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和质量的两把钥匙

2012-08-15 00:48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批判性院校人才

荣 莉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高教研究室,江苏泰州225300)

1 问题的提出——钱学森之问

中国需要什么样的教育?高职要办成什么样的教育?这是一个各行各业都有答案的问题,有人说,回答这个问题,不应仅仅站在教育的立场,应该从社会责任出发,统筹研究,寻找答案。笔者认为,从社会责任出发是对的,但没有抓住问题的实质,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那么,教育的终极目的就是把中国公民培养为具有良好的素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够以其创造性劳动,为社会发展做出较大贡献的人[1]。

国家走创新发展之路,需要各类拔尖人才。现行的职业教育体制为中国改革开放,科学发展培养了大批人才,这点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我们也遗憾地意识到,现行的人才培养体系总体水平不高,培养质量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因此若要培养拔尖人才,对于现行体制来说却显得那么的捉襟见肘。怎样提高教育的整体水平提升总体办学质量?前辈先贤早在许多年前就关注这一问题了,最知名的就是钱学森之问。

2005年,钱学森在病榻上向温总理提出了著名的钱学森之问:“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新人才的模式办学,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作为回应,教育部于2009年实施了“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这项计划的目的就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它还有一个高调的名字:珠峰计划,由于教育部希望各校不张扬,埋头苦干,这个名字很少流传。由于这个计划不包括高职院校,一段时间以来,有些人误以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不是高职院校的办学目的,高职院校培养不出这类人才。

但很多高职院校校长发出了同样的质疑:高职院校难道就不能培养出拔尖创新人才吗?十多年的高职办学历程中,为什么没有培养出公认的具有影响力的杰出人才?

2 第一把钥匙:高端带动——培养优秀拔尖人才

2.1 高端带动思路

思路决定出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新思路就是高端带动:以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带动整体人才培养水平提升,对于全面提高人才培养工作水平,实现高职学院更好更快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从前,我们囿于环境舆论,对高职教育的理解趋向低端、狭隘,在人才培养目标的操作层面被定义为合格人才,一直没有在培养目标的层次上主动突破。直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公布实施之后,高职人才培养才找到了新的方向。《纲要》指出:“努力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近一年来,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一些重要的教育工作会议上多次提出高等职业院校应发挥职业教育领域中的引领作用,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纲要》的上述规定以及鲁副部长的讲话要求,为高职院校培养拔尖人才提供了政策支撑。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党委立足于新时期学院发展战略和人才培养特色,认为高职院校要在办学质量上实现新的飞跃,就必须走高端带动之路,并且深信高职院校是可以培养出优秀人才、拔尖人才的,高职学生可以成长为优秀拔尖人才,成为技艺精湛的能手或技师,成为创新创业的带头人,成为具有国际视野的管理者。

2011年12月14日,泰州职业技术学院明确提出培养优秀拔尖人才的总体目标为:不断探索创新,着力培养一批又一批思想品德优良、知识基础扎实、专业技能冒尖,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兼备,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具备创业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职优秀拔尖人才。从此,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开始尝试破解“钱学森之问”这一艰深课题。

2.2 解读培养优秀拔尖人才的教育理念

(1)培养优秀拔尖人才是教育工作者的职责所在。教育工作者要因材施教,将差生培养为合格生,将合格生培养为优秀人才,将优秀人才培养为拔尖人才,这是任何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明确的教育目标。(2)培养优秀拔尖人才是评价教育效果的重要标准。学生毕业之后,走向社会,怎样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挑战。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时下,面向世界更为重要,也是对教师的要求。我国经济已经跑在世界的前面,没有全球的眼观,世界的眼光,教育是办不好的,更不能服务经济发展。(3)培养优秀拔尖人才是打造高职院校中的“黄埔”。优秀拔尖人才不是对现实学生的评价定义,而是立足于未来,因此,不必苛求于定义之争,内涵之争,一切交给未来评说。高职培养优秀拔尖人才是百年之计,是教育工作者的职责所在。

