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征,赵卫国,姜慧敏,贾玉玲
(1.河北省沧州市水利科学研究所,河北 沧州 061000;2.沧州市水务局,河北 沧州 061000)
饮水不安全已成为世界性关注的问题,更是我国水利工作面临的三大迫切任务之一,水利部提供的资料显示,我国有3亿多人饮水不安全,饮用水水源污染、局部地区季节性缺水等问题在一些地区依然存在,饮水水质不达标,已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
沧州市地处渤海湾西岸,属于严重资源性缺水地区,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仅为12.3亿 m3,人均占有量低于全省人均占有量60%。地表水由于受降水少和蓄水条件的限制,自产水量的利用不大,且随着上游拦蓄工程增多,加之连年干旱和上游污水的排放,造成“有河皆干、有水皆污”。受地质条件的限制,浅层地下水高盐,深层地下水高氟,水质复杂多样,饮水安全问题一直十分突出。
沧州市现辖渤海新区和16个县(市、区)及开发区,总面积 1.4万 km2,总人口 730.89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 222.42万人,农业人口508.47万人。该地区处九河下梢,境内河渠纵横交错、洼淀坑塘遍布,海河流域南系的洪沥水大多流经这些河道排泄入海。自上世纪七十年代,由于上游拦蓄工程增多,加之连年干旱,各河渠来水量越来越少,有水河渠均为上游排放的劣Ⅴ类污水,很难利用。
该地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差较大,多年平均(1956-2008年)降水量 571.3 mm。南运河纵贯南北,以西属低平原区,以东属滨海平原区,地形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地面坡降平缓,一般为1/8 000~1/15 000。全境地势低平,尤其是近滨海区,海拔高程较低,地势低洼盐碱,土壤含盐量高,地下水位埋深浅,浅层地下水苦咸,深层地下水普遍含氟量高,城乡广大群众深受其害,一直为水缺、水苦、水咸及高氟水所困扰,饮水安全问题十分突出。
截至2008年底,沧州市568.35万农村人口中有299.22万人饮用水不安全。由于长期饮用不合格水,氟骨病、氟斑牙、肠道疾病等发病率极高,直接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其中饮用水水质不达标人口259万人,包括饮用水氟超标人口184.11万人、饮用水苦咸人口30.82万人、饮用水其他水质不安全人口44.07万人;饮用水水量不达标人口23.83万人;饮用水水源保证率不达标人口10.68万人;饮用水用水方便程度不达标人口5.71万人。
众所周知,沧州由于所处的特殊的地理位置,受水质水量双重影响,是资源型缺水城市。近两年,东部区域的城镇生活用水,大部分由大浪淀水库和杨埕水库供给,但区域农村生活生产用水基本是靠开采深层地下水,2008年全市水资源利用总量12.518 2亿 m3,其中污水利用量为 0.004 3亿m3,地表水利用量 2.097 5 亿 m3,微咸水利用量 0.423 0 m3,浅层地下水利用量为3.465 3亿 m3,深层水利用量 6.528 1亿m3。
沧州市2008年水资源总量为78 652万 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21 600万 m3,地下水资源总量为67 400万 m3。人均水资源约为全国平均值的8%,不仅水资源量少,而且沧州境内河流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基本断流,并且是有水皆污,供水水源严重不足。全市供水总量为125 200万 m3,其中深层地下水和浅层地下水供水量分别为65 281万 m3、34 653万 m3,缺水量为46 548万 m3。沧州市现用水主要靠超采深层地下水和开采浅层地下水维持。
沧州各个乡镇的生活、工业用水基本依靠地下水,尤其是靠深层地下水维系,虽积极谋划农村集中供水等,但受各种条件的限制,现仍有部分乡镇靠高氟水和苦咸水来解决饮用水困难问题。目前,虽然正在规划实施集中供水和修建蓄供水工程及配套设施,由于受水源和经济条件的限制,进展缓慢,入村及入户的配套设施近期很难实现。
3.3.1 含氟量超标
