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春
(南京师范大学 文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0)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学习方式的转变,我国颁布的中学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特别要重视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努力提高组织教学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质量。①
“活动单导学模式”2007年由如皋市教育局教研室化学教研员丁非首先提出,它是从化学课堂教学实践中优化提炼出来的教学模式。“活动单导学”模式,是以“活动单”作为媒介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合作学习,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模式。它简便易学,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普遍适用性。
“活动单导学”模式的本质是:“以‘活动单’为媒介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合作学习,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的课堂教学模式。”“活动单”为学生的学习载体和引擎,“合作学习小组”为学生基本学习单位,“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课堂反馈与评价机制”为效果保障,充分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学会与会学、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相统一的教学理念。这种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践行了新课标“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体学生全面、主动发展”的思想,是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一种高效的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学生往往被视为等待老师注入“知识”的容器,学生独立学习的意愿被忽视,独立学习的能力被否定,在被动的听课和灌输中,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消磨殆尽。任何教学行为,离开了学生的“学”,都不可能成立。美国的戴尔·斯科特·里德利和比尔·沃尔瑟等人在其著作中着重强调学生可以也应该成为终生爱好学习的自主学习者,并主张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愿望。②学习之道是自主,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活动单导学”模式课堂实施的原则之一是“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具体到课堂教学中,就是“五不”:即学生自己能学会的内容教师不教,学生没有自学的内容教师不教,学生没有合作学习的内容教师不教,班上只要有学生会的内容教师不教,学生不会的内容教师不是直接讲解结论,而是尽量通过 “活动”让学生体验、感悟、探究,自己得出结论。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在教案中备学情学法,但实际上考虑的是学生如何配合教师完成教学过程,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基本上是围绕教参和考纲转,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过程、学习结果,尤其是学习过程的体验,教师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庄子认为学习是“以其知之所知,以养其知之所不知”的过程。“活动单导学”重视“自主学习”这一学习环节,更注重了解学生“合作探究”的情况,收集“展示交流”中存在的问题,在课堂进程中灵活调控,在“点评提升”这一环节予以针对性的解决。这样才能使得学生始终保持参与课堂的激情,打造高效课堂。
“活动单导学”是以“‘活动单’为媒介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合作学习,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让学习发生在学生身上”,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但“活动单导学”并没有弱化教师的作用,而是更重视教师在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的引导作用。“以教导学”的关键不是教知识,而是教思想、教方法,使得学生由学会语文到会学语文,把教学活动的重点放在让学生掌握语文思想和语文方法上,把方法传授渗透和融入到知识的教学中,并引导和教育学生保持对学习方法的关心,养成“掌握方法”的意识。陶行知先生曾说:“先生教学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③罗杰斯说,没有任何人能教会别人任何知识。语文课堂中,教师责任不是“教给孩子们行为准绳”,而是帮助他们去“发现这些准绳。”
前一节重点阐述了如何编制优秀的学习活动单的问题,本章节以《〈文言文语句翻译〉活动单》为例,重点解说活动模型。
“活动单导学”过程中的“活动”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创设情境:“创设情境”是指通过语言、图片、声音和视频等形式创设课堂导入的情境,“情”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境”是为学生提供学习的认知背景。在活动之前教师要创设教学情境,使其明确学习目标,并对所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形成参加这一学习活动的愿望。教师要把自己很大一部分时间、精力用于“让学”——激发、点燃学生学习的兴趣、欲望,而不是停在“道”与“业”本身的传授上,这比起学生所要学的道与业本身更为重要。语文课堂上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很多,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灵活选择。
自主学习:即学生根据“活动单”确定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进行自学,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活动单提供的活动方案,积极进行学习活动,并通过自我调控完成具体的学习目标。老师有必要让学生懂得如何去自主学习,从而了解学习的门径,知道该怎么去学,即所谓“授之以渔”。老师要说明学习的内容、方法、步骤等,尤其是在“活动单导学”的初始阶段,更要加强指导,让学生入门。
合作探究:第三步,自主学习完成后,在小组长的统一组织下,交流自主学习的结果,提出自主学习未能解决的问题,用“兵教兵”的方法,在相互砥砺、取长补短的过程中共同进步。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老师要在各小组之间来回巡视,及时了解合作学习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合作学习效果优异的小组,予以表扬。
成果展示:第四步,在小组合作学习并在对学习结果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各小组派代表结合活动单中的活动要求展示本组的学习成果。根据教学目标不同、内容不同、课型不同,展示的方式也不同,常见的方式有朗读、投影答案、黑板上演示、陈述答案、表演、辩论等,教师进行适时评价。学习成果的展示可以让老师及时地掌握学生当时的学习状况和小组的合作状况,及时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习文言翻译的基本方法”的“成果展示”,请小组成员主动将认为有难度的翻译呈现在黑板上,也可以写出认为翻译得很好的句子。
自我完善:第五步,各小组内部或小组间对展示的学习成果进行纠正、补充,指出问题在哪里?正确结果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问题?
