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裕红
(四川省资阳市中心血站 四川 资阳 641300)
临床检验(clinical examination)的目的在于通过数据与指标的测定为患者的疾病诊断以及治疗手段的选择提供合理性的依据。随着近年来现代医学发展以及临床诊断知识的不断发展,检验过程的质量水平与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存在线性正向关系,同时检验结果直接影响到临床医生的诊治合理性[1]。血液样本检测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化验方式。临床血液检测可分为血液一般检测、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测、骨髓细胞学检测、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试验。可以检测出常见血液病的血液学持征。而血液样本检验工作会受到临床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虽然随着临床常规检验方法持续改进及完善,血液检验结果的重复性和准确性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但检验结果受到检验分析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的直接影响,因此,对于血液样本检验中的质量控制是确保检验结果的关键所在[2]。本文对所收集的血液样本检验中存在问题的135例进行了分析总结,并就如何控制质量进行了有效讨论分析,现报道如下。
为总结分析影响血液样本检验的质量管理因素,本文从检验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分3个阶段对血样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归纳。
根据近年来国外学者分析了医院实验室所出现的错误原因,分析检验后产生差错所占比例为18.5%~47.0%,分析前产生的误差占总误差的46.1%~68.3%,而在分析检验中期所发生的差错率最高不超过15%。而本文中135例差错样本中,分析后误差为42例占31.1%,分析中误差为19例占14.1%,分析前误差为74例占54.8%。其中分析检验前误差发生率最高,而这一块的质量控制主要与临床医生、护士及患者密切相关,与检验科人员的控制关系不大,同时前期因素也是我国质量管理最薄弱的环节。
1.1.1 检验项目选择以及申请单的填写 由于临床医师在诊疗过程中对血液样本的全部检验项目与指标未必完全掌握,因此,检验部门应通过沟通联系帮助临床医师有针对性的完成检验项目选择,具体可以通过专题讲座、编制印发资料、参与临床查房等多种形式对血液样本检验内容与项目进行宣传[3]。填写检验申请单时还应由科室医生应附带填写患者的基本信息及临床症状描述,均有利于检验操作人员对患者检验结果同身份进行复核避免样本混淆。
1.1.2 血样的采集、留置及传递 在进行血样采集时应由经验丰富人员实施一针见血,完毕后去掉针头沿管壁缓慢注入试管内同时防止气泡入内造成溶血。对住院患者应尽量避免与输液的同一血管采血,防止因血液被稀释而导致“结果降低”的假象[4]。患者的采集样本时间应尽量在进餐12h后空腹进行,这样可以较为真实地反映样本中TG、GH、GLU等生化指标的准确水平,一旦患者在抽样送检前曾经服用过某些药物,则会导致对实际值造成较大影响。同时我院确定了采集血液样本的关键控制点,制订了《贴签标准操作规程》并对采集人员进行培训,进行部门间有效的协调沟通。
血液样本采集完成后尽量及时送检避免留置,以免因细胞代谢、光化学反应、微生物分解及其蛋白质酶的裂解等不可控的环境因素对检测结果造成影响,留置环节也是诸多医院血液样本分析前误差发生的关键环节。例如多数生化检查项目对标本的时间有严格要求,应保证样本采集人员了解此类检查项目的注意事项,并确保操作规范以支持样本采集质量。
1.1.3 样本的接收与保存 为避免接收错误及混淆,检验医师应在收到血液样本后严格执行核对制度并签收,对于常见的试管选择错误、发生溶血、血量不足、血凝、脂血、申请检验项目不符、申请单信息错误等直接影响到试验结果的情况,检验医师应在第一时间将检测申请单据及血液样本返还来者,并确定进行重新取样的注意事项。
对于完成了交接手续的样本,检验医师应严格按照规定及操作程序在规定时限内安排对血液样本的检测及处理,对于无法进行检测或复检的标本,应将其置于合适条件下保存。
1.2.1 样本检验方法的选择和评价 选择可信的检测方法既能够充分利用医院的检测资源,同时也可以满足患者和医师的结果需求。通过前期使用标准样本对各血液检验指标进行可靠性评估,确定适合本院院情的检验方法选择程序文件,并确定检验方法的可信度及误差水平,这主要包括试验精密度、灵敏度、特异性、分析范围、递质效应、交叉污染以及总误差等。
1.2.2 实验室用水及试剂的选择 实验室应按需配备相应的纯水设备供检验仪器取用。同时对于检验所用试剂应确保其生产合法性及质量可靠性,并保证试剂的存放条件及保存期限满足本身要求。
1.2.3 仪器设备 由于现阶段检验仪器的自动化程度、精密度均呈高速发展之势,因此,实验室检验人员应确保自身的知识更新速度,以确保高水平、高精度的生化仪器可以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规程(SOP)指导下进行。同时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也应编制对应的程序文件及运维记录,确保运行稳定正常。此外还应按照规定期限对仪器进行定期配套校正物的校正,以便消除长期运行后所产生的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血液样本分析工作完成后应由检验人员进行结果复核,同时也是为了避免报告发送前可能存在的漏项、错项,对于此处发现的疑问应及时与临床联系或进行重新送样检验,杜绝将疑问数据传递至临床环节。此外还应对试验样本及测试数据确立保留时限,以备接到临床反馈后进行必要的复核。
血液样本检验是当今临床化验诊断的重要组成之一[4]。血液样本检验过程质量管控的标准化可以为临床提供正确有效信息帮助医生正确诊断与治疗,因此,为了要提高患者血液样本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对质量管理控制应贯穿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3个阶段,并对其间各阶段的关键影响因素进行加强[5]。对血液样本的收集、送检及测定等过程中影响准确性因素进行综合系统分析,多方协作并严格遵守标准操作规程文件,确保血样检验过程遵照工作标准化、管理制度化、操作规范化,避免各个环节的负面影响,确保检验结果准确性进而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准确、可靠、及时的诊断依据。
[1]刘鹏,王晓莉.血站血液样本检测关键控制点检查的探讨[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10):360.
[2]刘学勇.临床检验实验室的质量管理[J].中国医药指南,2009,7(3):155~156.
[3]吕珏.浅谈医学检验前质量保证[J].临床检验杂志,2007,25(6):428.
[4]李东.血液样本采集方法及其检验结果的影响探讨[J].中外医疗,2010,29(1):180.
[5]孙楠.血液标本采集不当对检验结果的影响[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17: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