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辛
超越偏见
□苏辛
日前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继续教育工作会议,被认为是“继续教育春天来了”的标志。不过,会议对于继续教育的发展及远程教育的战略转型,到底有多大现实和潜在的影响,看来还需要时间验证,更取决于各方破解“瓶颈”问题的实际努力。别的不说,要想超越从制度到操作层面对于继续教育及远程教育的偏见,就注定是个不轻松的过程——各种偏见似乎无所不在,包括许多通常被认为站在教育改革前沿的教育界人士,要想真正超越偏见往往也是很困难的。或者可以说,“春天”真的已经来了,但现在还“乍暖还寒”,正是“最难将息”的时候……
本刊卷首曾说,继续教育这几年搞得挺热闹,但在现行教育体制中被“边缘化”的尴尬似乎并未发生什么实质变化。《教育规划纲要》列有“继续教育”专章,其重视程度可谓前所未有。同时人们也注意到,从《教育规划纲要》征求意见到颁布实施,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及学前教育等相比,继续教育其实还是个被冷落的领域,甚至连像样的论争也未曾有过,对于相关矛盾和问题恐怕都还未能进行系统的梳理。《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要“探索贯穿各类教育的创新人才培养途径”,理所当然应该包括继续教育,因为学校教育的结束显然并不意味着人才成长过程的终结,遗憾的是这也往往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
作为面向学校教育之后所有社会成员的教育活动,继续教育无疑是个涉及面极广的社会系统工程。消除所谓偏见甚至关乎整个社会的价值重建,首先可能是人才培养和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本刊卷首曾援引学者的话说,建立终身学习体系不是在现行学校教育制度顶部“加上”成人和继续教育,而是国家在整个教育制度发展途径上的一次根本性的结构调整。可以想见,继续教育体制机制创新势必涉及许多深层次问题,政府的角色转变可能是个关键。有个很现实的问题是,如何超越传统教育观念及学校教育本位,至少不能像管理学校教育那样管理继续教育了。
国务委员刘延东强调开展继续教育是学校的重要职能和社会责任,高校要发挥在继续教育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继续教育中的骨干作用。现在还很难说各级各类学校,尤其是高校已经做好准备了。且莫说那些主要开展继续教育的成人高校还在“游走边缘”,普通高校的继续教育在学校发展战略及实际运行中其实也是“边缘化”的。人们曾期待通过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能够扭转这种状况,但这样的愿景始终未能实现。高校继续教育这些年的确取得了多方面的进展,但从理念到模式到机制直到技术层面的创新,高校对于继续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贡献,总体上恐怕乏善可陈,甚至还很有些人们所指称的“没有出息的做法”。各级各类学校的继续教育及远程教育的战略转型,看来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