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夏小波
一直被外界定义为高耗能、高污染的陶瓷产业,近年来一直在探索走低碳环保的绿色发展道路,而“瓷砖薄型化”是正式走上绿色道路的重要标志。陶瓷薄板及类似陶瓷薄板的薄型化和轻质化产品有两大优点:一是节能、减排、环保,促进循环经济发展;二是扩大了陶瓷制品的应用空间,为材料生产开创了一条新路子。
根据2009年国标委发布的《陶瓷板》产品标准,陶瓷薄板是指由粘土和其他无机非金属材料,经成形、高温烧成等生产工艺制成的板状陶瓷制品,其厚度不大于6毫米,上表面面积不小于1.62平方米。
陶瓷薄板出现的历史已有30多年了,但进行现代工业化生产的历史还不到10年。我国陶瓷薄板生产开始于2007年,当年,由科达机电提供第一套成套装备、广东蒙娜丽莎公司提供工艺技术,双方合作建设瓷质板材生产线,并投产成功。之后,产业化的配套工作逐步展开。2008年,中国建材联合会将“大规格陶瓷薄板关键装备、工艺技术及其产业化”的联合申报项目评为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今年10月,佛山皇磁陶瓷有限公司正式推出4.8毫米陶瓷薄板产品,使国内生产陶瓷薄板的企业增至17家,日产量超过14万平方米。除了皇磁陶瓷,薄板生产企业还有蒙娜丽莎、BOBO、新中源、东鹏、汇亚、欧神诺、马可波罗、诺贝尔、亚细亚、楼兰、金意陶、箭牌、湖北金海达、山东城东,以及日本TOTO在江苏的生产工厂、阿联酋RAK陶瓷在广东的工厂。其中,蒙娜丽莎于2007年最早开始生产薄板;楼兰于2011年底投产,并于今年3月开始把现有的传统产品全部改为薄板;湖北金海达、马可波罗、金意陶3家均于今年年初投产;新中源薄板生产线达6条,是目前生产线数量最多的企业。常规产品中,厚度最薄的为湖北金海达生产的薄板,仅3毫米;除箭牌、城东两家产品厚度为6毫米外,其余企业产品厚度均低于5.5毫米。目前,这17家薄板企业的业务范围覆盖了国内外市场。
陶瓷薄板不仅能够替代传统瓷砖,而且更加节能。与同类产品相比,单位面积建筑陶瓷材料用量降低1倍以上,能够节约60%以上的原料资源,降低综合能耗50%以上。原材料使用量、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都能很好地实现“节材、节能”的低碳目标。数据显示,如果传统瓷砖厚度降低60%,按去年瓷砖年产量87亿平方米计算,每年仅瓷砖生产就可节约相关原料10000万-17000万吨,每年的综合能耗可减少约数百亿千克标准煤。同时,可分别节省矿产资源、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节约水资源约60%、50%和30%,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非常可观。此外,对于产品使用者而言,薄型化、轻量化的板材,既节约了物流运输成本,减轻建筑物的荷载,更是直接降低了物流、建筑施工的碳排放。
去年底,工信部发布《建筑卫生陶瓷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及5个子规划,要求建筑卫生陶瓷工业积极推进薄型化和减量化工艺及制品。这一政策对于正在尝试生产薄板、薄砖的陶瓷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利好消息。
陶瓷薄板面世之初,有人认为它太薄,抗冲击力不够,不能挂外墙。这其实是一种误解。实践证明,与微晶石、抛釉砖等瓷砖新品不同,薄板重在工艺上的创新和科技含量的增加,在让瓷砖变薄、变轻的同时,耐磨性、抗折性也大大提高,完全可以大规模应用到建筑幕墙系统等各方面。
针对陶瓷薄板的市场前景,有人认为,陶瓷薄板减少了原料、燃料的使用,降低了运输成本,理应比传统瓷砖价格便宜,而其目前的价格偏高。与传统瓷砖相比,陶瓷薄板确实没有明显的价格优势,但如果将它与铝单板、玻璃、金属等幕墙系统、幕墙材料比较,价格优势还是很明显的。
过去,陶瓷企业不断把瓷砖做大做厚,是为了凸显奢华感。但随着技术的成熟和消费观念的改变,同时为适应绿色生产的需要,瓷砖薄型化已是大势所趋。因为变薄不仅意味着生产、运输成本和能耗降低,产值增加,更由于其重量更轻、硬度更强,能够突破传统瓷砖铺地贴墙的功能,进一步扩大应用范围,代表着瓷砖未来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