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戏剧教学方法的研究

2012-08-15 00:42许春卉
文教资料 2012年36期
关键词:曲词戏剧课堂

许春卉

(南京师范大学 文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0)

高中语文教师在教戏剧时,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应该要针对戏剧的文体特点,引导学生一起去感受戏剧的独特魅力。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它借助文学、声光、舞美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戏剧离不开戏剧冲突,它表现在人物性格的冲突上,具体表现为一系列的动作和语言。戏剧跟散文、小说、诗歌有很大的不同一方面,戏剧只有通过演出,才能表现出其全部价值。因此,它又要受到舞台演出的制约,必须符合舞台艺术的要求。因而戏剧文学具有括集中性、舞台性、动作性三个特点。

所以,高中戏剧教学方法不能简单地与小说教学混为一谈。戏剧教学不应局限在课堂里,也不能因为花费了较多课堂时间而完全将戏剧教学推到课堂之外,这其中的“度”要把握好。本文提出以下几种高中语文戏剧教学方法,以就正广大教学同仁:

一、感性的朗读和理性的鉴赏相结合

中学阶段比重很大的小说教学让学生较好地掌握了概括情节的方法,因此戏剧中非常尖锐的矛盾冲突,是很容易被概括出来的,换言之,在情节的梳理方面,戏剧教学所需要的时间不会太长,有了这样的基础,在教戏剧时,教师可以把重点放在台词的鉴赏和戏曲中优美曲词的品读上。在课堂研读部分,教师可以采用感性的朗读和理性的鉴赏相结合的方法。

(一)台词的朗读和曲词的吟诵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朗读,是中学语文学科的重要特性,也是高中语文戏剧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1.台词的朗读

如果是人物的个性化语言,可以把某一个人物的语言提取出来,集中朗读,形成一个完整的认识。戏剧个性化的语言是“生活语言的摹仿与写实,当然经过提炼加工即典型化性格化,使每个人物的语言都因其出身、地位、经历、个性不同而各具特色,并与特定情节、特定情感相吻合”①。个性化的语言对准确表达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思想感情尤为重要。

品鉴人物个性化的语言,教师要引导学生富有感情地朗读。正确朗读,可以起到以读代讲的作用。朗读时要注意节奏的缓急、音调的高低、语调的轻重等。如《雷雨》第二幕作者对“鲁大海”描写不多,但是人物的语言体现出高度的个性化,所以尽管苏教版删去了这个部分(人教版是有的),教师可把它打印出来发给学生。如果是两个人对话或多人在一个场合的部分,要分角色朗读即根据剧情,学生的个性、音色、气质和学习水平,确定不同的角色,按角色朗读或对话、独白。②

2.曲词的吟诵

很多教师在教授《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古典诗文时,就曾指导过学生吟诵富有音乐美的写景抒情句。而曲词即戏曲的唱词,古称曲文。从宋代南戏形成以来,逐渐分为本色(如《窦娥冤》)和典雅(如《西厢记》)两种。戏曲中的曲词的双重特点是:可算是优美的抒情诗,但并非单纯的抒情诗,而是抒情性与戏剧性的结合,相得益彰。尤其是《西厢记》中的曲词,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反复诵读、激发想象。大量诵读、反复吟咏是培养语感、提高鉴赏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抑扬顿挫、富有感情的诵读中,曲词的韵味、意境、情感才能被深刻地品味出。读之同时,还需展开想象。想象是引发情感的桥梁,在想象中还原曲词给我们描绘出的形象画面,在感悟中体味作者的诗情,这样,作者就把我们的精神带入了一个新的境界。在学生吟诵时,如果教师能够适时播放一段哀伤萦回的古典乐曲,学生会更容易走入情境中。

