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美丽 于修烛 王 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学院)
讨论式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能力
◆席美丽 于修烛 王 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学院)
本文就讨论式教学对食品环境学教学效果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同时对讨论式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将讨论式教学方式应用于食品环境学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食品环境学 课堂讨论 教学效果
随着经济、科技的飞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综合能力的需求也越来越高。目前,大学的教学思想、制度和方法基本还是沿袭原有的传统运行机制,教学过程采取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传授知识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也助长了坐在课堂只是为了得到“高出勤率”的不良风气。以学生为主的讨论式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强迫一些自律能力不强的学生用心学习,更能激发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促进学生对专业课的掌握和对本专业的认识有重要意义。
经济和科技水平的提高使人们对食品安全关注度越来越高,食品环境学课程教学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对食品安全根源问题进行分析并寻找解决途径。讨论式教学就是通过以不同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针对授课内容进行讨论,促进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食品环境学教学中,采用讨论式教学,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对于食品安全领域各方面知识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促进学生自觉地将食品安全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辨证理解,为更好地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奠定基础。
兴趣是学习和创新的原动力。在食品环境学教学中,采取讨论式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和创新欲望。对发生在身边的食品安全案例和重大的食品安全问题的讨论,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积极思考能力。
要进行以讨论为主的教学,就必须先要提出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在食品安全和环境关系基础上提出来的。教师需要先对课程所涉及的主要危害食品安全的物质进行分类,然后按照大纲要求,将重点内容列为一系列问题,由学生根据所学专业知识和所查资料回答,最后在课堂讨论。通过讨论,学生的思维方式、方法和所查找资料就得到互补,从而得到更大的信息量。例如,谈到重金属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将目前主要影响食品安全的金属物质都有哪些、这些污染物主要来源是什么、污染途径主要有哪些、导致的危害涉及哪些方面、危害的结果是什么、可能的预防措施都有哪些等问题都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内容。等学生通过讨论将不同意见总结起来基本就能涉及课程要求的全部,由于回答问题不仅需要具有相关的知识,还需要较强的理论分析和思维条理化能力,使学生对食品与环境问题的理论和概念关注程度提高,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很大的锻炼。
在讲解食品原料与环境关系时,按照食品原料的性质,将它们分为农产品(分为大田作物、蔬菜、水果等)、畜产品(肉、蛋和奶)和水产品,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基础知识选择一对关系自由发挥。这样每个人都会有发生在身边的故事,根据自己对食品质量与安全的关注角度提出见解。由于每个人所处的环境都不尽相同,使得对待相同问题的态度和出发点也不同。答案在积极思考和争议中形成、被接受被完善,最终就能将食品原料与环境关系中所涉及的问题各个层面显露出来,使学生很容易了解到影响食品安全问题的各种环境要素。教师只需要将一些概念进行区分,将重要的理论加以阐述,将大家的讨论结果总结并条理化,就能使学生很容易地理解和接受所学内容。这种教学方式看上去比较费时间,但学生掌握知识的效果非常好。
由于需要学生自己的观点和思想,在本课程的教学中,需要学生在上课前有所准备。准备什么、准备多少内容则根据具体内容而定。主要方式有以下三种:
1.即时讨论。就是教师边上课边提出问题进行讨论,不需要学生提前做功课。例如,对于环境科学基础等学生重来没有接触过的内容,教师需要一边讲授新概念,一边提出问题供学生讨论。这样既可以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又能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和对周围环境的认知程度。通过讨论使学生对已经知道的环境学知识有了体系化的概念,同时又对一些新概念和理论有了认识,从而更好地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
2.课前制作PPT。对跟其他课程重复部分、以前已经有所接触的内容,则提前布置任务,让学生课前制作PPT,上课以学生为主进行讲述和讨论。例如,危害食品安全的重金属主要有哪些、对人体的危害是什么、微生物污染状况、食品中主要微生物污染等等问题,都可以让学生站在讲台上讲述,对于一个人不能完善的地方,则可由其他同学进行补充,对于有不同意见的问题进行简单讨论,由教师最终给予最后结论。让学生站在讲台上,既能激发他们的能动性,又能锻炼他们利用专业知识总结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的全面考虑问题、抓问题重点起到一定的锻炼。
