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杏花岭区文化旅游开发的空间格局与行动战略研究

2012-08-15 00:50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4期
关键词:商务区太原市太原

赵 平

(太原大学旅游系,山西 太原 030032)

一、太原城市发展与旅游开发整体空间格局下的功能划分与主题定位

1.南移西进、东拓北揽的整体格局

太原市南北方向以迎泽大街为界,北城以旧城为主,南城以新城为主;而东西方向则以汾河为界,河西以发展工业为主。

然而,解放后很长一段时间,太原市城区建设长期沿袭旧有空间格局,功能分区不明确,老城区的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混杂,使文化与文物资源常常成为城市扩建与改造的牺牲品。交通街道也是简单处理,多以直线划一,将传统丁字型路网破坏殆尽,传统街巷格局大多不存,传统建筑和房屋也所剩无几。

“十一五”规划中,太原市提出“南移西进”“扩容提质”的战略发展规划,汾河将作为城市南北拓展的主轴线,汾河两岸重点发展文化休闲、娱乐服务、旅游观光等城市产业。南城的小店区和晋源区,成为太原城市扩展的主战场。万柏林区是太原城市改造的重点区域。迎泽区和杏花岭区则是延续商业中心区的功能,发展休闲、娱乐和服务产业,增强省城的凝聚服务功能。

根据实际情况,太原市又适度调整太原市城市发展规划,降低市中心南移的程度,充分利用东西山地开发城市用地,增加城市发展的土地资源。

这一系列规划和措施,将使太原城市空间得到充分的拓展,为太原合理功能分区提供了基础保障,也给杏花岭区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2.各区分工合作中杏花岭区的功能定位

新的规划中,小店区和晋源区作为城市新开发区,具有良好的空间延展能力。其中长风西大街至晋阳湖一带将建成全省的会展中心、行政中心、奥体中心以及影视基地等大型综合文化区,小店南部将建成大中专院校集中的教育园区,以迎泽大街和柳巷为核心的迎泽区将继续保持商业中心的地位,发挥商务中心的作用,并适当保护太原传统历史街区文化,发挥休闲、娱乐和服务功能。

而杏花岭区功能定位确定为“中心商务区、历史文化区、休闲旅游区”,既是对杏花岭区作为太原市中心商务区延续的确认,也是对其保留有大量太原旧城风貌的肯定,为今后太原市发展城市休闲旅游确立了新的主题和空间范围,为进一步开发杏花岭区的文化旅游资源、形成新的城市街区格局、发展休闲旅游产业提供了依据和目标。

3.全市整体格局下杏花岭区文化旅游开发的主题定位

(1)主题定位

总体而言,针对太原市城市内在性格秉赋和对外形象,杏花岭应该着重展示其独特的品格内容。如历史上宋元明清各朝直至民国及建国初期在杏花岭区留下的烙印(督军府、城隍庙、拱极门、国民师范旧址、赵树理故居等),山西老西儿的人格特征在社区市民行为中的印记(祭祀活动、庙会、面食节等),现代都市吸引热点在杏花岭区反映的特征地标(动物园、府西府东街等),居住与休闲的特色区域(游憩旅游区、会馆区、景观居住区等)。

根据太原市对杏花岭区的功能确定,杏花岭文化旅游开发的主题定位应该从两个理念层次来进行挖掘和提炼:

一级理念:相对抽象地提炼出能够反映太原市独一无二以及总体的特征,如表现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悠悠杏花岭,锦绣太原城等。

二级理念:具体表现杏花岭区具有太原品格的内容,如宋元明清时期的城市记忆,国共合作遗址;探寻龙城历史痕迹,体味太原街巷风情。

(2)主题形式

主题形式应该注重城市风貌的标志建筑、着力恢复社区记忆的意象景观、突出老太原风味的情景活动。如表现中心商务区的府东府西街的建筑群,表现游憩商务区标志性建筑希尔顿酒店、传统老字号等,表现主题街区的传统街巷,表现老太原风貌的古迹建筑等。通过大都市传统街市的核心,触摸太原城市内在的灵魂;通过太原景观街区的主题塑造,激发出都市梦想与激情,并为太原城市的历史记忆景观提供令人无穷遐想的空间意象,从而满足文化休闲旅游的需要。

如以三墙路和解放路为双主轴,东起五一路,西至新建路,南起府东府西街,北至北大街,形成杏花岭“龙潭游憩商业区”,与柳巷—钟楼街商业中心和府东府西街中心商务区进行延伸发展,将商业活动引向集商务、休闲、娱乐、旅游、文化活动一体的太原独具特色的游憩文化区。

