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晨
(徐州市大屯矿区第二中学,江苏 徐州 221000)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是指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育者根据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针对语文教材实际,凭借各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积极的社会情感。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但语文工具不是简单的生产工具,而是极具思想与内涵的特殊工具,是表情达意的工具。因而,语文教学承担着培养学生掌握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和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陶冶情操,健全人格等任务。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话道出了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情感是学习语文的基础;情感是沟通教师、学生、作品的桥梁;情感是丰富学生内心世界,体现人间美的真谛,展现多彩世界的一块瑰宝。
(一)情感是学习语文的基础。语文和其他学科相比,似乎更强调情感。因为语文教材本身颇具情感性,教材且都是作者“情动于中,不吐不快”的力作,无不是“情”的喷涌结晶。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在美的世界里感受真、善、美,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就应把握文中喷涌出的感情激流,领悟字里行间跳动着的感情脉搏。这样,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就不再是抽象枯燥的文字符号,而是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了。因此说,“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的核心。
语文教学要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开发利用情感因素,拓宽学生的精神空间。随着人类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陶冶发展学生的情感意识势在必行。在中小学阶段,应该以情感因素为动力,有效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而语文教学正是实施情感教育的重要途径。现行义务教育本身就是“多姿多彩”的“情感世界”,语文教学对培养儿童的情感更是有它独特的有利条件。因而,只要教师在教学中能从语文学科特点出发,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与文与道的辩证统一规律,充分挖掘和刺激学生心理的情感源泉,有意识地以个人的良好情绪体验去影响和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积极向上、健康愉快的情绪体验,就能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感受文章情感,体会作者情怀,深入理解课文,产生情感,受到情感陶冶。
(二)情感是沟通教师、学生、作品的桥梁。情感能使作品永葆青春,情感更能引起读者如痴如醉,情感更是作品获取生命的基础。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把情感视作沟通老师、学生、作品的桥梁。特别是中、小学生,他们正是情感生成期和情感积累时期,这时,他们最需要的是教师的引导和激发。如果老师上课,一味地生硬呆板,这当然是素质教育所贬弃的。如果老师又只是平淡地叙述,也只会像一条小溪在平坦的山谷中流淌那样悄无声息,它虽然悠长美丽,但永远也不会有小溪流冲出悬崖时那震撼人心的壮美瀑布。它激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只会使学生产生厌恶的情绪或情绪低落。这当然也与素质教育是相悖的。我国传统教学方式中一贯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开发。语文课上,基本上是三段式:读生字解词语,分段落归纳段意,讲写作特点。就如同完成既定的任务,不注重挖掘文章蕴涵的深层含义,忽视作者的感情脉络,不能把情感教育渗透在教学中,致使学生在课堂上总是处于心灵封闭状态,不能积极地与作品所反映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因此有意识地对学生的情感进行开发训练应该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课题。而且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现代中学生接触到的信息越来越多,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影响越来越大。如果不加以及时引导,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很容易产生偏差。所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所以,语文教师有责任有义务更有条件,在情感教育上下一番工夫。
(三)情感是丰富学生内心世界,体现人间美真谛,展现多彩世界的一块瑰宝。情感训练,从某种意义来说就是唤醒学生各种心理感受,包括对自然、社会、艺术等的感受。所谓的“心有灵犀一点通”这“灵犀”是需要在广泛深厚的生活积累之上才能产生的,“青山有幸埋忠骨”,“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都是作者首先对对象有所感悟,才能借来抒发丰富的感情,那么我认为教师帮助学生领悟作者熔铸在作品中的各种思想感情,是语文课中进行情感教育的关键。
如在《三国演义》中的曹操,于赤壁之战后兵败华容道,狼狈不堪。遇关羽重兵而有全军覆没之灾,最后关羽迫于昔日的知遇之恩而释放了他。纵然英勇盖世的关云长也不能不为情所动,可见情感的力量是多么伟大。成长中的中学生正值青春年华,对未来充满憧憬,对社会充满热情,既可能因为朋友的误解而伤心,也可能为了一句鼓励的话语而欣喜。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语文教学的优势,抓住这一情感要素,激活学生的情感细胞,引导学生游历知识的乐园。只有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才能准确地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和写作手法,才能细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美化情怀,完善人格。
教学工作是特殊的,因为它所面对的是充满感情的人。人有七情六欲,当人们的各种情感得到自由表现或释放时,人才能在平衡中尽情享受生活、享受学习和享受工作。因此,读到文情并茂的文章时,我们的各种感官会被调动起来,即使是不同的读者也会产生情感共鸣,犹如一块空明灵透的翡翠,让人爱不释手;听到热情洋溢的讲解时,我们的激情会被激起,犹如一股即将喷出的泉涌,那样让人心潮澎湃。同样在师生互动的教学活动中,如果师生融入作品的情感激流中咀嚼作者情感、品味作者深邃的思想、体会人间真谛,是多么美好惬意啊。
