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玲
(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长治 046011)
工学结合是将学习与工作结合在一起的教育模式,主体是学生。它以职业为导向,充分利用学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外工作有机结合,贯穿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之中。在工学结合的理念下,大部分专业课根据学生未来从事的工作任务和要求设置课程,做到工作系统和学习系统的结合,力求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融合,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卓有成效。在高职院校开设公共基础课的作用毋庸置疑,但公共基础课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又不像专业课能使学生直接获得专业技能,基础课不受重视的现象普遍存在。面对高职教育发展的挑战,公共基础课的出路就在于努力做到“工学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成为“职业人”推波助澜,起到为专业课服务的作用。高职公共英语课程如何做到“工学结合”,需要对课程本身进行重新定位,更需要对当前的教学状况进行多维度的分析和审视。
公共英语是高职学校开设的公共基础课之一,鉴于英语在就业和升学中的重要作用,几乎所有的学校都未轻视过本课程的开设。在以听说读写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课程体系下,以教材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基本能使大部分学生的英语水平有所提高。但由于受高职生源质量的变化以及学生对基础课程的认识程度的影响,与高职专业课改革逐步深化相比,公共英语课的教学效果可以说是日渐滑落。学生以就业为导向,认为学习专业课有用,学习英语用处不大,进而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动力和兴趣,如此教师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大部分教师只是在抱怨没教上好学生,似乎不曾太多思考深层次的原因。然而,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面临这样的尴尬局面,需要教师重新认识自己,也需要认真审视教学本身。
大多数教师从学校毕业到学校任教,带着本科甚至是研究生的学习模式和授课模式,怀着满腔热情走进了高职课堂,只想以自己扎实的知识功底征服学生,引领学生畅游知识的殿堂,似乎很少花时间去分析学生特点,分析学生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很少思考高职英语课堂能给予学生什么,高职英语课到底要实现什么样的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这是高职英语教学意义缺失的原因之一。
英语学习需要词汇、句法、语法等,但过度强调某方面知识不能真正发挥英语课程自身的特质和功能。尤其是在高职阶段,如果仍然进行以知识为本位的听说读写训练,恰恰是指向了大部分高职学生的软肋,大多数高职学生中学阶段学习英语课程就已经相当困难,如果大学依然是知识类的教学模式,他们只能是望而生畏,甚至放弃,最终导致很大一部分学生通不过在教师看来已经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期末考核。
高职学生毕业之后面对的就是职场,因此高职英语也需要“工学结合”。公共基础课也许不像专业课那样显性呈现学习系统与工作系统的匹配,但公共基础课至少可以做到不局限在校园围墙中学习、在课堂中学习、在课本中学习,应该跳出围墙看教学、跳出学科看教学,在课程中发现为工作系统服务的因素,找出学生工作就业中能够从公共基础课中获得的能力,挖掘公共基础课比专业课自身存在的优势。英语首先是一门语言课,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思维的工具,也是社会中传递信息的工具。因此,高职英语要注重课程中能力培养的潜能,而不单纯是知识的灌输。就公共英语而言,要做到工学结合,从学校、教师和学生等层面都需要很好地准备和转变。
高职公共英语要实现“工学结合”,需要对人才培养观、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等方面准确定位。
高职英语课程不能像本科英语一样面对四、六级考试而教和学,单纯输入知识或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更重要的是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鉴于英语课程的语言课程特点,要实现两个目标:首先提高沟通交流能力,其次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要把握语言课程具有的培养学生沟通交往能力的功能,在教学中通过灵活的课堂组织真正让学生动起来,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在表达中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克服学生社交中的畏惧和不自信。除提高沟通表达能力之外,把握英语自身的国际语言特质,通过职场情境训练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从人才培养目标的角度看,高职学生不要求成为一个优秀的应试者,却要求是一个具备较强语言交流沟通能力和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
“教学做合一”是中国教育家陶行知的教学理论,视“教学做”为一体。“做”是核心,主张在做上教、做上学。强调“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上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上说,做便是学。”高职英语教学不应该再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甚至以课堂为中心。即使当前的教学条件和要求不能满足学生走出课堂的需要,在工学结合理念下的课堂应该通过设置情境、设计任务把主体交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动起来,在练中学,而不仅仅是被灌输;教师也要参与学生活动,做到“教学做合一”。
教师观问题主要是针对教师而言,教学目标和方式的改变需要教师重新看待自己在教学中的身份和作用。教师观的转变首先是观念上的转变:从站在讲台上的教书先生,到让自己完全参与到学生中间,思想上是极大的挑战;从手捧一本书就可以解决问题,到需要查阅大量资料的课前准备,精力和时间上是个挑战;从站在讲台上依托教材授课,到应对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局面,把控课堂能力上是个挑战;从“教师教为主”到“学生练为主”,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的认可度上是个挑战,等等。只有教师观念转变,才可能形成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工学结合要求重视学生能力的发展,重视学生怎样去学、重视长远发展和创造潜能的发挥,提倡学生自主、自觉、主动。教师不仅要注意知识的传授,而且要重视能力的培养。陶行知先生要求“以教人者教己,在劳力上劳心。”教师需要设计教学环节,需要参与学生活动,需要从主讲者变为组织者和辅导者,真正意义上向走进学生、辅导学生、服务学生发展,让学生在老师的信任中完成任务,获得能力的升华。
(四)学生观:学习主体,富有潜力
学生观简单地说就是教师对学生的根本看法。对高职学生如何看,大多数教师也已经形成思维定势,认为大部分学生学习习惯不好、学习能力较差、知识基础比较薄弱,因此对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完成任务持不信任态度。然而,教师必须认识到学生是富有潜力的、发展中的人,必须相信每个学生都蕴藏着巨大的潜能,要相信所有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都能获得进步。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调动学生发挥自身主动性,依靠自己求得发展。
