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程 威
所谓新闻采访的现场观察,指的是记者以眼为主,并且大脑及耳、鼻、舌、身感觉器官同时运作,使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一致的现场采访形式。在新闻采访过程中,现场观察采访属于一种无声的采访,是记者进行采访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因此,这就需要记者在现场中学会观察,善于发现新闻采访中的闪光点,不断发现更多的新闻事物,运用恰当的思维方式去挖掘事实,这样才能够写出鲜明、准确、生动、形象的新闻作品。
在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新闻报道失实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从而不同程度地降低新闻报道的可信度。其主要原因是记者在进行新闻报道过程中仅凭摘编文字简报或是采访对象的口头介绍来进行报道,而缺乏现场踩点工作,记者没有到现场去获取新闻现场的第一手材料造成的。因此,只有亲身到现场观察,到新闻事件发生的实地看个究竟,记者才能写出可信度高的新闻报道。
研究表明,不管是采访新闻人物,还是采访新闻事件,只有对人、对物和对现场环境的直接观察,才能够真正地获得真切的具象的感受,进而获取真实、形象、生动的新闻写作材料。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在新闻采访中,记者只有经过到现场观察,才能以真挚的情感打动受众,感染受众,让受众真切地感受到仿佛亲临新闻现场一般,使新闻报道具有真情实感,符合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进而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
在新闻采访中,经常遇到那些连口问、耳朵听都闹不清楚,难以介绍、叙述的事物,例如经济、科技、军事等专业性很强的报道,其实,只要记者到现场一看,就会一目了然了。因为,眼睛是人体上最灵敏的器官,过自己的亲眼所见, 就容易加深理解认识,并产生形象思维,从而有利于在新闻报道中采用比拟、比喻等各种修辞手法,把新闻报道写得通俗易懂,进而提高新闻的可读性。
在新闻采访过程中,记者必须明确新闻报道的主题,将采访的注意力和焦点集中到主题上,进而围绕主题来进行采访,只有这样才能更准确、更快地地抓住那些有价值的新闻素材,从而使新闻报道更加具有真情实感。同时,还应该找准观察的方向,根据不同的新闻采访将自己应置于恰当的观察方向。因为,现场观察方向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能否进行有效观察,甚至还会直接影响到整个新闻采访工作的质量,只有找准观察方向,才能观察到事物在变动中最典型的状态,并有利于接下来的新闻报道工作。
现场观察是新闻记者获取新闻资料的第一手资料,也是新闻报道的直接来源,然而,仅仅进行现场观察还远远不够,还要求新闻记者必须对报道事件思考的深入程度,并具备崇高的职业道德。因此,记者在对某一新闻事件进行现场采访时不但要求记者要看到事物的表面现象,而且还要透过现象看出事物的本质,挖掘新闻的精髓,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
新闻采访中现场观察的主体是新闻记者,而新闻报道的对象则是受众,要求尽可能地使新闻报道真实、形象、生动,符合受众的要求。因此,记者在新闻采访的现场观察中不能只以自己的感受、观点、价值观念去思考问题,而是应该善于站在受众的角度去采访,用受众的眼光进行观察,提高新闻报道的亲和力,只有这样才能做到通过现场观察所作的新闻报道对受众有吸引力,极大地满足其对新闻的需求,为新闻在公众中的传播与普及提供可靠保障。
记者现场观察,应有一双目光锐利的,善于发现的“新闻眼”,能够比其他非新闻职业的人更容易寻找、发现其中的新闻信息。尤其要注意观察和捕捉那些正处在发展变化中的现场新闻事实。因为,新闻报道其主要目的就是要写现场的事实,在一定程度上具备动态的特征。因此,如果现场观察不够仔细,将会漏掉重要的新闻信息,将难以写出富于感染力的生动的细节描写与不同事物的特征信息。所以,新闻现场观察要善于抓住事物的个性特征,并着力捕捉能够反映事物个性特征的细节,才能使得出的新闻报道个性鲜明,真实形象,富有吸引力。
综上所述,新闻采访中的现场观察在新闻报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新闻记者应该充分利用现场采访的机会,发现新闻事件的有用信息,才能更好地为新闻报道工作服务。同时,在具体的新闻采访活动中,记者不仅要熟练地掌握了现场观察的方法和内容,还要随机应变,围绕采访主题,并结合新闻现场环境灵活地运用各种现场观察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使所写出来的新闻报道真实、形象、生动,符合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进而提高新闻作品的质量。
[1] 丁勇,陈爱军.浅谈新闻采访中的观察艺术.青年文学家,2006(4):25-26.
[2] 戴丽岩.浅谈新闻采访中的现场观察.新闻界,2007(6):56-57.
[3] 陈璞.新闻记者的观察艺术探析.经济与社会发展,2003(10):78-79.
[4] 王辉.新闻采访与记者的观察艺术.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