(二)潜台词的鉴赏和曲词的品读

1.挖掘潜台词

所谓潜台词,就是人物没有直接说出来,而根据台词与剧中特定情境能使观众心会意通的间接语言,即台词的含蓄性③剧本有丰富的潜台词,能耐人寻味。这也是很多读者喜欢阅读剧本最为主要的原因。剧本创作者希望读者能参与进去,所以故意用破折号省去一些语言,而让读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补出潜台词。

引导学生挖掘潜台词,既能领略人物的内心活动,又能与创作者进行了一次不曾谋面的交流,感觉非常微妙。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用心思考,仔细分析,加以教师精要的点拨,揣度出人物的心理,这些对于潜台词的赏析非常重要。

2.曲词的鉴赏

以《长亭送别》教学为例,让学生大胆想象,身临其境,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摹画面。《长亭送别》课后练习第四题要求“从课文中任选一支或几支曲子,改写成现代诗。要有一点文采”。改写成现代诗并不是对原曲进行现代汉语翻译,它要求学生必须在对原曲所选意象、所设意境、所表情感有了真切、深入的领悟后,再结合自己平时训练而成的诗歌鉴赏能力和自己的创新,改成符合现代人审美习惯的现代语言、现代情景,所以改写从某个角度说比自己独立创作更难更需要创新能力。很有可能会出现有些同学饶有兴趣地改写,最后却因为完全破坏原词的意境而被教师全盘否定,所以在学生动笔之前,教师一定要一个难易适当的写作指导。曲词中原来的意象不能丢,原来的意境不能变,原有的情感不能偏,原本的心理不能舍。学生的想象要合理不能过度,语言的修饰要自然不能堆砌。

接着教师可以将曲词的鉴赏提升到一个理性的总结,可以明确手法,抒情方式有:直抒胸臆:如“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借景言情:如“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以景衬情:如“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等。还可以进行“勾连阅读”,可以从唐诗宋词中查找运用这些在这折戏曲中出现的意象写“愁”的名句。

这么一来,学生就不会只有“这些曲词真美”这一句空洞的评价了,他们在朗读了曲词之后欣赏了一些画面,更体悟了人物的情感,这样的欣赏才是更加长久的美的感受,他们也才真正懂得了中国古典曲词中的精粹。

总之,在戏剧教学过程中,不能一味地强调“读”,也不能完全偏向于“析”,学生朗读和鉴赏需要教师的指导,他们投放情感的朗读和吟诵以及自由地表达阅读的感受,是戏剧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能有形无实。

二、课内的品读与课外的探究相结合

在上一节中,笔者重点探究了教师在课堂上采用朗读和鉴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确实能让学生对课文中节选的部分有教为透彻的理解。但是课本中节选的往往只是某一剧本某一幕的某一场,而戏剧中的人物形象、人物性格的发展、不断涌现的矛盾冲突、戏剧的主题等,不可能在某一片段中得到完全的展现,所以学生在课外的延续阅读显得非常重要。但是学生的课外时间本来就不多,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本人想提一提最近几年发展很快的一种学习方法——“合作探究式”学习法。

对语文学习而言,所谓“合作探究式”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语文学科中的某一专题或生活中的某一现象进行研究,以获得知识技能的学习方法。探究性学习的范围从有限的课堂拓展到了广阔的生活领域,学生的自由度变大了,几位学生组成一个小组,合作探究,也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自我刻苦钻研式的学习方式,可以充实或修正每个人原有的认识。具体到戏剧教学,其探究方向可以表现为以下几种:

1.同一作品不同章节的补充阅读

例如:《雷雨》、《罗密欧与朱丽叶》等多幕剧戏剧其它章节就可在课外进行阅读。

2.同一作家不同作品的拓展阅读

例如:除《罗密欧与朱丽叶》外,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也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莎士比亚的创作才能,虽都是悲剧题材,但在创作手法上,每一部都有不同之处,所以这样的一种拓展阅读也是相当有价值的。