3 第二把钥匙:批判性思维——人才的关键素质

3.1 时代特征呼唤批判性思维

当今社会特征可以用与批判性思维有密切联系的三个词来概括:信息化、全球化、可持续发展。在信息和交流技术教育中,批判性思维是最基本的要求,全球教育的基础是具有批判性思维的视角,而批判性思维是可持续发展具体行动的一个先决条件。如今,有些跨国公司在招聘人才时不考核专业,只考悟性,即现场解决问题的能力,反映了一种人才评价标准关注综合素质的发展趋势。批判性思维是被公认的21世纪基本技能中的必要元素,因此,它也必定成为高等教育不容回避的话题[2]。

3.2 社会现实需要批判性思维

拥有批判性精神和批判性思维是提出科学问题的前提。如今,传媒发达,海量信息冲击人们的大脑,人们在被动地、不加批判地接受每天蜂拥而来的大量信息时,越来越依赖各种专家言论。这是一个可怕的趋势,久而久之,人们就不习惯于批判,像方舟子、韩寒、薛蛮子等具有批判质疑精神的人太少,与13亿的庞大人口基数不相称。

批判性思维是企业中层应具备的关键素质。近年来,许多企业为了储备中高层管理人员队伍,推出了管理培训生计划。在选拔未来的优秀管理者时,令企业困惑的是如何确定区分一般员工和优秀管理者的核心能力,并且用省时省力的方法测量到这种能力。一些企业认为:如果一名员工将来想要成长为企业的中层甚至是高层管理者,那么,批判性思维便是他所应具备的其中一项关键性素质。

3.3 高职人才培养缺乏批判性思维教育理念

一直以来我们都没有找到从以知识教育为核心的应试教育向以能力为培养核心的素质教育转变的那个具有四两拨千斤功能的“魔棒”——批判性思维[3]。在笔者看来,批判性思维的能力是重要的生存技能。因此任何教育类型和层次都应该进行批判性思维教育,培养具有批判性思维态度和习性并且善于进行批判性思维的人。

高职学生,大多数被认为是所谓的学习差生,他们中的很多人由于不适应,反感应试教育体制,逆反情绪严重,不求学习进步,只求一时之快,渐渐的成为学习成绩不好,具有反叛精神的“差生”。这些学生具有反叛精神,是由于缺乏批判性思维技能和批判性思维者的基本素养,遇到令他纠结的问题时表现为简单的非此即彼的武断式选择,不会以理性质疑的态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一个具有批判性思维的人在思维方面也会有很多特点,比如不草率、不盲从,对问题深思熟虑;保持好奇和质疑的态度;意识到偏见、歧视的存在,并注意克服这些偏见对判断的影响;能以一种开放的态度理性地看待各种观点,理解他人,愿意修正自己的观点等[4]。

而目前关于高职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研究,尤其是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研究目前还极为缺乏,这与我国大学生批判性思维整体发展水平不高的现状,以及批判性思维在高职生素质中所占重要地位是不相适应的[5]。

3.4 批判性思维

如何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这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哈佛大学前校长德里克·博克在他的著作《回归大学之道》中列举了大学教育的主要目标,其中包括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道德推理能力、公民意识、适应多元文化的素养、全球化素养以及广泛的兴趣等。博克提及的几大教育目标中,批判性思维能力与学生的素养关系最为密切,是拔尖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4]。

批判性思维是面对相信什么或做什么而作出合理决定的思维能力[6]。它既是一种思维技能,也是一种人格或精神气质。它既能体现思维技能水平,也凸显现代人文精神。培养好的批判性思维者,就是把批判性思维技能和精神气质的培养结合起来,而拥有这种能力和气质的公民即为合格的公民,这正是今日大学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所在[7]。

总之,只有充分发挥培养优秀拔尖人才的高端引领作用,为学生开设相应的批判性思维课程,并通过渗透的方式,将批判性思维理念根植于人才培养体系中,才能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办学水平和质量。

[1]苏建军.浅论人才的本质属性[J].才智,2011,(9):208.

[2]武晓蓓,周建武.批判性思维—21世纪的重要技能[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40-44.

[3]戴春琴.简论批判性思维与大学生素质教育[J].职业时刻,2010,(7):55-56.

[4]张杨,张立彬.美国高校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模式探究[J].世界教育信息,2012,(1):46-50.

[5]曲苒.论高职生批判性思维及其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1,(9):94-95.

[6]谷振诣,刘壮虎.批判性思维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7]何燕婷.高校课堂教学如何植入批判性思维[J].中国证券期货,2011,(6):227-228.

猜你喜欢
批判性院校人才
人才云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