点评提升:教师对活动结果进行情感性点评、对学生“自我完善”后仍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解惑,指出将来要注意的地方是什么,并注意引导学生从活动成果中找规律,帮助学生上升到思想方法层面。
活动的常规模型: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成果展示——自我完善。在这4个基本要素中,“自主学习”是活动的前提,这一点必须明确,一定要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合作探究。如果没有自主学习就进行合作,势必滋长学生的思维惰性和依赖情绪,对学习能力的培养和良好习惯的形成有害无益。“阅读首先是学生个体独立的心智活动”④其实任何学习活动的第一步都应该是学生个体的潜心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是活动的主体部分。怎样合作,用怎样的机制来规范合作,是我们要认真研究和思考的问题。“成果展示”是活动的外显,在语文课上,展示的方法应力求多样化,可以是“读”(如有感情的读,分角色读等);可以是“说”(如解说、辩论等);可以是“写”(如抄写、默写、写片断、上黑板写等);可以是“画”;可以是“演”;可以是“采访”,等等。 在学生进行成果展示的时候,教师要进行适当和有效的点评,包括纠错、表扬等。“自我完善”是活动的提升。要使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成果展示、教师点评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学习成果,最大限度地发挥活动的效益。
①每堂课安排几个活动为宜?
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每个活动所需时间确定,一般地,围绕“活动单”设置的教学目标,我们在每一个课题中设计2—3个活动方案。教学目标要精选,活动不能超过4个,否则就会因为时间急促,每个活动匆匆而过,浮光掠影,蜻蜓点水,学生因为活动没有充分展开,印象不深刻,思考不深入,导致学习效果低下。“贪多”是“活动单导学”语文教学模式的致命伤。近代捷克的夸美纽斯1632年就提出研究教育的根本宗旨“是教师因此少教,学生因此而多学,让校园充满着欢乐。”⑤这两句话辩证地讲述了“少”与“多”的关系,也是教师预设课堂学生活动数量时应该遵循的原则。
②以上活动环节和程序是否必须严格遵循?
从实践的过程来看,没有一个放之四海皆准的,适用于所有学校、所有学科和所有教师的教学程序。以上的活动程序和活动环节只是一个大体的框架,不是一个机械、僵化的标准流程。在坚持“活动单导学”的教学思想和教学原则的前提下,不同的学校、不同的老师、不同的课型都可以对教学程序尤其是活动环节进行取舍增减。常见的变化方式有:
(1)将“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或者只是“自主学习”前置到预习课上处理,上课把重点放到“成果展示”“自我完善”“点评提升”等环节。
(2)若“课堂反馈”练习容量较大,可以专门用一个练习课或展示课进行。
(3)从“创设情境”到“点评提升”六个环节,根据所学内容、课堂进程,尤其是学生活动效果情况,可以灵活删减。
③时间如何分配?
