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面部色斑与气血的关系

2012-08-15 00:42聂新宏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10期
关键词:祛斑丹皮色斑

聂新宏

中医认为,气与血是构成人体的两大类基本物质,两者关系非常密切。《内经》指出:“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明代《景岳全书》则说:“人有阴阳,即为血气。气主阳,故气全则神旺;阴主血,故血盛则形强。人生所赖,惟斯而已。”,气属阳,血属阴,气以推动、温熙为主,血以营养、滋润为主。中医有“阳在外阴之使也,阴在内阳之守也”,“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的说法,故两者不可分离。气和血无论在生理、病理上都是互相联系,互相资生,互相影响的。当人体发生全身性病理变化(即内分泌紊乱)时,人体内的气血运行不畅,经脉不通,则导致淤血内停,气滞不畅,阴血不能到达皮肤颜面、营养肌肤,而皮肤中的黑色素就不能随着人体的正常新陈代谢排出去,长期如此,就形成色斑。体内不同部位的气滞血瘀及病变,就会在面部相对部位以斑块表现出来。“五脏六腑十二经血,皆上于面,夫之行俱荣表里人或痰饮渍脏,或腠理受风,致气血不和,或湿或浊,不能荣于皮肤,故变生黑肤”。

面部色斑的形成,其实也就是亚健康的表现,亚健康即指非病非健康状态,这是一类次等健康状态(亚即次等之意),是界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状态,故又有“次健康”、“第三状态”、“中间状态”、“游离(移)状态”、“灰色状态”等的称谓。中医讲“治未病”“未病”不是无病,也不是可见的大病,按中医观点而论是身体已经出现了阴阳、气血、脏腑营卫的不平衡状态。我们的祖先早就意识到,有了疾病除积极寻找除疾之法外,还积累了许多预防疾患的措施。《黄帝内经》曰:“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兵,不亦晚乎?”由此可鲜明地看出我们的祖先已认识到对疾病应“未雨绸缨、防患未然”的重要。亚健康在理论上有很多的形式,如何调理?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气、血的调养对女性来说特别重要。皮肤白里透着粉红,有光泽、弹性、无皱纹、无斑代表气血充足。反之,皮肤粗糙,没光泽,发暗、发黄、发白、发青、发红、长斑都代表身体状况不佳、气血不足现代医学将定为面部黑色素沉积病,属于色素障碍性皮肤病,一般认为与内分泌有关,与中医“面痤”、“黧黑斑”相似,多由情志抑郁,渐伤肝脾,肝郁化火,脾虚不能生化精微,以致血弱不华,火燥结滞淤于面部,使其肝郁气结,肾阴不足,气血失和所致。由于女性的生理特点,月经时血液会有一定量的消耗和流失,加之经期情绪、心理的变化,身体中的雌激素分泌降低,月经失调紊乱也就时常发生。随之而来的肌肤变化,可想而知。肤色暗淡,眼圈发黑,还有满脸的痘痘,花容失色,令人苦恼。俗话说“人老珠黄”,其实指的就是眼白的颜色变得混浊、发黄,有血丝,这就表明你气血不足了。调整内分泌,提高荷尔蒙水平,补气养血从根本上调经理血,当然也是拥有娇美容颜的养颜之本。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些简便易行补气养血的美颜方法。

1 肝气郁结型

1.1 临床表现 肝气郁结型的临床表现为急躁易怒、胸胁胀痛,痛经或经期延后,经血紫暗有块,舌有紫斑,多见更年期或有肝胆病史及有生殖系统疾病的妇女,色斑分布于眼角周围。属气机阻滞不畅所致。

1.2 治疗要点舒肝散郁、活血通脉、祛斑。

1.3 治法 舒肝散郁祛斑。

1.4 方药 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12 g,当归10 g,白芍10 g,生甘草 6 g,川芎 6 g,茯苓 9 g,红花 9 g,桃仁 9 g,地龙 9 g,丹皮9 g,龙胆草9 g,山药15 g。在基础方上热象重者加栀子15 g,黄芩15 g;血瘀重者加鸡血藤30 g;肝阴虚者加女贞子15 g,旱莲草15 g;口干者加天花粉12 g。