3.不同作家不同作品的比较阅读

例如:老舍的《茶馆》和曹禺的《北京人》这两部戏剧中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的北京人形象,两位剧作大家都巧妙的借助一个小的环境去反映时代的变迁。但是人物的身份各异、戏剧表达的主题不同,所以采用比较阅读的方式,能较好的分析出剧作的异同,也能更好地领略不同剧作家的创作魅力。

三、台下的观赏和台上的表演相结合

戏剧是时空综合艺术,离不开表演,戏剧教学的一个突出特点和优点就是表演性,所以教师要创造机会让学生观赏戏剧又能有机会亲自表演戏剧。

(一)观赏戏剧

布鲁纳曾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④根据心理学研究,新颖的、活动的、直观形象的刺激物,最容易引起大脑皮层有关部位的兴奋,形成优势兴奋中心。观赏戏剧就是借助一些教学手段,如听录音、看电视(影)、观看演出等让学生直接感知审美对象的形象、语言、声响、环境等,并把观赏对象和戏剧文本联系起来进行比照,从中获得新的审美体验和审美享受的过程。

在学习《窦娥冤》时,由于是古代戏曲,学生在理解曲词上就有一定的难度,再加上他们听惯了流行音乐,对我国传统戏曲中曲词了解不多,纯粹的文本阅读鉴赏活动受到很大的影响。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剧场观看戏剧表演。当舞台真实地呈现在眼前,道具、灯光、学生们会一下子被吸引住。演员们的精彩表演将剧本中的内容鲜活地再现了出来,两旁灯柱上显示的台词,会吸引学生仔细地看着本觉得很没有滋味的台词。至于各种角色的打扮妆容都很有讲究,也让学生们觉得耳目一新。最重大的意义是这样“零距离”的观赏方式,会改变学生对古典戏曲的厌恶之感,他们会以新的眼光审视中国的传统文化,自然也能从中感悟到这些传统文化所蕴含的独特魅力。

(二)表演戏剧

“戏剧”一词在古希腊文中的意思是“完成着的动作”,波波夫也曾说“剧中人物形象不是别的,就是一系列的人物行为”。⑤戏剧是以演员的表演为中心的,通过演员的语言和行动来展示社会生活中的矛盾和斗争,没有演员的表演就没有戏剧性。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发动学生进行表演以增强其对戏剧文本的体悟。

表演戏剧可以用两种形式开展活动,一种是课堂表演,课堂表演往往在教室里,空间和时间的约束都比较多,但是比较容易开展;另一种是课外总结性的表演,往往以年级的形式在一个很大的场所进行演出,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更大,但是学生的投入更多,各方面准备工作所花的精力也很多。所以可以将这两种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扬长避短,相辅相成。

四、口头的点评和书面的创作相结合

(一)口头点评

无论是去剧院观看戏剧演出还是在课堂上或在校园里观看同学们表演,或者是由教师播放电影电视片段,之后都应该及时组织学生进行点评,对戏剧表演进行评价可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辩论能力、自主探究和讨论问题的能力,还可以通过对表演的评价使学生相互启发,并进一步去挖掘课文的内容,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布鲁纳认为学习包括着三种几乎同时发生的过程,这三种过程是:新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转化,知识的评价。这三个过程实际上就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新认知结构的过程。⑥

如果戏剧表演采用的是第一种形式--课堂表演,那么在那一节课上,在每一个小组表演完成后,其他小组的同学就可以针对这一组同学的表演,进行随心所欲的评价:怎么想就怎么说,方方面面,不受限制。允许小组之间相互争论,也允许表演组同学进行反驳,只看意见是否合理,不统一看法。为了使评价有指向性,教师宜作以下一些导评:看表演是否体现了原作的精神;看演员对原作形象是否把握得很准确;看动作、台词是否体现了人物形象的性格等等。