魏书生先生曾说:“教师不替学生说学生自己能说的话,不替学生做自己能做的事,学生能讲明白的知识尽可能让学生讲。”⑥在课堂教学中的时间分配上,建议如下:教师连续讲授时间原则上不超过5分钟,学生每一轮次活动时间一般不少于5分钟,每节课留给学生自己总结的时间不少于5分钟,课堂诊断、反馈与检测时间通常不少于5分钟。
②语文学习活动小组的管理
(一)教师要发挥评价的激励和调控功能。
第斯多惠曾说:“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⑦人都渴望别人的赏识,一个优秀的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欣赏学生的优点,放大学生的优点,让其对自己充满信心。因此,在小组活动展示时,教师要注重发挥评价的激励和调控功能,对于学生学习中的错误,教师应采用暗示、点拨、激励等方式给予热情帮助。以便使学生不顾忌对错,积极参与小组活动。教师要不失时机对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特别是在课堂上发现学生点滴闪光点时,一定要及时表扬。例如称赞:“说得不错”、“你很爱动脑”、“你的想法很独特,很有见地”、“朗读得很有感情”、“翻译得真准确”等。鼓励:“虽然说得不准确,但你很勇敢,没关系再努力”、“你已经很接近答案了”,甚至一个微笑,一个点头,对他们也是一种鼓励和赞美。
(二)教师对学生合作学习要进行指导。
我国学者陈燕认为,课堂合作学习的基本技能主要有10项,它们是:①听取②说明③求助④反思⑤自控⑥帮助⑦支持⑧说服⑨建议⑩协调。⑧要教会学生学会耐心倾听他人意见,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帮助别人也学会向别人求助,学会反思自己的行为和语言是否恰当,能控制自己的思维与言行使得自己与全组的学习活动和谐一致,学会支持正确的意见,说服同学改正错误的想法,能提出正确的建议,对别人的意见予以补充,当出现分歧和争执时善于协调解决。学生合作能力的形成不是自发的,而是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去指导和培养。美国著名合作学习研究者约翰逊指出,不能只是把学生放在一起,然后告诉他们要合作,应当在适当的人际交往及小组合作技巧方面指导学生。学生合作技能的提高可以通过教师的亲身示范和教师有目的、有意识的指导培养来得以实现。⑨
(三)教师要促进小组成员的均衡发展,消除两极分化现象。
往往都是学习成绩好,口头表达能力强的同学被选为小组长,小组活动后自主展示,每每都是小组长代表本组表述观点。小组组员很少站起来回答问题。时间长了就形成了新的“一言堂”或者说是话语垄断。影响更为严重的是,其他组员慢慢习惯于做“看客”,不爱参加小组的讨论了,也不参加合作了。一个组中语文能力欠缺的学生或者不善言辞的学生,因为不自信或害怕“露怯”,不愿参加讨论和交流。语文老师要培训小组长,尽量把展示的机会留给其他组员,尤其是语文能力薄弱的学生能解决的问题或者是他擅长的领域,对表现不活跃的学生多鼓励表扬,也提出努力的目标和要求。这样促进小组成员的均衡发展,实现共同提升共同进步。
(四)教师要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
教师在学生开展小组合作交流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场面,要注意观察学生是否真的在讨论,讨论是否有意义,讨论的内容是否偏离主题太远。讨论交流中学生往往各执己见,甚至争执、辩论,乱作一团,以致学生难以听清彼此的说话声,更不用说如何达成共识。因此,教师要善于控制合作交流学习的进程,规范学生的行为,不能让学生放任自流导致混乱。要及时纠正偏见,消除错误,用点拨引导学生的思维,终止无效的合作学习。有时小组成员的观点均是错误的,教师在巡回管理的过程中就要及时纠正和点拨。
注释:
①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15.
②Dale Scott Ridley,Bill Walther等著,沈湘秦译.自主课堂[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5-9.
③方明编.陶行知教育名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1.
④严华银.让语文安静 [M].上海:华东师范出版社.2011.176.
⑤袁振国.当代教与学 [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189.
⑥龚春燕,郎春燕编著.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教书育人[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8.77.
⑦杨斌.什么是真正的教育[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108.
⑧金荣.高中语文小组合作有效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13.
⑨王炳勇.中学语文合作学习的研究与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2008.38.
[1] 罗杰斯.学习的自由[M].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4.
[2] Dale Scott Ridley,Bill Walther等著.沈湘秦译.自主课堂[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3] 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
[4] [日]佐藤学著.李季湄等译.静悄悄的革命[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5] 朱永新.我的教育理想[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6] 袁振国.当代教与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7] 方明编.陶行知教育名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8] 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9] 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新视野[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