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艳斌 方丹
(泸州医学院)
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唐艳斌 方丹
(泸州医学院)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目前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论述了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高校就要以创新的意识、科学的态度,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素质,造就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创新型高级人才。
大学生人才培养创新能力
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实质上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竞争,更是人才培养和教育的竞争。大学生是新世纪新生代力量,是建设国家的栋梁,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对于整个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促进未来国家建设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也是提升中国国际竞争力的必经之路。作为实施高等教育的各级各类高等院校,应该充分认识到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并为之努力,要创新教育模式,优化课堂教学,为把中国建设为科技强国作出应有的贡献。
当代经济和科技的发展离不开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拥有大学生从事创新活动所需要的宽松的环境、良好的创新氛围和条件,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高校必须承担的工作。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年青一代的创新能力,是继承和发展世界先进文化知识的首要条件,也是中国赶超世界先进生产力的不竭动力。因此,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先进的知识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需要有一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年轻人作支撑,中国科技事业和经济建设事业的发展壮大更需要大学生的参与。只有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才能贯彻执行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才能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从当代大学生的现状看,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素质,提高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已成为高校当前最紧迫的任务。通过调查发现,现代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普遍偏低,尤其是经管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较差,主要表现为缺乏创新观念和创新欲望,创新性思维能力不高,没有创新兴趣,缺少创新所必需的毅力,创新所需的观察力亟待提高。另外,随着网络的盛行,西方消极文化思潮传入,受其影响,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相脱节,他们的心理和道德修养出现了各种问题,这阻碍了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因此,高校必须重视培养并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1.思想性原则。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对于学生的自觉、全面、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引导与促进作用。高校要把知识、能力的培养与思想、道德精神的陶冶和培养结合起来,要在学生的思想深处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引导学生走正确的成长之路,成为有益于人民和国家的有用人才。
2.主体性原则。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义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中要坚持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让学生主动在学习与实践中提高创新能力。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将尊重学生与科学培养结合起来,既要注意对共性的全面培养,又要鼓励个性的发展,有针对性地开展创新能力的培养;积极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引导、鼓励学生从事各类创新性活动;将传授知识与个性心理品质培养结合起来,不仅传授知识,还要教给学生知识创造的规律,教给学生发现、获取知识的能力,强化学生自信力,树立自信心,勇于开拓创新。
3.实践性原则。教学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教中学会做,在做中提高能力。高校在充分认识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的同时,应加大投入力度,努力为学生的创造性活动提供时间、空间和材料,开展丰富多彩的创造活动,让学生独立开展科学研究,自己设计、亲自体验、自我评价,体味创造的滋味,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想象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动手创造的能力。
1.革新高等教育理念。高等院校对大学生的塑造是全方位的,不仅要教给学生立足社会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要激发他们追求知识与真理的热情,培养他们对生活与工作的正确态度。学生在高等院校里不仅要学习知识,而且要学习研究事物、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高等院校的思想理念和环境氛围对大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它能指导大学生求真、求善、求美,帮助大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与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高校要做到这些,就要改革教育模式,革新教育理念,在办学思想上创新,彻底转变高等院校只是传授知识场所的传统观念,把高校的办学目标定位在教会学生如何学习上,引导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高校还要有开放的办学理念,从宏观视角思考教育教学问题,要向国际开放,实现教育的国际化;要向社会开放,使人才培养更加符合社会需求。
2.创新教学体系。高等教育必须逐步构建起以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为核心,以知识教育为主线,以能力培养为重点,以素质养成为突破口,基础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相结合的基础厚、适应广、能力强、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确立新的教育质量观,要把创造能力作为衡量人才质量的重要依据。在教学管理上要将对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工作的指标,发挥教学评价的导向功能。建设一支具有较强的创新教育意识和创新教育观念、具有广博的知识修养和合理的知识结构、具有较高的教学、科研创新能力和创新知识、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的创新型师资队伍。创新和创造的源泉及基础是人才的个性化,在教学方法上,教师要因材施教,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张扬个性,从而激发学生与众不同的疑问、猜测、想象,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开辟一些新领域,开阔新视角,为学生创造性的发现提供条件。
3.创新活动体系。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是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采取多渠道、多手段的方法,丰富课外创新活动的内容与形式,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锻炼,在活动中创新。在活动的规划设计中,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的提高为目标,努力增强活动的吸引力,扩大受益面。在第二课堂的教育中,要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宗旨,给广大学生创造个性和创造力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大力扶持各类科技型社团和协会的发展,强调学术氛围,增加科技含量,为广大学生创新活动提供充分的硬件和软件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