沧州市是有名的高氟区,深层水普遍超标。深层水含氟在1.1~6 mg/L之间。近些年来,由于连年干旱,地下水位不断下降,农村饮用水主要靠开采深层地下水解决,每打一眼深机井,就新增一个氟病区。
3.3.2 含盐量超标
沧州市东临渤海,受水文地质影响,淡水资源比较匮乏,浅层水普遍为苦咸水、咸水和微咸水面积约占总面积的60%,溶解性总固体一般大于1.5 g/L,东部地区溶解性总固体一般达2 g/L左右。黄骅幸福村,多年来一直饮用手压井,水质又苦又咸,长期饮用对村民身体造成了严重危害,全村半数以上都不同程度患有胃病。
3.3.3 饮用水污染
随着上游工业废水、城乡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引污灌溉以及化肥和农药的大量使用,地表水和地下水受到严重污染,已经造成了严重的水危机。最常见的水污染是有机污染、重金属污染以及这些污染共存的复合性污染。
3.3.4 含碘超标
沧州市高碘水主要分布在盐山县。据调查,全县现有41个村饮用高碘水。含碘量在400~970 ug/L之间。
沧州市农村供水基本是开采地下水,农村饮水机井有一部分成井于20世纪70、80年代,大部分井浅、管壁差,一般为石棉管或无砂管,使用寿命短,到目前均属于超期服役。且由于近些年地下水位下降严重,70~80年代打的机井有部分出水量严重不足,水源保证率低。有些分散式供水的村庄,村内饮水井水质较差,饮水井一般选在离村庄较远的田地里,村民饮水靠挑水或拉水,往返时间长,取水非常不便。
根据沧州市水利建设十二五规划,南水北调中线引江配套工程规划了“两横一纵十库”的配套水系水网,其体系布局基本可覆盖沧州市的城镇供水。滨海县、市、区大都由大浪淀水库或杨埕水库调蓄供水。为解决农村人饮困难,应在南水北调配套工程的基础上,结合农村集中供水和城乡一体化建设,建立完善的地表水的供水体系,实现城乡及农村供水全覆盖。
浅层地下水水量丰富,因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氯化物等严重超标,利用率很低,开展苦咸水淡化技术,解决人畜饮水安全问题,溶解性总固体小于5 g/l的水,通过膜处理设备淡化后各项指标均可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沧州市是河北省苦咸水处理技术应用最广、使用最多的区域,到2006年,总计安装水处理设备475台,成功解决了48.6万人饮用安全问题。
4.3.1 城乡供水一体化
针对自然村相对集中又地处城镇边沿的,可首先选择有供水能力富余的水厂扩大延伸管网覆盖,改造水厂以扩大供水规模,提高供水能力。以现有的县市城镇供水工程为基础,结合已规划的引江、引黄工程,以各县市区城区供水水厂为中心,在距市区和城区5 km范围的村庄原则上不再打新井,全部连接现有城区自来水管网,由自来水公司统一供水,实现自来水入户,这样既可解决自然村的饮水安全问题,同时充分发挥水厂规模效益。
4.3.2 农村集中供水建设
农村实行集中供水工程可分为联村集中供水和单村供水工程。
(1)联村集中供水工程。在村庄比较密集的地区,建设联村集中供水工程。
(2)单村供水工程。对居住分散、水质又急需解决的村可实施单村分质供水。
针对农村特殊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可采用分质供水,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
(1)双管道入户:在有条件的村庄建立净化池实行双管线供水,其中一个管道输送水(未经处理的水),而另一个管道输水经过处理满足生活的水,原水主要解决农村大牲畜、养殖、庭院绿化、洗涤等生产生活所需,经处理的水主要用来饮用、做饭等生活所需。
(2)单管道入户,外加集中供应桶装水。管道内输送的为原水,桶装水为经过处理满足人饮要求的水,桶装水可以一个村建立一个小开支的水处理站,也可三五个村合用一个水处理站。
4.4.1 传统水处理技术
对于机井水可以采用传统处理技术,即混凝—沉淀—过滤—消毒,净水工艺流程为原水—投加混凝剂—混凝反映—沉淀—投加消毒剂—清水也。主要去除水中的悬浮物、胶体物质、细菌等。
4.4.2 膜过滤技术
对浅层苦咸水,可采用膜过滤技术,膜过滤技术以压力为推动力,是一种纯物理过程的水处理技术,常用的膜处理技术包括微滤、超滤、电渗析和反渗透。其中超滤膜技术可以对水中的病原菌具有100%的去除率。在膜上加化学药品后还可以去除有机物、铁、锰等可溶性污染,对于苦咸水、高氟水、高碘水处理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