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
记者:请您谈谈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的重大意义?
李德水: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实体经济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中国目前已是当之无愧的制造业大国,200多种工业品产量稳居世界第一。根据联合国公布的估算数据,2011年我国制造业产值已达2.05万亿美元,在全球制造业的比重达到19.8%。同时,虚拟经济也得到了较快发展,银行业、资本市场规模较快扩大,为支撑实体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去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努力营造鼓励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社会氛围”。我理解,提出这个问题有着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一是科学总结了2008年爆发的这场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教训。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金融衍生品迅猛发展。以美国次级房地产贷款证券化为标志,创新出信用违约互换、担保债务凭证、住房抵押支持证券等一系列金融衍生产品。2000年前,全球金融衍生品的年交易额刚超过全球GDP总量,而到2007年年交易额已超过600万亿美元,为当年GDP的11倍(当年全球GDP为54.3万亿美元)。到2007年11月,美国次级房贷证券的各种衍生产品总规模达到11.8万亿美元,形成了一个巨大的金融泡沫,在美联储连续加息后泡沫破裂,终于导致了一场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造成巨大的冲击和深远的影响。这不仅是美国的教训,而且全人类都应当引以为戒。
二是近年来国内以制造业为代表的部分实体经济领域出现了一些经济发展“脱实向虚”的苗头。一些实体企业为了追逐高额回报放松了主业,转向房地产和民间借贷市场,企业的资金越来越趋向投机,进入金融行业和资产投资项目、炒买炒卖领域,甚至直接去放高利贷。虽然只是极少数企业,但这种倾向应当引起高度警惕。正是针对我国现实经济生活中存在的这些问题,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必须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
三是我国是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如果实体经济受到削弱,经济过度虚拟化是十分危险的。如果13亿人口需要的粮食、日常生活用品等主要都依赖进口,后果将不堪设想。
记者:那么什么叫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呢?
李德水:实体经济主要是指物质和精神产品的生产、流通、服务等经济活动,包括农业、工业、交通通信业、商业服务业、建筑业等物质生产和服务部门,也包括教育、文化、科技、知识、信息、艺术、体育等精神产品的生产和服务部门。
虚拟经济是相对于实体经济的理论概括,是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它产生于实体经济,又与实体经济相对独立地运行。虚拟经济最本质的内涵,是资本价值形态的独立运动,通俗地说它不是直接靠生产和服务去挣钱,而是“用钱挣钱”。虚拟经济按其资本的虚拟化程度和发展的先后,大致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货币的信用化,是最贴近实体经济的。现代商业银行具有创造信用、派生货币的功能,信用货币对商业银行来说,就形成了相对独立的运动状态。第二个层次是实体经济产权化、证券化、票据化,在交易中所产生的与实体经济有一定关联度的虚拟,如股票、债券、基金等。第三个层次是有形资产货币化,金融资产再证券化后形成更加虚拟化的资本。银行将住房抵押贷款、汽车抵押贷款、信用卡贷款等各种信贷资产经过重新包装后实行证券化,或者加入一些较高信用等级的证券,并用其作为抵押发行新的债券,从而提高资产的流动性,这就使本已虚拟化的资本更加虚拟了。第四个层次是完全脱离实体经济而独立运行的虚拟状态。这主要是大量金融衍生工具的产生和运用,形成了虚拟化程度最高的虚拟资本,如金融期货、金融期权、远期协议、金融互换以及各类期指、股指等。
记者:怎样正确处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
李德水: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产生的基础,虚拟经济又推动了实体经济的发展。虚拟经济的出现和发展,为人类在充满风险的经济合作中提供分散风险的途径和规避风险的工具,促进了专业化分工,从而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规模效益。要充分肯定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是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可以说,没有纳斯达克股市,就培养不出微软、苹果等一大批现代信息高科技企业。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共同支撑着现代经济的发展,发挥着双轮驱动的作用。但如果看不到虚拟经济发展容易产生的负面作用,不能从宏观上驾驭它、有效监管它、使之规范化运作,就会形成泡沫经济,并爆发严重的金融和经济危机。
从这场国际金融危机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认识,着力发展实体经济,永远是立国之本,治世之道,也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虚拟经济是需要发展的,但必须植根于实体经济,并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服务,才有生命力。如果违背了这个原则,盲目发展虚拟经济,必将给经济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灾难。
记者:对如何去“努力营造鼓励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社会氛围”您有些什么建议?
李德水:初步思考,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一是从教育入手,吸引更多优秀学生读理工科。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大学生成绩好的都向往理工科,“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现在又走另一极端,金融类专业成了热捧。建议在高校录取中适当调整导向。
二是坚持虚拟经济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原则。总体上说,我国应该加快虚拟经济的发展,在这个领域我们还有很多方面亟待加强、改善和提高。但一定要从国情出发,理清哪些金融产品应加强发展,哪些要限制发展,哪些不能发展。决不可盲目追随西方的模式,绝不能重犯西方国家已经被这场国际金融危机所证明了的错误。
三是切实加强对虚拟经济的监督管理,确保我国虚拟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四是从政策上切实帮助实体经济解决面临的一些困难和问题。
五是通过税收等办法解决好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两个领域之间从业人员特别是高级管理层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
六是加强舆论宣传引导。在市场经济中,高回报往往伴随着高风险,看似馅饼实为陷阱的事是很多的。要宣传鼓励实业家们心无旁骛地做好主业,通过技术创新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打造品牌。有的企业家说:“品牌是熬出来的,能做百年老店肯定能成品牌。”
总之,我们要深刻领会中央精神,高度重视发展实体经济,正确处理好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关系,既要做大做强实体经济,又要做优做好虚拟经济,推动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编者按今年“两会”,全国政协委员、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李德水接受了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记者的采访,就实体经济的发展、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等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采访全文如下。
10.3969/j.issn.1674-8905.2012.03.001
(摘自2012年3月4日《中国信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