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农资》评论员 赵光辉
美国是名副其实的装在车轮上的国家,又是名副其实的世界警察,从经济需求到政治、军事需要,都注定了美国是石油消费超级大国。这决定了美国必须把石油安全战略当成国家战略。现在,美国的石油安全战略发生了调整,这个变化颇值得玩味,也对我国的化肥储备制度提供了一个借鉴。
美国的传统石油安全战略是竭力追求直接控制世界各地的石油资源,为此,就可以理解美国政府为之付出了沉重的军事经济代价和高昂的政治外交成本。奥巴马执政后开始有意调整石油安全战略,从传统的直接控制石油资源,向确保全球石油市场的稳定供应转变。年初出台的美国能源战略白皮书提到:全球能源供应稳定,美国有足够能力以合理的市场价格获得它。细考察,这里有传统石油安全战略代价高昂、难以为继的外因,更有美国近年来投巨资开发页岩气、油砂等非常规油气资源,并取得巨大进展的内因支持。进入本世纪以来,高油价驱动美国页岩气开发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美国页岩气产量从 2000年的122亿立方米猛增到2010年的1378亿立方米,预计到2021年后,页岩气将占到美国天然气产量的50%以上。如今,美国已成为世界天然气第一资源国和生产国,从进口国变为准出口国。正是有这样的信心支撑,奥巴马才敢提出未来十年美国要将石油进口减少三分之一。
由此我想到了中国化肥产业的发展战略。第一应该是立足自身,第二必须立足科技。现在我们的氮肥、磷肥都已经严重过剩,过剩的一个根本原因就是对科技、对科技创造的高附加值追求不够,而是一味在粗放的道路上追求产能产量,这样的产业基础必定是低级的、脆弱的、不可持续发展的。我们现在正处在一个产业发展的十字路口——继续耗能源、卖资源、留污染,还是珍惜能源、开发资源、减轻污染,要做到后者就必须科技立业、创新立业。这一点,对我们丰富的氮肥、磷肥资源是如此,而对匮乏的钾肥资源更加有现实意义。
如果我们把化肥产能和产量比喻为硬件的话,我们还需要理性、良性的软件——市场规则与秩序。当前化肥产能过剩、供需失衡正是非理性发展、非良性运作的结果。低水平重复投资建设、非市场意愿投资动机必然导致非良性市场竞争,留给我们的只能是非你莫属的苦果。本期我们重点报道的化肥淡储的种种问题,也与目前非理性的市场息息相关。淡储解决不了过剩问题,但淡储绝对需要相对平衡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