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外转运的护理体会

2012-08-15 00:42李明霞路婷任永霞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17期
关键词:心肌梗死病情急性

李明霞 路婷 任永霞

急性心肌梗死(AMI)基本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管腔严重狭窄,或不稳定的粥样斑块破溃出血、形成血栓,使管腔闭塞,引起心肌缺血、缺氧、坏死。本病起病急、病情凶险且病死率高,不仅对患者躯体组织器官损害严重,而且造成心理上的重大负担[1]。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是恢复冠脉血流的有效方法。心肌梗死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但早期的心脏血运重建手术使得部分患者须转送至有急诊PCI条件的上级医院继续治疗,致使患者在转运过程中存在更大的风险,因此做好转运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及转运途中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患者的安全起着重要的作用。

1 临床资料

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向省级医院转运AMI患者51例,其中男37例,女14例,年龄34~82岁。所有患者均明确诊断,其中前壁梗塞21例,前间壁梗塞9例,下壁梗塞13例,侧壁梗塞6例,后侧壁梗塞2例,发病时间在2~24 h,患者均已给予吸氧、心电监测、建立静脉通道、应用扩血管药物或抗休克、纠正心衰等相应的紧急处理措施。

2 结果

51例AMI患者通过病情的评估、与接收部门的协作,转运前充分的人员、设备及药品的准备、安全的搬运方法、相应的心理护理、吸氧、止痛、严密的指标监测、病情观察等护理措施,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等意外情况,均安全转运到接收医院。

3 讨论

3.1 转运前的评估 转运前必须由主管医生判断病情,认真评估及权衡转运的可行性,向患者家属解释病情、转运的危险因素及转运途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转运前对患者综合情况的评估是转运安全的基础,医务人员把转运中的风险告知患者家属,在征得家属理解和支持并履行风险法律文件签字同意书后方可转运[2]。

3.2 与接收部门的协作 AMI患者在转运途中需要吸氧、心电监测、静脉用药等不间断的治疗护理措施,因此在转运患者前与接收部门取得联系,介绍患者主要病情,确保接收医院有急诊PCI条件并做好充分准备。

3.3 转运人员的要求 要求急救车驾驶员驾驶技术熟练,熟悉行车路线,避开塞车时段、路线,尽量缩短转运时间。由于医护人员的心理素质、业务水平、应急能力、与病家的沟通技巧等方面存在差异,在转运途中对患者病情的判断、观察和处理效果不同。医护人员不但要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还要有较强的责任心、丰富的急救知识,熟练操作各种急救仪器,具有准确的判断力,灵活的沟通技巧,独立工作和应急处理问题的能力。若患者生命体征不平稳,特别是容易发生心室颤动的AMI患者转运途中最好派2名护理人员同往。

3.4 急救药品、设备的准备 使用监护型急救车,配备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测、除颤仪、呼吸机、吸痰器等抢救仪器,并具备充足的电量以保证仪器的使用性能。同时配备充足的肾上腺素、阿托品、利多卡因、呼吸兴奋剂等抢救药物,以保证各种治疗的延续性。急性心梗患者在转运途中氧气的供给不容忽视,转运前应认真评估运送路程和供氧量以保证整个转运过程及额外供应量。合并急性左心衰者给予加压吸氧或50%酒精湿化吸氧。

3.5 患者的搬运 搬运患者前医护人员重新查体,综合评估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等监测指标,签订转接协议,携带患者病情资料、当天药品,根据病情保留各类支持管道并妥善固定。上、下救护车前、后均检查各管路是否通畅,连接是否紧密,防止管道扭曲、滑脱。采用留置针静脉输液,以确保转运途中保持有效的静脉通路。AMI患者忌用力,否则会增加心脏负担,扩大梗死面积,所以转运时要使担架车保持相应水平位,特别是上下救护车时,勿大起大落,搬运时嘱患者不要用力,必要时遵医嘱应用吗啡或地西泮,以缓解其紧张情绪,避免诱发室颤等严重并发症。

3.6 患者的护理措施

3.6.1 患者的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应贯穿于整个转运过程。AMI患者病情急,症状重,加之对预后效果不确定性,常引起患者恐惧、焦虑等复杂的心理变化,而这些变化,又可增加心脏负担,加重病情。因此,在整个转运过程中,护士应以紧张但有条不紊的方式进行工作,始终陪伴在患者身边,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反应,适时的给予解释、疏导,同时避免家属在患者面前过度紧张、惊慌失措导致患者心理变化而加重病情。

3.6.2 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适当应用止痛药物 AMI患者多以疼痛为主要症状,疼痛可使交感神经兴奋,心肌缺氧加重,促使心肌梗死范围扩大,诱发严重的心律失常和休克。因此,尽快解除患者疼痛极为重要。一般根据医嘱可用盐酸哌替啶50~100 mg肌内注射或吗啡5~10 mg皮下注射,必要时1~2 h再注射1次。但老年患者合并有呼吸功能不全或休克者慎用。同时可给予硝酸甘油或硝酸异山梨酯舌下含服或静脉滴注,达到完全止痛的目的,才能有效制止梗塞范围的扩大。

3.6.3 转运途中的监测及记录 心梗急性期致死的主要原因包括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左心衰竭。心室颤动是心肌梗死患者24 h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转运过程中对患者做好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的连续性监测,认真听取患者主诉,了解患者有无胸痛、胸闷症状,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避免心脏性猝死的发生。尤其是无痛性心肌梗死的并发症多发生在发病6 h内,且发病后4 h易导致室颤和猝死[3]。在使用监测电极片时要注意避开右侧锁骨下、左腋中线第5肋间的除颤区域,以便于紧急情况下进行除颤。一旦患者的监测示波中频繁出现室性早搏、成对室性早搏等室性心律失常时,应将除颤器放置于患者身边,以备急救[4]。同时做好护理记录,应不少于15 min记录1次病情,记录内容包括患者的意识活动状态、各项监测指数、用药情况等,有助于判断患者在转运过程中的病情变化。

AMI作为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转运至有条件的上级医院进行进一步的PCI治疗是抢救生命、提高生命质量的关键,转运前的认真评估,与接收医院的协作,充分的人员、设备、药品的准备、途中的持续监测及有效的护理措施可降低转运风险,提高转运成功率。

[1] 张宗雪,容艳仁,李小艳.急性心肌梗死在综合ICU的观察与护理对策.国际护理学杂志,2011,30(3):390-392.

[2] 夏立军.长途转运危重患者的安全隐患分析与对策.临床急诊杂志,2011,12(1):56-57.

[3] 李新娥.老年急性多部位大面积心肌梗死患者的观察护理.解放军护理杂志,1999,16(2):36.

[4] 杨林,李靖,单立,等.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内心脏性猝死的临床特点及护理.中华护理杂志,2011,46(7):658-660.

猜你喜欢
心肌梗死病情急性
HBV-ACLF患者血清miR-122和HMGB1水平及其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探索构架
中西医结合治疗HBV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BV DNA转阴率的Meta分析
血清TSH对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病情的影响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急性胰腺炎致精神失常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