既然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如此重要,那我们将怎么实施情感教育呢?首先要善于设计课堂导语,努力创造读者与作者之间的情感交融点。王夫之讲“情不虚情,情皆可景,景非只景,景总含情”。可见情与景是统一的。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在课堂导语设计上,善于利用描述性的语言再现情感所产生和存在的情境,让学生一上课就进入角色,进入到作品的情境中,找到与作者情感交融的契合点,去体验作者所抒发的情感,从而使他们灵魂得到净化,感情得到升华。如教学《天净沙·秋思》可用音乐《橄榄树》为导入背景音乐,再这样设计导语:“千百年来,人们说起‘乡愁’,就会想到《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它以极为出色的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氛围中,使他的主观意识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统一,整部抒情作品只用了28个字,就生动地表现出了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游子的悲哀……”教师声情并茂的语言很好地诱发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的思维兴奋起来,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其次要借助朗读,激发学生情感。文学是借助语言来描写的。许多优秀文学作品都蕴涵着美的情感,给读者赏心悦目的美感。语文教师应运用饱含感情色彩的语言进行教学,这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情感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是语文教师的朗读。成功的表情朗读,可直接给学生一种美的享受。它会将无声的语句变为有声的语言,通过对文字信息的再创造,把课文中最美、最富情感的地方凸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感到活生生的形象,对作品内容心领神会,从而收到“其义自见”的效果。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手段,以情发声,以情带语,根据不同作品的不同内容,用不同的语音、语调来进行朗读,该昂扬时昂扬,当低沉时低沉,让浓郁饱满的情感进入学生的心田。如朗读《春》中的“春风图”一节:“‘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一句中引用的诗句要读得一字一顿,“母亲的手”和“抚摸”两处用重音连读,读得语重而情深,让人感觉到春风的和煦、舒坦和柔情。学生在教师的朗读中进入角色,不仅仿佛置身于万物复苏、争奇斗妍的春天之中,而且将从这篇散文的形象美、绘画美、音乐美中受到强烈的感染熏陶。
再次、凭借教师自身的情感,唤起学生的情感。情感具有极大的感染性,在一定的条件下,一个人的情感可以感染别人,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情感的这一特点,以情育情。首先,教师要给学生亲切感,信任感。学生“亲老师”方能“信其道”如果学生厌恶甚至憎恨老师,那么对其所教学科也自然没有学习热情。教师要对学生倾注全部爱心,关心爱护学生,尊重信任学生,满腔热情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尤其对差生要倾注更多的爱。让学生感到教师可信,可亲,可爱,产生一种满意,喜爱的情感。其次要充分发扬教学民主,相信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多引导,多鼓励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现,使学生享受到获得知识的喜悦和成功的快乐,认识自我,增强学习的自信心,表现出更大的学习和参与热情。再者,教师要时刻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热烈高涨的情绪,绝不把个人不健康的情绪带进课堂,以免影响学生。由此看出,语文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高超的教学艺术,过硬的教学基本功,而且必须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积极、健康、丰富的情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情感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最后,老师带着饱满的情感走进课堂,在热情洋溢的讲解中,应充分用好教材,恰如其分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行情感教育。一个教师不能无视学生的情感生活,因为那是学生主动性和创造力的源泉,语文教材是通过精挑细选的佳篇美文,文章中所反映的真善美丑,对学生思想感情的陶冶,道德品质培养以及是非的辨别有着积极重要的作用,《社戏》、《苏州园林》等课文,是民俗文化的大展示台,向人们展示着我们具有丰厚底蕴的民族文明。认真探究这些课文中的民俗成分,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促进他们对有悠久历史的民族文化的关怀,从而更加热爱我国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这样达到了利用情感塑造人、教育人的目的。在纷繁复杂的情感世界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引导学生健康地控制和释放感情。这就要求老师要把情感教育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情感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面,因为作品是作者精神世界的反映,它是人们的情感最集中的表现,因此,语文教学是一门情感教育的课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作品传达出的情感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在老师有益的指导下体会人间真情。
结合教材,并非抛开学生个体不管。相反,教师更应结合学生实际和文中所透出的情感相比较、相联系。这就更应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各种感情因素,深刻感悟作者的思路和文章价值,以致深化文章内涵和丰富学生的情感,甚至使学生感到自己从前也有过这种情感体验,从而在这里找到了表达的方式。
学生个体的差异决定学生情感也具有差异性。虽然人的情感是相通的,但是人的情感又具差异性。人都有感情,且都有其脆弱的一面。所以我们的教学就是要抓住这点注入新的感情,使学生、老师与作品思想融为一体,达到情感共鸣的境界,使学生受到陶冶,产生共鸣作用。但人们因自己的经历、感受及喜好的不同,对情感体验也不同。因此课堂上要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情感积极因素,以情动情,帮助学生体验情感。只有结合学生个体情感的差异性进行教学,才是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也只有这样,才会有一百个人读《孔乙己》,就有一百个不同的孔乙己。因此,我们的教育要做到百花齐放,就必须注重个性差异,让学生自由健康地释放感情、体验感情、丰富自己的感情。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是表现人间美的真谛,是体现世界丰富多彩的一块瑰宝。因为它是多彩世界情感的浓缩。所以,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