如果采用的是第二种形式--年级汇演,与课堂点评相比,还可增加一些评价的依据,比如表演节奏的快慢、整个过程中展示的内容与原剧本相符的比例、创新的合理度、演出们的默契度、台词的流畅度、道具服装的吻合度、音乐的效果等。在学校观看“年级汇演”或者是去剧院欣赏戏剧表演,因为演员们对剧本和人物揣度得更深,布景道具灯光等也为演出增色不少,所以这样两种形式肯定会比课堂片段表演更充分,给学生的印象和震撼更深,学生点评起来气氛会更加热烈。

(二)创作戏剧

教师指导学生学会运用某一文体进行写作,才是更好的掌握了这种文体的特点。语文教学提高的是学生 “听”“说”“读”“写”各方面能力,戏剧教学亦如此。

学生在学过戏剧过程中,常常不自觉的把曾经学过的其它文章,尤其是小说重新的看几遍,然后试图把它们改成剧本,然后进行演出。布鲁纳认为,学习是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产生的,不管采取的形式怎样,个人的学习,都是通过把新得到的信息和原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去积极地建构新的认知结构的。⑦

但是这改编的要求是很高的,除了沿用原本的故事情节保留人物形象的描绘外,还得把原本需要涵咏的深层东西外显,但又不能是生硬的说白,所以用以改编的文章原来篇幅的长短也是一个值得注意的方面。

创作戏剧,其实是喜爱文学的学生们很想去做的,但毕竟这种体裁学生们之前很少接触到,所以很多同学不敢去尝试。教师可以先指定两三位同学围绕“我们班级的某一节课”为中心创作独幕剧。他们拿出了成品后,在班级进行分角色朗读,因为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事件和人物,所以学生们会非常感兴趣,积极地参与点评,也会有学生主动请缨参加剧本演出。这样的示范会让更多的同学明白创作剧本不是特别难的事情,只要用心去观察,用戏剧这样特别的形式再现生活的场景,也是可行的,学生们还可以把视角扩大到其它范畴,家庭、社会,角色更可以涉及到生活中各种职业。

戏剧教学的方法确实很多,本文所提到的这四个方法,也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不得不说,由于本人教学时间比较短,在教学过程中所做的尝试还很少,又由于本人理论知识水平比较浅陋,所以在研究的过程中思考的不够深刻,这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一边实践一边思考,一边探索一边反思,毕竟高中语文戏剧教学是一个有着重大意义的命题,值得高中语文教师从思想上去重视,到实践中去反复尝试,及时反思教学效果,不断调整教学思路,积累好的教学方法,从而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并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注释:

①吴平安.对话与碰撞一窦娥冤及剧单元教学.语文教学与研究,1999,9:97.

②任建新.戏剧教学摭谈.中学语文教与学,2004,7:25.

③http://baike.baidu.com/view/291818.htm.

④冯克诚.布鲁纳发现学习思想与教育论著选读(上).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8,5:89-90.

⑤钱态.论戏剧影视表演教学中的“全方位解放”,南京:艺术百家,2005(4):48.

⑥邵瑞珍等译.布鲁纳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56.

⑦张人杰,王卫东.《20世纪教育学》名家名著.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1:496.

[1]连树声.中学语文教学理论与实践.北京教育出版社,1993.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语文课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俞为民.中国古代戏曲简史.江苏文艺出版社,1991.

[4]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等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中外国戏剧名作欣赏.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6.

[5]向启胜.戏剧单元教学随想.语文教学与研究,1998,7.

[6]孙国平.试论戏剧教学中的情景设置.常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3).

[7]张天欣,张晓辉.戏剧表演教学—让我们从游戏出发.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4,2.

[8]朱华.中学语文戏剧教学与研究性学习.教育探索(总第178期),2006(4).

[9]洪新军.整体感悟真实体验——新课程下高中戏剧教学模式探索.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05).

猜你喜欢
曲词戏剧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有趣的戏剧课
美在课堂花开
对“京都学派”元杂剧曲词评点的诠释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论元代【天净沙】曲词的特点及意义
论元杂剧曲词的叙事性
戏剧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