以此为构架,区内着力恢复传统社区的景观意象,如主题街区;再现太原风味的情景活动,如庙会等,从而使游人能够触摸到太原文化生活的脉膊。

(3)主题目标体系

经济目标:形成太原市游憩商务区,吸引游人光顾。

生态目标:宜居宜游、环境美化。

文化目标:浓厚的文化底蕴,市井街巷完整,民俗活动丰富。

社会目标:空间意象延伸,历史记忆景观,社区情景参与。

主题目标体系的实现将使杏花岭区形成主题游憩商务区、主题景观生态园、主题景观街巷区和主题文化社区。因而成为太原市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景区。

二、杏花岭区文化旅游开发的空间格局

1.形成太原市游憩商务区和东北环城市旅游度假带

旅游城市=中央游憩商贸区(RBD)+环城市旅游度假带

首先,杏花岭区应着力打造太原市中央游憩商务区。中央游憩商务区(recreational business district),简称RBD,是与CBD(中心商务区)存在内在关联,是CBD外延与旅游活动中心之间的交互区域,旅游商务区依赖于城市CBD区域发展起来。[1]传统中心商务区需要新的提升空间和内容,商业街区也将重新拓展自己的发展空间和形式。游憩商务区的开发模式主要是在本地居民商贸活动集聚的中心区,随着旅游者增加,需要设定功能区专门提供旅游服务,在商贸活动之外提供丰富的游览娱乐、文化休闲等活动,逐步演化形成旅游商务区,吸引旅游投资商,形成现代城市旅游服务业集聚地。当然,其主要客源市场开发是满足旅游者和本地居民双重需求。而杏花岭区的井字型“龙潭游憩商务区”(东:五一路,西:新建路,南:府东府西街,北:北大街,中:解放路和三墙路)正好满足由CBD(柳巷-钟楼街、府东府西街)向RBD延伸的空间区域,近几年来城市发展也逐步印证了这一发展规律。[2]因而,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形成太原游憩商务区,既符合杏花岭区的城市空间发展格局,也容易形成购物、游憩、休闲等城市旅游活动圈,成为太原最易吸引人流的区域之一,为文化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环城游憩带是指发生于大城市郊区、主要为城市居民光顾的游憩设施、场所和公共空间,特定情况下还包括位于城郊的外来旅游者经常光顾的各级旅游目的地等一起形成的环大都市游憩活动频发地带。研究表明:大城市居民周末假期更多选择环城游憩带,尤其对自然景色为主的旅游区有更多的偏好。[3]杏花岭东山具有发展环城游憩带的良好条件,是发展太原环城旅游度假带的重要地区之一。

2.全面体现城市游憩环境的绿色生态景观

(1)汾河绿道和西城水系生态景观

以汾河、龙潭公园为轴线,构建生态景观线,进一步提升绿色生态景观和休闲旅游区的建设水平,发展环水型休闲景观房地产,促进绿色产业和 GDP 快速增长。[4]

(2)东山山丘生态景观

以卧虎山动物园、九龙山自然景观和东山植物园等为轴线发展东山生态景观游憩带,能够有效推动环城旅游度假带的形成,吸引投资商发展绿色景观房地产,实现太原市城市建设的立体发展。

(3)街区园艺生态景观

杏花岭区街区由于建筑物密度较大,传统街巷相对狭窄,现代绿地实现有一定难度,因而街区园艺应该更多体现在盆景和小型装饰性绿化景观,用以点缀休闲环境和传统景致,构造特定的主题氛围,给居民和游客以赏心悦目和温馨舒适的感觉,形成到处是景点、街街能旅游的效果。

3.全面保护和适当恢复特色鲜明的太原历史“记忆景观”

老城的延续与依存,留住太原的根脉与特色,是杏花岭区的重要使命,也是发展杏花岭区文化旅游的基础。

(1)独具特色的红色记忆景观

国民师范旧址、太原解放纪念馆,是特定时期国共两党合作和斗争的历史画卷,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两大标志性历史事件。前者是国共合作最成功的范例之一,为形成我党抗日根据地,扩大我军有生力量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后者已经成为解放战争典型的攻城战役的范例。随着岁月的流逝,两大标志性事件也愈来愈凸显出应有的历史价值,其文化内涵和旅游审美性也日渐丰富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和军事教育素材都是不可多得的珍贵素材。

(2)延续空间意象的街巷景观

杏花岭区在太原市中旧城保存最多,是延续太原街巷空间意象、建设主题街区、发展休闲街区、游憩旅游街区最适合的城区。

主题街区是依赖于市民聚集居住区域而逐步产生的一种具有场所感和便利性的生活空间形态。主题街区有别于一般的街区,主要是由于在街区的开发建设与发展管理的全过程中始终贯穿着一个或多个主题。这里的主题是一种文化的积淀、一种生活方式的积累、一种时尚元素的符号、一种感召力量的体现。

杏花岭区拥有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和众多文物古迹,传承三晋历史文脉,弘扬三晋文化,同时还有工业文化遗产,督军府、唱经楼、城隍庙、拱极门、国民师范旧址、太原解放纪念馆、赵树理故居、浑源会馆等历史文化资源,在相应的街区都具有标志性的作用,都是主题街区的主题符号。