3.课堂讨论。对于新旧知识都涉及、需要学生掌握的内容或者很难形成定论的问题以课堂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将需要讨论的内容提前一周以问题的形式告诉学生,以便学生查阅资料。上课时,将学生按照大致内容相同的原则进行分组,具有相同论点的同学互相补充完善本组的论述,对双方有争论的地方进行讨论。教师在中间主要起协调和引导作用,在必要的地方提醒学生,以更好的理解、思考和解答问题。学生在解决这类问题时,往往考虑问题不是很全面,寄希望于国家政策的调整来彻底解决问题。教师应该将国家的经济、科学技术和管理措施等方面的影响告诉学生,以便于更好地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例如,在讨论食品中各种农药和抗生素在农畜产品中的残留污染问题时,学生讨论结果普遍是利用国家法律限值超标产品进入市场,这个方案看是合理可行,那么具体如何实施就成为问题焦点,高额的检测费用谁负责、国家需要投入多少人力和物力来解决这个问题、由于受到相邻污染严重地域的影响而导致的矛盾如何解决等一系列问题随之而来,那么这个结论还可行吗?很多时候问题还暂时解决不了,但学生在查找资料和讨论过程中能够了解和接受很多相关知识,思考和解决问题全面性和理论知识的条理化能力都会得到提升,这有助于他们在以后学习和工作中更加全面地看待问题。
课堂讨论教学就是将教学重点内容与食品安全主要问题结合起来,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提出问题并让学生思考、总结、讨论问题的形成原因和解决方法,有一些环节还需要注意和把握。
教师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食品环境学内容包括环境学、食品原材料作物的栽培、畜禽的养殖等较多非本专业学生学习的基础学科,对于学生来讲很多内容和概念接受起来也不太容易。对哪些问题需要进行讨论,涉及的专业知识会有哪些,是设定课堂讨论的前期工作。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对本课程所涉及的专业课知识熟悉,对涉及的边缘学科有一定的了解,而且对教育对象有正确的认识,能够了解学生在本课程以前的所学相关专业课内容、深浅和学生基本的掌握程度。使所提的问题让学生凭所学到的知识,经过认真思考和翻阅资料都能形成自己的答案,这样不仅能督促学生学习,还可以提高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尽可能地将安全问题的实例给大家,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让学生明白很多的边缘知识跟本专业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休戚相关。对那些内容实用哪种讨论形式,教师必须有一个统筹安排,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本课程的教学。
教师在教学中提出的问题要围绕所阐述的内容而展开,提出或者要讨论的问题难易要适度、问题主题突出。需要探讨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后有答案,太易和太难都不会有较好的教学效果。问题太难,学生不易解答,就会降低积极探索的愿望和兴趣,问题过于简单,无需思考就能作答,学生就会感到没意思,削弱学习的愿望、兴趣。需要讨论的问题要以授课内容为中心且主题突出,学生围绕主题讨论或者论述见解,能锻炼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和条理化能力,在讨论中能发现各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见解,增强接受程度。对于不同的答案或者见解,要肯定学生的积极思考并和有价值的探索,然后因势利导的解释错误原因。这样既不会伤害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又能帮助他们很好地理解和接受所学的知识。
对于讨论式教学,教师应在时间和内容上有所把握,以便按期完成教学任务。对每一次的讨论都预先安排好时间计划,如即时讨论时确定好讲解和问题讨论的时间比例;对制作PPT则要规定好学生发言人数和时间,将不同答案和见解都展现出来,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重复。课堂讨论问题一定要有中心内容,不能随着问题的深入漫无目的的进行链式接力。教师应对讨论时间适当限制,到计划时间后就对答案进行条理化和最后的总结。在讨论过程中即可以调动学习兴趣,又有比较清楚的条理化答案,便于学生在后续学习或复习中记忆和回顾。食品安全性跟各种环境要素有着必然联系,而环境要素又包罗万象,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在备课时提炼关键元素和问题,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更多的关于食品安全与环境之间的知识。
将课堂讨论的教学方法应用于食品环境学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每个人不同程度的参与和发言,在一定程度上杜绝了上课只是为了“高出勤率”、“混个脸熟”等不良现象,更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锻炼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条列化能力,为以后在实际工作中解决具体问题打下良好基础。讨论式教学不仅适用于食品环境学课程,在其它的很多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专业课学习中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一教学方式可以很大程度激发学生能动性,促进学习积极性,为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奠定基础。
[1]伊长生.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实践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0,(12).
[2]赵海波.高校毕业班“空巢”现象的调查与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0,(6).
[3]李艳敏.试论高校教师创新教育能力的培养[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5,(1).
[4]席美丽,张建新,胡亚云.问题式教学在食品环境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0,(12).
本文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改项目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