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生
(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仁县第一中学)
高中历史教学现状探究
◆王永生
(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仁县第一中学)
21世纪的高中历史教育怎样才能适应人才成长的需要亟待解决,但目前高中历史教学现状仍不乐观,本文对其进行了原因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方法。
高中 历史教学 教学模式
2001 年,国务院召开了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做出了《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构建新课程体系的指导思想,从而加快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步伐。21世纪的教育,21世纪的高中历史教育怎样才能适应人才成长的需要亟待解决,但目前高中历史教学现状仍不乐观,而对其的原因分析以及解决模式的探求依旧在进行之中。
作为一门高中学科,历史以其独特的桥梁架构,架起千百年来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过去和现在。“历史学从事的是一门富有社会价值的学科。从社会整体看,学史以‘通古今之变’,有助于人们认识世界发展潮流,推动社会进步。从个人方面来看,读史有助于培养‘真善美’的思想品德和情操,而个人的进步正是社会整体进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不管是从个人的发展完善还是整个社会的发展进步来说,学历史,学好历史都是应该重视的。
1.历史教材编写的枯燥模式。历史是由无数人的活动构成的。在历史浩淼的长河中,总是会有叱咤风云、义甘云天的英雄,也会有恶名昭彰、遗臭万年的小丑;会有凝聚人类智慧血汗结晶的文学作品与科学技术,也会有揭露人间百态的丑陋与肮脏,但是这本应该丰富多彩的历史画卷,临摹到历史教材上后却变得面目全非:浅显叙事的故事结构,干瘪失色的语言描述,没有偏重的事件介绍,无端加深的学习难度。
2.教师教学方法的僵化陈旧。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学生时代,作为学生来说,学习在很大层面上取决于对学习的兴趣,而教师这一教材的传授者的教习方法则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听课不仅仅只是想吸收知识和结论,枯燥的课程只会让学习变成苦差事,退而求其次的学生只好逐渐丧失学习历史的兴趣了。
3.应试教育的呆板模式。从初中开始到高中文科历史的学习,普遍反映学习历史诸如此类的文科很累,很大的原因就在于高考命题时时把学生逼到最前线。高考的出题模式把学生备考的范围局限在题海战术,局限在模式化的课本教材,不能自拔。随着高考模式经历了改革,历史学科从原来的“3 2”模式到“3文科综合”,再到现在的“3大综合”模式,历史学科在高考总分值中的比重下降,不免使得一些考生产生进一步放弃对历史学习的念头。这也就使得高中历史学习现状更加窘迫。
1.
作为教师能否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从根本上讲,教师应该改变的是教育观念问题,应该进一步重视培养学生对历史的疑问与好奇意识。要求教师摒弃“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观念,“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否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作为最高教学目标和准则,树立以“问题为纽带”的教学理念,既要教会学生“学问”,又要教会学生“学答”,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不断“生疑——释疑——再生疑”,进而提高学生对问题意识的重视程度,优化教师提问方式,克服主观随意性,为学生自主发问提供良好范例。教师应注意开辟学生思考空间。使之真正神入历史,成为学习的主人。
让学生明确发现问题的重要性,使学生认识自己发现问题更有利于历史学习。同时注意夯实学生认知基础,强化问题广延意识。丰富学生疑源,通过史料补充、各学科间知识渗透、鼓励学生广泛阅读等多种途径拓展学生知识面和思维空间。引导学生正确把握“知识”观。让学生明确历史知识既包括靠记忆为主的陈述性知识,又包括以解决历史问题的各类思维技能为主的程序性知识,使他们将历史学习从注重记忆转向注重理解和运用;让学生树立起动态知识观,只有基于“知识是发展的”观点,学生才不会迷信知识,敢于对已有知识提出质疑。发展学生各种思维能力。教会学生运用求异与求同、演绎与归纳等各种思维方法寻找知识间内在联系,引导学生构建开放、合理、灵活的具有广泛迁移性的知识结构,帮助学生准确、迅速地找到所需信息,并加以探索、鉴别、分析和利用,从不同角度、方向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克服学生的思维定势。
其目的旨在为教学提供一种教学的范型,以便于教学。构建教学模式,以下几点是重要的:首先,合于现代教育改革大潮而不应景。即面对现代教育改革大潮,要追赶而不是应付这个潮流,要超越而不是被动承受。其次,教学模式所设计的课堂教学,必须合于历史学科的特殊要求。即要合于历史学科总体的成人目标要求,要合于历史学科具有的社会整体性特征,要合于历史学科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历史学科的非生产性知识特征决定除国家规定的课堂教学时间,不可能也不应该再占用过多的课外时间去学历史。因而,预习之类为事实上的不可能。最后,合于“我”的教学实际,即合于学生本身的思维模式,兴趣走向以及对只是渴求的兴奋点,要知道任何教学模式都是“我”的教学模式。总之,实用是教学模式设计的最基本原则。
开展动态的“开放式”教学,使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变“静”为动,在动态中不断改进与完善,构建全方位、多角度的教学模式。第一,教育内容的开放。科学与真理来自生活,走向发展,教育内容本身就具有开放的属性。第二,教学过程的开放。要打破以问题为起点,以结论为终点的封闭式过程。第三,教育空间的开放。打破囿于学校,囿于教室的教育空间概念,课堂应向社会延伸,向影视报刊等传媒延伸,向电子网络延伸。注重培育创新素质的需要。第四,思维训练的开放,这不仅只是一次创新演练,更多的是对历史教学,对学生学习的重视。
综上所述,通过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注意激发学生强烈的问题发现与解决动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依托学生已有的历史知识的前提下,充分调动学生探索学习的兴奋点,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充分享受创新模式的教学体系,加强自我意识,历史在不同的思考模式下有不同的影响价值,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要知不断的思索、探求与实践。当然更多的是资料上的实践。高中历史的教育教学工作,有待于广大历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懈努力,大胆求索,进而发挥教师应有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