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郑素琴
普通百姓的生存环境和生存状态其实就是民生新闻进行重点体现的角度,关注民生所关注的,深入了解民情和民意,基于它特有的品质和魅力快速发展,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会明显发现,民生新闻起步比较晚,而后的发展速度又比较快,还有传媒人员的自身素质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等,都会使民生新闻的发展方向出现严重的偏离现象。面对当前民生新闻强大的磁场和热潮,针对民生新闻的品质应该是我们引起重视的主要方面。
民生新闻的采集和制作有其自身的特点,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民生新闻品质提升的主要途径:
当前,“就事论事”现象在很多民生新闻栏目中都是比较常见的,不能够充分地将新闻事件的价值体现出来,重复性和不细致的报道经常会出现,针对观众真正想要的信息并没有进行深入和全面地了解,因此,新闻背景根本无法体现民生新闻的价值。新闻媒体想要将民生新闻做好,就需要对新闻报道进行深入地挖掘和调查,使其更具影响力,但是做到这几点的同时,操作方式的科学性、深度报道的思想性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实现由“一般性贴近”向“高度贴近”、“深度贴近”转变。所报道的民生新闻一定要从广大民生所关注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入手,深入挖掘这类新闻事件,使民众了解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一些的新闻事件对自己所产生的影响和意义。观众针对一则感兴趣的报道,他们就不仅仅是想知道此事件的内容,因此,针对该新闻事件的原有,意义等进行深度地挖掘和分析,满足观众在获取新闻事件的欲望,只有这样,民生新闻才能够在广大民众的生活中发挥正确指引的作用。
在每年的元旦、春节、“3·15”消费者权益日、“六一”儿童节、“6·26”国际禁毒日等,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往往将这些节点利用起来,提前策划,重点组稿,形成当天播出的重要看点。如太原电视台推出3·15《新闻快车》与您同行、特别爱给特别的你、中部6城过大年等特别报道,收视率都明显高于常态节目。《新闻快车》栏目还与大型活动、本地特色、社会热点组织相结合,策划出一些报道,使广大受众在形形色色的活动中得到更多的实惠,同时也使栏目的影响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民生新闻栏目主要就是建立在“民”的基础上,所以,在栏目的内容和形式上,要与老百姓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如果民生新闻栏目开展的各式各样的活动,让民众参与其中,或者走访社区乡村,了解民众的真实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观众在这种活动和访问中,与主持人增加了更多的见面机会,使普通受众对栏目有了更多的信任和喜爱。时间一久,民生栏目肯定会在社会上引起轰动和重视,从而使节目今后的发展有更大的空间。
除此之外,电视直播和民生栏目两者之间并不会出现排斥的现象。直播在民生栏目中进行传播并不影响节目的定位,民生新闻的收视率也不会受到影响而降低。特别是针对一些地方台来讲,在其民生栏目中加入直播节目,可以使民生栏目的品牌质量和收视率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
电视民生新闻的内容主要就是与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现实相结合,对其相关的进行报道,最多时候所表现出来的内容是针对一些小事、琐事的报道,这一点就说明,节目的内容和形式一定要与民众的欣赏习惯相适应:在节目内容上,应该将党委以及政府关心、普通老百姓关注的民生热点进行深入地调查和报道,并且最终所报道出来的问题要让相关部门进行处理和解决。在节目形态和叙事方式上,要明确地认识到当地特有文化的精神状态,站在普通受众的角度和立场上,使创造出来的节目形式更适合观众的习惯,实现与时俱进的发展战略。
很长时间以来,大部分民生新闻栏目都将民生新闻与社会新闻联系在一起,认为两者之间所体现的内容形式都是相同的,在这种理念下,民生新闻的边缘化开始逐渐出现,其实民生新闻和社会新闻之间最为突显的特征就是民生新闻最终都是站在广大观众的角度和立场上,体现广大群众关注和关系的问题与事件。之前在新闻界存在一种错误的观念,认为民生新闻栏目与时政新闻栏目之间是存在一定差别的,因此允许民生新闻栏目可以不报到时政新闻,针对主题的宣传也可以不参与,其实这样的说法对于民生新闻栏目的定位来讲是有很大误解的,而且新闻媒体舆论引导功能也没有得到真正意义上的体现。在最近几年中,黑龙江省在全国两会期间,制作出“两会”专栏,主持人在此期间,将广大百姓关注的话题对代表、委员进行相关的采访,将“两会”中民生关心的热点问题和事件进行深入报道。根据这一点可以发现,民生新闻在大政方针解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且还能够将舆论主流引导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
受众对于民生新闻会有更多的肯定和赞许,这是因为在很长时间以来,民生新闻都在挑战官本位新闻。站在市场角度上进行分析,本身枯燥的电视新闻节目,添加了民生新闻之后,使受众更愿意去接受,观众对这样的新闻节目会倍感亲切,节目的受众群也因此比较稳定。站在地市级媒体角度上进行分析,节目的制作和播出主要通过受众的兴趣和爱好而进行的,节目的收视率也会因为观众的不断增多而提升。想要在传统报道方式上进行创新和改革,记者所关注的内容和新闻价值就应该进行相应的转变,要多关注一些普通百姓关心的问题,或者针对广大观众都比较感兴趣的人群进行拍摄,再或者将与广大观众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和事件进行主动报道,只有多站在广大观众的立场和角度上去挖掘和采写新闻事件,最终传播的内容和形式才会与普通老百姓的精神生活有更近的距离,从而使密民生新闻的竞争力更为强大。
社会舆论是通过民生新闻节目进行传播的,所以,在进行采访报道的时候,选择的主题一定要与普通百姓关心和对其有影响的内容进行播报,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社会主流的价值观才能被充分地体现出来。在传播者和受众之间的互动是不是有效,会直接关系到传播的质量、水平、效果,现在各媒体之间的竞争力越来越激烈,想要将民生栏目的价值逐步提升起来,就应该将之前利用节目谋取利益的东西或者低俗复杂的内容全部遗弃掉,将自己的发展位置摆正确。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重以下方面,当我们看到一些突显不出太多新闻价值,但是与百姓的生活却有着密切关系报道的时候,作为记者绝对不可以因为它没有新闻价值就放弃对它的挖掘,但是针对这样的新闻事件,也应该分清楚状况,并不是所有的与百姓相关的内容都能够成为报道内容,在这种情况下,记者就应该进一步对事件进行调查和了解,并且还要将这些小事件运用社会的大角度进行分析,找到事件价值的真正意义,只有这样,最终采写出来的报道才能够使人耳目一新。
尽管电视可以被民生新闻现象造成一定的一项,但是站在媒体的角度上来看,它最终体现的是媒体产业层面的内容,在此基础上,电视媒体可能会通过走一条内容区域化的道路,逐渐将媒体甚至整个产业做大做强得以实现。根据这一点,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创造是民生新闻发展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想要使电视媒体未来的发展更加繁荣持久,更需要依靠电视人运用科学的精神创造而实现的。
总而言之,我们在对民生新闻进行大跨步发展的时候,一定要对民生新闻的品质的提升引起足够的重视。
参考资料
[1] 徐若清.论如何提高广播民生新闻的品质.新闻天地,2011(5):56-57.
[2] 梅楠.对《西安零距离》的实践探索与未来发展思考.新闻知识,2011(2):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