初始阶段,缺乏实训基地。原因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首先是政府对创业教育的财政投入不足,高校未能合理整合企业和社会资源,使经费不足,实践基地建设少,设施简陋,造成学生实践能力差;其次是教育的配套支持政策不到位,教师积极性不高;再次,师资培训严重不足。目前我国高校普遍缺乏合格的创业师资,面对全校动辄数以千计的学生,只能临时动员一些创业教育功底不深的老师勉强开课,教学效果不佳,难以向学生创业提供有针对性的创业实践指导。
从2003年教育部确立并实施评估制度以来,教育部已经完成了对多所本科高校的评估工作,对广大高校的教学和管理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教学评估工作所用的评价方案具有很强的指导性,但是并没有把创业教育纳入其指标体系中。因此,可以把创业教育水平纳入高校评估中,以促进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也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观念的形成。
各高校应在教育部创业教育思想的指引下,进行课程体系的改革,创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要通过课程这个核心环节来实现。高校不仅要通过报告讲座方式进行创业教育,更要系统地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创业教育课程应该在传统教育课程基础上突出创业,要把创业常识、创业心理和创业技能、市场经济、公关和交往、法律和税收等与创业密切相关的课程纳入到高校课程体系中。把创业教育纳入教学计划,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
创业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其师资要求既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又拥有一定的创业管理经验。高校应高度重视提高创业教育中实践教学的质量,鼓励水平高的知名教授、博士生导师教师多参加实践实验教学,如有必要,可从知名的大企业聘请实战型人才给学生上课,因为创业教育的实践课程开20课时个已经足够,可以以兼职的形式聘请这些人才。另外,鼓励硕、博士研究生参加本科实践实验教学;选拔高层次人才充实实验教学队伍。
目前,全国范围内开设创业课程的高校使用的教材,最广的是国际劳工组织开发的SYB(Start Your Business)、和KAB(Know About Business)系列教材,这类教材内容涉及面比较广,但是针对性和适用性不强。高校要加强创业教材建设,根据本地的实际编写专门的创业教材。另外,教材不一定是装订成册或正式出版的书本。凡是有利于学习者增长知识或发展技能的材料都可称之为教材。所以,在教学中,可以博采众家之长,使用最合适教学的工具,增强学生的创业知识积累,真正的指导其创业实践。
对中国高校来说,创业教育是一种较为新型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是培养适应市场经济的所需人才的一种教育方式。创业教育不应只是一个理念的问题,它不能仅仅停留在理念的层次上,而且应该付诸实践,真真实实的能够指导学生的创业行为。
[1]温习章.当代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实践探索[J].出国与就业,2011,15.
[2]刘凤清,乔芬.大学生创业意识现状及培养方式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2(2).
[3]王仁.高校创业对大学生就业影响分析[J].发展,2010(5).
[4]史永华.传统教育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J].辽宁教育研究,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