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洪升
(徐州铁路公安处,江苏徐州221003)
近年来,我处始终把压降铁路交通事故和防止“五类”治安案(事)件作为线路治安工作的重点,积极构建综合性的治安防范管理体系,使“两类”事故、“五类”案(事)件呈逐年下降趋势。但综观管内路伤事故,因自杀而造成的路伤事故一直占有较大比重,成为困扰一线单位线路安全管控的难点。笔者通过探究其规律特点,就如何有效防范线路自杀式路伤,进一步巩固线路治安的持续安全稳定作粗浅探讨。
2009年以来,我处管内共发生路外伤亡事故49起,其中确定为自杀性质的21起,占事故总数的42.3%。另外,通过落实巡防措施,民警及保安发现并及时防止到线路自杀的情况11起。通过分析发现,管内自杀性质的路外伤亡事故有以下特点。
据分析,32起线路自杀(包括已发事故和防止的情况)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特点。春季线路自杀率较高,共发生12起,占总数的34.3%。这个季节人的思想比较活跃,容易产生烦躁、愤怒情绪,诱发自杀问题发生;传统节日前后(如中秋、清明、春节等)线路自杀相对突出,共发生9起,占总数的25. 7%。这些时间节点,容易对经济困难、病痛折磨以及丧偶独身等人员造成更加沉重的心理负担和心理冲击,加剧其悲观厌世情绪,从而引发自杀问题。
近三年发生的21起自杀性路外伤亡事故,时间均集中在下午和夜间,其中夜间发生14起,占伤亡事故总数的66.7%。防止的11起自杀情况也都发生在这两个时间段。经事后深入调查了解发现,当事人在自杀前,大都经过了反复和长时间的思想斗争,并且需要妥善安排后事,选择下午和夜间自杀较为可能。
上述21起自杀式路伤事件有18起发生在陇海线,占85.7%,另外3起发生在京沪线。事故地点多集中在桥涵接合部、护栏低矮处、护栏易破损处等重点部位附近,此类情况共有12起,占57.1%。
从发生的路外伤亡事故看,行为人居住在线路两侧5华里以内的占84.4%,身份均为农民,文化程度较低。年龄段相对集中,可分为3个层次:20岁以下、30岁左右、40岁至60岁之间。特别是40岁至60岁之间的中年人居多。从已发的伤亡事故看,20岁以下2起,占总数的9.6%;30岁左右7起,占总数的33.3%;40岁至60岁之间12起,占总数的57.1%。从防止的自杀情况看,20岁以下4起,占总数的36.4%;30岁左右3起,占总数的27.2%。
从管内发生的自杀情况看,自杀的原因大致有4种类型。利己型,表现为自杀者常年患病或患有严重疾病,企图以自杀的方式寻求对病痛折磨的解脱。该类情况共有5起,占23.8%。利他型,自杀者大多因为债务在身或经济拮据,为子女、亲友利益着想,存有一死百了的心态。该类情况共有3起,占14.3%。偏激型,因家庭、婚恋、邻里纠纷等引起矛盾激化升级,集中表现在20岁以下和30岁左右年轻人身上,矛盾的一方选择自杀的方式给他人造成压力和负罪感,以满足自己畸形的报复心理。该类情况发生8起,占38.1%。乏味型,集中表现在40岁至60岁之间特别是丧偶之人身上,他们感觉生活没有依靠,且农村的活动空间较小,缺少精神文化的支撑。该类情况共有5起,占23.8%。
自杀动机产生后,行为人往往会流露出自杀的意向或暗示,但周围的人防范意识不强,往往对其反常表现不敏感,对欲自杀者发出的信号关注度不高,从而导致危害结果发生。调查发现,有8名家属表示没有察觉自杀者的反常表现。同时,即使发现了行为人自杀意图,也缺乏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对行为人可能到铁路自杀的敏感性不强,传递自杀信息的渠道不畅,依靠社会力量实施自杀防范、救助方面存在不足。调查发现,有11名家属虽然事先发现了行为人的自杀征兆,但仅仅采取被动看护等消极办法来应对,没有或不知道如何采取积极的化解措施,来防止自杀事故的发生。
从“网内”看,铁路护栏网受季节性、地域性等因素的影响,仍然存在易攀爬、易破损等动态隐患,桥涵接合部、车站两端等重点部位的物防标准需要进一步提升;部分巡防力量的工作状态不佳,尤其是夜间线路防控力度相对薄弱,全时段、全方位的线路巡防工作要求有待于进一步提升。经调查,线路自杀情况发生在距离线路治安岗亭500m内的有5起,占总数的23.8%。从“网外”看,线路治安社会化管理需要进一步推进,地方相关部门、村委会、家庭对自杀问题关注度不高,缺少综合性、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如何有效地构建网外大联防格局,从根本上防止出现线路自杀情况,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1.创新工作理念
要围绕创建线路治安“绿色通道”,进一步牢固树立“线路治安一日不稳、公安工作一日不宁”、“线路治安是命”的理念,提升对“线路治安是单位的业绩、干部的政绩、民警的幸福指数”的认识,引导干部民警自觉把先进理念融入到线路防控工作中,增强做好线路治安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筑牢“防事故、保安全”的思想基础。
2.确立可防观念
要树立科学观念,敢于面对问题,勤于思考问题,善于解决问题。要深入分析自杀性路外伤亡事故的规律特点,认真总结防止自杀情况的经验做法,坚定工作信心,坚决克服自杀不可防、没法防的消极思想,牢固确立“只要超前预想、主动付出、用心用力,就能有效防止线路自杀问题”的观念。
3.明确工作指向