还有众多的街巷虽然改变较大,但其文化内涵尚存,地名尤在,也可以成为延续空间意象的载体,可以通过标牌的方式将这一记忆留给游人和居民。一些曾经具有强大召唤力和影响力的街区,应该适当恢复或异地搬迁复建,形成记忆景观,强化太原历史名城的街巷体系,从而使太原街巷整体系统得以维持。

(3)生生不息的社区文化情景

街巷的历史感与地脉意象更多地应该从社区的生活活动中体现出来,才是最具有生命力的。因而社区文化和生活的情景化,是杏花岭区今后发展文化旅游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也是动员居民参与文化旅游,形成游人和居民互动,开发院落旅游活动、体验市民生活项目的又一个渠道。

北京、上海、天津、西安、济南等大都市都拍摄有反映当地地方文化和市民生活的方言电视剧,这既是对本市的宣传,也是在为当地旅游作最好的宣传。杏花岭区作为太原最具有当地风情的区域之一,最具有太原本地特色,通过这类电视剧可以很好地总结当地居民生活文化,借以提炼出一批街巷和社区,以及太原人的性格,使游人品味太原地地道道的生活原味。

4.着力点缀城市休闲生活的市风民俗、城郊乡村景观

商业方面,既形成逛街的新热点,发展特色购物街,又要发展商务旅游,形成游憩商务区,给游人带来休闲的享受。太原对柳巷的改造彻底地把太原人的柳巷老印象打碎了。在三墙路等街巷应大力恢复和修建传统购物街,增设传统特色吃、住、游、购、娱内容的设施,给来购物的太原和外地人别样的感觉和享受。其层次应体现出中心商务区、游憩商务区、主题街区、主题游憩场所等。通过赵树理故居、城隍庙、浑源会馆、拱极门等景点,带动街区和社区的活动。

通过面食节、醋节等,提升杏花岭的形象品味,带动文化活动的开展和城市旅游度假产业的形成。

恢复传统节日活动,尤其是以三月十五的城隍庙会为标志的民俗活动的恢复和发扬,继而全面恢复传统节假日民俗活动,形成新的人流集聚点,既为太原市居民提供节假日休闲度假的场所,为杏花岭区的文化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吸引点,也为游人展示了太原最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人情。

利用东山生态景观居住的建设,开拓城郊乡村游景观,形成差异化旅游吸引点。

三、城市开发过程中杏花岭区文化旅游开发的行动战略

1.政府行动战略

建构杏花岭区文化旅游愿景,作出文化旅游开发的总体规划和行动策划方案,宏观调控文化旅游项目的发展方向,引导市场向文化旅游倾斜,在商业、房地产等项目投资上,规范向文化旅游方向的调整和扶持。在重大和关键性项目上,市和区政府应做出样板性项目,借以引导市场和资金目标流动,在较短时间内形成建设热潮。

2.市场行动战略

文化旅游开发是一种整体战略行为,因而调动市场积极性,推动市场积极参与,达到投资与市场互动的机制,是杏花岭区建设文化旅游区的重要手段。

传统街区和主题街区的建设不应只是政府行为,而应是政府提供方案和政策,市场引导,从而达到投资者愿意投资建设,互动达到效益,逐步形成规模效果,而且要积极利用大型开发项目,在保证项目正常进行的前提下,而且确实保证文化旅游项目将对主项目带来良好效益的前提下,将文化旅游项目纳入到开发项目中去,形成互动机制,因势利导,实现经济与旅游双赢的目标。

3.社区行动战略

突出个性化、社区化、人性化的行动战略,鼓动更多的居民参与到文化旅游开发中来,形成社区旅游的良好氛围。使得政府、企业、居民三者形成合力,共同发展杏花岭区的文化事业和产业。政府宏观调控和指导,企业建设大型项目,居民开展休闲游憩活动,是杏花岭区实现文化旅游产业大发展的有力保证。

[1]许峰,杨开忠.现代城市游憩商务区体系建设研究——以武汉市为例[J].旅游学刊,2006,21(3).

[2]古诗韵,保继刚.广州城市游憩商业区(RBD)对城市发展的影响[J].地理科学,2002,22(4).

[3]陶伟,黄荣庆.城市游憩商业区空间结构的发展演变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研究——以广州为例[J].人文地理,2006,21(3).

[4]吴必虎,贾佳.城市滨水区旅游·游憩功能开发研究——以武汉市为例[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2,18(2).

猜你喜欢
商务区太原市太原
太原市为农村寄递物流补“短板”
乡村振兴“太原模式”亮起来
太原市61个村要建污水处理设施严禁直排入河
太原清廉地图
太原市园林绿化植物选择及分析
人造太原
太原市六家药茶企业获省级授权
除夜太原寒甚
全国首个“5G示范商务区”在上海启动建设
一图读懂虹桥商务区“十三五”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