1.5 用法用量 水煎服,1剂/d,连服1个月后面部色斑变淡,改用散剂装胶囊口服,4粒/次,2次/d,30 d为1个疗程。注意:忌食辛辣厚味,孕妇禁服。

1.6 结果 经治11例,均系21~46岁,未婚或已婚,病程3个月左右。7例痊愈(色斑消失),5例有效(大部消失)。

2 肾虚型

2.1 临床表现 肾虚型的临床表现为面色惨白,形寒肢冷,腰膝酸软无力,小便多,舌淡苔白,斑色深褐难治。属阴阳两亏所致。

2.2 治疗要点 滋阴补阳,补气散郁,通达血脉,洁肤祛斑。

2.3 治法 补肾气,通脉祛斑。

2.4 方药左归丸加味。当归12 g,熟地20 g,山药20 g,山萸10 g,丹参 15 g,菟丝子 15 g,肉苁蓉 15 g,茯苓 15 g,丹皮 10 g,川芎 9 g,白芷 9 g,僵蚕 10 g,红花 8 g,泽泻 8 g。在基础方上偏肾阴虚者熟地易生地,加杞子15 g;偏肾阳虚者加鹿角霜12 g;兼气虚者加黄芪30 g;兼肝郁气滞者加柴胡8 g;兼夹湿滞者去熟地、丹皮,加苡仁30 g。

2.5 用法用量 水煎服,1剂/d,连服3周改为散剂装胶囊口服,4粒/次,2次/d,30 d为1个疗程。注意:忌食辛辣厚味,孕妇禁服。

2.6 结果 经治9例,26~40岁的女性,病程6月有余,服药6个疗程,5例痊愈,4例有效。

3 脾虚型

3.1 临床表现 脾虚型临床表现为面色苍白或萎黄,神疲乏力,气短心慌,饮食减少,胸腹胀满,月经紊乱,经血稀淡,舌质淡,脉细,色斑分布鼻翼两侧,以黄褐色为主的黄褐斑。属脾阳不振,湿热交阻所致。

3.2 治疗要点 健脾益气,清热利湿,祛斑。

3.3 治法 益气养血,健脾退斑。

3.4 方药 归脾汤加味。黄芪30 g,当归12 g,生地12 g,熟地 15 g,柴胡9 g,白术9 g,香附9 g,茯苓9 g,川芎9 g,白僵蚕9 g,白芷 9 g,茵陈10 g,白鲜皮15 g,白附子6 g,甘草6 g。在基本方上,对于有月经不调者可加益母草10 g;另属产后色斑的加赤芍 10 g,白芍15 g,丹参10 g,丹皮10 g,泽兰10 g,益母草 10 g,郁金 10 g。

3.5 用法用量 水煎服,1剂/d,30 d为1个疗程。注意:忌食辛辣厚味,孕妇禁服。

3.6 结果 经治5例,21~45岁,病程3个月左右,服药3个疗程。结果3例痊愈,2例有效。

4 治疗体会

综上所述,女人以气血为本,气机通利,血气通达,则不瘀;肝郁气结,肾气肾阴差盛,脾气不健,湿热交阻,机理上气血郁结,不营荣于面,而化热瘀滞,积郁面部,则斑形成。治以疏理气机、活血去瘀、益肾、健脾达到祛斑之功。中医美容主要是通过对人体的整体调理和局部的养治,消除引起损美疾病的病因,使机体恢复到正常的生理状态,同时强身健体,促进皮肤新陈代谢,从而达到延衰防皱,改善肤色,美化容颜,健美形体的一种治疗和保健方法。在治疗中,尚须调情志,少肥甘,多进水果蔬菜,慎勿滥涂外用药,避免日光暴晒等,则可增强疗效。

猜你喜欢
祛斑丹皮色斑
基于GPU加速的引导滤波人脸祛斑美化算法
HPLC法同时测定化瘀祛斑胶囊中4种成分
凤丹愈伤组织中丹皮酚含量的测定
3种丹皮酚凝胶经皮渗透性能的比较
巧手饰色斑
Q开关Nd:YAG激光联合化瘀祛斑胶囊治疗黄褐斑疗效观察
基于计算机图像处理的人脸皮肤表面色斑评估的可行性分析
脸上色斑暴露健康隐患
色斑,脸上的房客
加味桂枝茯苓汤I中丹皮酚的含量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