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 畅玉洁
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是高职院校的一门公共课,主要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提供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能。传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陈旧、学生基础不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积极性。为此高职院校传统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要与专业要求相结合,以基于工作岗位为导向,利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以“职业能力本位、真工作案例应用”为基本原则,按工作岗位需求确定教学内容,按工作流程确定教学内容顺序。
以“工学结合”为导向,通过对工作岗位能力需求的调研和分析,把工作中提出的要求整合作为典型案例。尽量给学生创造一个仿真的办公环境。使学生能够在完成仿真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处理问题的能力。
其次要突出职业技能培养。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高端技能型人才,工作在生产一线。单纯是交给学生知识,更要教给学生一种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我们主要将“Office办公软件的高级应用”作为整个课程的核心内容,高效高质量的操作办公软件、处理复杂办公事务的能力。从工作的实际问题出发,在Office软件的平台下,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应用Office软件的能力和素质。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
本课程在教学设计时,采用仿真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模式,运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形成一个循序渐进、多项目的办公环境。该设计主要突出教学的实用性,学生能够做到学以致用。具体的设计思路如下:
宏观分析该课程的教学内容,选择出重点项目。以Office办公软件为重点,重新组织新的教学体系。经分析,该课程主要有以下几个重点项目:文字排版、数据分析处理、信息处理以及常用的工具软件。
该课程的教学重点是Office办公软件的熟练操作。在讲授重点内容时,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运用仿真案例,构成新的教学模式,真正实现学以致用。就机电工程系而言,汽修专业的学生将来可能从事汽车销售行业。在讲解Excel时,可以引导学生完成汽车销售表的制作以及进一步的业绩分析和数据统计。在讲授计算机知识的同时,渗透行业知识,从而达到学习目的。
职业教育旨在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为了充分体现这一教育功能,该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两方面技能:一是用Office软件处理办公事务的能力,二是信息综合处理的能力。将本课程分以下三层详细讲解。
第一层为计算机基础知识,安排在前二周,主要是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理论知识,如计算机基本知识、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与工作原理。
第二层为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安排在第一层次教学内容之后,用三周左右的时间。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中文Windows XP操作系统、Internet应用及计算机的基础基本操作技能,如打字训练、软硬件的安装与设置、打印机的安装设置等。
第三层次为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内容包括计算机信息管理基础和计算机处理复杂办公事务,主要讲授Office办公软件。安排在第六周到学期末,共十周。目的是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获取信息、分析处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处理本专业及相关领域中计算机应用能力以及处理复杂办公事务的能力。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工具性,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注重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去解决工作中具体问题的能力。
在计算机基础课堂教学时遵循“精讲多练”的原则,主要是利用上机课,加强课内上机指导。课下要求学生增加上机时间,从而延伸课堂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学习。这样既可以解决知识多学时少的矛盾,同时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达到课内课外相结合。
此外,随着internet技术的发展,大量的网络资源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有利的支持,教师可以开发丰富的CAI课件辅助学生课外学习。
根据课程建设和改革理念,教学时要选择合适的高职高专专用教材,最好能编写适合本校学生的教材。
教材的内容应根据课程目标科学选取,必须选取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特征,贴近学生专业,体现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反映培养目标及专业学习的要求的内容。
授课讲师可以先写讲义,经过试用,发现不足,然后改进,最后编写成符合自己专业的教材。
满足教学要求:“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全部教学过程均在机房进行,学生每人一机,每个机房为一个独立的局域网,并连入Internet,为学生浏览信息、下载资料、网上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配备全套多媒体教学系统:每个机房均安装有多媒体教学软件,教学时通过多媒体教学软件可进行广播教学、个别辅导、学生演示、文件传送等师生交互活动。
要根据不同情况和不同需求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发挥评价的多种功能,提高评价的效率,注重形成性评价。
我们打破一张卷子见高低的传统做法,注重平时、注重能力的考核,注重实用、实效。依据教材的“四大模块”,按4:6的比例,平时和考试相结合,来评定学生的期末成绩。
期末综合考试突出了两个特点:
(1)采用全操作考试(不设理论考试)
(2)题型采用完整的仿真案例形式。
考核重点从以往的以零散知识点和软件功能为主,转向以考核学生的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为主。
每学期教学任务结束后,要及时进行教师自评、学生自评、师生互评,及时收集本课程的反馈信息,研究探讨本课程建设和改革的新方法和新思路,为下一学年本课程的可持续性发展形成良性循环。