要按照我处创建更高水平线路治安“绿色通道”的要求,把压降路伤作为重点,针对高铁、提速、普速(支线)等不同线路的实际情况,从严制定工作目标,科学制定工作标准,完善路外伤亡事故考核奖惩办法,层层分解量化、传递压力,确保线路安全防范措施落到实处。
1.提升物防标准
要统筹规划,围绕线路物防“三不进”(钻不进、翻不进、绕不进)的标准,按照“先重点、后一般,先封闭、后加固”的原则,加快管内支线防护栅栏安装施工的进度,尽快实现管内线路全封闭。要根据线路复杂程度和自杀问题的区域性特点,有重点地对防护栅栏安装防爬刺、铁蒺藜等附加设施,进一步提升重点复杂区段线路安全系数。要盯控桥涵接合部、车站周围、三线门、施工便门等重点部位的物防设施,始终坚持标准不降,督促有关单位落实加密加高、及时锁闭、专人看守等措施,坚决杜绝闲杂人员由此进入线路引发事故。
2.动态整改隐患
要探索建立物防建设常态与动态相结合的管理模式,既要对物防设施设备实行台账式、固化式管理,牢牢掌握底数和基本状况。更要建立健全线路安全隐患动态监测和分级整改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公安机关检查督促职能,落实现场盯控当场整改、销号管理限期整改、协调会商攻坚整改,坚决消除安全隐患。要密切关注因恶劣天气、线路施工等因素对物防设施的影响,跟进实施滚动排查,及时发现和整改动态隐患,有效控制造成自杀的便利途径。
1.进一步完善工作规范
要以线路警务区、居家式警务室的标准化建设为基点,不断完善线路民警标准化作业规范,特别是要进一步落实线路民警一日工作流程,狠抓线路巡防的过程管理和习惯养成,牢牢把控工作节奏,敏锐掌控线路两侧的动态,及时发现疑人、疑情。要坚持“零容忍、零借口”,不折不扣地落实接发动车和客车工作制度,有针对性地把“双零”原则引入到接发货物列车工作中,实现安全防范升级,坚决杜绝“不接车、不在位”问题,通过对列车运行情况的实时监控,有效控制闲杂人员上线。
2.进一步把控工作重点
要高度重视线路自杀情况的季节性、区域性特点,在重点时节、复杂区段科学调整警力配置,加大巡防力度,确保防得住、不失控。要针对容易出现问题的线路区段、车站两头、桥梁两端、桥台接合部以及沿线施工通道等重点,落实力量重点盯守,并切实发挥治安岗亭、瞭望塔的作用,提高线路治安防控能力,严防闲杂人员进入线路。要针对恶劣天气造成桥涵积水、防护设备受损等容易引发破网穿行的情况,开展不间断流动巡查,及时发现和有效处置各类问题。
3.进一步优化巡防工作
要严格落实线路治安逐级包保、线路区段分工负责制,进一步推进添乘检查、“双休日”督导和夜间暗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各类问题,精细精准推进巡防措施落实,提升巡防工作水平。要全面深入推广线路巡防GPS定位管理,加强对线路巡防力量的实时监控、动态监督,实现点对点、全时空的跟踪管理,不断强化巡防责任落实,提高线路见警率、管事率,压缩自杀等人员的活动空间,消除安全隐患。要坚持严格管理和人文关怀相结合,针对性地做好线路巡护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充分调动积极因素,营造良好工作氛围。
1.全面掌控信息
要坚持以我为主,强化超前主动意识,把容易引发心理应激事件的问题纳入工作视线,如沿线村民的个人健康、经济状况和婚姻恋爱、邻里纠纷等,充分利用路外宣传、基础调查、签约走访等时机,用心观察询问、主动了解调查,敏锐及时地发现重点人、重点事。要广泛借力群众,在沿线村庄广建朋友、工作关系,特别是加强与村干部的沟通联系,构筑严密的信息网络,有效地掌控异常情况,畅通信息传递渠道,实现对欲自杀情况的超前预判、超前处置。要建立健全沿线重点问题的分析研判工作机制,注意分析问题成因,牢牢掌控演化过程,为针对性采取化解措施提供可靠依据。
2.积极化解风险
要把开展沿线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与爱民实践、路外宣传等活动结合起来,把积极主动解决沿线群众的实际困难作为有力抓手,用真心换取群众的支持、信任,不断提高群众工作能力水平,为有效实施化解做好铺垫。要以警务区为基本单元,加强与农村警务室和村委会的联系协作,建立村民矛盾纠纷联合调解机制,对发现的各类问题,主动靠上去做工作,按照“矛盾纠纷不缓和不放过、跟踪管控不落实不放过”的原则,及时消除自杀肇事的风险。要紧盯有自杀倾向的人员,落实“一对一”的帮扶措施,通过经常上门走访、提供电话咨询等,密切掌握动态变化。并发动村、队、家庭、邻里等多方力量,建立预防自杀应急处置队伍,对欲自杀者进行全方位的盯控,实现对自杀情况的超前预警、快速传递、及时控制、妥善化解。
3.构建联防格局
要充分认识到自杀不仅仅是威胁线路安全的治安问题,更是影响和谐的社会问题,切实引起地方的高度重视,主动寻求地方相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促成地方采取相关措施加以防范,积极推进线路治安的社会管理创新。要以平安铁路创建工作为着力点,探索把路外伤亡事故纳入沿线平安村镇创建考核标准,实现对欲自杀等重点人员的责任化管理。要延伸路外安全宣传的效应,加强与地方卫生、文化、综治等部门的沟通、配合,积极开展以路外安全文艺宣传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文化建设,丰富村民精神生活,探索建立农村心理咨询等救助渠道,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