学生可塑性很强,而事实上约定俗成的方法和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发展。当教师以一种全新的面貌出现在学生面前的时候,学生定然会赏心悦目,因为年轻人喜欢挑战和创新,只是我们缺乏发现。在工学结合模式下,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语言应用能力,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自身的价值,在进步中感受学习的乐趣和魅力。
为了实现高职公共英语职业化,真正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实现课程的工学结合,能够为学生未来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基础,教师首要做到的应该是教学模式的转变。实践表明,情境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目标的需求。当然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还可以融合任务型教学法、合作学习等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
英语情境教学即利用或借助语言学习的情境,通过创设语言学习的情境,以情境交际为中心来学习英语的教学形式。情境教学以任务、活动为载体,是基于问题的、建构性学习,学习环境以学生为中心。情境教学借助真实的活动与任务,为理解与经验的互动创造机会。真实的活动是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活动与任务的真实程度越高,越有助于学生完成任务的积极性。
进一步说,情境教学转变以往按照教材编排按部就班的教学模式,给学生展现具体的生活或职业场景,然后分组合作完成给定的任务,使学生在练中学、在学中练,在练习中获得语言知识,在学习中提升自身职业能力。
1.学生的知识储备
在情境教学中,教师最犯愁的是学生基础薄弱、语言表达能力差,无法胜任要完成的语言任务,这是高职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面对这样的问题,教师首先要在心理上说服自己相信学生,降低对学生句型、语法、词汇等方面的具体要求,鼓励学生讲出来,给学生信心。不能发现学生表达有问题就暂停纠正,这样不利于课堂的有序进行,也会挫伤学生自尊,在练习阶段要允许学生犯错误。语言基础知识上的缺陷需要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合理输入和弥补,鼓励学生课下通过阅读来扩大词汇量,进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在情境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意识的培养也非常关键。一开始可能会有少数同学不理解,教师讲得少,学生做得多,他们会认为教师有惰性。但创新需要坚持,当学生体会到新模式带给他们的进步时,他们就会参与得更积极、更活跃、更主动。
2.教学安排
在学生练习之前要有足够的铺垫,一进课堂就布置任务,直接让学生练习,那肯定是不可取的。学生分组之前,针对要完成的主题,首先通过多媒体进行情境展示,具体说明练习的重点和要求,同时引领学生进行相关句型和词汇的操练,为下一步学生分组练习做足够的准备。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更新,归根结底是为了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提高,不能让学生感觉课上忙碌、课下空虚,这是以学生为本的新型教学法与传统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法相比容易形成的误区。
情境教学需要安排大量时间用于学生练习,而在学时固定的情况下,知识量的问题就会出现。也许我们按照培养目标和教学实践相匹配的原则,注重了学生能力的训练,但有限的时间怎能保证学生获得足够的知识量。教师需要注意这个问题,需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每节课下课前,把下节课要完成的任务介绍给大家,安排学生在下面熟悉资料、识记单词,充分做到课上课下相结合。但由于学生课业负担的原因,教师也不能期望学生在下面做过多的准备,主要还是要提高课堂效率。也许这样的方式在教学内容上似乎受到了影响,但我们做的是授学生以“渔”而非“鱼”,大学阶段学生最大的收获应该是学会如何学习、如何做事。
3.教学内容
理论上讲,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坚持“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以职业岗位英语需求为基础,以职业能力形成为课程内容依据,遵循语言学习规律,选择能有助于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等各项语言能力的教学的目标专业以及学生要从事的职业和职业岗位内容。实现工学结合教学内容的选择对教师来说是个难题,毕竟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学的成败关键还在于教师。情境教学内容的设置须根据学院专业特色和学生状况而设定,不能完全“拿来主义”,这就涉及到针对具体地域和具体学生情况的校本教材的开发。情境创设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了解学生愿意学什么、能做什么,结合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遵循生活化原则、参与性原则、趣味性原则和真实性原则,选取贴近学生生活和学生未来职业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内容选择上,要做到专业英语和基础英语的衔接,做好生活英语和行业英语的有效过渡,使教学内容丰富而实用。
另外,情境教学设置不能只针对口语能力提高而设计,同时也可以设置求职信、贺信、自我简历等必须有书面文件的情境来提高学生写作能力。语言能力是相通的,新教学模式改革不能顾此失彼,其目标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整体的职业素质。
4.教学考核
教学考核取决于教学模式,情境教学重点突出学生参与课堂的过程,那么学习成绩评价必须改变通过卷面成绩考核为主的模式,更加关注形成性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考核应在平时、在每一节课、在每一次活动中,评价要具体、公平,让学生心服口服。
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可以促进个体能动性的发挥。在合理的评价下,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我评价,促进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积极反思,从而更好地把握英语学习的方式方法,提高自己的英语应用能力。
总之,在高职英语传统教学受到极大挑战的今天,教师首先要改革自我,不能只心动不行动,只有参与才会有感悟有收获。学生也只有真正参与进来,才会真正学会:Tellme,Iforget;Showme,Iremember;Involveme,I learn.公共基础课程也须走工学结合之路,真正实现培养目标和教学法的匹配,使学生乐学、爱学。情境教学可以实现这样的目标,教师需要知难而进、学会放手,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上好每一节课,为学生提供优良的教育教学资源。
[1]陈解放.产学研结合与工学结合解读[J].中国高教研究,2006,(12):34-36.
[2]吕文静.英语情境教学的概念及其特征剖析[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9,(11):208-210.
[3]吴秀芝.高职教育工学结合的英语课程设置[J].中国成人教育,2011,(6):145-147.
[4]李迎雪,孙云霞.创设情境构建高职英语任务引领型教学模式[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